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理学-抗中枢退行性疾病药课件.ppt
《药理学-抗中枢退行性疾病药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理学-抗中枢退行性疾病药课件.ppt(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23/3/27,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四),第十七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p.130),2023/3/27,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四),第十七章 治疗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药,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是指一组由慢性进行性的中枢神经组织退行性变性而产生的疾病的总称,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和癌症的常见病多发病。病理上可见脑和(或)脊髓发生神经元退行变性、丢失。主要疾病包括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亨廷顿病(Huntington disease,HD)、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myotrophic later
2、al sclerosis,ALS)等。本组疾病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在众多有关假说中,兴奋毒性(excitotoxicity)、细胞凋亡(apoptosis)和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等假说受到广泛重视。目前疾病的临床疗效还难以令人满意。,2023/3/27,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四),第一节 抗帕金森病药,帕金森氏病又名震颤麻痹,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行性退变疾病。临床主要症状有肌肉震颤、僵直、运动困难、姿势和运动平衡失调。少数病人有记忆障碍和痴呆(原发性)。老年性血管硬化、脑炎后遗症、慢性锰中毒、长期服用抗精神病的药物均会引起震颤麻痹的症状。总称为帕金森氏综合征。,一、帕
3、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以静止性震颤、肌肉僵直、运动弛缓、姿势步态异常为主要特征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Monograph by James Parkinson1817,2023/3/27,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四),50岁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500/10万,65岁 以上人群中患病率为1700/10万,并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两性分布差异不大。常见的中老年人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半数左右成为严重脑残,流行病学,2023/3/27,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四),遗传因素环境毒素年龄老化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兴奋性神经毒性学说多巴胺缺失学说,帕金森病,病因及发病机制,2023/3/
4、27,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四),中脑黑质部位的多巴胺能神经元丧失,导致纹状体的多巴胺能神经递质大量减少,乙酰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病理改变,2023/3/27,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四),帕金森病,病因病理 帕金森病的主要病变在黑质纹状体多巴胺能神经通路,由于黑质中多巴胺神经元变性,DA合成减少,使纹状体中DA含量减少,造成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能神经功能不足,而胆碱能神经功能相对占优势,因而产生一系列肌张力提高的症状。DA递质起抑制作用,抑制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ACh递质起兴奋作用,兴奋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两者互相对抗,处于平衡状态,共同调节运动功能。,2023/3/27,中枢神经系统药理
5、学(四),基底神经节黑质中多巴胺能神经元发出上行纤维到达纹状体(尾核及壳核),其末梢与尾-壳核神经元形成突触,以多巴胺为递质,对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起抑制作用。,2023/3/27,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四),2023/3/27,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四),实验证据 提高脑内多巴胺含量治疗帕金森病有效。耗竭脑内神经递质多巴胺或阻断多巴胺受体,能诱发帕金森综合征。帕金森病人死后,脑内多巴胺含量低于正常人。,帕金森病,2023/3/27,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四),第一节 抗帕金森病药,治疗原则恢复纹状体DA与ACh递质系平衡 1、补充DA或激动DA受体:拟多巴胺药 2、降低ACh:抗胆碱药,2023/3
6、/27,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四),二、拟多巴胺类药,目的:增加脑内多巴胺含量,增强黑质纹状体通路多巴胺能神经的作用。药物:多巴胺前体药物(左旋多巴)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溴隐亭和倍高利特)左旋多巴的增效药(卡比多巴和苄丝肼及司来吉兰)等。,2023/3/27,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四),(一)多巴胺的前体药,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为酪氨酸的羟化物,是多巴胺合成的前体药。体内过程 L-dopa吸收后,首次通过肝脏,吸收量的95%以上在肝脏被多巴胺脱羧酶迅速转化为DA,进入脑内的L-dopa不足1%。而外周的DA对消化系统(恶心、食欲不振)、心血管系统有副作用(体位性低血压,心率失常
7、)等。所以L-dopa常与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合用(-甲基多巴肼和苄丝肼)。,2023/3/27,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四),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作用及机制 L-dopa是DA的前体,通过血脑屏障后,补充纹状体中DA不足而发挥治疗作用。DA因不易通过血脑屏障,不能用于治疗PD。,临床效果 80%的患者有效;改善运动障碍和肌肉强直明显;精神活力增加,情绪好转,思维表达能力改善;对痴呆症状无效;长期服药有较大的个体差异;帕金森患者生命明显延长,生活质量明显提高。,2023/3/27,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四),作用特点:对轻症及较年青患者疗效较好,而重症及年老衰弱患者效差;对肌
8、肉僵直及运动困难疗效较好,而对肌肉震颤症状效差;起效较慢,常需用药2-3周,症状改善。1-6个月以上才获得最大疗效,但疗效持久;对抗精神病药引起的锥体外系反应则无效;VB6是多巴胺羧酶的辅酶,能加速左旋多巴在外周脱羧成DA,禁用。,左旋多巴(levodopa,L-dopa),不良反应 1、胃肠反应:最常见,消化性溃疡慎用.2、心血管反应:可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心律失常.3、精神障碍:不安,焦虑,失眠.4、不自主的异常运动:张口、咬牙、伸舌、皱眉、头颈部扭动等,偶见喘息样呼吸或过度呼吸。5、开关现象(on-off phenomenon):患者活动正常或几近正常(开),而突然出现严重的全身性或肌强直
9、性运动不能(关)。,2023/3/27,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四),药效,并发症,病程,5-10年,剂未现象,开关现象,异动症,僵住现象,DA储存,2.0,1.37,1.47,消化道症状,左旋多巴长期服用引起的问题,2023/3/27,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四),1.维生素B6:多巴脱羧酶辅基,外周付作用,2.抗精神病药:对抗左旋多巴作用,药物相互作用,3.抗抑郁药:加强左旋多巴副作用,2023/3/27,中枢神经系统药理学(四),(二)左旋多巴的增效药,1、氨基酸脱羧酶(AADC)抑制药 L-dopa常与外周多巴脱羧酶抑制剂合用(-甲基多巴肼)及复方制剂心宁美和苄丝肼的优点:抑制L-dopa在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药理学 中枢 退行 性疾病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24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