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祛魅时代的超越之维——论西美尔生命哲学宗教观及其当代启示.doc
《【doc】祛魅时代的超越之维——论西美尔生命哲学宗教观及其当代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doc】祛魅时代的超越之维——论西美尔生命哲学宗教观及其当代启示.doc(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祛魅时代的超越之维论西美尔生命哲学宗教观及其当代启示2012年2月第20卷第2期河南社会科学HENANS0CIALSCIENCESFeb.,2012Vo1.20No.2祛魅时代的超越之维论西美尔生命哲学宗教观及其当代启示王学锋,谢芳(1.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所,湖南长沙410081;2.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湖南衡阳421008)摘要:西美尔立足于生命哲学的视镜,对祛魅时代现代人的宗教性(超验性)生活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审视,对如何重建现代人的精神信仰世界提出了深刻的洞见.这些洞见对我国当今社会思想道德文化建设路径的选择从外在超验性对象的追崇到内在生命品性诉求的转向,以实现个体自由与社会共契的
2、合致,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关键词:西美尔;生命哲学;宗教性;内在形式中图分类号:D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05X(2012)02004803奥尔格?西美尔(GeorgSimmel,l8581918),德国着名的社会文化大理论家.西美尔的社会文化理论思想博大精深,与卡尔?马克思,马克斯?韦伯的思想一起构成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文化理论的三足鼎立之势.马克斯?韦伯(MaxWeber)曾指出,整部世界近现代史实际上是一部精神上的祛魅史,而宗教就是这部祛魅史上不断被祛除着的首当其冲的魔魅.自文艺复兴,宗教改革以降,近代理性主义,科学主义一步步地驱逐,剿杀着精神世界的魔魅.然而,宗教是不是真的退出
3、了世界和个人的精神生活的舞台?西美尔立足于生命哲学的视镜,对其所处时代人的宗教生活进行了极为细致的审视,对如何重建人的精神信仰世界提出了深刻的洞见.这些洞见对当前我国社会思想道德文化建设实现从外在超验生对象的追崇到内在生命品性诉求的转向,以实现个体自由与社会共契的合致,具有积极的启示作用.一,祛魅:宗教的现代性困境西美尔首先从生命哲学的视角,对近代以来文化的冲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西美尔认为,文化是生命用以表现自己和认识自己的形式,如艺术,宗教,技术作品,法律作品,这些形式蕴涵生命之流并供给它以内容和形式,自由和秩序,这些形式是富有创造力的生命的框架.但由于它们的独特关系,它们并不具有生命的
4、永不停歇的节奏,框架一旦获得自己固定的同一性,逻辑性和合法性,就不可避免地同产生自己的生命产生一定的距离.每一种形式一经出现,就立即要求有一种超越历史阶段和摆脱生命律动的效力.因而每一种文化形式一经创造出来,便在各种不同程度上成为生命力量的磨难.生命同形式总是处于一种潜在的对抗之中.生命永远在同自己的形式做不懈的斗争,所以社会的文化历史过程实际就是永不停歇的生命动力不断挣脱旧形式,建立新形式的过程.西美尔把社会的发展过程视为生命形式的不断更替过程,这一思想相当深刻.西美尔所处的现代社会的文化正在历经着一个新的斗争阶段,即现代的文化运动不是以充满生命的当代形式反对毫无生命旧形式的斗争,而是生命反
5、对本身形式或形式原则的斗争.也就是说,现代生命正试收稿日期:2011-11-10基金项目:湖南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11B18)作者简介:1.王学锋(1971一),男,湖南长沙人,湖南师范大学伦理学研究所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宗教学,中外伦理思想史;2.谢芳(1972一),女,湖南衡IEI,K.,衡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系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宗教学,伦理学.?48?图摆脱任何固有形式的约束,而向往着一种完全自由的状态.这是一场撼天动地的形上变革,也是人性的自然倾向.当时的社会文化背后蕴藏着一股否定的力量,这股否定的力量正在积极消解各种文化形式.文化向着生命及其表现的运动几乎蔑视一切
6、形式的东西,当时的时代不承认任何传统的东西,承认任何客观的形式被认为会排除人的个性,形式会冲淡一个人的活力,将它凝固,成为僵死的模子.现在一切形式都消融在生命之流中,并日益屈服于生命之流,生命的最纯粹表现便成了形而上学价值本身,西美尔说当生命的最纯粹的表现被认为是形而上学这一基本事实,以及被认为是全部存在的本质时,这种表现也就成了核心的观念了.这就远离了知识问题的转化:现在每一个目标都成了绝对生命的一次冲击,一种展示方式或一个发展阶段.针对当时社会的这种变化,西美尔敏锐地洞察到生命的意义在追寻着个体化.与这种大的文化环境相适应,宗教作为生命的一种表现形式,也在经历着同样的现代性危机,宗教生命同
7、样不需要固定地表达自己的形式,倾向于把宗教信仰的形式融入宗教生命.尽管他们的宗教冲动仍然存在,但这种原始的宗教冲动再也不能够通过信仰的主体和被信仰的客体来表现自己了,宗教将作为生命的直接表现手段而发挥作用.也就是说,现代人面临着既失去对自身理性的信仰,又失去对伟大历史人物信仰的危险,这种情况之下,他们身上还有一点真实可靠的就是对宗教的需要.但现代人越来越排斥建制性和教义的宗教,不再将注意力专注于超验的实体,而是回归于灵魂自身的内在体验.为此,西美尔揭示了现代人的困境,他们坚信经验世界和我们的皮肤一样伸手可摸,并使我们得以安身立命,对于多数人来说宗教信仰的超自然目的已根本去除了,而宗教信仰的超验
8、性不容置疑,信仰内容又必须实实在在,甚至比经验世界还要实在.但现代人的迷蒙之处就在于,他们的知性又无法断定这些信仰内容的存在,所以他们既不会忠心耿耿地信奉某种现成的宗教,也不会声称宗教只是人类的黄粱美梦,这正是现代人的宗教困境,或者说是宗教的现代困境,传统宗教的神秘魔力在现代人这里已经荡然无存.二,超越之维:从宗教到宗教性的转向西美尔把生命与形式之间的冲突称为文化危机.西美尔认为在宗教与宗教性之间也存在这种危机,它实际上是文化危机在宗教上的体现.而这种危机进入现代社会,就发展为宗教的现代性危机.针对宗教的这种现代困境,西美尔却于黑暗处察觉了曙光.他认为这不是宗教魔力的消失,而是宗教合乎时宜的转
9、向,并认为我们的责任是应该抓住契机,及时重建现代人的精神信仰世界.西美尔把此种转向称为从宗教向宗教性的转向.西美尔认为宗教的特点在于其超越之维,而不在于其外在的形式.为走出宗教的现代性困境,西美尔从生命哲学的立场出发,坚持了宗教性的取向,宗教性是西美尔生命哲学宗教观的核心.按照西美尔的观点,传统的宗教概念主要指宗教的客观建制与独立的教义旨趣,是一种文化形式,一套外在的表现形式,或者是死气沉沉的宗教机构,这种意义上的宗教是同个体的生命过程分开的.而西美尔强调的宗教观念主要是指宗教性,宗教性是一种永不停歇的宗教生命,一种生存品质和感情所向,一种灵魂所固有的形而上学价值所在.宗教性才是宗教的根本,宗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doc 时代 超越 论西美尔 生命 哲学 宗教 及其 当代 启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54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