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工论文伟大的学者 伟大的人格.doc
《理工论文伟大的学者 伟大的人格.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理工论文伟大的学者 伟大的人格.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伟大的学者伟大的人格 伟大的学者伟大的人格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伟大的学者伟大的人格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伟大的学者伟大的人格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2007年是吴大猷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之年.吴大猷先生是国际著名的学者、教授和物理学家;他终生热忱于教学,培养了许多世界一流的物理学家;他品德光华、人格高尚.他的后半生献身于我国台湾的科学事业,同时也始终关心着祖国
2、大陆物理科学事业的发展.记得在我去台湾的访问中有幸三次见到他老人家,他每次总是深情地怀念着执教北京大学、西南联大等时的情景.特别是1992年,吴先生应中国科学院邀请回大陆访问,更广泛地与众多新老物理学家见面,努力推进两岸间物理学家的交流,对祖国的和平统一事业做出了贡献.今天,不仅大陆物理学界和科学界同人聚集在这里怀念他,而且海峡两岸的炎黄子孙和海外华人也都怀念着他.笔者与吴大猷(左)及其女儿吴吟之(中)(摄于1998年)吴大猷先生,1907年9月29日生于广东番禺市,192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1年,经他的老师饶毓泰和清华大学叶企孙两位教授联名推荐,获得中华文化基金会奖学金,赴美国密歇根大
3、学深造,师从高施密特(S.A.Goudsmit)教授作理论物理研究,1933年获哲学博士学位.1934年至1946年6月,吴先生先后在北京大学和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任教达十二年之久.其间,日寇侵华,轰炸不断,物价飞涨,教学环境极为艰苦,实验研究无从开展.可是,吴大猷此时以坚毅心态专心研究,乐趣于教学,获得了其时教学与研究在中国罕见的成就.他先后培养了马仕俊、郭永怀、马大猷、虞福春、杨振宁、黄授书、张守廉、李荫远、朱光亚、黄昆、李政道等一批国际知名物理学家.吴大猷将这批学生比喻为“从不易得的群英会”1).甚至在时隔50年之后,他还兴奋地说:“对着这样一群学生讲古典物理学中最完美的一部,是最愉快的一
4、大事也”2).其实,吴大猷后来在北美各地的教学与研究中,也遇到不少好学生.然而,惟家乡之美与家乡的高足们才给予他终生难忘的印象.这正是“剪不断、理还乱”的游子恋情.1946年夏,奉前国民政府派遣,吴大猷带领两位学生,即朱光亚和李政道,出国考察原子科学.他先在其母校密歇根大学任客座教授(19461947)、后任哥伦比亚大学研究教授(19471949).继而,受聘于加拿大国家研究院,任该院理论物理组主任(19491963)长达14年之久,并于1957年当选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院士).其间,曾赴美国、瑞士等地多所大学和研究院开物理讲座.1963年,又从加拿大迁往美国,先后任布鲁克林理工学院(Broo
5、klyn Polytechnic Institute)研究教授(19631965),布法罗(Buffalo)纽约州立大学教授(19651978)暨该校物理系主任(19661969).1978年退休.1991年,他和美国前总统老布什夫妇等5人同获密歇根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在执掌加拿大国家研究院理论物理组期间,吴大猷提倡自由研究,营造了一种亲密、和谐的气氛,为世界各地科学家到该地作研究创造了条件,亦使其理论物理组声名在外.吴大猷在登坛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物理系三年之后,一个原本平凡的物理系却在美国大专院校排名中列为第二等.可见,吴大猷在教学、科研和行政管理上的卓越才华.吴大猷先生一生共发表了120
6、余篇科学论文,15本科学、科学史和科学哲学的专著.在专著中,7册题为理论物理(英文版)的著作,是供研究生用的教科书.该教科书只有前苏联物理学家朗道和他的学生里夫席兹(.)共同编写的理论物理学教程可与之媲美.然而,毕一人之功完成此业者,唯吴大猷先生一人而已.此外,还有7册吴大猷文选尚未列入15种专著中,这些文选是由台北远流出版公司于19861992年陆续出版的.它们不仅反映了吴大猷一生教学科研的心路历程,亦表现出他抨击政情法令、社会丑陋、甚至直指当局要员的刚正不阿的气慨.正如杨振宁教授在感怀恩师一文中所指出的:“吴大猷的研究涉及广泛的新领域,它们包括原子物理、分子物理、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散射
7、理论、统计物理、天文和大气物理”3).在这些研究中,尤其为人所重的是,1933年,他发表了最重元素的低能态一文4),通过对铀原子和铀离子低能态(5f电子的能态)的计算,他预言了超铀元素的存在,指出了其中的14种新元素,它们类似周期表中的稀土族.从1940年起,吴大猷的预言陆续被实验发现,其中的钚(Plutonium)正是二战中美国制造原子弹的最重要、最关键的材料.美国核化学家西博格(G.T.Seaborg)也由于发现了9个超铀元素而获得1951年诺贝尔化学奖.吴大猷的研究走在常规的物理事件产生之前,因而被人们忘却了.同是这一年,他发表的第二篇文章,题为重原子f态的两个最低点的特征值问题及其量子
8、亏损5). 这篇文章探讨了前人未曾讨论过的问题,即具有两个不对称的最小位势的量子力学问题.吴大猷巧妙地借用WKB (Wentzel-Kramers-Brillouin)方法,解出了波动方程的本征值,并将结果用于计算某些原子的能态和诠释量子亏损.前一篇论文的结果或预言,正是用此方法得出的.3) 杨振宁.感怀师恩.见:典范永存吴大猷先生纪念文集.台北:远流出版公司,2001年.第2128页4) T.Y.Wu, S.Goudsmit. Phys.Rev., 1933,43:4965) T.Y.Wu.Phys.Rev.,1933,44:7276) 吴大猷.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 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
9、司,2001年.第9页;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第8页鉴于在原子和分子物理上多年所做的研究,导致吴大猷在极端困难的西南联大期间,于1939年撰写了多原子分子的振动光谱及其结构一书.这是物理学相关领域的一部总结性学术专著.吴大猷原本是为庆祝北京大学成立40周年而作,却在1939年和1945年两次在美国翻印出版,成为该领域的权威著作.正如吴大猷先生自己晚年所言,他“因此变得相当知名”6). 吴大猷还据自己多年关于散射理论的研究,于1962年和日本大村充先生合作,出版了散射的量子理论一书.1968年,该书被译成俄文,在前苏联出版.他的有关核物理、等离子体物理以及统计力学的研究,也在19
10、66年集结成气体和等离子体的运动方程一书出版.他的狭义及广义相对论引论于1980年在台北中华书局发行了第9版.而其7册的理论物理,从上世纪80年代起,一直成为海峡两岸物理学研究生的重要参考书.他还有一本关于现代物理学基础的物理的和哲学的本质(1974年,英文版)一书,对量子力学的哲学、对玻尔和爱因斯坦的争论,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1991年,他与当时的台湾大学物理系主任黄伟彦合作,撰写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和量子场论(新加坡,世界科学出版公司,1991年)一书.直到他生命的最后二、三年,虽其身体有恙,但还在努力完成一本有关中国现代物理学史的著作.这本题为早期中国物理发展之回忆已分别在台北和上海出版了
11、.吴大猷毕生追求学问,从未悬车掛笔,其精神真是令人敬仰.1956年,吴大猷受中央研究院院长胡适之邀,首次回台北.从此开始了他后半生与台湾的不解之缘.在北美退休之前,他几乎每年有4至6个月在台湾讲学、工作或参与会议.1978年,吴大猷在北美退休,1979年,他就从北美到台北定居了.他在台湾推动科技进步,推行全面教育改革,培养并延揽岛内外各方人才,为台湾科技发展和经济起飞奠定了基础. 大家知道,1956年,整个台湾,学习数学及物理并有博士学位经历者仅二三人.而1984年,台湾从事科学研究并有博士学位者有2000余人.1970198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学术界不少人认为,这与吴大
12、猷在台湾执掌科学事业不无关系.吴大猷到台北之初,目睹台湾人才奇缺之状,立即向当局建议,应拟定一个长期性学术发展政策及计划.在他的建议下,1958年 伟大的学者伟大的人格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伟大的学者伟大的人格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伟大的学者伟大的人格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台湾当局成立了“长期发展科学委员会”(简称“长科会”),从此开始了台湾官方重视科学研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理工 论文 伟大 学者 人格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57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