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哲学论文关于信息概念的哲学定义和信息功能的历史演变.doc
《科技哲学论文关于信息概念的哲学定义和信息功能的历史演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技哲学论文关于信息概念的哲学定义和信息功能的历史演变.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信息概念的哲学定义和信息功能的历史演变 摘要:本文结合信息的本质提出了如下的信息概念的定义:信息是客观世界中物质和能量运动的有序形式,以及自组织系统对于这个形式的能动的反映和改组。此外还探讨了信息功能的重心随着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所发生的演变:从报道何种可能性变成了现实性到促使合理的可能性变成现实性。 关键词:信息;可能性空间;目的性行为;主体能动性;虚拟世界 人类进入了“信息”,我们的日益转型为1个“信息社会”。不过,虽然人们天天都在接触、利用信息,信息资源也变成了当今社会建设中最宝贵的资源,人们还是对何谓信息不甚了了,感到其难以捉摸。这说明我们还缺乏1个明确、恰切的信息概念的定义。
2、本文试图结合分析信息概念的本质从哲学的层面上提出1个信息的定义,并在这个定义的范围内探讨1下在人类实践活动中信息的主要功能的历史演变。 我们拥有的最初的信息概念是由信息论的创立者申农提出的,他把信息定义为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东西,具体地说就是在信宿中用来消除对于在信源中发出的消息的不确定性的东西。这第1个信息概念的反映出它发生于通讯过程中的背景,运用这个概念来理解广泛存在于我们当今社会中的信息现象肯定是不够的。比如我们头脑中现有的知识这种约束性的信息与用来消除不确定性的消息显然是不同的,它是我们据以理解消息这种非约束性信息的基础。但是最初的信息概念包含的两个特质也揭示了成熟的信息概念的两个本质规
3、定性:第1,信息发生于不确定性的背景上亦即具有多种可能性或偶然性的环境中,因此在严格决定论的世界上它的存在是没有意义的。第2,通讯活动往往与控制活动紧密相关并构成后者的组成部分(控制论中所说的“控制”行为广义地说包含了能动主体适应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因此信息的存在与能动主体的目的性行为是不可分的。 在探讨信息概念时,我们需要对人们在生活和中使用“信息”1词所指称的广泛的现象进行概括,这样最终我们会发现有两个基本对象,其中1个属于客观世界本身所具有的性质,另1个则产生于生活主体和客观世界相互作用的关系之中。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就从这两个意义上阐述过信息。1方面他说:“信息就是组织程度的度量”,
4、是“负熵”,另1方面又说:“信息是我们适应外部世界,并且使这种适应为外部世界所感到的过程中,同外部世界进行交换的内容的名称。”后1种信息是不能脱离接受者的解释结构而存在的,维纳举例讲道:对于懂音乐的人来说会产生这种“在语义学上有意义的信息”,对于不懂音乐的人来说则不会。苏联哲学词典俄文1980年第4版在“信息”这个词条下也写道:“在信息概念中应该区别出两个方面。在第1个方面,信息乃是系统的组织性的程度。信息的数学表达式和熵的数学表达式,除符号相反外是1样的。正如系统的熵表示系统的紊乱性程度,而信息表示系统的组织性程度。这样理解的信息构成系统、过程本身的内部所有物,可以叫作结构信息。在第2个方面
5、,应该把密切地与反映相联系的信息和结构信息区别开。如果1个事物中发生反映另1事物作用的变化,那末可以说这1事物就成为关于另1事物的信息的负荷者。对于控制论系统来说,B由A的作用所引起的变化,不只是B对A的某些鉴别,而是控制论系统B的功能活动的因素。”在这里我们看出苏联学者继承和阐发了维纳的思想,他们明确区分出表示事物本身的规定性的结构信息(又称绝对信息)和产生于控制系统对周围事物的反映之中的功能信息(又称相对信息)。用信息论的术语来说,就是前1种信息的存在只要考虑到信源就可以了,而后1种信息的存在还必须考虑到信宿。上述思想可供我们在对信息进行哲学的全面概括时加以借鉴,使信息概念不必具有单1层次
6、的内涵。 我认为信息可作如下定义:信息是客观世界中物质和能量存在和变动的有序形式,和自组织系统对这个形式的能动的反映及改组。其中前1个表语表述了信息概念的第1层次内涵,或者说广义内涵,后1个表语表述了信息概念的第2层次内涵,或者说狭义内涵。 先说信息概念的第1层次内涵。维纳曾经说:“信息就是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那末信息究竟是什么呢?我认为它是物质和能量运动的有序形式。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最早与“质料”范畴相对提出“形式”范畴。质料是事物的物质基质,形式则是物质基质存在的样式。形式必须附着在质料上而存在,但是它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表现在比如大理石这块质料,既可以把它雕刻成人像而具有
7、“人”的形式,又可以把它雕刻成马像而具有“马”的形式。仅限于这个范围内来说,这对范畴与“实体”和“属性”这对范畴是相通的。在上述定义中,我正是把物质和能量看作为实体性的东西,而把信息看作为它们表现出来的属性。我们可以把1定的物质和能量与它们表现出的属性作这种相对区分。我们知道,客观世界中的物质和能量是保持着1定的数量、既不能创造也不能消灭的,但是物质和能量具体存在的形式可以变化。物质和能量存在的各种具体形式是由它们特殊的组合和运动的方式所决定的,并且在不同的层次上展开。信息概念的第1层次内涵就是物质和能量存在和运动所表现出的这些具体形式。在这里我们要对“形式”的含义作广泛的理解,它是实体的1切
8、可分辨的属性的总称,包括事物的结构形式、运动状态以及相互作用的方式等1切确定性。 对信息所作的这个本质规定是和科学家们提出的下述定义相通的信息是物质和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中的不均匀分布,是负熵,是事物系统的组织性程度。因为物质和能量存在和运动的各种可以把捉的特定形式,只能由物质和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中的各种不均匀分布造成。热力学第2定律指出的1个孤立系统内部趋向达到的熵最大状态,是1个物质和能量在时空中均匀分布的状态,这是1种混沌的单调的状态,其中没有任何可分辨的形式,也就没有信息。我们由此看到信息是有序性的形式。与此相联系产生了信息的度量的,1个系统内的物质、能量在时空中分布的不均匀程度愈是大,其所
9、含信息量愈是多,亦即其组织性、有序性愈是高,这说明它的物质、能量运动的形式愈是复杂、有机。1个系统所包含的信息量,相当于使该系统从某种初始的无序状态过渡到有组织的状态而应当输入系统中的信息量。人体从单个分子构成其有机整体所需要的信息量为3x1026比特这样1个巨大的数字。1块无机的矿石所包含的信息量是与此不能相比的。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信息是以1种新的统1的观点来看待物质世界。过去我们曾经用“质量”对不同的物质进行统1的度量,又用“能量”对不同的运动进行统1的度量,现在我们可以用“信息量”来对不同事物具有的规定性、性质进行统1的度量,信息量表示出事物组织性、有序性程度高低的不同。 因为信息不是
10、事物的物质和能量本身,而是它们运动的形式,所以它可以通过同构关系被传递。所谓同构,简单地说,就是1个系统的物质、能量过程与另1个系统的物质、能量过程在组织结构和运动秩序上的1定对应。比如气温表上水银柱的不同高度对应着不同的气温,水银柱高度的1定变化对应着气温的1定变化,因此我们说气温表传达了气温的信息。我们人在生活中摄取关于外界环境的信息,也并不是把环境中事物的物质基质和能量本身吸收到我们脑子中来,而是以脑内神经脉冲的次序和强度的不同组合形式来对应于环境中事物的不同状态特征。这样我们就可以解释为什么信息表示作为信源的事物的性质,却又可以脱离信源而相对独立地存在,而且我们还可以了解信息的量值为何
11、不象物质和能量那样是守恒的而可以增加(通过在不同信宿中复制同1信息)。 再说信息概念的第2层次内涵:信息是自组织系统对客观世界中物质和能量运动的有序形式所作的能动的反映及改组。对信息的这个规定是和科学家们对信息所作的下述定义相通的信息是生活主体和客观环境相互交换的内容,是控制系统用来控制受控对象的东西。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所说的信息,总是指某种被我们所收到、理解,对我们有意义、用处的消息,此外还有被人们产生的操纵控制对象的指令信息,它们都属于信息概念的这个内涵。 这里需要说明1下什么是“自组织系统”。简单地说,界中的无机物质1般遵循热力学第2定律从有序走向无序,自组织系统是能够抵抗环境中的熵增趋势
12、,自动地从无序向有序发展的系统。自组织系统是高度有组织性的物质,它在自然界中的代表就是生命。人类模仿生命的机制创造出自动控制系统,这是人工的自组织系统。自组织系统在自然界中不象无机物质那样,听凭环境因素的作用、自发地发生变化,而是按照内在机制规定的方向进行物质和能量运动的,这就是保存和发展自身。自组织系统既然具有保存和发展自身的趋向,而又生活在1个变动不居的既有有利因素、又有不利因素的环境里,因此它在生存、发展中需要关于环境的信息,借以调整自己的行动而适应环境的变化。自组织系统就是借助于信息的指导作用,使自身在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从无序走向有序、从低序走向高序的。 实际上只有在自组织系统对周围环
13、境的反映中,才能真正使客观事物存在的形式和客观事物本身分离开,具有独立的意义和价值。这样,才实现了第1层次内涵的信息向第2层次内涵的信息的转化。因为第2层次内涵的信息不是产生于照镜子似的机械的反映,而是产生于能动的反映。这表现在维纳所说的“不是简单地取得外界的消息,而是要经过装置内部的改造加工才能获得。在那里将信息转化成适用于以后活动的新形式。无论是动物还是机器,这种操作都要对外界发生效用”。对此,以下集中说明两点。 第1,这种信息只是在作为信宿的反映主体(人是最高级的自组织系统,也是最高级的主体,我们可以把其他的自组织系统看作以不同等级形式存在的主体)中实现的,它是依赖于主体的解释结构的,而
14、这又与主体对于信息的整理加工分不开。同1个事件作为信号被传递到不同的主体中,它是否具有信息和信息量有多少,是依主体的解释结构的不同而不同的。那末,主体的解释结构是怎样形成的呢?这要归功于主体对过去生活中接受的大量信息进行储存、整理和加工的结果。动物能够简单地整理、加工信息,这就是在无条件反射的基础上依靠条件反射的能力,根据反复发生的生活经验在不同的外来信息间建立1定的联系。人类则不仅感性地归总经验现象以得出表面的联系,而且运用理性思维的能力来发现各类事实之间的深藏的稳定的本质联系。因此,人脑内部构成知识的信息采取对现实事物做不同程度的抽象概括的概念和判断的形式存在,理性主体可运用逻辑推理的规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科技 哲学 论文 关于 信息 概念 定义 功能 历史 演变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5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