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庐山旅游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以东林寺佛教文化为例.doc
《毕业设计(论文)庐山旅游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以东林寺佛教文化为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毕业设计(论文)庐山旅游文化的研究与实践——以东林寺佛教文化为例.doc(4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JIU JIANG UNIVERSITY毕 业 设 计题 目 庐山旅游文化的研究与实践 以东林寺佛教文化为例 英文题目 The Research and Practice of Lushan Tourism CultureTaking Donglin Temple Buddhist Culture as an Example 院 系 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 专 业 教育技术学 姓 名 班级学号 指导教师 二一四年六月摘 要庐山的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主要有山水文化、艺术文化、宗教文化、教育文化等等,有史以来一直备受研究,研究过后但没有一部系统的影视作品来介绍和宣传佛教文化。佛教作为宗教的重要组成部
2、分,它的教育、修行、慈善、环保等功能在东林寺得到很大的传承和发展,这对社会是有益的。东林寺发展规模越来越大,佛教文化也得到更大程度的弘扬,寺院建筑文化、佛教思想、弘法善行活动、艺术文化和素食文化是佛教文化的具体体现。研究东林寺的佛教文化,一方面,展示了佛教文化的巨大功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庐山和东林寺旅游文化的知名度;另一方面,研究后拍摄制作的影视作品对宣传东林寺佛教文化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关键词:庐山,旅游文化,东林寺,佛教文化AbstractLushans tourism and cultural resources are very rich, mainly landscapes an
3、d cultural, arts and culture, religious culture, educational culture, etc., ever been much research, after a systematic study but no video works to introduce and promote Buddhist culture.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Buddhist religion, its educational function, practice, charity, environmental protect
4、ion and other get great heritage and development in Donglin Temple, which is beneficial to the society. Donglin Temple increasing scale development of Buddhist culture has also been a greater degree of carry forward, temple architecture culture, Buddhist thought, preaching good deeds activities, art
5、s and culture and vegetarian culture is embodied Buddhist culture.Donglin Temple of Buddhist culture studies, on the one hand, show a great function of Buddhist culture, to a certain extent, improve the visibility and Donglin Temple in Lushan tourism culture; on the other hand, the research of film
6、production and television work publicity Donglin Temple Buddhist culture plays a good role in promoting.Keywords: Lushan, Tourism Culture, Donglin Temple, Buddhist Culture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1 绪论1.1简介(1)1.2研究意义(2)1.3研究现状(2)1.4庐山旅游文化(4)1.5东林寺(5)2 东林寺佛教文化文字稿本的设计2.1作品形式的选择(9)2.2东林寺佛教文化剧本的设计(10)2.3东林寺佛教文化分
7、镜头稿本(11)3 影视作品拍摄流程3.1素材的获取(22)3.2拍摄(24)3.3器材和软件的说明(25)4 影视作品的实践4.1拍摄回顾(27)4.2后期编辑(28)4.3合成输出(35)5 总结(37)致 谢(38)参考文献(39)1 绪论1.1简介1.1.1庐山庐山,相信很多人都去过。庐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区,九江县之东,星子县之西,又名匡庐,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和旅游观赏价值,是国家AAAAA级景区,素有“匡庐奇秀甲天下”之美誉,是著名的避暑胜地之一。由于对庐山比较了解与热爱,这就是选择庐山的旅游文化中东林寺佛教文化作为研究与实践的原因之一。1.1.2佛教佛
8、教来源于公元前65世纪的古印度,但是,传播到中国的详细切实时间和年月现在仍然很难考定。佛教创始人为公元前6世纪的释迦牟尼(佛),别名还叫乔达摩悉达多、佛陀、佛祖。释迦牟尼佛他本也是凡人,生于王室,有感于人世生、老、病、死等诸多苦恼,舍弃一切,出家修行,在菩提树下大彻大悟终于成佛。佛教跟迷信是对立的,它重视科学理性、反对迷信、看重因果报应,包含丰富的伦理道德、辩证思维内容和哲学思想,一向支持科学技术发展。究竟什么是佛,季羡林说:“不知道”的反面,就是“知道”。知道了,就是“大觉”,就是“佛”。简而言之,佛是觉悟的人,觉悟了生命实情,觉悟了天地大自然、人生真理。所谓实情,它是生命的因果报应与轮回,
9、缘起性空,苦集灭道的实情。(苦集灭道:佛教语,亦名四谛。苦为生老病死,集为集合骨肉财货,灭为灭惑业而离生死之苦,道为整体解脱达成涅槃境界的正轨。)1.1.3旅游文化旅游文化是游客在旅游过程中通过一定的旅游媒介发生的文化交流,而传播、创造的各种文化。官方的说,旅游文化是旅游客体对旅游主体通过一定的旅游介体产生影响,从而在各种旅游活动中所体现、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念及其外在表现、产生的各种过程关系的总和。1.2研究意义庐山历史悠久、文化深厚,旅游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可谓是家喻户晓,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旅客前往庐山,感受到了庐山秀丽神奇的自然风光。对庐山的旅游文化进行研究,以东林寺佛教文化为例,不仅是为了让人
10、们对庐山有更进一步地认识和了解,如庐山的山水文化、宗教文化。以东林寺佛教文化为例进行研究,制作相关的影视作品,该作品还能够展现庐山东林寺作为南方佛教中心这一发展盛况,它涉及人们心灵品质的提升、道德与伦理的教育、因果报应等,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佛教文化的发展利于修身齐家治国,对个人对社会对国家贡献极大,有很深的意义。另外还可以提升庐山文化品位和整体文化形象,从而增强庐山旅游地对外界的吸引力,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九江旅游业的发展。1.3研究现状1.3.1旅游文化关于旅游文化概念的研究层出不穷,最先提出“旅游文化”的是美国学者罗伯特麦金托什和夏系肯特格波特,他俩于1977年合著的旅游学:要素实践基
11、本原理就出现了“旅游文化”1。当时的旅游文化是这么解释的,它是游览地吸引和招待旅客时,游览团队、旅游地人民、旅游设备媒介和游客之间彼此影响而发生关系与现象的总和。国内的最早探讨旅游文化的是1984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人文地理学。但概念多是从旅游学:要素实践基本原理进行展开的。随后的研究,海内学者们从分歧角度对旅游文化进行了新的界定,钻研加倍深切,规模也越发普遍。有姚家齐研究的,旅游文化是指作为群体的人在游览范畴的举动形式,和为这类举动所产生并又为这类举动形式所凭籍的物质财富所包涵的精力及精力产物本身的总和2。还有李学江觉得旅游文化便是游览者观光、游乐引发的一系列文化征象3,是游览者分开居住地
12、观光、游乐过程当中发生的一系列物资、轨制、精力、行动文化功效的总称4。还有王明强、曹菊枝对旅游文化的定义,“旅游文化是指人类在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具有观赏和游览价值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是作用和体现于旅游全过程的一种特殊形态的文化”5。由于比较赞同和接受王明强这类的定义,它将旅游文化分为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三个部分,其中旅游主体文化是与旅游者的思想观念、心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等相关的文化,包括旅游者所在地的文化形态、旅游者的思想信仰、文化素质、心理、性格、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等等;旅游客体文化是旅游资源的文化底蕴和价值所反映出来的价值观念及其外在表现,是与旅游资源有密
13、切关系的文化,它包括旅游地的文化传统、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文学艺术、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等;旅游介体文化则是指各类游览介体在持久的游览实践举动行为中构成和不断完善的代价取向、行业气氛、行业情况、行业范例等方面的总和,是游览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囊括游览地的自律文化、企业文化、餐饮文化、商品文化等等6。当前的学术界还没有对旅游文化有一个确切统一的定义,但是对于旅游文化的概念已有一些共识:首先,旅游文化与人们的旅游活动是密切相关的;其次,它是多种文化之间的交换;第三,它还使游览目的地具备魅力和影响力。通过对这些概念的理解,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分析研究,可以对旅游文化的概念可加以如下描述:旅游文化是
14、旅游客体对旅游主体通过一定的旅游介体产生影响,从而在各种旅游活动中所体现、创造出来的价值观念及其外在表现、产生的各种过程关系的总和。1.3.2庐山旅游文化通过前面对旅游文化的概念进行分析,可以把旅游文化分为旅游主体文化、旅游客体文化和旅游介体文化三个部分,这三部分文化里面旅游客体文化是旅游文化的基础,它是吸引游客即旅游主体的核心要素,也是旅游介体存在的前提和依托,所以,在研究旅游文化时主要是围绕旅游客体文化进行。后面文段中出现的旅游文化均指旅游客体的文化。正是因为庐山的旅游文化价值特别可观,值得研究,促进了后人对庐山旅游文化的钻研,研究成果也越加独到。庐山文化底蕴主要体现在多个方面,有陈昭玖、
15、陈德仄、周波认为庐山旅游业的文化底蕴主要体现在综合艺术、宗教文化、建筑文化、教育文化、儒家文化、政治文化、温泉文化和科技文化等方面。对李文明的研究比较欣赏,而对旅游客体文化也进行相关分析,并把庐山旅游文化划分为山水文化、艺术文化、宗教文化、教育文化、儒家文化、建筑文化、地质文化、温泉文化、政治文化、商业文化、科技文化、民俗文化、制度文化、法律文化、饮食文化等,这些文化在一定层次上反映了庐山这个旅游地整体面貌的旅游文化特色,能够吸引更多的游客7。由于有一定的佛教信仰,通过查找阅读了大量文献,发现研究佛教的是有不少,文献也挺多,但是专门研究庐山东林寺佛教文化的研究还是比较少的,有卓拉对东林寺佛教音
16、乐的研究,文献名为净土梵音庐山东林寺佛教音乐考察与研究8。还有冯长明的庐山佛教旅游开发研究和体验经济时代下的东林寺佛教旅游开发研究9,罗龙炎的涵养民性 化育和谐庐山宗教文化对九江文化的影响等10。关于庐山的影视作品有1980年的庐山恋,它是一部集开放、旅游、爱情、风景于一体的优秀影片;1992年的大型系列片庐山;2010年的庐山恋2010;还有2012年的恋恋庐山。这些作品主要展示和介绍了庐山的大好风光,但体现佛教文化的片段镜头很少很少,几乎没有。由此可见,对东林寺佛教文化进行研究和实践还是有意义的。现如今缺乏一部完整系统的作品的展现东林寺这个佛教圣地的佛教文化,这就是研究的题目来源。本论文站
17、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应用专业知识去拍摄和制作简短的影视作品展现东林寺佛教文化。1.4庐山旅游文化前面的研究现状里已经对旅游文化的概念和组成进行了概述,在这里,就不重复介绍了。在本小节主要介绍庐山的山水文化、教育文化、宗教文化。本文庐山旅游文化的研究是以东林寺的佛教文化为例,东林寺佛教文化是本论文研究的重点对象。1.4.1山水文化庐山风景秀丽,旅游资源非常丰富,山水文化包含芦林湖、如琴湖、天桥、仙人洞、大小天池、锦绣谷、花径、植物园、含鄱口、三宝树、三叠泉等。1.4.2教育文化庐山的教育文化对中国的教育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力,其教育文化主要与庐山东南方向五老峰下的白鹿洞书院、濂溪书院(周敦颐建)和山
18、上李一平创办的“交庐精舍学堂”和分校“存古学堂”以及外国人创办的孤儿院和美国学校等有关,但对中国教育史影响最大的就只有白鹿洞书院。1.4.3宗教文化纵览庐山的宗教发展,发现庐山的宗教种类较多,外国宗教如基督教、天主教、东正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的移植带来了中外文化以及汉族和少数民族的文化的交换与融合。庐山宗教文化影响比较大的是佛教文化、道教文化和基督教文化11,但只有佛教的影响力直至如今依旧辉煌浩大。下面开始阐述东林寺佛教文化。1.5东林寺东林寺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庐山北麓,建成于东晋太元十一年(公元386年),由江州刺史桓伊资助,是由著名佛教高僧慧远亲创为庐山上历史悠久的寺院之一,到现在已有一千
19、六百多年的历史,屡废屡兴。因为它坐落于原西林寺的东边,所以得名为东林寺。慧远大师派遣弟子西行取经求法,带回“净土”,不久东林寺成为中国佛教净土发祥地,南方佛教中心,享有崇高的地位,隋朝以后成为全国八大道场之一。1.5.1慧远大师东林寺的开山祖师慧远大师(公元334-416),山西雁门楼烦(今在山西宁武附近)人。生于仕宦家庭,13岁随舅游学于河南许昌、洛阳等地,他饱读圣贤,聪慧过人,出家后邀请中外高僧齐聚庐山,将多部佛经译成汉文。但在当时对于大部分中国群众来说,佛教仍然是个十分难懂的异地信仰和宗教。于是,在传播佛经的过程中,慧远大师做到前人所没有的大胆创新,将当时祖国大陆最为流行的儒学、道学、玄
20、学三门学问同外来佛家信仰、古印度文化等糅合在一起,贴切通俗,自然渗透,悄然融合。经过他重新解释后的佛法、佛学才开始被大家理解和被各个阶级层次所接纳与肯定,这也就是现在书籍和社会各界所说的“佛教中国化”与“佛教社会化”12。慧远大师隐居东林寺的36年从事佛教事业,是他一生中最重要、最辉煌的时期,他致力于佛教经典的研究,弘法传道,将佛教的业报轮回思想结合中国本土文化重新做出新的定义,他告诉大家,因为精神永远不会消失,所以会有因果报应。他还告诉大家,诚心向佛的人死后,投胎后可转生西方“净土”,进入西方的极乐世界13。这就是今天“净土宗”的缘起。为了更好地传播佛法、佛学,慧远大师集聚沙门上千人,罗致中
21、外学问僧和居士一百多人结成白莲社,译佛经、著教义、同修净土之业,因此,他被后人尊为佛门净土宗的始祖,净土宗又被世人称为“莲宗”14。就这样,来自印度的佛教,在慧远大师的创新打造下,充满了中国文化的元素,这为佛教中国化奠定了坚实的砥柱。1.5.2东林寺的发展慧远大师之后,其众多弟子传承大师的智慧,感化众生,弘扬佛法,扩建的规模越来越大,以满足信众的需要。直至今日东林寺院阁越加齐备,金碧辉煌,每逢佛教圣日,香客络绎不绝,香火不断。今天的东林寺,内部有钟楼、鼓楼、念佛堂、罗汉堂、五观堂、天王殿、图书馆、译经台、文佛塔、藏经阁、远公堂、莲社、大雄宝殿等多个建筑。在各大法师的带领和各界人士的募捐下,东林
22、大佛已经建造于庐山南部的星子县,目前东林大佛基本竣工。东林大佛是一个集教育、修行、信仰、弘法、慈善、安养、佛教交流为一体的多功能净土文化苑,为五湖四海的弟子的修行、礼佛、安养提供更多的方便,净土苑的东林大佛将会成为庐山旅游地的传播佛教文化的重要地点15。1.5.3东林寺佛教文化的组成通过文献研究与实地调查了解,对东林寺的佛教文化仅限于个人的主观理解,更深程度的研究有待发展。下面是本论文的主观观点,总结出东林寺的佛教文化包含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寺内构成。寺内有大雄宝殿、念佛堂、地藏殿、护法团、募捐部、五观堂(即斋堂)、发行部、文佛塔、译经台等。院内还有很多植物,比如六朝松、竹子,加上出木池,聪明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毕业设计 论文 庐山 旅游 文化 研究 实践 以东 佛教文化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58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