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精品] 阿司匹林有机合成论文.doc
《[论文精品] 阿司匹林有机合成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精品] 阿司匹林有机合成论文.doc(1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 有机合成论文 阿司匹林摘要:通过该项实验,可以使学生掌握有机物质分离提纯的方法,了解乙酰水杨酸的化学性质,乙酰水杨酸俗名阿司匹林,又称醋柳酸。分子量180.16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微带酸味。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也溶于碱溶液,同时分解。可由水杨酸和醋酐作用制得,可用浓硫酸或浓磷酸作为催化剂。适用病症镇痛、解热、消炎、抗风湿、关节炎等疾病。一、 阿司匹林的理化性质 阿司匹林,又称醋柳酸。化学名称: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式C9H8O分子结构式为:CH3COOC6H4COOH,分子量180.16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微带酸味。密度1.35g/cm3。在
2、干燥空气中稳定,遇潮则缓慢水解成水杨酸和醋酸。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也溶于碱溶液,同时分解。 化学性质:酸的通性、酯化反应,水解反应。二、 药品简介阿司匹林是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它诞生于1899年3月6日。早在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酐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1899年由德莱塞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
3、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这与TXA2生成的减少有关。 临床上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作。 阿司匹林于1898年上市,近年来发现它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于是重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将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衍生物与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等含羟基聚合物进行熔融酯化,使其高分子化,所得产物的抗炎性和解热止痛性比游离的阿司匹林更为长效。本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 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也用于感冒、流感等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他药物参因治疗。 消
4、炎、抗风湿阿司匹林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减轻炎症,使关节症状好转,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预防心脏损害及其他合并症。如已有明显心肌炎,一般都主张先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在风湿症状控制之后、停用激素之前,加用本品治疗,以减少停用激素后引起的反跳现象。 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 本品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此外,本品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他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 抗血栓本品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 临床可用于预防暂时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塞、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静脉瘘
5、或其他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患川崎病的患儿应用阿斯匹林,目的是减少炎症反应和预防血管内血栓的形成。 用法用量注意:应与食物同服或用水冲服,以减少对胃肠的刺激成人常用量口服。解热、镇痛,一次0.30.6g,一日3次,必要时每4小时1次抗风湿,一日35g(急性风湿热可用到78g),分 4次口服抑制血小板聚集,尚无明确用量,多数主张应用小剂量,如50150mg,每24小时 1次治疗胆道蛔虫病,一次1g,一日23次,连用23日;阵发性绞疼停止 24小时后停用,然后进行驱虫治疗 小儿常用量口服。解热、镇痛,每日按体表面积1.5g平方米,分46次口服
6、,或每次按体重510mg/kg,或每次每岁60mg,必要时46小时1次抗风湿,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如12周未获疗效,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130mgkg。 小儿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开始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热退23天后改为每日30mg/kg,分 24次服,连服2月或更久,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每日510mg/kg,1次顿服。预防血栓、动脉粥样硬化及心肌梗塞:0.3/次,一日1次;预防暂时性脑缺血,每次0.6g,一日2次。 治疗胆道蛔虫:每次1g,一日2-3次,连服2-3日。 治疗X线照射或放疗引起的腹泻,
7、每次服0.6-0.9g,一日4次。 (6)治足癣,先用温开水或1:5000高锰酸钾溶液洗涤,然后本品粉末撒布患处,一般2-4次可愈。水杨酸类早晨给药达峰时间长,半衰期长,晚间相反。合理给药应早晨用量略增加。晚间加服一次。部分疾病患者的用法及最佳用量在预防瓣脑性心脏病发生全身性动脉栓塞方面,单独应用阿司匹林无效,但与双嘧达莫合用,可加强小剂量双嘧达莫的效果。避免和糖皮质激素合用;避免与香豆素类抗凝药、降血糖药氨甲蝶呤、巴比妥类、苯胺类等合用。饭后服。美国胸科医师学会抗栓和溶栓治疗学会(ACCP)的循证指南指出,使用阿司匹林预防心肌梗死、脑卒中和血管性死亡,患者应根据病情,使用最佳剂量。大量的临床
8、试验显示,对大部分病人来说,包括慢性稳定性或不稳定心绞痛患者,阿司匹林75mg/日可有效降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和死亡的危险。这一剂量也可降低一过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脑卒中和死亡的发生率。欧洲一项脑卒中预防研究显示,既往有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和脑卒中病史的患者使用阿司匹林25mg,每日2次,即50mg/日可降低脑卒中或死亡的危险。临床实践证明,患者即使服用比表中剂量更高的阿司匹林,疗效不会进一步增加,但副作用的发生却大大增加。因此在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中,患者应该使用最小的有效剂量,亦即长期应用50160mg/日,以达到最大疗效,而毒副作用则减至最小,这才是患者服用阿司匹林的最佳剂量。 不良反应一般用于解热
9、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但长期大量用药(如治疗风湿热)、尤其是当药物血浓度200gml时则较易出现副作用。血浓度愈高,副作用愈明显。 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本品对胃粘膜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应(发生率 39)。 过敏反应 特异体质者服用此药后可引起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及哮喘等过敏反应,其发生率约为20%,多见于中年人或鼻炎、鼻息肉患者。哮喘大多严重而持久,这是因为阿司匹林抑制了环氧化酶之后,堆积的花生四烯酸经另一途径生成了大量的过敏介质所造成的,可伴有荨麻疹或喉头水肿,用皮质激素有效,但常规抗过敏药肾上腺素的疗效不佳。这种现象的具体机制还不十分清楚。可能这些人对阿司
10、匹林具有特异的药理反应。 下列情况应禁用:有出血症状的溃疡病或其他活动性出血时; 溃疡病或腐蚀性胃炎;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者(本品偶见引起溶血性贫血);痛风(本品可影响其他排尿酸药的作用,小剂量时可能引起尿酸滞留);肝功能减退时可加重肝脏毒性反应,加重出血倾向,肝功能不全和肝硬变患者易出现肾脏不良反应;心功能不全或高血压,大量用药时可能引起心力衰竭或肺水肿;肾功能衰竭时可有加重肾脏毒性的危险。下列情况时应慎用:有哮喘及其他过敏性反应时 注意事项三、水杨酸(1)、性质水杨酸;2-羟基苯甲酸;2-Hydroxybenzoic acid;Keralyt;Occlusal;Verrugon 分子式
11、C7H6O3 结构式 C6H4OHCOOH分子量 138.12CAS号 69-72-7水杨酸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先微苦后转辛。熔点157-159,在光照下逐渐京变色。相对密度1.44。沸点约211/2.67kPa。76升华。常压下急剧加热分解为苯酚和二氧化碳。1g水杨酸可分别溶于460ml水、15ml沸水、2.7ml乙醇、3ml丙酮、3ml乙醚、42ml氯仿、135ml苯、52ml松节油、约60ml甘油和80ml石油醚中。加入磷酸钠、硼砂等能增加水杨酸在水中的溶解度。水杨酸水溶液的pH值为2.4。水杨酸与三氯化铁水溶液生成特殊的紫色。用途;水杨酸是重要的精细化工原料。在医药工业中,水杨酸
12、本身就是一种用途极广的消毒防腐剂。作为医药中间体,它可用于合成抑氮磺胺(Salazosulfanilamidum)、水杨酸偶氮磺胺二甲嘧啶(Salazosulfdimidine)、解热止痛药阿司匹林(Aspirin)、水杨酸钠(Natrii salicylas)、水杨酰胺(Salicylamide)、乙氧酰苯氨(Ethoxybenzamidum)、扑炎痛(Benorylatum)、二氟苯水杨酸(Diflunisal)、水杨酸萘酯(Salinaphtol)、乙 酰水杨酰胺(Salacetamide)、罗匹宁(Lopirin)、芬胺呋(Fenamifuril)、沙利芬(Saliphen)、醋醚水杨
13、胺(Salicylamid-o-Essigsaure)、如芦伐腙(Ruvazone)、阿尼拉酯水 杨 酸(Salicylic acid),又称为B氢氧基酸(BHA)、B柔肤果酸。水杨酸是一种白色的结晶粉状物,存在于自然界的柳树皮、白珠树叶及甜桦树中。Salicylic取自拉丁文Salix,即柳树的拉丁文植物名。水杨酸具有优秀的去角质、清理毛孔能力,安全性高,且对皮肤的刺激效较果酸更低,因而成为保养品新宠儿。水杨酸可以淡化色素斑、缩小毛孔、去除细小皱纹及改善日晒引起的老化等效果。(2)、水杨酸在皮肤美容的历史最近常听到的广告流行语,像是:老旧的角质去掉了,毛孔看不见了、我就是有办法白回来等,让爱
14、美的人士趋之若鹜。而号称可以造成这些神奇效果的主角就是水杨酸。 虽然最近拜传媒之赐,大家开始对水杨酸耳熟能详,但事实上水杨酸是一种非常老资格的皮肤用药。早期水杨酸是用来软化硬皮或溶解角质的药物,和美容一点也扯不上关系。1997年Kligman医师在美国皮肤外科医学杂志上发表,以30%高浓度的水杨酸作为化学换肤的药剂,可达到和70%果酸换肤相同,淡化色素斑、缩小毛孔、去除细小皱纹及改善日晒引起的老化等多项效果。从此以后水杨酸声名大噪,咸鱼翻身。有别于果酸AHA的化学结构,水杨酸Beta Hydroxy Acid(简称BHA)以全新的名称-B柔肤酸,在美容抗老医学界掀起一阵不小的涟漪。 Alber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论文精品 论文精品 阿司匹林有机合成论文 论文 精品 阿司匹林 有机合成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4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