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宗教论文 藏族宗教及文化论文.doc
《关于宗教论文 藏族宗教及文化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宗教论文 藏族宗教及文化论文.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藏传佛教寺院教育摘 要:寺院教育是藏族传统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在藏区长期发挥重要的作用,并对藏族的现代教育影响深远。尽管寺院教育的内容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当前时代发展的需求,并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着藏族现代学校教育的发展,但其独特的教学制度和教学方法对现代的学校教育仍有可借鉴之处。 关键词 :藏族 ;寺院教育;藏传佛教 ;现代教育在藏族的历史上,寺院不仅仅是宗教、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场所,同时也是传递文化的机构,担负着文化教育的责任。藏族的寺院教育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教学体系,其内容除了藏传佛教的经典,还融入了语言文字、天文历算、工艺制造、音乐美术等民族发展必不可少的因素,在各个历史
2、时期都为藏区培养了大批宗教、政治、艺术等方面的人才。寺院教育无论是内容、形式、目标乃至所指向的价值观都与现代学校教育差异甚大。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已经不能适应和满足藏族同胞融入时代发展的需求,但其对藏族的文化、教育影响仍在,其中积极的方面对今天的现代学校教育仍有重要借鉴意义。一、 寺院教育对藏文化的贡献勿庸讳言,寺院教育虽然主要是佛法教育,但其内容实质上又超出了佛法教育的范围。因此,我们只有赋予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以教育文化上的意义,才能对藏传佛教寺院教育有一个实事求是的评价,同时,也有利于藏族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的转轨。历史使藏族选择了佛教,并且使其成为藏族文化的主要意识形态。藏传佛教寺院不但是藏传佛
3、教文化的物质载体,而且成为藏族文化累积与发展的形式。藏族人民对自身及自然界的认识,以不同的形式由藏传佛教寺院得以累积,同时,藏传佛教在佛本斗争中战胜了本教。又从本教中吸收了对自身发展有用的因素,从而丰富和发展了藏传佛教寺院文化。格鲁派兴起后,规模宏大的寺院相继建立,使藏族寺院教育达到了顶峰,哲蚌寺、甘丹寺、色拉寺、拉不楞寺、塔尔寺等著名寺院,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教育制度、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在历史上对藏族创造的文化通过累积功能予以整合,是藏族文化持续发展的基础。它在文化累积过程中使藏族文化表现出强烈的民族特点,并进一步规定和制约民族文化发展的基本走向。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在藏区没有形成
4、完整的学校教育之前,它就承担着文化传递的功能。李延恺先生认为,九世纪上半叶,藏族翻译事业的兴旺发达和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直迄后来的文化教育、文学艺术、天文历算及医药卫生等诸方面的全面昌盛,绝大部分都是在藏传佛教寺院进行的,故称之为“寺院教育”。寺院控翻了教育,宗教教育占据了藏族教育的统治地位,寺庙成了最集中的的文化据点,藏传佛教成为藏族社会唯一的正统思想,从这个意义上讲,一座较大的寺院就是一所大学,或者叫一所专门学校。寺院教育在其发展过程中培养了一大批佛学人才、历史学家、翻译家、政治首领和在大、小五明方面有很深造诣的学者。如仁钦桑渡(905- 1055)、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11821251)
5、、八思巴罗追坚赞(1235- 1280)、布敦仁钦珠 (1290-1364)、蔡巴贡噶多杰(1309 1364)、宗喀巴罗桑扎巴(1357 1419)、五世达赖阿旺罗桑嘉措(1617 1682)、三世松布(1704 1781)、三世章嘉(1717一l786)、根敦群培 、喜饶嘉措、才旦夏茸、穆格桑木丹、东噶洛桑赤列等等,他们对藏族文化、教育等都作出了卓越的贡献,产生了巨大影响。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基本趋势,藏传佛教寺院教育深刻体现了文化的融合功能。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不仅是佛教教育,而且也融人了音乐艺术教育、医学药学教育、政治经济教育、自然科学教育等教育功能,真正体现了藏传佛教寺院教育是古代藏区的
6、大学教育的特点。藏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藏族人民长期生活在大自然的怀抱中,吸取自然之灵气,以歌舞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形成了藏民族独特的歌舞艺术。藏传佛教吸收藏族民间的歌舞形式来表达佛教的文化旨趣,进而形成了具有浓厚宗教特色的藏传佛殿音乐。藏传佛教寺院教育文化通过艺术的形式使宗教与世俗沟通,将不同地区及民族文化融合,从而使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丰富多彩。规模较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中一般都设有“曼巴扎仓,专门从事藏医藏药的教学与研究。这说明在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充分发展时期,也给藏医藏药教育一席之地。如果说藏传佛教宗教教义解脱了人们的精神痛苦,藏医藏药则是解脱了人们的肉体痛苦。从而使众人在藏传佛教的怀抱中得到
7、灵魂与肉体两重痛苦的解脱,以此显示宗教地位之神圣。藏传佛教寺院教育也体现出其经济政治教育的功能。寺院在其发展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财富,这些财富成为其本身发展的支柱,同时,也为其取得政治地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政教合一的统治体系形成后,寺院教育就与政治紧密结合起来,寺院教育挟政治势力以求发展,政治则通过寺院披上了神圣的外衣。藏传佛教寺院创造、汇集了数以千万计的藏族历史文化典籍。在这些浩繁的卷帙中,有许多蕴藏着渊博的佛教哲理和逻辑思维方面的真知灼见,也蕴藏着无数文学艺术、医药卫生、天文历算、建筑艺术、历史、地理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知识。同时,在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发展中,大量的佛教理论典籍教翻译、
8、出版,丰富了藏文词汇,促进藏语文的规范化 ,推动了藏文藏语的发展。在其他教育方式没有产生之前,藏传佛教寺院教育对藏文的推行、普及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对促进藏民族的凝聚力也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藏传佛教寺院教育虽然在藏族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以及民族凝聚力等方面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但我们还要看到它对社会及文化发展等方面所起到的消极作用。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主流是佛法教育,它宣扬“佛法无边”、“人生苦海”的说教,以“平等佛性”安抚世间受尽剥削压迫的人民,以虚无缥缈的“极乐世界”诱导人民逃避严酷的现实,尽一生之追求,寄来世之希望。要求人们安于现实,服从于农奴制的统治。这些教义束缚了人们的思想,窒息了人民
9、的意志 ,从而影响到西藏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历史上,藏传佛教寺院教育是藏区唯一的教育形式,人们要接受教育就必须进入寺院学习,从而使藏族的知识分子集中于寺院,广大劳动群众失去了享受教育的权利。寺院教育极力传播佛学思想,反对先进的科学知识,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使藏民族的整体民族素质下降,藏族地区人口中文盲所占比重很大,严重地阻碍了藏族文化教育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历史上强大的藏民族陷入落伍的深渊。寺院教育漫长而复杂,终生把人禁锢在佛学范围之内。如格鲁派显宗学院的学僧完整地接受完五部大论教育需要几十年的时间。以色拉寺为例,显宗学院共设 l3个班级,学完全部课程,正常时间需要17年,毕业后成绩优秀着进入
10、“名达僧扎”班,学习时同一般又为 67年。如果继续进入上下密院深造,则需要更长时间。寺院教育的极度复杂和漫长,使许多僧人半途而废,丧失奋进向上的精神。即便取得功名,也只有为宗教服务。纵有满腹经纶,也无益于社会。藏族传统寺院教育是一种封闭的教育体系。佛法教育本身有一定的神秘性和封闭性。其教义不公开传授,而是严格按照仪轨在严密的佛殿内传授。各派都有本派严禁外传的绝密法。对于教派理论,僧人只有绝对信从,不敢越雷池一步。由于受这一体系内在价值指导,学僧丧失自我评价、自我选择和自我创造能力,缺乏竞争意识,墨守陈规,观念落后,排斥异见,拒绝接受新知识、新理论,以固守传统为荣。二、 藏传佛教寺院教育的模式1
11、内容 藏传佛教的寺院不仅是宗教场所,也是藏族文化研习、传播机构。僧人们不仅要学习佛教理论,还需掌握讲辨、译著能力、为世间众生服务的技能,学习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知识。其教育内容以五部大论为中心内容,包含了藏族文化的大部分,共分为五大明、五小明,以内明(佛学)为主,另有因明(类似形式逻辑)、声明(梵文和藏文文法)、医方明(藏医学)、工巧明(工艺技术)以及天文历算、诗学、词藻学、音韵学和戏剧学等。各寺院可根据本寺研习重点、规模等选择开设课程。以青海塔尔寺为例,该寺共设有参尼 (显宗经院)、居巴扎仓(密宗经院)、曼巴扎仓(医明经院)和丁科尔扎仓(时轮经院)。其中参尼扎仓分十五级,依次深入,主修五部大
12、论;居巴扎仓根据学僧来源不同而相异。自小进入密宗学院的学僧,主要修习密宗本善胜乐、密集、大威德三金刚和其他金刚、护法等密法、修供仪轨、建立坛城的有关知识和求雨、驱魔等本领。由参尼扎仓升入居巴扎仓的学僧则进行显密结合的修行证悟,系统学习密宗教义及仪轨;曼巴扎仓专穆医方明,传授诊断、治疗及采药、制药等藏医知识,以宇妥? 元丹贡布四部医典为基本教材,学成优秀者可获“曼仁巴”(医学士)称号;丁科尔扎仓主要研习藏族历法、天文、佛教外、内、别三种时轮道理等。优秀者经“孜仁巴”(算师)称号。 2教学次第藏传佛教的寺院教育制度各派都不尽相同,其中最完备、影响最大者莫过于格鲁派。该派各寺院均以五部大论的教学次第
13、,从低到高设立班级,每级修习时间不等,各寺也略有差别。一般分三科:是先显后密,即先在显宗学院修习 152O年,完成全部课程后,可考取不同等级的格西学位,后转入密宗学院继续学习;二是直接进入密宗学院而不经过显宗学院的学习,学成后也不转入显宗学院;三是只在显宗学院学习,学成后不再入密宗学院学习。如塔尔寺寺的参尼扎仓即显宗学院共分十五级。入寺先从因明学开始,分五级讲授法称释量论,每级学期一年;慈氏撰现观庄严论五个学级,每级学期一年;人中论为“慧”学,主讲龙树中观说,学期两年;般若学学期两年,主讲世系撰俱舍论;律学学期一年,主讲功德光的戒律本论。此外尚需学习格鲁派前辈的有关注疏,作为辅助教材。全部学完
14、需十五年。3学位制度藏传佛教的格西学位制度早在格鲁派三大寺创立之前即已建立起来,并有不同级别格西学位的称谓。格西为藏语“善知识”。五世达赖继宗喀巴之后,总结多年教育经验,规定了各科的考试标准和奖励办法,在他执政期问,第四世班禅罗吉杰参将各大寺有格西学位的人集中起来,选出学识最渊博的格西在拉萨传昭大法会上辩经考试,创立了拉然巴格西学位的制度,规定了格西学位的等级和名称。西藏格鲁派三大寺(甘丹寺、色拉寺、哲蚌寺)依据本寺学僧情况,将格西学位分为四等:等为“拉然巴”,意为拉萨的博学高明之士,每年一次在拉萨大法会期间,由甘丹寺法台主持,在三大寺僧众及前来朝佛的善男信女面前,考僧立宗答辩,圆满回答他人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关于宗教论文 藏族宗教及文化论文 关于 宗教 论文 藏族 文化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53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