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中的心理健康思想初探心理学毕业论文.doc
《老子《道德经》中的心理健康思想初探心理学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老子《道德经》中的心理健康思想初探心理学毕业论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学士学位论文题 目:老子道德经中的心理健康思想初探 姓 名: 学 号: 2009121007 学 院: 教师教育学院 专业/届别: 心理学/2013届 指导教师: 职 称: 副教授 独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 所呈交的学士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签字日期: 年 月 日摘 要 老子之言,广博精微。其哲学思想深沉而又意蕴丰富,体现了老子对宇宙视野中各种
2、错综复杂关系的深刻认知和剖析。本文仅就老子道德经中所蕴含有助于人保持心理健康的思想进行了初步的探讨,期望能对现代社会人们心理健康的维护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 老子;道德经;心理健康AbstractWords by Laozi are concise but carry much, that is to say his philosophical thought has profound and rich connotations, that is the combination of his deep understanding and exact analysis of the relat
3、ionship between a great variety of interrelated beings in the universe. This passage takes its first step, focusing solely on the thought in the daodejing that contributes to peoples keeping psychologically healthy. I hope this passage this passage can be of much use in offering references and examp
4、les about maintaining the psychological healthiness in present-day people.Key words: laozi; daodejing;psychologically healthy目 录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目 录一、 1二、 2 一、“珍爱生命,敬畏生命”2 二、“一心向善,不与人争”3 三、“大智若愚,纯朴自然”3 四、“不妄为,常知足”5 五、“虚,静”的生存智慧6 六、“天下之至柔”7参考文献9致 谢一、引 言从1980年至今,中国心理学本土化研究发展迅速,很多学者陆续开始对华夏五千年积淀的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心理学思想进行
5、发掘和整理,并推出了一系列的成果,但对老子的道德经心理学工作者还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本文试对老子道德经中的心理健康思想进行了梳理,期望能对现代社会人们心理健康的维护提供参考和借鉴。道德经 收稿日期2013-4-16本文所涉及的道德经版本为通行本。文中所有道德经中的引文均出自王弼注、楼宇烈校释的老子道德经注(中华书局2011年1月1日第一次印刷)。一书虽然言简意赅,但却是一本百科全书。鲁迅先生说:“不读老子的道德经,不懂人生真谛”。毛泽东说:“道德经是一部兵书”。黑格尔说:“我们保存了老子的主要著作,在维也纳我曾亲眼阅读”。我说道德经就是教人为人处世,保持心理健康的良方。老子告诉我们如何修养身心
6、,维护好健康的心理环境。心理健康是一个复杂而又不明确的概念,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之间存在不同的观点,即使在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也存在不同的看法 1。因此,我们应该认识到心理健康的概念受到社会制度、文化背景、传统习惯、道德观念、民族风俗、宗教信仰等因素的影响而会产生不同的内涵。另外,在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之间事实上不存在明确的界限,因为他们之间存在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2。心理健康的目标不单是建立良好的自我意识,学会自我调适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人格魅力建立属于自己的“光环效应”。在人际交往中,我们要学会平等、宽容、理解、诚信等原则,并且对外界的刺激或压力都要有一颗平常心和包容心。 老子认为,心理健
7、康的标准一个是“善”,另一个是“水”。善于帮助、理解、宽容他人的人和以“不争”为处事态度的人都是健康成熟的人。二、心理健康的指导思想 (一)“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据北京心理危机研究与干预中心调查显示,有精神障碍者、有夫妻矛盾者和经济困难者是最容易自杀的三大人群。女性自杀者是男性自杀者的3倍。自杀未遂病人中,96%为服毒自杀。许多自杀未遂者表现为冲动性自杀行为,37%的自杀未遂者自杀前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5分钟,60%考虑自杀的时间不超过2小时。此外,大约60%自杀前两天有一个急性诱发事件,一般是人际关系矛盾。“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精神状况的改善,人们提出了身心健康的概念,但仍没有能深入认识
8、到身心一体”3。我们要善待心灵的花园,不必活得那么累。我们要向那些关爱自己的人表示好意,把所有的诱惑拒绝门外。阴霾的天气总会烟消云散,生命之舟需要轻载,祛除心中嫉妒的毒瘤,生命才是人最大的本钱,幸福是需要靠自己努力的,靠智慧穿越生命的迷雾,给予比接受更能令人快乐。每个阶段都有幸福和快乐,我们千万不要把梦想带进坟墓,生命很短暂,岂能有生命去换金钱和那早已凋零的玫瑰花香,懂得工作懂得生活。从现在起做一个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人。老子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老子告诉我们要重视身体,珍爱生命,因为我们存在世间的这个“载体”,它会生老病死,所以重视身体的健康就是对自己、对亲人、
9、对社会最大的帮助。有了身体我们可以更加亲切真实的融入社会文化中,感悟人生感悟自然。庄子也说过:“夫大块载我以行,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故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死也。”庄子大宗师(天地给予了我们一个人形状的生命,就是要让我们一生下来就劳动,人生总是要老的,老了就让我们歇息。所以善于活着的人,才能懂得善于死亡。孩子为什么一生下来就要哭呢?因为他知道接下来等着他的就是劳苦一生,不单是身体的劳苦还有心理的痛苦,用上天给予我们的这个“载体”来感悟劳苦的真正意义。有了苦,人们就会向往着甜,通过自己辛勤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来创造幸福的生活和快乐的人生。诺贝尔也说:“生命,那是自然会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
10、”据史料记载老子、庄子都是长寿之人,这就证明了珍爱生命、敬畏生命,我们才可以面对接下来的劳苦和痛苦,去追求幸福生活的保证。“宇宙是在人类精神意识感应下的宇宙,由于人类精神的主观能动性可以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但是这种活动行为必须要有一个载体来承担,这就是人的个体生命,那么个人生命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了”4。(二)“一心向善,无为不争”道德经以“道”的概念为出发点,从各个方面来阐释“道”的含义。道不单是宇宙万物的本质;也是一种规律;更是一种心灵境界。天道自然无为,老子认为人类社会也应该顺应天道,包容万物,这样人与人、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
11、,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8章)又说:“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81章)善良的人从来都不是虚情假意,而是真心实意的帮助别人不求回报,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提高自己,使自己收获更多友情更多真诚的心。老子说:“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68章)不与人争的人,其亲和力很高,在人群中起着领导者的作用,与人沟通和交流中给人和蔼可亲,没有权
12、威的强势,有利于促成合作的起因,只有具有了合作意向,才会使双方结合在一起共同合作。如果谁想做领导可以学学老子的高超智慧的结晶,“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66章)为而不争,心存善念,采取这样“不争”的为人处世态度,我们会收获内心的平和,拥有一颗健康和谐的心。(三)“大智若愚,纯朴自然”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19章)老子又说:“绝学,无忧。”(20章)意思是那些断绝聪明智巧心思的人,没有过多的忧愁反而得到了别人得不到的好处。的确,但凡成功人的背后都深藏着智慧的结晶,他们很聪明但从来不自以为聪明。“不善人者,善人之资。不贵其师,不爱其资,虽
13、智大迷,是谓要妙”(27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33章)。“知不知,尚矣;不知知,病也。圣人不病,以其病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71章) 。老子告诫我们人要有自知之明,做人做事都不要太张扬,保持愚者形象有利于我们看清事物的内涵实质5。老子主张“大成若缺,其用不弊。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又说:“知者不言,言者不知。塞其兑,闭其门;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是谓玄同。”荀子言:“流丸止于瓯臾,流言止于智者。”荀子大略这些论述都是要求人谨言慎行,做一个真正隐士智者,而不是一个无知草包随大流的人。狂妄自大、自我骄傲的人都是令人厌恶的,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道德经 老子道德经中的心理健康思想初探 心理学毕业论文 老子 中的 心理健康 思想 初探 心理学 毕业论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5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