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粉体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权威资料].doc
《中药粉体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权威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药粉体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权威资料].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药粉体改性技术的研究进展 摘要 中药粉体大多表现出流动性差、吸湿性强、黏性大、润湿性差等不良物理性质,影响中药制剂的生产过程甚至疗效。准确表征中药粉体的物理性质并改变其不良特性成为提高中药制剂质量及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该文综述了中药粉体物理性质的评价方法和改性技术,为解决中药制剂研究和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思路和借鉴,从而实现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化和剂型现代化。 关键词 中药粉体;物理性质;改性技术 收稿日期 2013-04-25 基金项目 江苏省中医药领军人才项目(81274088) 通信作者 贾晓斌,研究员,Tel:(025)85637809,E-mail:jxiaobin2
2、005 作者简介 潘亚平,Tel:15298385390,E-mail:yuyuxuan1991 中药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长期以来一直是中药研究的重点,但近年来人们逐渐意识到中药的化学成分不是决定药物疗效的唯一因素。传统中药饮片临床疗效不明显、煎煮麻烦、服用不方便等缺点严重制约中医临床科学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中药的社会和经济效益。中药传统饮片的优势与其不适应性和不确定性的矛盾日益突出,中药饮片改革成为必然。将粉碎技术引入中药加工领域,以中药粉体为中间原料的现代中药制剂改变了传统中药粗、大、黑的外观,通过增大药物颗粒的比表面积,提高中药的溶解度和生物利用度。分散片、口崩片、泡腾片等速崩、速释制剂对中
3、药粉体的润湿性和分散性要求较高,直接压片技术对于中药粉体的流动性和可压性要求较高。此外,某些药物稳定性差、对胃黏膜的刺激性大、口感不佳。如何准确表征中药粉体的物理性质并改变其不良特性成为目前中药粉体研究中亟待解决的难题。中药粉体改性技术研究对于实现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标准化和剂型现代化,提高中药制剂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 中药粉体 粉体是固体细微粒子的集合体,是固体的特殊形态1。中药粉体是以细微粒子状态存在的中药生药粉、中药浸膏粉或中药固体制剂,按颗粒大小可以分为中药普通粉体、中药微米粉体和中药纳米粉体2。 1.1 中药生药粉 中药生药粉即植物类、动物类和矿物类中药经粉碎后所得的粉体,某些
4、丸剂、散剂、胶囊剂、片剂可直接由中药生粉制成。一般剂量小的毒性药、贵重细料药、不具纤维性的中药生粉可制成全粉末片,如安胃片是由延胡索、海螵蛸、枯矾3味中药制成的全粉末片,具有抑酸、止痛的功效3。中药生粉还兼有药用辅料的作用,如半浸膏片中的中药生粉具有崩解剂作用,混悬颗粒中的中药生粉具有赋形剂作用。但有效成分含量较低或剂量较大的中药生粉不适于直接投料,否则将增加服用量,限制了中药生粉在中药制剂生产中的应用。中药生粉的性质对中药制剂的生产与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如维性较强或过多的中药生粉在压片时会出现颗粒松散、不易于压片甚至松片的现象。 1.2 中药浸膏粉 中药浸膏粉是中药组方经提取、纯化、浓缩、干燥
5、等工艺后的产物,目前中药固体制剂领域已基本实现了以中药浸膏粉为中间体进行制剂成型工艺投料。中药浸膏粉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减少服用量、易于制成适宜的药物剂型以及增加制剂疗效等优点。但中药浸膏粉化学成分复杂,各成分之间或成分与环境之间会发生降解、吸潮、吸附、黏结、晶型改变等相互作用,导致其粉体学特征发生明显的改变4。中药浸膏粉大多表现出流动性差、吸湿性强、黏性大、易产生静电吸附等不良物理性质5,这不仅影响生产中药物的粉碎、筛析、混合、沉降、干燥等工艺过程及各种固体制剂的成型与生产,还会直接影响中药制剂的品质。因此,中药浸膏粉现已成为目前中药粉体物理性质表征和改性技术的研究重点。 1.3 制剂学中涉
6、及的粉体 中药制剂学中涉及的粉体有微丸、散剂、颗粒剂等。微丸在胃肠道的分布面积大、生物利用度高,还可以减少对胃肠道的刺激并降低药物突释造成的风险。微丸是较理想的缓释、控释剂型,已成为口服缓控释制剂研究的主要方向之一6。常用包衣锅滚制、离心-流化、流化床喷涂、旋流流化床喷涂以及挤出-滚圆等方法制微丸,挤出-滚圆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制丸方法7。挤出-滚圆法制备微丸的过程中微丸的成型性受载药量、物料粉体学性质等因素的影响6,8,载药量增加会出现双粒、哑铃状颗粒、大颗粒甚至结块等现象,因此微丸的成型性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载药量,导致其载药量降低。散剂在中药固体制剂中占有较大的比例,具有鲜明的剂型特色,
7、但中药散剂多为复方,粉体学性质复杂、物料分散不均匀,导致药物质量不稳定、批次差异大9。由此可见改善物料的粉体学性质成为提高微丸和散剂品质的关键。 2 中药粉体的物理特性 与中药制剂过程密切相关的粉体性质有粒度、堆密度、流动性、吸湿性和润湿性等,见表1 。 表1 中药粉体的物理性质 Table 1 The physical propertie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icronized powders 2.1 粒度 中药粉体的粒度是决定粉体其他性质的最基本性质,是与中药制剂加工和质量密切相关的形状参数。粒径越小,比表面积越大,流动性减小,吸湿性增大10
8、,从而影响混合、制粒、充填胶囊以及压片等工序。粒度对混悬型液体药剂的稳定性也有一定的影响。中药混悬剂存在易沉降、不易再分散、不易于倾倒与涂布等物理不稳定性问题11,根据Stokes定律,减少药物的粒径可以避免沉降、分层等现象,增加混悬剂的稳定性。显微颗粒图象分析法与干粉激光粒度仪相结合的方法,可以较准确地测定出中药微粉的粒度。显微颗粒图象分析法能直观地观察中药微粉的形状及组织细胞特征;干粉激光粒度仪能客观评价其粒度及分布范围,且操作简单、重复性好12。 2.2 堆密度 堆密度亦称松密度,除决定于粉体本身的密度外,还与粒子大小和形态有关。堆密度不仅会影响混合均匀度以及固体制剂分剂量的准确性,还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权威资料 药粉 体改 技术 研究进展 权威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4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