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余华《兄弟》的悲剧性毕业论文.doc
《论余华《兄弟》的悲剧性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余华《兄弟》的悲剧性毕业论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余华兄弟的悲剧性The tragic of Yu Huas brothers摘 要悲剧性是悲剧文学艺术形式所具有的独特审美特征,它指的是在具体的作品中所体现出来的一种悲怆、沉郁、激慨的氛围和情愫。悲剧性历来是研究文学作品的一个重要的价值向度。当代著名作家余华的作品始终带有浓郁的悲情气氛,其新作兄弟承袭了以往作品中对人的悲剧性存在的揭示,写出了时代转变中个体命运的无常,兄弟两人在命运中辗转,在尘世中沉浮,个人与世界仍然在尖锐地对立,情感的毁灭、人性的迷失、无尽的苦难,这一切都注定了他们的悲剧人生。本文主要从情感、人物和叙述模式三方面分析余华兄弟的悲剧性,并阐明:余华作品所具有的宿命般的一悲到底
2、的悲剧意识和重复循环的叙述模式呈现出作者鲜明的个性特点,对中国新时期悲剧文学的创作有一定的启示作用。关键字:兄弟;悲剧性;叙述模式 AbstractTragedy is the tragedy of literary and artistic forms of the unique aesthetic characteristics, which refers to the specific reflected in the work of a sorrowful, depressed, excited atmosphere and generous feelings. Tragic is t
3、he study of literature has always been an important dimension of value. The works of famous contemporary writer Yu Hua has always been sad with a strong atmosphere of his new novel brothers inherited the previous works on the tragic human existence revealed the change of time to write the impermanen
4、ce of individual destiny, the destiny of two brothers The twists and turns, ups and downs in the earth, the individual and the world is still sharply antagonistic, emotional destruction, humanity lost, endless suffering, all the tragedy of their doomed life. This article from the emotions, character
5、s and narrative mode of the three Brothers, the tragic, and stated: works by Yu Hua has a fatalistic sense of grief in the end the tragedy of the narrative mode and repeat cycle showing a distinct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 New China, the tragedy of the creation of a certain literary inspirati
6、on. Key words: Brothers; Tragic; Narrative mode 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引 言1一、情感悲剧:爱情和亲情的毁灭2(一)文革中毁灭于荒诞和疯狂的爱情、亲情2(二)现代社会中毁灭于金钱和欲望的爱情、亲情3二、人物悲剧:在苦难中挣扎、痛苦、绝望、死亡4(一)文革中非理性社会下的人物悲剧4(二)现代社会中金钱统治下的人物悲剧6三、悲剧的叙述模式:重复与循环8(一)叙述方式的循环往复8(二)主题和意象的不断重复9结 语10注 释10参考文献12谢 辞13引 言20世纪80年代余华凭借十八岁出门远行初登中国文坛,从一个极端牙医成为一个先锋作家,以“
7、无我的叙述模式”创作了诸如一九八六年现实一种河边的错误等作品,呈现了一个个散发着浓郁血腥气息,笼罩着无边苦难阴霾的世界。之后他转入民间创作的活着和许三观卖血记均引起了巨大反响,在血腥、暴力之外终于有了一种温情,其后便是余华长达十年的沉寂,直到2005年兄弟(上部)出版,虽然引起了评论界冰炭难容的两极论争却一路畅销。在兄弟中,余华一改以往的冷静与克制,用夸张粗鄙、轻松幽默的手法叙述了两个异姓兄弟在文革和现代两个时代转变中的生活变化,写出了个体命运在历史变化中的无常和荒诞的现实中人性的迷失。相对于整个刘镇的喜气洋洋,宋钢和李光头的却在恩怨交集中走向毁灭和孤独。余华的作品大多呈现出强烈的悲剧性审美体
8、验,这也是余华作品研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在时代交替的大背景中,这种“悲剧性”不再单纯体现为个体的苦难与不幸,也显现出人性的堕落与生命的沉浮。本文在搜集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主要运用中国美学家和作家对悲剧理论的阐述来对兄弟这部作品的悲剧性进行分析与探究。从而得出,余华所具有的悲剧意识和独特的叙述模式不仅使其作品本身的内涵更为丰富,而且对于悲剧文学的创作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兄弟作为余华“十年磨一剑”的得意之作,在狂欢式的的叙述层面之下有一种挥之不去的悲怆之气。余华曾在后记中如是说:“兄弟是两个时代相遇以后出生的小说,前一个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个精神狂热、本能压抑和命运惨烈的时代,相当于欧洲的中世纪
9、;后一个是现在的故事,那是一个伦理颠覆、浮躁纵欲和众生万象的时代,更甚于今天的欧洲连结这两个时代的纽带就是这兄弟两人,他们的生活在裂变中裂变,他们的悲喜在爆发中爆发,他们的命运和这两个时代一样地天翻地覆,最终他们必须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当然,悲剧的目的不是使人陷入痛苦之中,而是通过情感的宣泄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净化”,把人引入更高的境界。一、情感悲剧:爱情和亲情的毁灭在余华的作品中几乎很难寻到浓情蜜意的影子,黄昏里的男孩中失去孩子的孙福残忍地虐待一个流浪的男孩,古典爱情又以悲惨的结局颠覆了才子佳人的传统爱情,在细雨中呼喊则亲情淡漠,家人之间互相陷害和防备。鲁迅说:“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
10、给人看。”从情感关系上来讲,人生中最美好最有价值的东西莫过于亲情和爱情,然而在作品中,不不管在哪个时代这种美好总是被无情地毁灭。(一)文革中毁灭于荒诞和疯狂的爱情、亲情兄弟一开篇的偷窥事件便将李光头的母亲李兰带入了双重痛苦的深渊,十几年前她丈夫带给她的耻辱又一次重演,从此她不得不和十几年前一样只敢在晚上出门,走路永远低着头贴着墙角,甚至在别人喊她的名字时,她都“中弹似的浑身一颤”。刘山峰这种荒唐的行为,无疑是本能压抑的时代中走向另一极端的表现,他作为李兰的丈夫没有给李兰任何温情,在他因偷窥而臭气熏天地离开人间后,李兰甚至曾想过自杀,不幸的是那个曾让她努力活下来的儿子却使她陷入更深的痛苦。在这里
11、,家庭的亲情温暖在荒诞的世界里被剥离的一丝不剩。然而悲剧才刚刚开始,文革来了,将李兰重组的幸福家庭冲击的支离破碎,那个曾给过她巨大幸福的完美丈夫宋凡平,在她去上海看病期间被打成了反动派,在一次次洗劫似地抄家中,原本温馨的家变得面目全非,她的两个儿子饥肠辘辘地游荡在大街上,不停地躲避着三个中学生的“扫荡腿”,两个不到十岁的孩子,不得不学着自己做饭,在菜尽米绝之后,只能一口盐一口水的充饥。当李兰看病回来的时候,她的丈夫已死于“红袖章”的屠杀,她自己则开始了漫长的“地主婆”生活,平静幸福的家庭生活遭到外部世界无情地破坏。李兰和宋凡平这段文革时期的爱情是刻骨铭心,宋凡平给了李兰重生的勇气和信心,让她感
12、到从未有过的幸福,宋凡平曾在一次经典扣篮后当着全镇人的面抱起了李兰,这是他发自内心的情感流露,超越了世俗,在那个有道德洁癖的疯狂禁欲的年代这种浪漫是惊世骇俗的。宋凡平对李兰的爱很深沉,尤其是他为李兰洗头这一细节非常动人,平凡质朴的爱情渗透在生活细节中显得更为感人肺腑。宋凡平的死是一个撕扯人心的过程,他一次次地在死亡面前显示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力量,死而复生,生而复死,悲壮至极。他在挥舞的棍棒中买票,受伤倒地后听到检票员的声音竟然摇摇晃晃地站了起来,于是再次被打倒,木棍捅进了他的腹部,可谁也没有想到,当长途汽车从车站里驶出后,他又从昏迷中苏醒,而且站起来摇晃地走了两步,望着远去的汽车说:“我还没上车
13、呢”一个爱的承诺,竟会使人产生如此巨大的生命能量。李兰是一个一生都在坚强与软弱中摇摆的女人,面对宋凡平的死她悲痛欲绝却又异常坚强,她骄傲地面对别人的指指点点,一直到把宋凡平的尸体拖到乡下埋葬后才放声大哭。李兰按照当地风俗给宋凡平守孝,她整整七年没有洗头发,只擦头油,恶臭难闻。在她感觉自己时日无多时,才去洗了头发,然而青丝一洗成白发,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没有认出她。个人的生活在社会现实面前显得单薄脆弱,可是在这个疯狂的时代,这样的家庭又何止一个。作为施暴者的孙伟一家也一样被残害,孙伟在街上被剪头发的红袖章剪断了动脉,血喷出两米多高,他的父亲亲眼看到儿子死在面前却无能为力,出于本能的反抗迅速被镇压,
14、同时也给自己带来了厄运,他被关进仓库,受尽酷刑。孙伟的母亲在听到儿子横死街头的噩耗之后陷入疯癫,之后便从刘镇消失。当红袖章在孙父的面前用下流的谈笑把孙母的癫状描述出来的时候,孙父一下子失去了生的希望,当夜便把一颗钉子砸进了自己的脑袋。在历史的洪流的挟裹中作为个体的人失去了最基本的情感需求的权利,人生有价值的东西毁灭于荒诞和疯狂,爱情难以为继,家庭的亲情被粗暴地掠夺。 (二)现代社会中毁灭于金钱和欲望的爱情、亲情 李光头、林红、宋钢纠缠的爱情则属于现代的故事,和这个多变的时代一样充满戏剧性和变数。李光头和林红的纠葛从偷窥事件就已经开始。后来,成为福利厂厂长的李光头在桥上偶遇刘镇第一美女林红后,自
15、认身份高贵的他便自恋的以为林红对自己有意思,从此自导自演了一幕幕滑稽的求爱桥段。他怂恿小孩子在林红的工场前大喊求爱口号,还采用了狗头军师宋钢的五招战术:旁敲侧击,单刀直入,兵临城下,深入敌后,死缠烂打。他带着福利厂十四个瘸傻瞎聋的忠臣浩浩荡荡地向林红表白,却遭“花傻子”的叛变,身负轻伤;他以准女婿的身份去了林红家拜见岳父岳母,却被扫地出门。结果一番努力之后却适得其反,林红反而看上了一声不吭的宋钢,于是李光头对宋钢耍心机,以兄弟之情要求宋钢退出竞争,害的宋钢自杀未遂。宋林二人结婚的那天,李光头去做了结扎手术,兄弟两人出现间隙。后来李光头成了镇上的超级巨富,宋钢林红两人的生活却陷入困窘,两人整日为
16、生活奔走,宋钢下岗卖花,自觉愧对妻子而整日自责,四处找工作,因为做各种零工而被镇上人戏称为“首席代理”。纺织厂的色鬼厂长以工作要挟林红,两人为了不让对方担心只能各怀心事,生活沉闷压抑。在宋钢外出打工的时候,林红和李光头却“情理之外,意料之中”地背叛了宋钢,直至把宋钢逼上死路。在生活的重压下,林红的忠贞与清纯向金钱和欲望缴械投降,在李光头的诱哄和挑逗中泥足深陷,李光头满足了她物质与身体的双重欲望,所以她接受了这个曾让她无比厌恶的男人,相濡以沫爱情变得一文不值,甚至毫无意义。李光头对林红的感情一直目的不纯,年轻时更多是因为虚荣,觉得林红的美貌和自己的身份相得益彰,惹人羡慕,而中年时则成了一种病态的
17、缺憾和占有,他是荒淫滥情的欲望化身,曾经拒绝他的林红成为他的“前耻”,是他的心病,所以他不择手段地要得到林红,哪怕她已经是自己兄弟的妻子。爱情在金钱的面前难以坚守,溃不成军,难逃悲剧结局。宋钢死后,李光头成了举目无亲的孤家寡人,经过众多苦难而尤显珍贵的兄弟亲情也因此断裂。不管是在哪个时代,爱情和亲情都难逃毁灭的悲剧性厄运,所有人渴望的美好都被余华无情地摧毁,整篇小说氤氲着悲谅之气。而毁灭这一切的又恰恰是人,人们迷失在历史的洪流中,失去了思考的能力,或陷入集体无意识的精神狂热中,或被浮躁纵欲所左右,毁灭了别人的幸福,也葬送了自己的幸福。二、人物悲剧:在苦难中挣扎、痛苦、绝望、死亡可以说,苦难是余
18、华小说不变的主题。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悲剧最能打动人心的是“人的苦难和死亡”,因为这“已经完全足够使我们充满恐惧和同情。”在余华的作品中,苦难具体表现为暴力、血腥及生存困境暴力和血腥,在其先锋作品中屡见不鲜,如现实一种中两兄弟的互相残杀和报复,一九八六年中失去理性自戕的历史老师。活着中死亡构成了叙事的中心,随着时间的推移,福贵身边的亲人一个接一个死去,而许三观卖血记则是苦难重压下的父亲不惜一次次卖血以求生存。苦难和死亡结伴而至,主人公难以逃脱,只能在痛苦中忍受。(一)文革中非理性社会下的人物悲剧在兄弟上部中,“精神狂热”的非理性社会催生了众多人物“命运惨烈”的悲剧。宋凡平这个小说中最为完美的男
19、人在文革中被打成了阶下囚,高大的他被人当街扇着耳光,在红袖章抄家的时候他还得陪着笑。他一边忍受着毒打和屈辱,一边又竭尽全力地保护着两个孩子,将他们和这个疯狂的社会隔离开来,让他们远离血腥暴力带来的恐惧,给他们创造一个正常健康的成长环境。这个无所不能的男人,独自扛起所有的不幸,快乐地教孩子们炒菜,掩饰着疲惫和痛苦带着孩子一起整理着乱七八糟的家,家里的筷子被折断,用树枝替代还神秘地笑着对孩子们说那是古人用的筷子,他把“地主”解释为“地上的毛主席”,却因童言无忌的李光头而身陷囹圄,但他始终微笑着面对两个孩子,胳膊被打得脱臼了,他说是胳膊累了,让它休息几天,还兴致勃勃地教两个孩子怎么让胳膊“郎当”。为
20、了不让妻子牵挂,他一直坚持写信,逆来顺受的他为了信守对妻子的承诺,在妻子回家的前一天晚上越狱了。他先把家收拾好,然后穿得干干净净还细心地把脱臼的胳膊装在裤兜里不让妻子担心。可是最可怕的一幕发生了,六个拿着木棍的红袖章在汽车站等着宋凡平,他一去便如野兽一般对他开始了毒打,木棍打断了就用拳脚,甚至灭绝人性地把折断后如刺刀一样锋利的木棍捅进了宋凡平的身体,可是被打的鲜血淋漓的宋凡平还是不肯放弃,他一次次从昏迷中醒来试图坐上去上海的车去接妻子,“从不屈服的宋凡平这时候太想活下去了,他用尽了力气跪了起来,他吐着满嘴的鲜血,右手捧着呼呼流血的腹部,流着眼泪求他们别打了,他的眼泪里都是鲜血。”他拿出李兰的信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兄弟 论余华兄弟的悲剧性 毕业论文 论余华 悲剧性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5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