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传佛教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个人推荐哦.doc
《藏传佛教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个人推荐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藏传佛教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个人推荐哦.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藏传佛教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湛蓝的天空,耸立的雪峰,飘动的幡经,旋转的经筒,洁白的佛塔,虔诚的牧民一、 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1、独特的地貌形态 青藏高原以高亢的地势、寒冷的气候,被称为“世界屋脊”,“地球第三极”,它的平均海拔4500米。这里有世界最高、最大的山脉。全长2400千米的喜马拉雅山耸立在高原的南侧;在它的北边是横亘于西藏中部的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冈底斯,藏语意为“众水之源”,“众山之根”;念青唐古拉山,意为“大亲眷光明之神”,是西藏神话与信仰的重要集散地之一。位于西藏北部的喀喇昆仑山,是连接喜马拉雅山和唐古拉山的链条。唐古拉山横卧在青藏高原的中部,昆仑山为西藏北部的天然屏障,为
2、西藏与新疆的界山,西藏东部蔓延着连绵起伏的横断山脉。青藏高原还是众水之源。世界著名的河流有许多发源于这里,长江、黄河、印度河等均从这里奔腾不息地冲向浩瀚地海洋。高原内部地湖泊更是一道秀丽地自然奇观。这里有世界上最高、最纯净地湖泊。这里的湖泊密集程度没有任何一个地区可以与之媲美。三大圣湖“纳木错、羊卓雍错和玛旁雍错” 。纳木错藏语意为“天湖”, 藏民一向有山崇拜的习俗,西藏的三大圣湖之所以成为圣湖,就是因为有神山雪峰相伴。高山、湖泊成为雪域居民的主要崇拜和信仰的对象。2、恶劣的气候条件但是,这些大山、大河、大湖衬现的自然景致并没有改变青藏高原恶劣的气候环境。处于青藏高原腹地的西藏气候寒冷干燥,从
3、目前统计的数据看,西藏绝大部分年平均气温在10度以下,冬季的气温往往更低,年降水量比其他同纬度地区少得多,拉萨为454毫米,有得镇仅60多毫米。冬春多风雪,夏秋多雷暴、冰雹。因此,在西藏的大部分地区平展着荒漠草原,只有少部分地区是可以灌溉河谷农业。高原有3/4的土地是丘陵、山地、荒漠、戈壁和沙漠;长冬无夏,腹地大风超过100天;空气稀薄,氧气少,太阳辐射强,雷暴和冰雹经常发生,因此雪灾,旱灾等自然灾害十分频繁。如此恶劣的生存环境,于今人来说,也显得十分艰苦,于原始社会的人们来讲,生存之艰难,可想而知。二、 始信仰和宗教的产生哲人费尔巴哈曾说过:如果太阳老是待在天上不动,它就不会在人心中燃起宗教
4、热情的火焰,只当太阳从人眼中消失,把黑夜的恐惧加到人的头上,然后再度在天上出现,人这才向它跪下。当人们意识到自然现象对自我的生存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体验到在自然力面前个人力量的渺小,以及自然的超人,“异己”力量的巨大,所以,他们就不得不建立一系列的制度和规范来取悦自然神灵力量,达到制约自然的目的和谋取生存的空间条件。于是原始信仰就应运而生了。当时藏区的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对于风、雨、雷、电、冰、雹的发生,日月星辰的运转,寒来暑往的季节交替,洪水猛兽的袭击,山崩地裂等等的自然现象,都无法理解,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面对山高水险,变幻莫测的自然环境无能为力,因而就相信有一种超自然的外界力量,即鬼神支配
5、着人们的命运,认为一切对他们有利或有害的自然现象,是这种看不见的神灵作祟或赐福的结果。各个地区,原始宗教的内容都是不同的,都与当地的物质生活条件分不开的。生活处处受到自然威胁的藏族先祖们,依据他们自己的生存环境和赖以生存的自然产物创造了许许多多的神灵。有什么样的希望和幻想,就有什么样的神,并且人们根据自己现实生活的需要来规定神的职能和地位。具体地讲,藏族信奉地神灵从古代至今天在老百姓生活中仍发挥着巨大作用的有天神、赞神、龙神、山神、湖神、林神、土地神、灶神、帐篷神、家神箭神等以及带有图腾信仰痕迹的猕猴、牦牛、青蛙、犬、羊等各路神邸。这些神邸在藏族社会中各司其职,负责掌管着雪域高原的千变万化、生
6、生死死。神灵之间构成了职责明确、分工细致的民间信仰网络。在各类自然崇拜中,藏族先民对神山圣湖的崇拜可算做规模最大,影响最久远的崇拜内容和形式了。青藏高原雪山屹立,雪崩、泥石流等灾害时有发生,因而形成了雪域主人对雪山的独特、持久的崇拜。对于湖泊的崇拜,也源于青藏高原星罗棋布的湖泊和常发生的一些难以解释的自然现象。古代雪域居民认为,这些自然现象均是湖神在显灵。藏北高原上的纳木错、色林错等湖泊,就被视为圣湖或魔鬼湖。青藏高原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物质生活资料的匮乏,并没有阻止西藏居民对精神文化的追求和创造,相反,物质财富的不足和生活的艰难,使高原居民更加关心自己的精神生活。体别是处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情况下
7、,对超凡力量的信仰与崇拜表现在人类精神上的需要就更加强烈。当许多自然奥秘无法揭示时,人们往往更加渴望受到神秘力量的感召,以此来处理宇宙与人类的关系。西藏民间信仰深深植根于雪域本土文化地沃野之中,在佛教传入青藏高原之前,当藏区社会进入父系氏族社会以后的漫长历史时光中,一种由西藏本土诞生的宗教苯教,曾是雪域居民主要的信仰宗教。苯教是以崇拜天、地、水、火等自然物为特征的雪域本土宗教。苯教所传播的文化内容,在佛教传入之前的相当一段历史时期内,为雪域各氏族融合为一个民族藏族,提供了凝聚的动力。其遗存仍然在藏族精神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影响着民众的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西藏民间信仰也从原
8、来狭小的文化圈子中走了出来,以豁达宽广的胸怀将来自外域的精神文化吸纳进自己的信仰世界里,这些突出地体现为大量地佛教神灵、佛教习俗和异域信仰对象被西藏民族所接受和信奉。从此,雪域这片被喜马拉雅山的晶峰照耀下的高原,便逐渐笼罩再藏传佛教的文化氛围之中了。三、 藏传佛教的形成与发展公元七世纪,松赞干布(公元?年)统一西藏高原,建立吐蕃王朝。出于为消除各地本教势力对统一政权的威胁等多种原因,松赞干布大力倡导兴佛,以佛教偶像崇拜、神权至上主教义巩固新生政权。他先后与尼泊尔尺尊公主及唐朝文成公主联姻,尺尊公主带去了释迦牟尼八岁等身像,文成公主带去了释迎牟尼十二岁等身像和三百六十卷经典。最初西藏是没有寺庙的
9、,佛像最初被供在帐篷里。后来,松赞干布大兴土木建寺,在拉萨修建了大昭寺和小昭寺。佛教自此由中原地区和尼泊尔源源不断地传入西藏。寺庙文成公主精通天文地理,根据阴阳八卦,天文历算,算出青藏高原地形好像是一个仰卧的魔女罗刹女,她常给藏区人民带来疾病、地震和冰雹等,为了铲除魔女,镇住魔女的命脉,于是在其心脏、四肢、关节等多处建了寺庙,大昭寺就建在了魔女的心脏处。从此,西藏人民过上了幸福、平安的生活。巧的是,拉萨的地形和西藏一样,东西偏长、南北较窄。千百年来小小的拉萨城就兴建了大大小小几十道圣迹。雪域高原众多的寺庙,在建筑风格和艺术上各具风格。大昭寺、桑耶寺、萨迦寺等,是平川上的寺庙建筑代表,经堂、佛殿
10、按照坛城的形式分布,布局有序,肃穆庄严;最为典型的代表就是大昭寺。金顶是藏地寺院建筑主要殿堂的标志,它采取梁架式结构,檐四周饰有斗拱,内部立柱支承长额,其上构成梁架,用横梁柱托檩,构成金顶的坡度。而止贡替寺、楚布寺、色拉寺等,都是建筑在山坡上的,依山就势,高低错落,雄伟庄严,宛如一座座神圣古堡,矗立在陡峭的岩峰之巅,成为当地的一大景观。僧人喇嘛一提起藏族的宗教,人们马上会联想起地方民族色彩浓厚的喇嘛教,和它神秘诡异的气氛。其实,喇嘛教属于大乘佛教的秘宗,正式名称是“藏密”,只因藏人尊称高僧为“喇嘛”,久而久之,藏族的宗教便被外人称为“喇嘛教”。目前,95%以上的藏族同胞信仰喇嘛教。活佛转世制度
11、藏传佛教的活佛转世制度,是藏传佛教有别于其他宗教和佛教其他支派的最为独特的方面之一。活佛转世的空没、玄妙,增加了藏传佛教的神秘色彩。按照佛教教义的说法,一个活佛的圆寂,不过是灵魂的转移,化身为另一肉体的人而已。化身随机体显现,所以必有灵童转世。通俗地说,活佛就是降生为人而生活在人间的佛或菩萨,活佛圆寂后,可以再次降生人间,叫“转世”。活佛生生不息地沿袭下来,是由转世制度维系地,佛法世世相接,永垂无疆。其实,“活佛转世”制度是为了解决掌教的继承问题,为了避免传承争夺,防止教区和寺院的权力垄断在某个家族手中而采取的特殊手段。宗喀巴死后的格鲁派以宗喀巴的两大弟子达赖、班禅即是籍由转世制度衍生的。活佛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藏传佛教与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关系 个人推荐哦 佛教 青藏高原 自然环境 关系 个人 推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58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