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论文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oc
《社会主义论文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主义论文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doc(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 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思想及其当代意义张兴茂【内容提要】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历史地再现了列宁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历史轨迹,完整地展现了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及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不朽贡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认真学习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对于学习和研究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科学认识经济文化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规律,廓清国内外学术界在若干理论热点与难点问题认识上的迷雾,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关键词】列宁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作者张兴茂(1963-),河南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
2、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开封475004)。 列宁专题文集论社会主义(以下简称论社会主义)收入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相关著作35篇、相关重要论述51条。这些著述按照编年体例进行编辑,再现了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历史轨迹,完整地展现了他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思考。 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的资本主义俄国取得了成功,这与马恩的设想有很大不同。俄国为什么先于西欧北美主要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取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革命胜利后又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为了正确回答这些新的重大课题,列宁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将马恩关于未来社会的设想作
3、为努力实现的理想;另一方面,他又立足俄国的现实国情,致力于探索适合俄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道路。这一艰辛探索的成果铸就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不朽的里程碑:一是提出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一国首先胜利论”,并以这一理论为指导取得了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二是在总结俄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经济政策、建设社会主义的构想和基本思路,极大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从论社会主义来看,列宁的“社会主义”概念主要有以下几种内涵:第一,共产主义的同义语。十月革命以前,列宁对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主要来自马恩的经典论述,对社会主义与共产主义未加区分,常作为同义语使用。第二
4、,社会主义革命。作为共产主义同义语的社会主义概念,在不同的场合往往有着侧重点不同的具体内涵,有时指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有时指未来社会的社会形态,有时指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即社会主义革命。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提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时,运用的“社会主义”概念就是指社会主义革命。第三,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在国家与革命一文中,列宁在马克思把共产主义社会分为低级阶段和高级阶段的基础上,将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明确区分开来,并把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称为社会主义。第四,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中强调:“为了作好向
5、共产主义过渡的准备(通过多年的工作来准备),需要经过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这些过渡阶段。”通常认为,十月革命后、至少自国家与革命发表后,列宁使用的社会主义概念就一直延续了国家与革命中赋予的具体内涵,即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或低级阶段。实际情况并不尽然。这句话中的“社会主义”,就不是指共产主义的低级阶段或社会主义社会,而是指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政策、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第五,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具体形式和步骤。列宁在论合作社中提出:“由于我们国家制度的特点,合作社在我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我国的条件下合作社往往是同社会主义完全一致的。”“对我们来说,合作社的发展也就等于社会主义的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不得不
6、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如果不是单单局限于论合作社里的这句话,而是将其与论“左派”幼稚性和小资产阶级性、论粮食税等文章结合起来,以列宁在实践的基础上探索如何引导农民在经济文化落后条件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思想转变过程为语境,就不难理解“社会主义”在这里指的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具体形式和步骤,具体指合作社。因为,在当时的列宁看来,在无产阶级掌握国家政权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前提下,合作社的性质就从与国家资本主义相提并论的过渡形式转变为比国家资本主义更高的过渡形式,也就是从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组织形式转变为“与社会主义企业”没有区别的经济组织形式。所谓“我们对社会主义的整个看法根本改变了”,是
7、指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具体形式和步骤的改变,即合作社从过去被看作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前阶”改变为向社会主义过渡本身。 如果我们不对列宁经典著作中的这些社会主义概念的不同内涵加以科学厘清,而是想当然地按照某种固定模式抑或语言习惯进行解读,就很可能偏离列宁所要表达的真正意旨,甚至导致南辕北辙的后果。 论社会主义涉及社会主义事业的方方面面,全面反映了列宁关于社会主义的基本思想及其对科学社会主义的不朽贡献。 1对社会主义革命学说的重大发展:“一国首先胜利论”被概括为列宁对社会主义革命学说做出重大发展的“一国首先胜利论”,是20世纪20年代由联共(布)和斯大林提出并论证的。“一国首先胜利论”的基本内容集中反
8、映在列宁以下两段著名论述中:1915年8月,列宁在论欧洲联邦口号中指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就应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1916年8月,列宁在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一文进一步指出:“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各个国家是极不平衡的。而且在商品生产下也只能是这样。由此得出一个必然的结论:社会主义不能在所有国家内同时获得胜利。它将首先在一个或者几个国家内获得胜利,而其余的国家在一段时间内将仍然是资产阶级的或资产阶级以前的国家。”然而,由于列宁写作论欧洲联邦口号的任务是论述自己对建立欧洲联邦的看法,写作无产阶级革命的军事纲领的任务是阐
9、明自己对主张废除武装和反对任何战争的观点的看法,主题都不是探讨“一国首先胜利论”,因此上述两段论述并没有得以进一步展开,再加上对其中的“少数(国家)”、“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等关键词缺乏必要的解释与说明,给解读上述两段著名论述从而“一国首先胜利论”留下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时至今日,仍不断出现对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客观必然性的怀疑论调。 正确领会列宁“一国首先胜利论”的基本内容与精神实质必须立足于文本,但又决不能拘泥于文本的字面意义。因为,列宁的“一国首先胜利论”由马恩的社会主义革命“多国同时胜利论”转变而来,没有对马恩“多国同时胜利论”文本与列宁“一国首先胜利论”文本的比较分析以及
10、对列宁社会主义革命思想演变过程的深入探究,就不能准确理解列宁“一国首先胜利论”文本中的若干关键词的真正含义、基本内容、精神实质及其重大意义。 (1)“一国首先胜利论”与“多国同时胜利论”的立论依据不同。在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马恩的观点是:“共产主义革命将不是仅仅一个国家的革命,而是将在一切文明国家里,至少在英国、美国、法国、德国同时发生的革命”。其立论依据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世界范围内的扩张,使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斗争成为国际现象,无产阶级只有联合起来,在资本主义国家或至少在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革命,社会主义革命才能取得胜利。“多国同时胜利论”强调高度发展的生产力是社会主义革命爆发
11、的物质基础。列宁“一国首先胜利论”的立论依据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绝对规律。列宁所处的帝国主义与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各个资本主义国家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规律表现得非常突出,这一规律必然导致帝国主义大战,而帝国主义体系的薄弱环节则为获得社会主义革命的首先胜利提供了机会。与“多国同时胜利论”特别强调经济因素相比,“一国首先胜利论”则同时强调政治因素,即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在解释社会主义革命“一国首先胜利”发生机制中的决定性作用。 (2)“一国首先胜利论”与“多国同时胜利论”的“少数国家”的范围不同。从文本看,“多国同时胜利论”中首先获得社会主义革命的“少数国家”的范围是明确的。而“一国首先胜利论
12、”中的“少数国家”之所指却存有争论,焦点是落后的资本主义俄国是否包括在内?持肯定观点的人更多地从十月革命实践的角度进行分析;持否定观点者则着力在对列宁上述两段著名论述的解读。笔者认为,如果拘泥于两者中的任何一个分析角度,都有可能失之偏颇。应该主要以列宁在实践中对社会主义革命认识的转变过程为基础,结合文本中的“少数国家”范围进行综合探析。尽管“一国首先胜利论”在文本上没有明确“少数国家”的范围,但综合列宁与马恩在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观点一致时的著作,并不难找到答案。譬如,列宁1916年8月曾指出:“社会变革不可能是所有国家的无产者的统一行动只有西欧和北美各先进国家才已成熟到可以实现社会主义的地步”
13、,俄国是资本主义国家中最落后的国家,不可能直接发生社会主义革命。显然,如果局限于上述论述,那么“少数国家”的范围肯定不包括俄国。然而,“一国首先胜利论”的内容并不仅限于此。从列宁根据俄国实践在社会主义革命问题上的认识变化看,“一国首先胜利论”的内容也在不断丰富与发展。 导致列宁的认识发生转变的是俄国社会主义革命形势的变化。二月革命胜利后,执政的资产阶级临时政府不能解决和平问题、农民土地问题和面包问题,广大人民群众忍无可忍,促使俄国首先爆发社会主义革命的条件成熟。列宁分析当时的形势认为,帝国主义战争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前夜,这不仅因为战争带来的灾难促成了无产阶级起义,而且因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社会主
14、义最充分的物质准备。在这种形势下,列宁重新审视社会主义革命所需具备的条件,并对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经济前提做了分析。他认为尽管俄国不是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但也不是还没有资本主义的国家,而是帝国主义阵营的落后国家。它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具备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物质前提。而且,在革命的客观条件上,列宁更为注重上述的“政治危机”而不是“经济因素”;在革命的主观条件上,他强调无产阶级的“革命群众行动”,由此促使他产生了俄国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可以首先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显然,列宁对帝国主义阵营中落后的俄国可能首先发生社会主义革命的思想,是根据新的实践对其先前的“一国首先胜利论”的
15、修正与补充。综合来看,“一国首先胜利论”的“少数国家”,既包括西欧北美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包括以俄国为代表的在特定历史条件下革命主客观条件成熟、资本主义具有一定程度发展的落后国家。3 (3)“一国首先胜利论”是坚持“多国同时胜利论”基础上的发展与创新。“一国首先胜利论”与“多国同时胜利论”的另一个重大差别,是社会主义革命发生的历史顺序不同。马恩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同时爆发并取得胜利,然后带动东欧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爆发社会主义革命;只有在东欧和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支持下,才能保证西欧北美的社会主义革命取得最终胜利。列宁则依据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的不
16、平衡规律,紧扣俄国革命形势的脉搏,提出了帝国主义阵营中落后的俄国将首先发生社会主义革命并获得胜利的思想。 这一思想并不是对“多国同时胜利论”的简单否定。列宁的解释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不仅丝毫不排斥个别发展阶段在发展的形式或顺序上表现出特殊性,反而是以此为前提的。”而且,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的一个时期内一直坚持认为,社会主义不可能在一国最终取得胜利,“从全世界历史范围来看,如果我国革命始终孤立无援,如果其他国家不发生革命运动,那么毫无疑问,我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是没有希望的”,因而寄希望于爆发世界社会主义革命特别是西欧社会主义革命。 只是由于列宁乐观期待的西欧社会主义革命没有迅速到来,他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主义 论文 列宁 关于 思想 及其 当代 意义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57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