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民社会理论的演变及批判.doc
《关于市民社会理论的演变及批判.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市民社会理论的演变及批判.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市民社会理论的演变及批判文章来源 毕业论文网 论文摘要:自20世纪以来,市民这一概念发生了重要演变,这种演变虽然在理论上扩大了市民社会的外延,却极容易使人们产生市民社会不可超越的误解。而在实际上,马克思的市民社会理论内在地包含着对市民社会的批判。在特定条件下的这种批判虽然有其具体的现实针对性,但马克思的运思方法对于厘清当下对于市民社会的种种认识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论文关键词:市民社会 国家 社会解放 人类解放 在尚未正式形成“基础”这一科学概念之前,市民社会一直是其运思的基本范畴之一。在1845-1846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说“在过去一切历史阶段上受生产力所制约、同时也制约
2、生产力的交往形式,就是市民社会。市民社会包括各个个人在生产力发展的一定阶段上的一切物质交往。这一名称始终标志着从生产和交换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这种社会组织在一切时代都构成国家的基础以及任何其他的观念的上层的基础”。这里所讲的市民社会实际上就是经济基础,或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而政治国家和“观念”即意识形态则是建立于其上的上层建筑。 从黑格尔到马克思 马克思认为,在古代的和中世纪的共同体中,是不存在市民社会的。或者说,政治国家是与市民社会直接合二为一的。他说:“中世纪各等级的全部存在就是政治的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国家的存在”。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使政治国家和市民社会得以分离,市民社会才得以
3、从政治国家中独立出来。在近代思想史上,黑格尔首次辩证地把市民社会和政治国家归结为“特殊性”和“普遍性”两个不同的范畴。对此,马克思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黑格尔把市民社会与政治社会的分离看做一种矛盾,这是他较深刻的地方”。由此出发,马克思深刻揭示了社会中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的分离与对立,科学地提出了批判并超越市民社会的要求。 关于资本主义社会中政治社会和市民社会的分离和对立,马克思作了深刻的论述,他说:“市民社会和国家彼此分离。因此,国家的公民和作为市民社会的成员的市民也是彼此分离的,因此人就不能不使自己在本质上二重化。作为一个真正的市民,他处在双重的组织中,即官僚组织和社会组织即市民社会的组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市民 社会 理论 演变 批判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5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