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学论文甘薯小象甲的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doc
《社会学论文甘薯小象甲的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学论文甘薯小象甲的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doc(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甘薯小象甲的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 甘薯小象甲的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是小柯论文网通过网络搜集,并由本站工作人员整理后发布的,甘薯小象甲的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是篇质量较高的学术论文,供本站访问者学习和学术交流参考之用,不可用于其他商业目的,甘薯小象甲的发生为害及综合防治的论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因网络整理,有些文章作者不详,敬请谅解,如需转摘,请注明出处小柯论文网,如果此论文无法满足您的论文要求,您可以申请本站帮您代写论文,以下是正文。 摘要 甘薯小象甲是我国南方地区的重要甘薯害虫,对石狮市甘薯生产造成较大的危害。针对甘薯小象在石狮市发生原因,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供甘薯种植户参考。关键词 甘薯小象甲;发生
2、;综合防治;福建石狮中图分类号 S435.315+.1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5739(2008)20-0130-02甘薯小象甲,属昆虫纲鞘翅目(Coleptera)象虫科(Curculio nidae),又名甘薯小象鼻虫、甘薯蚁象等。主要为害甘薯,也能取食月光花、牵牛花、蕹菜等旋花科植物,偶尔取食马铃薯,是我市甘薯的主要害虫之一。由于农民群众疏于防治,该虫常年给我市甘薯产量造成较大损失,一般损失23成,严重田块高达4成以上。现结合本地实际将甘薯小象甲的发生特点与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1为害特点主要以幼虫为害,成虫取食薯藤和叶柄表皮,也为害嫩芽、嫩叶和叶背主脉。幼虫在薯块内和粗蔓中取食
3、,形成隧道,并将粪便排泄于其中,而且还能传播细菌性病害,使受害部位变成黑褐色,产生特殊的恶臭和苦辣味,使甘薯不耐贮藏,不能食用,也不能作饲料。2生活习性在福建,甘薯小象甲1年发生58代,完成1代4560d,有世代重叠现象,在本地终年可以繁殖,无明显的越冬阶段,成虫爬行力强于飞翔力,怕强光、暴雨,上午810时和下午4时以后活动最盛,有假死性和趋甜性,耐饥力强,可延续150d左右。幼虫共经5龄老熟,在薯块或蔓藤基部隧道末端化蛹。3发生条件干旱少雨为大发生的主导因素,高温干旱有利于发育繁殖,如遇高温干旱,则发育快,虫期短,繁殖迅速,干旱地面易开裂,更利于成虫产卵取食。凡黏重或有机质缺乏、保水力差以及
4、土层薄易龟裂的薯田,有利于成虫产卵而加重为害。不同品种受害程度有明显差异,组织疏松、含水量多、淀粉少的品种受害重。4本地严重发生原因4.1越冬场所有利,造成常年虫口残留基数大本地薯田连作严重,并有种植过冬薯的传统习惯,且实际农业生产中农民不注重清园、翻耕、春冬诱等农业综合措施,过冬薯及田间残留的坏薯和薯蔓,为小象甲提供了有利越冬场所,造成常年田间虫口基数大。4.2气候、水利条件适宜,导致为害程度日趋严重近年来气候条件急剧变化,本地夏秋旱频频发生,以旱地为主的薯田更是首当其冲,以工商业为重的经济发展造成水利设施的严重破坏和疏于修缮,加剧了旱地农业用水的问题,为小象甲的发生为害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害
5、程度日趋严重。4.3农民疏于防治,加剧虫害的传播为害本地农户在甘薯的种植上传统保守、管理粗放,且对病虫害疏于防治,防治存在的心态麻痹、防治不及时、盲目不合理用药等现象又普通存在,加上种薯、薯苗引进的盲目随意,造成害虫迅速扩散传播为害。5防治措施5.1加强检疫措施从虫害区调运种薯、薯苗时,要严格实行检疫,带虫薯苗,必须要经有效的无害化处理后方可调运,从源头上堵住疫情传播渠道。5.2农业防治(1)田间管理。防垄面龟裂,适时灌水保持土壤湿度;勤培土,及时填塞垄面裂缝和覆盖薯蒂,减轻害虫侵害。(2)清园灭虫。及时清理毁灭田间臭薯、坏藤头,特别是收获季节应剔除坏薯,清理遗留田间臭薯、坏藤头等,进行集中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社会学 论文 甘薯 小象 发生 为害 综合防治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49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