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及其与产绒量关系的研究进展.doc
《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及其与产绒量关系的研究进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及其与产绒量关系的研究进展.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及其与产绒量关系的研究进展王宏博1,2,高雅琴1,2(1.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畜牧与兽药研究所,甘肃兰州 730050; 2.农业部动物毛皮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甘肃兰州 730050)摘要:本文论述了绒山羊毛囊结构的周期性变化,以及其与产绒量和绒品质的关系的研究现状。绒山羊的产绒能力直接与其皮肤中的次级毛囊总数有关,S/P比值越大,产绒量越高。而且其毛囊发育和周期性变化受一系列诱导因子和信号控制。因此研究毛囊结构变化及其调控因子,对以后绒山羊的育种具有指导性的作用。关键词:绒山羊;毛囊结构;周期性变化;产绒量多年来,增加羊绒产量和提高羊绒品质一直是科技工作者追求的目标,
2、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毛囊密度、S/P值等与产绒量成正相关,而光泽度、柔软度、颜色、细度、长度和拉力强度等羊绒品质的重要指标也与毛囊的结构特征密切相关,因此国内许多学者对绒山羊皮肤毛囊的结构特征作了大量的研究,探讨了毛囊各性状与产绒量的关系,为指导绒山羊的育种提供了参考。近年来毛用绵羊的育种方向也在向细型发展,但是我国的许多优秀的绒山羊品种的绒细度有逐渐增高的趋势,因此对绒山羊细度的选育势在必行。本文通过对绒山羊毛囊结构研究现状的综述,为我国绒山羊的选育提供参考。1绒山羊皮肤毛囊结构变化绒毛是山羊皮肤的衍生物,初级毛囊生长粗毛,次级毛囊生长绒。绒山羊绒毛的生长呈现周期性变化规律,在一个年周期内其
3、毛囊活动通常经历兴盛期(anagen),退行期(catagen)和体止期(telogen)。绒山羊因品种的不同,各时期起动、持续的时间不同。次级毛囊的活动一般长达1011个月,初级毛囊可能更长。毛囊球细胞有丝分裂一般春季较低,随日照时间的逐渐增加,夏至前后达到高峰,而后下降,在最冷时停止。毛囊的各性状决定了绒毛的产量和品质,毛囊的周期性变化引起了绒山羊绒毛的脱落,因此了解绒毛毛囊的性状及其周期性变化规律是提高羊绒产量和品质的基础。1.1绒山羊毛囊结构的周期变化绒毛的周期性生长由毛囊细胞的增殖、分化、迁移和生物学合成等一系列过程所决定的,其主要受遗传因素影响,同时也受环境和营养因素的影响。关于营
4、养对绒生长的报道已有许多,目前,国内外关于绒山羊毛囊组织结构和发育规律的研究报道还不多。王丽等(1996)详细地描述了绒山羊毛囊发育的过程,孙海洲等(1998)对绒山羊一年周期内次级毛囊活性变化的规律作了研究,但至今还未见关于绒山羊一年内1G个月间形态变化上的报道。本实验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研究绒山羊毛囊生长周期性变化规律,并利用Sacpic染色法对毛囊活性变化,毛囊深度,密度、毛球宽、S/P值等作了详细统计,观察其在各个生长周期内的变化规律,同时对内蒙古阿尔巴斯白绒山羊和辽宁绒山羊的周期性变化作了比较,旨在为进一步选育提供科学理论的依据,同时为分子机理方而的研究提供形态学方而的基础数据。结合
5、毛囊各性状的统计结果和形态学周期性观察,绒山羊毛囊在13月份形态学基木没有变化,各性状的统计值也较低。从4月份开始毛囊根部细胞分裂并向真皮延伸,各性状的统计值也开始变高,7月份已观察到有绒长出体表,到89月份大部分绒毛长出体表,毛囊各性状的统计值大多也达到最高,是绒毛生长的高峰时期。在10月份可观察到毛囊毛球细胞开始变大,逐渐老化死亡,毛乳头也开始萎缩,毛囊各性状的统计值逐渐减小,毛囊进入了退行期。12月份毛囊根部上升到皮脂腺附近,毛囊各性状的统计值也达到最低,毛囊停止生长,一直到第二年毛囊的形态及结构都没有变化。兴盛期也也叫生长期,是指毛囊从相对小活动的时期(体止期)末开始重新生长,到毛囊细
6、胞开始退化、死亡的时期(退行期)初的一段时间。因此我们认为绒山羊毛囊的兴盛期为49月,退行期为1011月,体止期为123月,分别持续6、2、4个月。可见,绒山羊绒毛生长的规律和人、鼠等其它哺乳动物的毛囊生长规律是极为相似的,但各个时期持续的时间不同,兴盛期经历时间最长,退行期最短。但在毛囊的退行期,因为大多数毛囊的活性还很高,因此在退行期绒毛仍在生长,特别是在前期(10、11月份),还是绒毛的快速生长期。人和鼠的毛囊周期是独立变化的,每一个毛囊都有自己的周期,不受其他毛囊的影响,而绵羊毛囊的周期是同步化的,大部分毛囊的周期是一致的。从统计结果和形态学观察可发现,绒山羊的次级毛囊在一年中明显地经
7、历了兴盛、退行、体止三个时期,因此其周期为一年,像绵羊一样,周期是同步的。而初级毛囊虽然在一年中也有周期性变化,但并不像次级毛囊那样同步,即使在体止期,也有正在生长的毛囊,可见其生长周期并不是一年,这个结果与我们对绒毛生长的测量结果一致。绒山羊初次级毛囊的周期性变化过程类似,和人发及鼠毛的周期性变化也相似。在初级毛囊周期性变化过程中,只是皮脂腺以上部分发生变化,皮脂腺以上部分为永久区,在这里内根鞘消失,外根鞘结构类似于表皮,被认为是毛发的“脱落区”。近表皮的某部分,少部分次级毛囊皮脂腺附着的地方以上是次级毛囊的固定部分。1.2表皮和毛囊的形态学变化本实验还发现,绒山羊毛囊重建和皮肤表皮生发层细
8、胞的变化有一相关性,在4月份左右,毛囊底部细胞开始活动的同时,表皮生发层细胞也开始变大,表皮明显变厚。表皮生发层细胞与毛球底部细胞起源相同,均为真皮间叶细胞,这一现象表明,毛囊重建的起始信号很可能来自表皮生发层的间叶细胞,向下传递到达毛球底部的毛囊干细胞,启动了毛囊的重建。同时在4月份观察到毛囊底部细胞向下延伸与毛乳头连接,也证明了毛囊的重建是依靠上皮细胞和间叶细胞的相互作用而启动的。本实验结果与Muller(2002)报道的小鼠毛囊的周期性变化结果相似,只是二者经历的时间不同,说明动物毛发的周期性生长有相似的调控机理。但由于绒山羊具有初级和次级两种毛囊类型,在周期性变化过程中也有明显的不同。
9、从形态学观察发现,次级毛囊在46月份重新生成时,是三个或两个一群成群发生的,似乎是次级毛囊群,然后互相分离形成独立的毛囊,而目在这个过程中会有部分次级毛囊死亡消失。这个现象可能与次级毛囊的发育和毛囊群的形成有关,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另外,毛囊重建总是从ORS细胞向下延伸开始的,而ORS又是真皮源性细胞,这也证实了毛囊干细胞可能位于真皮层。2毛囊性状及周期性变化与产绒量经过对辽宁羊和阿白羊皮肤毛囊形态的周期性变化比较发现,二者毛囊开始进入兴盛期和退行期的时间差小多,都在4月和10月份左右,不同的是它们形成的数量和速度。辽宁绒山羊表皮生发层3月开始活动,5月便已形成毛乳头,开始生绒,6月份便已观察不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绒山羊 皮肤 毛囊 结构 及其 产绒量 关系 研究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49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