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的葡萄酒文.doc
《论中国的葡萄酒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中国的葡萄酒文.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论中国的葡萄酒文化摘要:中国酒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作为中国酒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国葡萄酒文化同样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具有丰富的内涵,只是由于社会、政治、经济及中西文化交流等原因影响,中国的葡萄酒文化在近现代表现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无论是葡萄酒的饮食和价值观念还是对葡萄酒的礼仪和服务观念方面,似乎都给我们以不洋不土、不雅不俗、不华不实、不创不传的感觉。笔者认为这是由于对东西方酒文化及葡萄酒酿造工艺缺乏全方位的了解,以至盲目模仿、崇洋媚外才出现众多的啼笑皆非的现代葡萄酒文化现象。当然,从另一角度来看,也正体现了文化发展的多样性和文化发展的必然性规律,深刻认识中国的葡萄酒文化这一有
2、趣现象,对于我们从文化的深层次来了解中华民族的酒文化、了解酒文化这一开发潜力巨大的社会资源,对于我们振兴我们国内的葡萄酒酿酒企业及塑造酿酒企业文化,加强葡萄酒文化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以及深入探索文化自身发展的一般规律,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惠义。关键词:酒文化;传统文化;中国葡萄酒文化只要提到中国独特的酒文化,用“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等字眼来形容是绝不过分的。在中国现存的先秦占籍中,不涉及酒的书很少,中国最古老的文字甲骨文和金文都有“酒”字。而翻开史籍,在记载着政治、经济、文化、风俗的变化沿革和天文地理、礼乐制度、科学技术的重大事件的同时,同样记载着有关酒的精彩故事,由此可知,没有酒参与的
3、事件是不可想象的。从商纣王的酒池肉林,到秦代末的鸿门盛宴,从曹刘的煮酒论英雄,到宋祖的杯酒释兵权,酒无不与政治、军事、经济、社交、礼仪密切相连。中国的56个民族,如女真族的酒宴、仡佬族的重阳酒、傣族的咂酒之俗、布依族的酒歌等等也都与酒有着不解之缘。同时,“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等的千古绝句,更是数不胜数。但是,说到中国的葡萄酒文化,却是有点遗憾,这是众所周知的。在不少人眼中,葡萄酒是舶来品,代表的是西洋文化,是品位和情调的象征,我国传统的豪饮十大碗的气势与葡萄酒专家眼中的葡萄酒文化简直是格格不入。那么,中国是否有葡萄酒及葡萄酒的文化?如果有,其有哪
4、些特征?影响其形成的深层原因又是什么呢?我们试作如下分析。1中国古代的葡萄种植葡萄酒文化是指以葡萄酒作为文化的载体,而使葡萄酒具有了文化内涵,主要指葡萄酒的生产技术、人们的心理意识和行为规范的总和,包括葡萄洒的酿造、斟饮方式与人体健康的关系等一系列葡萄酒科学知识,政府有关政策,营销战略、战术、葡萄酒文化交流以及与葡萄酒有关的文艺作品等。从广义上讲,葡萄酒文化包括几千年来不断改进和提高的葡萄栽培管理技术、葡萄酒酿造技术,法律制度,酒俗酒礼,饮酒器皿以及文人墨客所创作的与葡萄酒相关的书画、诗文词句等,狭义上的葡萄酒文化则仅是指葡萄酒品饮的礼节、风俗、佚闻等。如果把葡萄酒文化作为西方文化的“专利”,
5、那么要问:中国有无葡萄酒及葡萄酒文化?这个问题无论从典籍上还是事实上的答案都是肯定的,中国具有几千年栽培、种植葡萄和酿造酒的历史,从这个意义上,葡萄酒文化并非是西方文化的专利,它与中国酒文化是分不开的,需要指出的是它们经历的是一个既交织又脱离的历史进程,进而形成了中国独特的葡萄酒文化现象。葡萄酒在中国是“古而有之”。葡萄,中国古代曾叫“蒲陶”、“蒲萄”、“蒲桃”,“葡桃”等,葡萄酒则相应地叫做“蒲陶酒”等。此外,在古汉语中,“葡萄”也可以指“葡萄酒”。关于葡萄两个字的来历,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写道:“葡萄,汉书作蒲桃,可造酒,人酩饮之,则酶然而醉,故有是名”。“醣”是聚饮的意思,“酶”是大醉的样
6、子。按李时珍的说法,葡萄之所以称为醣萄,是因为这种水果酿成的酒能使人饮后酶然而醉,故借“酷”与“酶”两字,叫做葡萄。中国最早有关葡萄的文字记载见于诗经。诗周南蓼木:“南有蓼木,葛蕞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诗王风葛蓖:“绵绵葛蕞,在河之浒。终远兄弟,谓他人父。谓他人父,亦莫我顾”;诗豳风七月:“六月食郁及奠,七月亨葵及菽。八月剥枣,十月获稻,为此春酒,以介眉寿”。从以上诗歌里,可以了解到在诗经所反映的殷商时代(公元前17世纪初约公元前11世纪),人们就已经知道采集并食用各种野生葡萄了。周礼地官司徒记载:“场人,掌国之场圃,而树之果菔、珍异之物。以时敛而藏之”。郑玄注:“果,枣李之属。兢,瓜瓠
7、之属。珍异,蒲桃、枇杷之属”。这句话译成现代文字就是:“场人,掌管廓门内的场圃,种植瓜果、葡萄、枇杷等物,按时收敛贮藏”。这样,在约3000年前的周朝,中国已开始种植葡萄和葡萄园,人们就已经知道怎样贮藏葡萄了。在今天,葡萄的栽培在中国各地区已非常普遍,葡萄资源非常丰富,现中国东部、中部、西部三大块逐渐形成了9个葡萄酒产区,分别是:东北产区、渤海湾(昌黎)产区、银川产区、怀涿盆地产区、清徐(黄河故道)产区、烟台产区、吐鲁番产区、云南高原产区、甘肃武威产区,这些产区差异巨大,风格各异,可谓为生产出不同种类、不同风味的葡萄酒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2中国古代的葡萄酒酿造中国葡萄酒酿造也有悠久的历史,但
8、在不同时期又有不同的发展状况,这与当时的社会政治经济因素分不开,我们可从众多的历史文献中窥其概貌。21西汉中国葡萄酒业的开始据史料载:中国的欧亚种葡萄(即全世界广为种植的葡萄种)是在汉武帝建元年间著名的大探险家张骞出使西域时(公元前138至前119年)从大宛(今中亚的塔什干地区)带来的。史记大宛列传:“宛左右以蒲桃为酒,富人藏酒至万余石、久者数十年不败”。“汉使(指张骞)取其实来,于是天子始种苜蓿、蒲桃”。在引进葡萄的同时,还招来了酿酒艺人。据太平御览,汉武帝时期,“离宫别观傍尽种蒲萄”,可见汉武帝对此事的重视,并且葡萄的种植和葡萄酒的酿造都达到了一定的规模。中国的葡萄栽培从西域引入后,先至新
9、疆,经甘肃河西走廊至陕西西安,其后传至华北、东北及其他地区。到了东汉末年,由于战乱和国力衰微,葡萄种植业和葡萄酒业也极度困难,葡萄洒异常珍贵。三国志魏志明帝纪中,裴松子注引汉赵岐三辅决录:“孟佗又以蒲桃酒一斛遗让,即拜凉州刺史”。孟佗是三国时期新城太守孟达的父亲,张让是汉灵帝时权重一时、善刮民财的大宦官。孟佗仕途不通,就倾其家财结交张i上的家奴和身边的人,并直接送给张让一斛葡萄酒,以酒贿官,得凉州刺史之职。汉朝的一斛为十斗,一斗为十升,一升约合现在的200毫升,故一斛葡萄酒就是现在的20升。也就是说,孟佗拿26瓶葡萄酒换得凉州刺史之职,可见当时的葡萄酒身价之高。22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葡萄酒业的
10、恢复及葡萄酒文化的兴起到了魏晋及稍后的南北朝时期,葡萄酒的消费和生产又有了恢复和发展。从当时的文献以及文人名士的诗词文赋中可以看出当时葡萄酒消费的情况。魏文帝曹丕喜欢喝酒,尤其喜欢喝葡萄酒。他不仅自己喜欢喝葡萄酒,还把自己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喜爱和见解写进诏书,告之于群臣。魏文帝在诏群医中写道:“三世长者知被服,五世长者知饮食。此言被服饮食,非长者不别也中国珍果甚多,且复为说蒲萄。当其朱夏涉秋,尚有余暑,醉酒宿醒,掩露而食。甘而不饴,酸而不脆,冷而不寒,味长汁多,除烦解渴。又酿以为酒,甘于鞠蘖,善醉而易醒。道之固已流涎咽唾,况亲食之邪。他方之果,宁有匹之者”。作为帝王,在给群医的诏书中,不仅谈吃饭
11、穿衣,更大谈自己对葡萄和葡萄酒的喜爱,并说只要提起葡萄酒这个名,就足以让人唾涎了,更不用说亲自喝上一口,这恐怕也是空前绝后的。三国志魏书魏文帝记是这样评价魏文帝的。评日:“文帝天资文藻,下笔成章,博闻疆识,才艺兼该”。有了魏文帝的提倡和身体力行,葡萄酒业得到恢复和发展,使得在后来的晋朝及南北朝时期,葡萄酒成为王公大臣、社会名流筵席上常饮的美酒,葡萄酒文化日渐兴起。这在当时的不少诗文里都有反映。陆机(261-303)是三国时东吴名臣陆逊的孙子,他在饮酒乐中写道:蒲萄四时芳醇,琉璃千钟旧宾。夜饮舞迟销烛,朝醒弦促催人。春风秋月恒好,欢醉日月言新。饮酒乐中的“蒲萄”是指葡萄酒。诗中描绘的是当时上流社
12、会奢侈的生活:一年四季喝着葡萄美酒,每天都是醉生梦死。这时的葡萄酒是王公贵族们享用的美酒,已比较容易得到,决非汉灵帝时孟佗用来贿官时的价格。23唐代灿烂的葡萄酒文化盛唐时期,社会风气开放,不仅男性喝酒,女性也普遍饮酒。女性丰满是当时公认的美,女人醉酒更是一种美。唐明皇李隆基特别欣赏杨玉环醉韵残妆之美,常常戏称贵妃醉态为“岂妃子醉,是海棠睡未足耳”。当时,女性化妆时,喜欢在脸上涂上两块红红的姻脂,在那时是非常流行的,叫做“酒晕妆”。近年港台和沿海城市流行的“晒伤妆”的效行,可以说就是对一千多年前唐朝妇女的“酒晕妆”。盛唐时期,人们不仅喜欢喝酒,而且喜欢喝葡萄酒。因为到唐朝为止,人们主要是喝低度的
13、米酒,但当时普遍饮用的低度粮食酒,无论从色、香、味的任何方面,都无法与葡萄酒媲美,这就给葡萄酒的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当时葡萄酒面临着的真正的发展机遇是:在国力强盛,国家不设酒禁的情况下,与最高统治者重视密切相关。唐高祖李渊、唐太宗李世民都十分钟爱葡萄酒,唐太宗还喜欢自己动手酿制葡萄酒。太平御览记载,唐太宗贞观13年(640年),唐军在李靖的率领下破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唐太宗从高昌国获得马乳葡萄种和葡萄酒酿制法后,不仅在皇宫御苑里大种葡萄,还亲自参与葡萄酒的酿制。酿成的葡萄酒不仅色泽很好,味道也很好,并兼有清酒与红酒的风味。盛唐时期社会稳定,人民富庶。由于帝王、大臣喜好民间酿造和饮用葡萄酒也
14、十分普遍。这些在对葡萄酒的当时的诗歌里都有所反映。诗人李欣,唐才子传称其“性疏简厌薄世务”。他在古从军行中写道:“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李欣这首写了边塞军旅生活和从军征戎者的复杂感情,借用汉武帝引进葡萄的典故,反映出君主与百姓、军事扩张与经济贸易、文化交流与人民牺牲之间尖锐而错综复杂的矛盾。自称“五斗先生”的王绩不仅喜欢喝酒,还精于品酒,写过酒经、酒谱。他在题酒家五首中写道:竹叶连糟翠,蒲萄带曲红。相逢不令尽,别后为谁空。这是一首十分得体的劝酒诗。朋友聚宴,杯中的美酒是竹叶青和葡萄酒。王绩劝酒道:今天朋友相聚,要喝尽樽中美酒,一醉方休,他日分别后,就是再喝同样的酒,也没有兴致了。李
15、白,又称“诗仙”、“酒仙”,素有“斗酒诗百篇”的名声,十分钟爱葡萄酒,甚至在酒醉奉诏作诗时,还忘不了心爱的葡萄酒。他在对酒中写道:“蒲萄酒,金叵罗,吴姬十五细马驮”。实际上,李白不仅是喜欢葡萄酒,更是迷恋葡萄酒,恨不得人生百年,天天都沉醉在葡萄酒里。襄阳歌就是他的葡萄酒醉歌。他在诗中写道:“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遥看汉江鸭头绿,恰以蒲萄初酸醅。此江若变作春酒,垒曲便筑糟丘台”。诗人李白幻想着将一江汉水都化为葡萄美酒,每天都喝它三百杯,一连喝它一百年,也确实要喝掉一江的葡萄酒。从诗中也可看出,当时葡萄酒的酿造已相当普遍。在唐代的葡萄酒诗中,最著名的莫过于王翰的凉州词了。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葡萄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37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