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奥斯汀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doc
《关于奥斯汀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奥斯汀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doc(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关于奥斯汀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 论文摘要:人们对于本质的讨论从来没有停止过,言语行为理论的提出就是其中一项重大的突破。文章介绍了奥斯汀与塞尔的言语行为理论,系统地阐述了奥斯汀言语行为理论的内涵与价值以及塞尔对奥斯汀理论的完善与发展,最后了言语行为理论对语言学研究的重要意义。论文关键词:言语行为理论;间接言语行为;语用学言语行为(speechact)指人们为实现交际目的而在具体的语境中使用语言的行为。英国人类学家马林诺夫斯基(MMalinovski)于1923年首先提出这一概念。马林诺夫斯基从人类学的角度,通过观察一个的生活和风俗习惯来研究语言的功能,认为与其把语言看成“思想的信号”,不如说它是
2、“行为的方式”。在语用学兴起后,这一术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言语行为被理解为人类实现目的的一种活动,构成人类总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人们的行为总要受到规约的支配,言语行为也就被看成受各种社会规约支配的一种行为。英国家奥斯汀(JLAus一曲)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言语行为理论”(speechacttheory),后经塞尔(JRSearle)的完善和发展,成为哲学、语言学的重要研究课题,也成为现代语用学核心内容之一。一、奥斯汀的言语行为理论言语行为理论是英国哲学家奥斯汀首先提出的。1957年,他到美国哈佛大学去做讲座,以以言行事为书名发表了讲座的全部内容,在其论述中,贯穿了一个思想:人们说话的目的不
3、仅仅是为说话,当他说一句话的同时可以实施一个行为。言语行为理论的基本出发点是:人类语言交际的基本单位不应是词、句子或其他语言形式,而应是人们用词或句子所完成的行为。奥斯汀认为,传统语法把句子按其功能分成陈述句、疑问句、祈使句等类型,这不利于人们对言语的理解和使用,因为同一句子在不同的语境中具有不同的功能。他认为不少话语不仅是提供信息,而且是完成或帮助完成许多行为。奥斯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言语行为理论。(一)表述句与施为句在以言行事中,奥斯汀首先区分了表述句(constative)和施为句(performative)。很久以来,哲学家所持的一种假设是:陈述之言的作用或是描述事物的状态,或是陈述某一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 奥斯汀 言语 行为 理论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5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