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改革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 面向21 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 提供的启示与经验.doc
《在学校改革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 面向21 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 提供的启示与经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学校改革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 面向21 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 提供的启示与经验.doc(1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教育学刊2000年8月第四期在学校改革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提供的启示与经验叶澜摘要:在学校教育改革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实现教师从现有状态向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转化,是新世纪教师队伍建设的一条新的途径,面向21世纪新基拙教育探索性研究课题为这一论点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的依据。关键词:新型教师新基础教育教育实践如何造就新型教师不仅是一个关涉新世纪教师培养的理论问题,也是当代中国教育进人新世纪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目前,就一般而言,主要采取两种方式建设教师队伍。一是队伍重组。包括大量招收新的青年教师,调整一部分不合格或不能胜任岗位的教师,这在教师队伍年轻化和提高基本
2、文化素养方面有较明显的效应。但是,它并不自然保证教师队伍中的成员能具备符合时代精神的新教育观、具有较高教育学素养及在新观念指导下开展教育教学活动和进行教育研究的能力。二是在职教育。其中又可细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提高在职教师的学历水平,如小学教师向大专、本科学历提升,中学教师向本科、研究生学历“挺进”;另一类是短期的、不同层次的在职教师的培训,如新教师上岗培训、骨干教师培训、高级教师专题研修班等,1999年启动的“园丁工程”就是典型代表。这些确实是必要和重要的途径,但也存在着难以克服的不足:一方面,它在同一时期内的受益面不会太广,因为培训总包含着一段“脱产”学习的时间,学校不可能停下来让大量教师去
3、培训,故只能采取轮训方式,轮训所需的时间又因教师数量之多而拉得较长。另一方面,培训大多以课程的方式进行,而教师能否受益,一受课程质量限制;二受课程所作一般论述不能直接触及每个教师的内隐理论和教育行为的限制。于是有可能出现“听课时觉得有道理,做起来还是老样子”的弊病。因此,在我看来,还需要大力提倡、拓展目前一些学校已经采取的一条新的途径,那就是在学校教育改革的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实现教师从现有状态向时代发展需要的新型教师转化。学校改革实践的广泛性和现实性,为大量教师在同一时期内因参与改革而自身得到更新的可能性提供了基础性条件。我相信,只要是真实的、有质量的、有力度的学校改革实践,就会在改变、发展
4、学校的同时,改变、发展教师。这种学校与教师在实践中产生“同期互动”的改变与发展效应,是解决创建新型教育缺乏新型教师这一难题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在一定的意义上,新进入到教师队伍中的成员及经过培训以后的成员,要在教育观念与行为上达到新型教师的要求,也只有通过参与学校改革的实践才能完成和体现。本文结合由我主持的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课题所提供的经验,对如何在学校改革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问题作出了我们相对系统的回答。这个课题是一项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重点课题。这个项目力图以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紧密结合、双向互动的研究方式,探究在当代我国的土地上创建面向21世纪的、实施九年义务教育的新型学校
5、的改革之本文是作者在第13届“学校效能与改革之路。该课题自1994年9月始,研究结束于1999年9月。该项研究在学校改革的实践方面,集中指向教师和学生每天都要进行的学校日常活动。一是课堂教学改革。目标是通过改革实践改变教师中心、教材中心和以完成教案为实际终极目标的课堂教学状态,努力实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二是班级建设。从班级制度、组织、日常管理与活动、文化建设等着手,改变班级中普遍存在科层制的管理和教师主宰、少数学生受重用、大多数被管理的状态,努力实现“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以上两大方面的改革,最终目标是通过改变学校日常活动来改变人,改变师生在学校的生存方式
6、。其中,首先是教师在学校的生存方式和职业角色定位,改变教师作为教学大纲等的被动执行者和已有知识的传递者的传统角色,努力实现“把创造还给教师,使教育成为充满智慧的事业”。唯有如此,学生在学校中才能获得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使学校的事业充满勃勃生机;才能实现学校变革与新型教师的形成在教育改革实践过程中的统一。五年的研究结果就整体而言,无论在理论研究和实践改革方面,还是在学生发展和教师变化方面,均产生了与研究目的相符的显明的和有积极成效的变化。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的明显效果,证明了研究性的学校改革实践对于新型教师的形成具有实质性意义,当然,这并不等于说任何有关学校的改革实践对新型教师的形成都具有同样
7、的影响力。我们的这项研究,在学校改革实践如何才能强有力地促使新型教师形成方面,至少提供了如下几点有益的启示和经验:一学校改革任务与教师日常工越贴近,越有利于促进教师转变教育改革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学校管理改革,主要的直接承担者是管理人员;另一类是学校教学、教育工作改革,主要的直接承担者是教师。两类改革相关,学校的成员都有权参与,但作为主要直接承担者有差异这一点是明显的。在每一类改革中,根据改革项目的复杂性表和关涉面又可以分为整体、局部、个别三个层面。这可用表1简要说明如下:我们这项研究的学校实践改革处在第二类改革的第一层面。我们认为这是学校改革中最能触动和促使现有教师向新型教师转化的一种改革,
8、其主要原因除了这项改革主要由教师作责任主体、需要他们直接参与以外,还在于:第一,改革的综合性。新基础教育研究学校改革实践部分以班为单位开展,其改革又是在学校生活的两大主要领域课堂教学与班级建设同步进行。其中每一部分又包含着许多关联的方面和活动过程,其性质属于复杂的综合性改革。只要指导思想一致,综合改革就会产生渗透性效应,它比局部和个别层次的改革更具有师生之间及不同改革项目之间相互促进的价值。改革坚持贯彻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发展的原则,使大部分学生在较短的时间里得到多方面的尊重和锻炼,产生主动活动的积极性,并在主动活动中能力得到提高,身心得到发展。这对教师从最初的不完全自觉、不完全自信地参与改革,向
9、自觉、自信地投入改革的转化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个热爱教育和学生的教师,学生的成长状态总是重要的工作动力。另外,每一项改革中的综合性,使教师不是处在点状变革的水平上,而是以教育、教学活动为中心,综合、整体式、全过程地策划和实施改革,使改革产生合力,教师对改革指导思想的认识也逐渐深化,这都是非综合改革之力所不能及的。第二,改革的日常性。任何重大改革的深人,必然要涉及到越来越广的范围和人,也就是说要逐渐进人到日常的层面。在一定意义上,重大改革的成功和在现实中是否确实立足,是以日常状态是否发生变化为重要标志的。新基础教育研究追求的目标是实现学校教育由近代向现代的转型,因此,把改革指向学校的日常教育、教
10、学生活,而不是仅指向某一类点缀式的、耀眼的活动。日常的活动天天要进行,正如“滴水穿石”一般,能产生真正的因不间断而带来的积累效应。这种效应是潜移默化之“化”式效应,而不是轰轰烈烈之“闹”式效应。另外,日常活动的变革,若达到人的观念、思维方式、内在需求和活动模式变革的程度,而不是外表行为的简单模仿,它就在改变观念与行为方式的同时,实质上形成了实践者一种新的生存方式。人怎样生活,就会使他成为怎样的人。这就是日常教育工作变革之所以能对教师转型产生重要价值的实践性依据。第三,改革与每位教师的“贴近性”。所谓“贴近性”是指改革指向的领域对每一位教师而言,并不是陌生的、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需要变革的不是领
11、域本身,而是怎样去重新认识这些领域内每天所要进行的工作的意义与性质,怎样用新的观点去重新发现学生和重新设计工作。正因为如此,在感到“不陌生”的同时,又能感受到“冲击力”。这是一种观念更新后的“重新认识”,一种重新认识指导下的“行为更新”,因行为更新带来的“更新体验”,进而又加深重新认识。正是这种“重新”认识、设计和熟悉领域的实践变革,才能有效促使教师观念与行为改变的积极互动和良性循环,推进教师转化的螺旋式上升。教师的转型,只有在触及其自身内在隐性的观念体系和在新的观念体系能转化为其新的行为方式时,才可能真实地发生。观念与行为构成内隐与外显的不可分割的联系。新基础教育改革体现了上述改革与每位教师
12、的工作之“贴近性”的要求,因此产生了与靠标新立异造成“轰动”效应所不同的“转化”效应。二理论研究与试验研究结合,有利于新型教师的形成在教育研究中,如何处理实践研究与理论研究之间的关系是个难题。偏重学科理论研究的专业人员往往小看或不熟悉实践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开展研究的第一线人员,或认为理论没什么用,实践问题的解决主要是操作问题,因而不重视甚至排斥理论,或因缺乏理论而不知从何研究。我们认为,当前我国迫切需要的创建面向21世纪现代学校的改革研究,不能没有理论研究,不能没有与理论研究相结合的改革性试验研究,而且新的理论形成总是与能否解决实践中产生的新问题密切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不仅理论研究能起引导
13、实践的作用,而且实践研究中出现的诸多新问题和创造本身就具有产生和滋养新理论的作用。面向未来的改革实践研究不仅最需要,而且也最可能使理论与实践研究在改革的过程中获得共生共荣。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采取了这一研究策略。研究实践支持了我们的基本假设,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了这种结合的方式对于新型教师形成所产生的特殊作用。其主要表现有如下几个方面:第一,理论研究先行,为教师认识当代世界和我国社会发展与教育改革之必要性和必然性提供了理性依据,使教师对学校教育改革必要性的认识不囿于经验的范围,增加对社会背景和发展趋势的认识,从而有助于提高参与改革的自觉性。另外,养成广阔的视野,认识时代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关系,这本
14、身也是对新型教师的要求之一。在一个飞速发展变化的时代,教师不再是作为保守力量的代表,而应该是对时代变化富有敏感性的、积极传播新文化与共同创造新人的重要力量。新基础教育理论研究的开篇就涉及这一主题,我们在教师进人改革前组织了学习,它起到了导向、打破就事论事谈学校改革所具有局限性的作用。试验教师在整个研究过程中重视理论学习,结合实践中产生的问题学习理论,成了这一研究与其他研究不同的特点。这与其起始阶段就有了为新基础教育的诞生而进行的理论研究成果是密切相关的。第二,理论研究为教师提供了在日常工作实践中进行改革的基本原则与思路。这无论对于教师的观念还是行为变革都有积极价值。在一项复杂的综合性改革中,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面向21 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 在学校改革实践中造就新型教师 面向21 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54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