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哲学论文精神生存的本真性追求.doc
《思想哲学论文精神生存的本真性追求.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思想哲学论文精神生存的本真性追求.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精神生存的本真性追求 人“在”世上,不是纯粹的“在”,而是一种对“在”的追求和探索,对人“在世”的意义和价值的创造,才使人获得自身的规定性。因此,人不仅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还生活在意义世界中,生活在精神追求中,特别在物质主义和消费主义盛行的当下,对人生存的精神性追求尤显重要.人作为一种精神生存,对精神的追求是人生在世的永恒命题。然而,何谓“精神”,这却是一个非常宽泛而且也难以界说,学术界一般将精神界说为“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像、情绪、意志等现象的总称”这是精神的通用概念,但只是一种外延的列举,甚至是对人精神的一种理性观照,并没有真正揭示出精神的内涵,更多的则是把精神作为人的一种机能性的描
2、述。精神,作为人类生存的意义根柢,只有将精神内涵归置到人的生存论意义进行探求,面向人的一种本真生存状态,或许才能够将“精神”得以澄明.“精神”一词,在中国古代哲学中源自道家思想。作为对精神进行明确的界说并不多,有时则以“精”或“神”来表示对精神的指称,如“精神生于道”(庄子知北游),“精神,天之有也;形骸者,地之有也。”(列子天瑞),这里将精神作为一种玄奥微妙的宇宙基质,精神是不同于具象化的形骸,只是一种形而上的存在。同时,它又是一种难以具体确定的存在,“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及,上际于天,下蟠于地。化育万物,不可为象,其名为同帝。”(庄子刻意),精神是流动的、弥漫的,它置身于天地之间,同时又是
3、潜藏于万物之中,难以名之。总之,精神是一种形而上的存在,是人的一种灵性、一种玄思、一种生气,也是一种人与生俱来的天然禀赋,灌注在我们每一个人的个体之中,不可捉摸,难以界说,但又确实存在。正是这种精神才支撑着人行走在大地上,生活在天空下,同时也赋予人的灵性,赋予人的形上追求.在我国古代哲学中的这种精神品质,赋予人以生气与活力,从而也构成了生命的一种原始的资质,成为人性中一种极其高贵的品质。然而就是这种支撑着人并陪伴着人走过慢慢人生历程的精神,在西方却走上了另一条对人的精神解构之路。与老庄几乎同时期的西方哲人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等却将“精神”看着是一种独立于实存肉身的人之外的一种纯粹的“理式”或“观
4、念”。他们把精神看着是理性的东西,认为精神是一种能够规划世界的、先验的、预设的共同规则、模式,而相对于与现象世界的本质、规律、逻辑等,这种精神作为一种预设,悬置在世界之上,世界万物只能是对这种精神的模写,精神已经作为一种纯粹理性的、思辨的、脱离实存肉身的抽象物而存在。此时,精神也就丧失了它固有的灵性和魂魄,成为一个冷冰冰的实在体、孤傲的存在物。然而,这种精神哲学在将精神实证化的同时,一并将人的情感、悲欢、灵性统统交付给难以依靠的理性,致使人的生存依赖于独立于人之外的一个实体,将人的命运和情感交付于它,致使人失去了生命的原始冲动和生存的力量,从而也将主体与客体、现象与实在、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在这
5、种二元对立的世界中,将完整丰富的人分裂开来,将人的精神交给抽象的理性去统摄,并将人的情感、灵魂、信仰、憧憬等一并交付给它。特别是到近代以来,随着人的主体觉醒,在高扬理性主义的旗帜下,直接贬低了人的存在地位与价值,把人等同于理智、语言、工具,以及一种强力意志等,其中唯独没有人的自身存在,并将人的原初精神从人的实存肉身中独立出来,另外确立一个人的生存的精神旨归,使人变成外在于人的某种规定性的存在。当将人的精神、灵魂、心灵从人的自身抽身而去时候,人的生存也就丧失了灵魂和灵性,人也就置入到理性的光亮之中、技术的白昼之中,而人的精神世界却陷入黑暗与迷惘,致使人漫无目的的飘浮在理性世界和物质世界里而丧失了
6、精神家园和心灵家园。在这样的世界里,因缺失人的精神之灯的指引而迷失了生存的航向,无家可归是人在世的普遍状态,从而人在本真意义上的精神危机也就成为现代人的一种在所难免的病症.然而,在这样时代背景下,对人的精神救赎就成为时代的命题。在这条道路上行径着狄尔泰、柏格森、舍勒、海德格尔等思想家、哲学家以及弗洛伊德、荣格等心理学家,他们试图回到人的自身,进行对人的拯救,精神的拯救。虽然他们对人的精神拯救的路径各有不同,但又有共同的指归,他们都期望将人类从以往精神价值的颠覆中解救出来,将人类被抽象的现代理性统治中拯救出来,也就是说他们走的是一条精神拯救、灵魂拯救之路,试图促进人类重新走上一条健康、完满的人生
7、之路.对近代以来人类的精神危机较早发难的是现代兴起的生命哲学,并涌现出狄尔泰、柏格森、西美尔等重要代表。在狄尔泰的生命哲学中,他不同意将精神看着是抽象的理念原则,同时也不是人的理智,他把人的精神生活看着是一个有机的、流动的、绵延着的生命整体运动,认为在人的理性之外还存在着生命的本能、情绪的冲动以及灵魂的直觉,人的精神是一种生命的本能的内在的东西,更不是为了应付外在生活的一种理智的工具,作为对人的生命的精神研究并不能运用外在的实证的知识来给生命精神以规范,他指出:“人们是运用各种并不适用于我们关于自然实在的知识的范畴,来理解生命所特有的特征”,而对生命的这种精神现象的理解就在人的生命本身,因为我
8、们需要在生命的组成部分中找到那些并非“先天地适用于作为某种陌生的东西而存在的生命。”他的生命哲学,其实也就是精神哲学。在他的生命哲学中,他将人的精神现象从外在于人的理性的绝对性中超升出来,从而也使人的精神从外在的实在性和规律性中超升出来,回复到人的生命精神的本来面目,从而使生命的精神获得自身的独立意义。对人的精神现象的认识只能来源于人的内在生命活动,同时也赋予了人的情感、意志、原欲等现象在人的精神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使人的个体生命获得一种完整的价值意义。因为,人的生命精神具有其自身的规定性,是由生命本身内在的特性所决定,而不是依托于任何外在的某种理式、概念、逻辑来确定.伏尔泰的生命哲学将精神本
9、身看着是个体内在生命的本真需要,是个体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同时也是目的所在。然而,对人的精神做出更深刻、也更系统阐述的应是马克思舍勒.他注重汲取先前生命哲学和分析心理学的营养,并对西方传统精神现象学进行一种扬弃性的批判。他认为精神是:“包容了理性的概念,而同时除了理念思维之外也包括一种既定的观照对元现象或本质形态的观照;再者,还包括了确定等级的尚待说明的情感和意志所产生的行为,例如善、爱、悔、畏等等这就是精神Geist一词。”舍勒的精神概念,拓展了精神的内涵,没有将精神作为单纯的理性观照,其中还包括人的意志和情感。虽他的精神涵有理性的成分,但我们也必须注意到,他的理性却不是一种黑格尔的“先验理性
10、”,也不是作为生命精神的一种对立原则,而是一种“从人心中理出的秩序”,他的精神更多的是一种意向、一种自我意识、一种观念化的东西.因此,在舍勒这里,精神其实是一种原初生命的确证,精神的根本内涵就是“自由、对象化存在与自我意识”,他说:“精神本质的基本规定便是它的存在的无限制、自由,或者说它的存在中心的与魔力、压力,与对有机体的依赖性的分离性,与生命乃至一切属于生命的东西,即也与它自己的冲动理智的可分离性。这样一个精神的本质不再受本能和环境的制约,而是不受环境限制的,如同我们所要说的,是对世界开放Weltoffen。这样一种本质拥有世界。”在他看来,精神本身不构成对象,是一种形而上的存在,它居于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思想 哲学 论文 精神 生存 真性 追求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5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