《论职业伦理:界说、内涵与职业教育硕士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职业伦理:界说、内涵与职业教育硕士论文.doc(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硕 士 学 位 论 文论职业伦理:界说、内涵与职业教育Professional Ethics: Definition、Connot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作 者 姓 名:孔祥光导师(职称):杨大伟 教授学科(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提交论文日期:2013年12月分类号:学校代码:10066密 级:学 号:04M0111031论职业伦理:界说、内涵与职业教育Professional Ethics: Definition、Connotation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作 者 姓 名:孔祥光导师(职称):杨大伟 教授一 级 学 科:
2、教育学学科(专业):职业技术教育学年 级:2011级提交论文日期:2013年12月学位授予单位: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独 创 性 声 明声明:本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含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为获得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或其他教育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志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特授权
3、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 可以将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同意学校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磁盘。(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导师签名:签字日期: 年 月 日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职业已成为人类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它不只是维持生计的手段,更成为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成为人与人发生联系的纽带。在这种人与人、人与工作的交互之中,自是产生了以人为中心、以职业活动为范围的一系列关系,要将这一系列关系维持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则需要一种伦理进行规范与协调,我们称之为
4、职业伦理。面临当前的职业伦理不良表现,诸如商业伦理恶化、医学伦理堕落、工程伦理不彰、法律伦理缺失等等。时代呼唤职业生活中的伦理和谐,现实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社会公众对职业伦理的呼唤与职业领域人们对职业伦理的实质性漠视并存。因此,厘清什么是职业伦理,它的组成部分是什么,以及如何进行职业伦理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研究总共包括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内容主要是职业伦理研究的问题提出、研究意义以及国内外职业伦理相关研究述评。第二部分是职业伦理的界说部分。对职业伦理界说是将职业伦理这一复杂词汇分解为它最基本的组成要素:职业和伦理,通过对这些最基本要素的诠释与分析来重新构建对职业伦理的理
5、解。内容包括对职业的简要历程、职业的意义及伦理的理解,侧重对从业者的终极关怀职业幸福来实现职业伦理的解读。第三部分是职业伦理内涵部分。以职业人个人作为主视角,解构了职业伦理的组成:关系与规范。分析了职业生活领域的伦理关系,旨在构建职业能力强、富有职业情感、职业意志坚定、职业习性良好的职业伦理规范,并内化为个人职业道德的真正职业人形象。第四部分是职业伦理与职业教育部分,这是职业伦理研究的落脚点。完整职业教育应当是卓越的职业技能与高尚的职业伦理(规范)相结合的教育,职业教育是职业伦理教育的合理土壤。基于职业教育探索实施职业伦理教育的教育目标、理论基础、教育原则、教育程式以及教育方法。第五部分是结束
6、语部分,分析本文研究的不足,并结合前人研究的基础,对今后职业伦理的研究作下展望。关键词:职业伦理,职业教育,职业幸福,道德ABSTRACTOccupation has become an integral part in human society. It is not just the means of subsistence, but also become the peoples way of life, and become the bond between people and people. In the interactions between human beings, bet
7、ween people and work, it has produced a series of relationship, which was based on the people-centered in the range of professional activities. If we want to maintain these relationships to a state of harmony, it is necessary to regulate and coordinate by an ethics; we generally called it profession
8、al ethics.Facing the current poor performance of professional ethics, such as the deterioration of business ethics, the fall of medical ethics, not been apparent engineering ethics, the missing of legal ethics and so on. The times call for the harmonious ethics in professional life, however, the rea
9、lity is formed a strong contrast: the social public call for professional ethics but the professional areas people disregard it substantively coexist. Therefore, it has important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clarify what is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the part of it, and how to carry out p
10、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This study includes five parts altogether. The first part is the introduction, the main content of it is the professional ethics research questions, the research significance, and the related research between domestic and foreign in professional ethics. The second part o
11、f this study is the defini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The defini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s decomposed the complicated vocabulary into the basic elements: profession and ethics, through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se basic elements to analyze and reconstruct the understanding of professional ethics
12、. The contents include the development of profession, the meaning of profession, and the understanding of ethics, focusing on the ultimate care practitionersprofessional well-beingto achieve the interpreta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The third part is the connotation of professional ethics. As the m
13、aster of occupational personal perspective, it deconstructs the par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the relationship and the specification. The study analyzes the ethical relations in the field of professional life, it aims to build the real image of professional people, who has a strong professional abili
14、ty, full of professional emotion, the firm professional willed, the good professional habits, and internalized these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 norms into his professional morality. The fourth part is the par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which is the ultimate goal of this study.
15、 The complet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perfect combination of excellent professional skills and noble professional ethics. The professional education should be the reasonable soil of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This study based on professional education to explore the goal, the theore
16、tical basis, the principle, the educational programs and the methods of professional ethics education. The fifth part is the conclusion. It includes the lack of this study, and looks into the future about professional ethics based on the previous studies.Key words: professional ethics, professional
17、education, professional well-being, morality目 录第1章 绪论11.1问题的提出11.2 研究意义11.3 问题阐述21.4 研究综述3第2章 职业伦理界说102.1 职业102.1.1 职业之历程102.1.2 职业之意义112.2 伦理132.2.1 道德132.2.2 伦理142.2.3 道德与伦理之辨析152.3 职业伦理182.4 本章小结20第3章 职业伦理内涵223.1 职业伦理关系223.1.1职业伦理关系简论223.1.2职业伦理关系类目233.2 职业伦理规范293.2.1 职业伦理规范简论293.2.2 职业伦理规范类目293.
18、3 本章小结34第4章 职业伦理与职业教育364.1 职业伦理及其教育困境364.1.1职业伦理困境364.1.2职业伦理教育困境384.2 职业教育之于职业伦理394.2.1 职业教育与职业伦理之关系394.2.2 职业教育:职业伦理教育的合理土壤414.3本章小结46第5章 结束语485.1 研究不足485.2 研究展望48参考文献50致 谢5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成果53第1章 绪论1.1问题的提出职业人是一个庞大的群体,这对世界每个国家都是如此。人类社会的初始阶段,是没有职业这一概念的,但那时工作(即便此时并没有形成有关工作的概念或理念)已经在人类的日常生活中可见制作石器、狩猎这同样
19、是他们维以生计的方式。原始社会后期,工作获得了最初的分离。工业革命以来,劳动获得了更为专业化的发展,实现了劳动分工。尤其是当人们放弃(某种程度上来说是被迫)了传统手工作坊,走出自己私人的工作场所,聚集到一种所谓的“工厂”来共同从事劳动。这意味着,工作的内涵与性质正在发生潜移默化的转变:工作不只是维持生计的方式,也成为了人们的一种生活,同时还是人与人发生联系的一个纽带。在现代社会,工作被赋予的职业的定义(粗略的来说),更为深刻的理解是,它也为劳动者带来了角色的社会认同以及承担社会责任与履行义务。在这种人与人、人与工作的交互之中,自是产生了以人为中心、以职业活动为范围的一系列关系,要将这一系列关系
20、维持到一种和谐的状态,则需要一种伦理进行规范与协调,我们称之为职业伦理。从现实来看,当前职业伦理的现状已形成一种强烈的反差:社会及公众对职业伦理的强烈呼唤与职业领域人们对职业伦理的实质性的漠视并存。商业伦理恶化、医学伦理堕落、工程伦理不彰、新闻伦理霉变、法律伦理缺失严重的职业伦理不良已经深深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那么究竟什么是职业伦理?它的内涵包括哪些?我们如何进行职业伦理教育,尤其是如何在进行职业技能教育的同时兼顾职业伦理教育?这都是需要我们继续深入探讨的。1.2 研究意义对于“职业伦理”这个交叉学科词汇而言,学术界还没有达成统一认可的概念,这也是本研究的一个初衷与现实起点。事实上,界定一个
21、人所认同的概念,有些奢望。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科技进步,以前的伦理观念将不再适用于当前,时代是对一个词最好的诠释。然而,对“职业伦理”的研究依然是当前的需要。主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职业伦理学科建设的需要。与伦理学科的悠久历史相比,职业伦理学作为伦理学科的一个分支,是一门非常年轻却富有发展力的学科。我们会发现,职业伦理学著作中并没有对职业伦理的界定,或者简单而粗略的界定为职业道德。对一门学科的研究缺乏对该学科名词的界定或含糊的界定或缺乏统一认识的现象很常见。如美国院校研究协会(AIR)的前任主席马福(John A.Muffo)不无遗憾的表示:“最让我们尴尬的事莫过于问我们什么是院校研究”
22、 程星.机构研究与现代高等教育管理介绍一门正在形成中的学科J.大学教育论坛,1992(2):2.。“职业伦理”概念与内涵是研究职业伦理的基本问题,相信对这些概念的理解与把握,是职业伦理学科建设的最基本需要。二是职业教育学科发展的需要。同样,与工作的漫长历史相较,职业教育学科亦是一门正在建构与发展的学科。职业教育历经了实业教育、技术教育概念阶段,到广为认可的职业教育概念。职业教育的历史发展与职能变迁向我们表明,完整的职业教育不只是精湛技术的教育,而是卓越的职业技能与良好的职业伦理相结合的完满教育。技能教育与伦理教育之于职业教育,如同身体与灵魂之于人类。显然,二者是缺一不可的。因此,在职业教育学科
23、的构建与发展阶段,职业伦理教育切不容忽视,对其研究也就颇具意义了。三是职业伦理人格培养的需要。职业人对职业伦理的把握,不仅在于对职业伦理概念的认知、内涵的理解,更主要的是职业伦理的人格养成。所谓职业伦理人格,是指职业人所有的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从心理学的视角看,是职业人在职业化过程中形成与发展的具有职业特性的认知、情感、意志及行为总和的表征。对“职业伦理”概念与内涵的研究侧重于职业人对其的认知及情感认同,职业伦理教育的研究则更为关注的是职业人的意志与行为的培养与养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职业伦理的研究颇具现实应用性。四是职业健康发展的需要。任何职业的健康发展离不开一套行之有序的职业规范,而
24、这套规范正是由职业伦理衍生而出。显然,缺乏职业规范的某一行业是不可能健康有序发展的。职业伦理是其有序运行的灵魂与精神导航,它提供了该职业存在于社会的合理性以及继续发展的精神动力,保证了职业发展的良好运行。而要获得对职业规范的阐释与这种精神的内涵,就不得不对“职业伦理”的基本问题进行研究。五是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职业人群体是一个规模庞大的群体,这对世界上任何国家来说都是如此。如果这一群体缺乏职业伦理,必定会导致行业乃至整个职业体系的紊乱无序,社会必定动荡不安。可以说,职业群体的良好职业素质修养,直接关系到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在整个社会内树立良好的职业伦理理念,形成和谐的职业伦理氛围,这都有赖于对
25、职业伦理基本问题的研究与阐释,借助教育的巨大教化作用,在全社会范围内普及职业伦理。总之,无论是对职业伦理的基本概念与内涵研究,还是对职业伦理教育的研究,对学科建设与发展、职业人格培养、职业健康发展以及社会的和谐稳定,皆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迫切且必要。1.3 问题阐述“界说”与“内涵”二词确实存在较多的相通之处,都表明了对事物的概念解释;但就如同“伦理”与“道德”一样,“界说”与“内涵”并不是两个完全相同的词汇,具有较大的意义差异。在本研究,对二者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第一,“界说”是对事物特征、内涵、外延的简要说明,如本文解读职业伦理是借鉴分析哲学的视角,概括是哲学的原动力,它更为侧重
26、于对事物思想及意义上的哲学说明,是从宏观上来把握事物;而“内涵”在本研究中指概念的内容,更侧重于对概念本身进行详实的、具体的展开。第二,从词性来看,“界说”更侧重理解为动词,表明了一种解读过程与解读思想的表达;“内涵”是名词,侧重于一种理论铺述。因此,在本研究中,认为“界说”是对职业伦理进行一种思想、意义的宏观解读;而认为“内涵”是对其进行一种详尽具体描述。1.4 研究综述伦理命题古已有之,然职业伦理学这个命题的研究历史却并不悠久。职业伦理学是在上世纪20年代末才提出。1929年,美国伦理学家赖特发表伦理学概述,最早提出有关行业的伦理学。 朱金香,等.职业伦理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
27、7:14.直到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逐步发展为一门学科。相较其他学科,这还是一门较为新兴且富有发展的学科。在国外,对职业伦理的研究表现了较为良好的发展态势,研究方面比较繁多,既有从宏观层面把握的职业伦理(Professional Ethics)研究专著,如迈克尔D贝尔斯(Michael D.Bayles)的职业伦理学(Professional ethics,Wadsworth Publishing Co,1981);从具体专业研究的职业伦理的著述较多,如爱丁堡大学教育哲学博士David Carr的Professionalism and Ethics in Teaching(Routledge,
28、1999)、John Martin Rich的Professional Ethics in Education(Thomas,1984),所涉专业大体有商业(Business)、心理健康(Mental Health)、法律(Law)、教师(Teacher)以及一些宗教的职业伦理研究等等。同时也不乏以学术论文形式进行职业伦理研究的文献。在国内,对职业伦理的研究可以说还是具有较为丰硕成果的。其中职业伦理学专著有17部之多,包括职业伦理学(朱金香等编著,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等从整体宏观层面研究职业伦理,也有教师职业伦理(朱金香等编著,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9年)等专业层面的职业伦
29、理著作,以及专业伦理教育论纲(罗肖泉,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年)等专注于职业伦理教育方面的职业伦理著作。同样尚有许多相关著作将职业伦理作为重要章节进行论述的,如伦理学基础(李萍主编,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年)对职业伦理的研究。对职业伦理的研究以学术论文形式的研究数量更是可观,论文总计1436篇(截止于2012年12月31日,笔者在中国期刊网CNKI以“伦理”为题名、以“职业”为主题的精确匹配搜索从1980年至2012年国内公开发表的有关职业伦理研究的学术论文)。其中包括博士论文35篇,优秀硕士论文267篇,会议论文53篇。笔者整理了自2000年以来职业伦理研究的论文情况
30、,计1404篇(2000年前为32篇),统计情况如下:图1-1 2000年以来国内有关职业伦理研究的论文统计情况总的来说,国内对职业伦理的研究是持续且显著增长的。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把握有关职业伦理的研究情况:(1)对职业伦理概念的研究国内对职业伦理概念的研究。朱贻庭先生主编的伦理学大辞典从社会伦理学的角度将职业伦理定义为:“职业活动中的伦理关系及其调节原则。” 朱贻庭.伦理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2:270.罗肖泉教授认为Professional Ethics所蕴含的Profession应该是指“较多知识和较强训练的职业”,即“专业性职业”,故将Profession
31、al Ethics用作“专业伦理”。 罗肖泉.专业伦理教育论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14.他对专业伦理的解释是据学者徐震、李明政对专业伦理的界定,指“社会中所有牵涉专业角色与专业行为的哲理思想、价值体系、原则与标准” 徐震,李明政.社会工作伦理M.台湾:五南图书出版公司,2002:537.。徐廷福教授认为Professional Ethics的 “专业伦理”或“职业伦理”译文均可,是“职业群体为更好地履行职业责任,满足社会需求,维护职业声誉而制定的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一套一致认可的伦理标准”。 徐廷福.美国教师专业伦理建设及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5(5):71.刘明新、罗家玲
32、认为,职业伦理是不同职业的特殊道德规范,是社会赋予职业的使命、责任与义务。 刘明新,罗家玲.职业伦理与职业修养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2.北京大学的万俊人教授对职业伦理的界定被较为广泛接受:“所谓职业伦理,顾名思义当为从事各种特殊或专门职业的工作者或职业人所应具备的行业道德,和他们所应遵循的基本职业伦理规范。” 王荣发.现代职业伦理学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1998:1.孙青平博士认为,职业伦理是从事某种职业的职业人所具有的专业性的逻辑行为规范,同样蕴含了职业之中的责任。 孙青平.职业伦理与道德的新视角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10(6):208-210.河南科技学院的赵学义
33、教授从“道德”与“伦理”的词源学的差异角度指出,职业道德与职业伦理都是对职业具有效用的、应该如何的行为规范,但二者却属于不同的概念范畴:职业道德是应该但非必须,即具有非权力性的行为规范;而职业伦理是一种经过既定检验,为社会和行业认可的,具有职业约束力的行为规范。 赵学义.论职业伦理对规避高校学术不端的作用J.中国高教研究,2010(5):67.康健认为,同职业道德对某一职业从业者的价值要求的个体性与主观性相对照,职业伦理是对某一职业的从业者群体的价值要求具有社会性,是从社会伦理的角度对职业进行了伦理规范及价值观定位。 康健.职业伦理与职业精神N.光明日报,2000-6-6.湖南师范大学硕士梁琼
34、认为,职业伦理是职业劳动者在协调职业活动中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时“为促进人类和谐相处、协调发展所应遵循的原则和行为规范”。 梁琼.试论新教天职观对职业伦理的影响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5.华东师范大学的何光辉博士认为职业伦理是“伦理在职业关系、职业活动中的体现,是职场中指导行为的价值观、伦理原则和标准,以及职业集团、组织和职业人由于内化伦理规范而形成的伦理人格” 何光辉.有效职业伦理教育模式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33-34.。国外对职业伦理概念的研究。起初,职业伦理是被称为工作道德或工作伦理的,现在的研究学者才开始广泛使用职业伦理一词。对职业伦理一词的释义大概如下:职
35、业活动中的行为准则;职业群体里常见的道德行为方式;职业关系中的重要行为规范。 Gholamshahi Ebrahim,“Seyyed Ali Akbar Ahmadi.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personnels organizational commitment of Bu Ali sina petro chemistry company”, Interdisciplinary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Research in Business,III(2012),pp.772.
36、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艾斯丘公共行政与政策学院詹姆斯S鲍曼(James S.Bowman)教授等认为,职业伦理是专业人员必须具备的根本条件,是其职业价值观的实践方式,表征了职业行为准则。 (美)詹姆斯S鲍曼,等著.职业优势:公共服务中的技能三角M.张秀琴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50-72.查尔斯E哈里斯(Charles E.Harris)等认为,职业伦理不同于个人伦理和公共道德,它是职业人员在对自己角色认同的工作范围内所遵循的共同标准,也可以说是职业伦理规范,是职业人员之间及职业人员与其他人员之间的一种内在一致。 (美)查尔斯E哈里斯,等著.工程伦理:概念和案例M.丛杭青,等译.
37、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8-9.总结国内外学者对职业伦理概念的理解,大体上可分为以下几种解释:一是精神论。这种观点是将职业伦理解释为一种精神:职业精神。最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新教天职观。“天职”概念是宗教改革的产物,是这场宗教改革的成就,它极大地增强了“工作与道德强调的融合”,将世俗的工作赋予了宗教意义,工作被看做是上帝“救赎”的标志或“拣选的记号”,勤勉的工作成为新教徒荣耀上帝的唯一途径。“事实上,这种认为有责任拥有职业的天职的独特观念,在我们今日看来如此熟悉,但实际上却又远不是自明的真理,而是作为现代资本主义文化的社会伦理特征的观念。” (德)马
38、克斯韦伯.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M.(美)斯蒂芬卡尔伯格,英译;苏国勋,等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30.二是规范论。这种观点更多的是从专业伦理的角度来解读,将职业伦理看做是某专业的从业者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如学者刘明新、罗家玲的“特殊道德规范”论,万俊人教授的“行业道德”和“基本职业伦理规范”, 孙青平博士的专业性的逻辑行为规范,徐廷福的“自我约束的行为规范”以及查尔斯E哈里斯等对职业伦理的界定等;三是价值论。价值论是将职业伦理看成是职业从业者职业行为的价值要求,如康健的观点;四是综合论。这种观点主要是将价值论与规范论二者有机综合,认为职业伦理体现了职业从业者的价值观念与行为规
39、范,代表的观点如学者徐震、李明政对专业伦理的界定、詹姆斯S鲍曼教授等对职业伦理的界定,以及何光辉博士对职业伦理的解释等。(2)对职业伦理内涵的研究国内对职业伦理内涵的研究。学者李萍将职业伦理的核心要求归结为一种职业伦理精神:敬业精神。这种敬业精神包括对社会和公众利益的责任感、对职业荣誉的关心以及对职业的忠诚。 李萍主.伦理学基础M.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09:263-267.上海师范大学王正平教授和周中之教授以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对职业伦理,也即职业道德的内涵进行探索,指出应以“为人民服务、对社会尽责”为职业道德建设原则,将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规范归于以下:忠于职守,热爱本职;热情工作
40、,文明服务;讲究质量,注重信誉;钻研业务,提高技能;遵守纪律,秉公守法;公平竞争,积极进取;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团结协作,互助友爱;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廉洁奉公,公正办事。 王正平,周中之.现代伦理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301-307.学者朱金香等以社会主义学说为基础,指出职业伦理即职业道德是由职业理想、职业态度、职业责任、职业技能、职业纪律、职业良心、职业荣誉、职业作风等基本要素构成的。认为职业伦理的基本规范应该为竭诚为人民服务;爱岗敬业、拼搏创新;勤劳节俭、诚实守信;遵纪守法、自重兼爱。 朱金香,等.职业伦理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87-95.国外对职业伦
41、理内涵的研究。迈克尔D贝尔斯(Michael D.Bayles)认为职业伦理包含职业伦理规范、职业观以及社会价值观等,义务是职业伦理规范的重点。他将义务分为三种类型:标准、原则与规则。在职业伦理中,一个显而易见的标准就是一个人是否能胜任本职工作。换句话说,职业伦理规范要求一个职业人有胜任本职工作的义务。标准是评价人好与坏、道德与非道德的,是指导一个人寻求美德且避免非道德的。对于一个职业人来说,应有的美德包括胜任职业的能力、忠诚、谨慎、诚实、勤勉以及公平等。原则意味着责任,或说与责任具有关联性。比如,一个工程师的原则是要保证他设计的工程是安全的,这是他的责任。相比较原则,规则所赋予职业的责任带有
42、一定的调和性,情境的不同可能会导致规则的差异。标准、原则与规则三者的使用与之间的关系有时是很复杂的:标准是许多职业伦理原则的基础,原则又为规则提供了指导和保障。 Michael D.Bayles,Professional ethics(Wadsworth Publishing Co,1981),pp.21-24.再如,他将从业者对顾客的义务作为值得他们信任的标准,概括为诚实、坦率、能力、勤勉、忠诚与谨慎等六个方面,成为职业人与顾客这种职业伦理关系中的专门规范。 Michael D.Bayles,Professional ethics(Wadsworth Publishing Co,1981),
43、pp.70-85.拉尔夫多戈夫(Ralph Dolgoff)等认为职业伦理体系是由价值观、专业价值观、专业伦理原则以及专业伦理决策等组成的。 (美)拉尔夫多戈夫,等著.社会工作伦理实务工作指南M.隋玉杰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3)对职业伦理教育的研究国内对职业伦理教育的研究。学者汤慧珍从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实践角度,在分析职业伦理教育重要性的基础上,提出职业伦理教育“与案例分析相结合”、“与就业教育相结合”的可行性方案,建议围绕敬业教育、诚信教育与和谐观教育作为职业伦理教育的主要教育内容,主张形成每一位高校教职员工参与、从学生入学到毕业、专题讨论与经验交流等的全员
44、化、全程化、系统化的职业伦理教育方法。 汤慧珍.加强大学生职业伦理教育之浅见J.科学与财富,2011(5):192-193.广东技术师范学院的龙裕灿硕士对中职生职业伦理教育情况进行了调查,阐述了其职业伦理教育缺失的表现,并进行了原因剖析,最后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中职生职业伦理教育的措施:启蒙之源的家庭职业伦理教育、主要途径的学校职业伦理教育、重要阵地的企业文化职业伦理教育以及作为坚强后盾的社会环境的职业伦理教育。 龙裕灿.完整职业教育不应忽视的另一半中职生职业伦理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D.广州:广东技术师范学院,2010.学者朱金香等认为,职业伦理教育即职业道德教育应包含以下四个方面:爱国主义教
45、育、集体主义教育、劳动教育及自觉纪律教育。具体从认识、情感、意志、信念、习惯等方面,即提高职业道德认识、培养职业道德情感、锻炼职业道德意志、树立职业道德信念、养成职业道德习惯等五个方面实施职业道德教育。 朱金香,等.职业伦理学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106-114.罗肖泉教授对专业伦理教育的研究是基于高等学校背景的,提出了课堂教育与实习教育相结合的专业伦理教育途径和方法,这两个方面的“顺利衔接和内在一致”是保障专业伦理教育的重要条件。 罗肖泉.专业伦理教育论纲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1:106-125.何光辉博士对职业伦理教育做了颇多努力,在分析当前职业伦理教育困境以及当前
46、职业伦理教育模式不足的基础上,抓住“文化化人”的教育本质,从文化的视野探究职业伦理教育的理论文化模式,并从实践的视角整合社会、家庭、学校与企业四者建设职业伦理教育的文化模式。 何光辉.有效职业伦理教育模式研究J.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9.国外对职业伦理教育的研究。日本广岛大学教育研究生院的丸山保司(Yasushi Maruyama)和上野哲(Tetsu Ueno)对日本职业伦理教育的研究指出,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职业伦理教育在日本比较流行,许多职业学校要求学生学习一门应用伦理学或是职业伦理学课程。但事实上,职业伦理教育在学校却很少有老师去讲授,即使有授受,效果也是很不理想。在职业伦理教育比较
47、成功的专业是工程和护理两个专业。两位学者在分析工程与护理专业职业伦理教育情况的基础上,指出当前职业伦理教育存在教师和教学方式的问题:一方面,职业伦理教育的教师并没有完全认识职业伦理;另一方面,职业伦理教育的教师缺乏经验,缺乏对学生引导和参与课堂讨论,对案例式教学方法缺少了解。建议引介美国的有效教育方式,加强教师教育,提高教学技能,从而更好的服务职业伦理教育。 Yasushi MaruyamaTetsu Yasushi,”Ethics Education for Professional in Japan:A Critical Review”,Educational Philosophy and Theory,(2010)pp.438-447.(4)职业伦理研究述评职业伦理概念研究述评。可以看到,随着社会分工的日益精细化,基于专业的职业伦理概念成为了主流,传统的“大职业”观的职业伦理概念则似乎不合时宜了。职业伦理的概念在学术界并未达成统一的认识,因此也就成了学者们研究常新的主题。事实上,对职业伦理下一个学者所公认的概念很难,也没有必要。因为,时代总是在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59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