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技术规范.docx
《电梯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技术规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梯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技术规范.docx(4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电梯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技术规范Technical specification for IoT of elevator monitor system(征求意见稿)目 录前 言III引 言V电梯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技术规范1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24. 符号和缩略语35. 总体要求36. 监测终端要求57. 系统平台要求78.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与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接口要求119. 系统安装与运行维护28附录A30前 言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的规则进行起草。本标准由陕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的主要起草单位:西安天天向上网络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本
2、标准主要起草人:尚伟林 王冠 齐小申 杜子轩 马雅斌。本标准的发布机构对可能涉及到的专利不承担责任。本标准为首次发布。引 言0.1 物联网作为构建社会经济发展新模式和重塑国家长期竞争力的先导领域,已被我国确立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慧化、网络化、精细化、数据化方向转变,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并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0.2 对电梯物联网的技术规范进行统一,有利于电梯使用单位、生产制造企业和维护保养企业提升服务品质,提高管理效率,增强社会监督的透明度,提高乘客的
3、使用满意度,具体表现为:a) 通过对电梯各种运行状态、故障报警、统计信息进行采集、分析,规范使用维护过程,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品质;b) 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和使用单位及时掌握电梯的故障信息,及时通知专业技术人员排除设备故障,解救被困乘客,确保乘客乘梯安全;c) 有利于建设统一的安全与质量监管服务平台,为行业监管部门提高监管效率;d) 统一的标准可以降低行业整体投入,节约社会成本,并有效促进信息资源共享,提高监管系统的可靠性、实用性和一致性;e) 统一标准有利于促进电梯物联网在省内的快速推广,规范行业自律与良性发展,从而进一步提升全省电梯安全管理水平。电梯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技术规范1. 范围本标
4、准规定了电梯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的基本构成,以及监测终端和应用平台的基本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乘客和载货类电梯的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的新建、改建和扩建,以及后续的运行维护。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 75882003 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T 151272008 信息技术 系统间远程通信和信息交换 双扭线多点互联(ISO/IEC 8482:1993,IDT)GB 168992011 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 212402
5、007 液压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T 244792009 火灾情况下的电梯特性GB/T 264652011 消防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GB/T 244762017 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物联网的技术规范ISO 16485-5:2012 建筑自动化和控制系统 第5部分:数据通信协议(Building automation and control systemsPart 5:Date communication protocol)IETF RFC 2616 超文本传输协议-HTTP/1.1(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1.1)IETF RFC 524
6、6 传输层安全协议-1.2版The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TLS) Protocol Version 1.2IETF RFC 6749 开放授权协议-OAuth 2.0(Open Authorization 2.0)3. 术语和定义3.1.设备 installation安装完毕并已注册登记的电梯、自动扶梯或自动人行道。3.2.监测终端 monitoring terminal用于实时采集设备运行状态、运行环境、运行性能、运行统计、故障、报警、事件、乘客乘梯状态和相关音视频数据,具备采集、识别、分析、诊断、存储、报警以及通信功能的电子设备。3.3.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
7、installation running safety monitoring platform基于物联网技术,以保障公共安全为目的所设立的对设备进行运行维护安全监督管理的应用平台。3.4.故障 fault可能影响或中断设备正常运行的状态。3.5.事件 event设备和监测终端在运行过程中发生的状态变化。3.6.报警 alarm对GB7588-2003和GB21240-2007中规定的紧急报警装置的操作。3.7.消息通知 notification因故障、事件、报警等状态变化而自动推送到用户客户端的信息提示。3.8.设备注册代码 registration code设备注册登记时由监管部门给出的设备
8、使用登记编号。3.9.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平台 special equipment safety supervision platform由省级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设立或委托设立,用于对包含电梯在内的各类特种设备进行安全监督管理和公众服务的电子政务信息平台,可与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进行数据互通。4. 符号和缩略语4.1. 符号符号在相应的图表中解释。4.2. 缩略语下列缩略语适用于本文件。RS-485:一种串行通信接口,RS(Recommended Standard)代表推荐标准,485是标志号ONVIF:Open Network Video Interface Forum,一种网络视频框架协
9、议,描述了网络视频的模型、接口、数据类型以及数据交互的模式,使不同厂商所生产的网络视频产品(包括摄录前端、录像设备等)完全互通H.264:一种高性能的视频编解码技术,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信联盟(ITU)共同提出的新一代数字视频压缩格式,具有低码率(Low Bit Rate)、高质量的图象、容错能力强和网络适应性强等技术优势CMA:China Metrology Accreditation,中国计量认证/认可,取得计量认证合格证书的检测机构,允许其在检验报告上使用CMA标记;有CMA标记的检验报告可用于产品质量评价、成果及司法鉴定,具有法律效力URL:Uniform Resourc
10、e Locator ,统一资源定位符,对可以从互联网上得到的资源的位置和访问方法的一种简洁的表示,是互联网上标准资源的地址JSON:JavaScript Object Notation,是一种轻量级的数据交换格式,采用完全独立于编程语言的文本格式来存储和表示数据,易于人阅读和编写,同时也易于机器解析和生成5. 总体要求5.1. 系统物理架构5.1.1 电梯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的物理架构见图1。图 1 电梯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物理架构5.1.2 电梯设备应能通过监测终端向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提供附录A所列设备的故障、事件、报警、统计信息及其发生的时间和设备的运行状态等。5.1.3 电梯设备制造商平台
11、应能向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提供本标准规定的信息,或者设置类型为RS-485的公共输出端口。5.1.4 物联网企业的监测终端应能向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提供附录A所列设备的故障、事件、报警、统计信息及其发生的时间和设备的运行状态等。5.2. 系统逻辑架构电梯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的逻辑架构见图2。图 2电梯物联网运行监测系统逻辑架构6. 监测终端要求6.1. 部署与连接性要求6.1.1 监测终端可以集成在电梯设备上,也可以独立安装运行。6.1.2 监测终端通过电梯设备的RS-485(GB/T151272008)公共输出端口或外加传感器采集电梯设备运行状态、故障、事件、报警、统计信息等数据,电梯设备不接
12、受任何外部系统对设备的控制指令。6.1.3 监测终端应与电梯设备之间采取隔离措施,监测终端不能影响设备的正常运行。加装的传感器不应对电梯设备产生机械干涉和电气干扰。6.1.4 当采用外加的传感器时,应与电梯设备本身的电气线路无任何连接。外加的传感器不应影响设备原有的功能及运行安全。外加的传感器应符合设备应用场合对传感器的要求(如消防电梯、防爆电梯等)。6.2. 环境适应性要求6.2.1 监测终端采用交流电作为输入电压时,其电压值不应超过220V(10%)。监测终端采用直流电作为输入电压时,其电压值不应超过12V(5%)。6.2.2 监测终端须内置或配备备用电源,在其正常供电电源断电的情况下,保
13、证持续正常工作时间2小时。6.2.3 监测终端应至少满足在 -5-45 环境温度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6.2.4 监测终端应至少满足在85%RH环境湿度条件下能够正常工作。6.3. 技术与性能要求6.3.1 电梯设备实时运行状态信息、统计信息和故障、事件、报警记录的时间和日期应以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为基准,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的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监测终端的内部时钟应定期与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的时钟进行同步,同步周期应15分钟。6.3.2 电梯设备的故障、时间、告警、运行状态、统计信息等应实时向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发送,信息发送时延1秒。6.3.3 监测终端接受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对于电梯设备实
14、时运行状态信息和统计信息的查询,查询间隔1秒。6.3.4 监测终端与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之间的数据传输和存储应有安全策略,对数据进行加密,对数据的远程读取须设定访问控制管理。6.3.5 监测终端应至少保存最近100条记录,所存储的记录应包括故障、事件、报警及其发生的时间和设备的实时运行状态信息。6.3.6 监测终端须能够实时采集电梯轿厢单元内的音、视频信息,并通过传输网络发送到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且视频流帧率20帧/秒。6.3.7 监测终端须能够通过传输网络实时接收来自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客户端的语音数据,对语音数据进行解码并通过加装在轿厢的语音输出单元播放。6.3.8 监测终端须能够自动存
15、储电梯轿厢单元内的音、视频信息,音视频数据存储时间10天。6.3.9 监测终端通过传输网络传送到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的视频数据,须采用H.264编码标准进行图像压缩。6.3.10 监测终端通过传输网络传送到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的音、视频数据,须采用ONVIF网络视频协议标准进行数据传输。6.4. 可靠性要求6.4.1 监测终端须通过具备CMA资质的检测机构的电磁兼容性检验检测并取得相应的检验报告。检测内容至少应包括射频电磁场辐射抗扰度(GB/T 17626.3-2016)检验、无线电干扰度(GB/T 9254-2008)检验、静电放电抗扰度(GB/T 17626.2-2018)检验、浪涌(冲击
16、)抗扰度(GB/T17626.5-2008)检验。6.4.2 监测终端须通过具备CMA资质的检测机构(具备CMA资质)的震动性检验测试并取得相应的检验报告,检验内容至少应包含振动适应性(GB/T2423.10-2008)测试。6.4.3 监测终端内置电信通信装置时,应符合国家对电信通信装置的相关许可规定,监测终端或通信单元须取得进网许可和CCC认证等。7. 系统平台要求7.1. 基本功能要求7.1.1 设备信息管理7.1.1.1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能够通过系统导入、人工录入等方式,收集并记录本标准附录A中表A.1要求的电梯设备基础信息。7.1.1.2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中所收录的电梯设备
17、基础信息,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被授权用户执行新增、修改、查询、引用和修改等操作。7.1.1.3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中所收录的电梯设备基础信息,应能够支持第三方接口执行查询、引用等操作。7.1.2 机构信息管理7.1.2.1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能够通过系统导入、人工录入、注册登记等方式,收集并记录所有的机构信息,机构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生产制造单位、安装改造单位、政府监管部门等。7.1.2.2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中所收录的机构信息,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被授权用户执行新增、修改、查询、引用和修改等操作。7.1.2.3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中所收录的机构信息,应能够支持第三方接口执行
18、查询、引用等操作。7.1.3 用户信息管理7.1.3.1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能够通过系统导入、人工录入、注册登记等方式,收集并记录所有的用户信息,用户信息包含但不限于乘客、电梯管理员、维保工、物业管理员、企业管理人员、政府工作人员、系统管理员等。7.1.3.2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中所收录的用户信息,能够根据实际需要被授权用户执行新增、修改、查询、引用和修改等操作。7.1.4 远程实时监测7.1.4.1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能够通过监测终端采集的方式,收集并记录本标准附录A中表A.2、A.3要求的电梯设备实时运行状态、音视频和运行统计信息。7.1.4.2 监控终端若采用从电梯设备制造商平
19、台或电梯设备的RS-485公共输出端口采集数据,应仅读取数据,不能写入数据。7.1.4.3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通过监测终端采集到的实时数据,应能够通过文本、数字、图表、影音、动画等方式即时呈现在用户客户端。7.1.4.4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通过监测终端采集并记录的实时数据,应能够被授权用户执行事后查询、引用、回放等操作,但不可修改。7.1.5 故障报警管理7.1.5.1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能够通过监测终端采集或分析、诊断并记录本标准附录A中表A.4要求的电梯设备故障、事件、报警信息。7.1.5.2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收集到的故障报警信息,应能够通过短信、消息、提示音等方式即时推送到用
20、户客户端。7.1.5.3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能自动识别、筛查重复的故障、事件、报警信息,确保信息被重复上报和记录。7.1.5.4 设备故障、事件、报警状态的新增和清除,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能实时识别、收集和记录。7.1.5.5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能够即时跟踪、记录、更新故障报警的受理状态、处置过程、处理结果和用户反馈信息。7.1.5.6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收集到的故障报警信息,及其对应的受理状态、处置过程、处理结果和用户反馈信息,应能够被授权用户执行事后查询、引用、标记等操作,但不可修改。7.1.6 应急救援与指挥调度7.1.6.1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能够通过监测终端自动分析、
21、诊断电梯处于困人状态,自动生成告警信息并即时、同步推送到电梯设备使用单位、维保单位、政府监管部门等各类用户客户端。7.1.6.2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能够自动识别困人电梯设备的地理位置、电梯名称与编号、困人原因、当前所处楼层,且救援人员可远程通过查看电梯轿厢内的音视频画面即时核实被困乘客的当前状态。7.1.6.3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能预先设定并生成电梯困人应急救援预案,在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收到困人报警后可启动并执行对应的预案。7.1.6.4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能够支持用户远程通过实时音、视频与电梯轿厢内的被困乘客直接进行信息沟通、情绪安抚和安全行为引导。7.1.6.5 电梯运行安全
22、监测平台应能够即时跟踪、记录、更新困人报警的受理状态、处置过程、处理结果和用户反馈信息。7.1.6.6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能够自动获取救援人员的身份信息、联系方式、地理位置、间隔距离、救援行进轨迹等信息,并能以通过电话、短信、即时通信等方式对救援人员进行远程自动或人工调度。7.1.6.7 授权用户应能够对困人告警、受理状态、处置过程、救援轨迹、处理结果和用户反馈等相关数据,执行事后查询、引用、标记、回放等操作,但不可修改。7.1.7 维保维修监管7.1.7.1 电梯运行安全监测平台应能够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自动生成电梯定期保养计划任务,并至少提前3天通知使用单位和电梯维保负责人。7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梯 联网 运行 监测 系统 技术规范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200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