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道德论文见危知大节 奉身明大义——读《斜川集》谈苏过文化价值取向之三.doc
《伦理道德论文见危知大节 奉身明大义——读《斜川集》谈苏过文化价值取向之三.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伦理道德论文见危知大节 奉身明大义——读《斜川集》谈苏过文化价值取向之三.doc(3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见危知大节 奉身明大义读斜川集谈苏过文化价值取向之三 见危知大节 奉身明大义读斜川集谈苏过文化价值取向之3唐正鹏真正意义上的文化,尤其是文学总与审美相关联,而这种审美与人类的无意识心理密不可分,无不是1种既原始、又被扩大了、延伸了的泛“性本能”情感(喜、怒、哀、乐、忧、思、恐等)和与人类道德、宗教、甚至政治制度密切相关的高级情感之间相互矛盾和斗争,并常常以符号、声音或者体语等形式表达、表现这种最后趋向平衡和冲融的情绪。因此,文人们总是企盼情感得到宣泄,在宣泄中寻找1种愉悦或解脱,并以此消解内心深处的隐痛而实现自我保存和自我价值,只不过是形式和方式不同而已。苏过1生时出时处、时行时藏,但无论出处
2、还是行藏,都是以“见危知大节,奉身明大义”这1文化价值观念作为导乎人生道路的节度和法则的,最后达到1种内在心理境界上的“平衡”和“冲融”。从苏过的生平事迹和诗文著述来看,他所指的“节”、“义”,不是1般意义上的节操、节度和仁义、义利。苏过“大节”则指的是“治国之大柄”和“执政的大体”,从实体意义上说应该是关于国家存亡安危之大事,完全符合“礼以行义,义以成利,利以平民,政之大节”(左传成公传)这句话的意思。其“大义”的内涵是最高层次的与自然和社会的相“宜”,可以从子思的中庸和韩愈的原道中找到这种思想的源头,子思认为“义者,宜也”,韩愈这样解释:“行而宜之之为义。”如因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和制约
3、,己身“不为世用”之时,他不完全气馁、颓废,转而以“宜己”和“己宜”这种具有“和谐”特质的精神营养修身养性,尽可能让人生变得冲融、潇洒和散淡。苏过1生大多身为黎庶,但作为出身名门、饱读儒家经典的文人,1刻也不忘为国分忧之“大节”。“磋商国是,为国分忧”是苏过违章中反映“知大节”的第1个层面。苏过侍父海南期间所作的论海南黎事书(作于北宋元符元年,即公元1098年)1文,不仅展示了作者卓荦不凡的见识,而且充分反映了作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驾驭时局的能力。文中他开篇就以“古之君子建1事,出1令,未尝不多参之于民言”的论据提出了“上情下达”而得执政“厉害之实”的为政理念,同时指出了当朝1些“执事者”(
4、执掌权力之官员)“不求之于斯人,而斯人者我未尝以告实,岂上下之情有间而然也?”的恶果。紧接着,他根据当时关于如何治理海南黎人1事“议者纷纷,厉害未决”而成为“朝廷疮疥之病”的所出现的种种观点,据事论理逐1进行评判驳斥,在深层剖析海南难于治理是因“黎人之性,敦愿朴讷,无文书符契之用,刻木结绳而已。故华人欺其愚而夺其财,彼不敢诉之吏”所致的基础上,提出了治理海南的几条基本措施:1曰“上策莫如自治”。建议朝廷“捐数官以使人”则“贤于用师也”。2曰“戍卒可省,民兵可用”。其好处在于“编户之家,家有武备,亲戚坟墓所在,人自为战”,并且闲时为民,致力于生产,战时为兵,可以保家卫国,则“吾藩篱不可窥也”。我
5、查阅了大量的古代典籍,关于执政上的“自治”,军事上的“民兵”观点,唯有苏过提得10分明确,可以说是首发“自治”和“民兵”观点的鼻祖!而且这种观点很大程度上接近了我们当代“民族区域自治”和“民兵预备役”的概念和内涵,实在难能可贵。因此,当代为政者细心研读苏过之论海南黎事书1文,也是很有意义和价值的。“崇尚农耕,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其“知大节”的第2个层面。海南虽被历代统治者视为“开化”的南方“荒蛮”之地,但自古以来就有着发展农耕生产的优越地理和气候条件。但苏过父子贬谪海南时,这里的黎族群众仍然过着以狩猎为生的原始生活。因此,他在这里不仅与父亲帮助黎族群众发展水利,教以农耕,还常常以中原的农耕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斜川集 伦理道德论文见危知大节 奉身明大义读斜川集谈苏过文化价值取向之三 伦理道德 论文 见危知 大节 奉身明 大义 文化 价值 取向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52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