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XX职业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计划.doc
《湖北XX职业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计划.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北XX职业学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发展方案计划.doc(4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专业建设发展生物制药技术建 设 方 案湖北生物科技职业学院二一一年十月目 录一、专业建设基础1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8三、专业建设内容12四、改革举措与保障措施32五、绩效考核指标36六、专业建设预算37一、专业建设基础(一)社会需求1.行业背景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纲要(20062020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中都明确将生物医药列为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生物医药产业的投入,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将迎来新发展机遇期。湖北省高度重视生物医药产业创新与发展,湖北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20112015年)
2、中提到,湖北将发挥自身的科教优势,加快发展生物等高新技术产业,重点发展生物医药等产业。提出到2020年底,把武汉初步建成国内生物医药创新产品的制造中心、流通中心和研发中心,实现生物医药业总体规模和效益持续高速增长,吸引多家大型跨国企业、研发机构进驻武汉,同时大力促进生物技术药物、新型疫苗和诊断试剂、原料药及中间体发展,推进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等绿色农用生物产品的产业化发展和推广应用,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和优势产品,实现整个生物医药产业收入超过1300亿。湖北省生物医药领域科研实力雄厚,居全国前列。目前全省生物医药产业已有相当基础,初步形成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支撑,以现代生物医药和中药现代化为重点,以高
3、新技术园区为基地,以骨干企业为主体,以武汉为中心、辐射鄂州黄石黄冈,武汉、孝感、襄樊、十堰、武汉、荆州、宜昌的良好发展格局。2010年5月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生物医药园奠基,我院位居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内,毗邻关南生物医药园,具有典型的区位优势和集聚效应。该基地重点发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西药制剂、生物医药技术服务和现代医药物流产业,预计建成后,可吸引200家以上规模生产企业,吸纳5万多人在此就业,发展潜力巨大。而目前科研成果的产业转化不理想,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缺乏。我院充分依托武汉国家生物产业基地的技术优势和丰富的产业资源,把握人才匮乏的机遇,抓住湖北省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契机,重点培
4、养面向生物医药行业,从事生产与管理、质量控制与检验和销售推广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力争将我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及专业群建成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要、在同类专业和行业内具有较高声誉、特色鲜明的省级重点专业。2.人才需求湖北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生物医药为我省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目前,湖北省共有496家医药企业,仅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就拥有140家生物医药工业企业,从业人员5.66万人,预计到2020年武汉市新增生物医药企业300家,新增从业人员将达到2.2万人,高职学历的从业人员将达1.9万人,呈现高端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明显增加的趋势,人才缺口大,预计未来几年内,随着
5、武汉城市圈建设的进行,这种需求矛盾将更加突出。我院顺应市场的需求,加强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建设,加快培养面向生物医药行业的优秀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对于促进我省乃至中西部生物医药行业的发展具有积极而重要的意义。(二)专业建设基础生物制药技术专业自2006年经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招收全日制普通高职学生,2008年被确定为院级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是学院的重点专业之一。目前全日制普通高职在校生951人,近两年年招生人数300人以上,录取新生报到率平均超过90%,招生规模居全国前列。至今已培养1121名毕业生,近二年平均就业率在97%以上,就业对口率达到98。学院代表队在2009年获全国生物技能大赛二等奖、201
6、0年获全国生物技能大赛一等奖。现聘有楚天技能名师1人,建有院级精品课程3门。近几年,本专业始终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发展道路”,依托湖北省农业厅的优势资源,大胆改革创新,大力开展校企合作,专业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1.校企合作成效显著本着“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原则,生物制药技术专业先后与武汉回盛生物科技公司、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武汉长联来福药业有限公司、九州通医药集团、湖北虎泉药业、武汉科前生物制品等14家企业在订单培养、实训基地建设、课程开发、师资培养、人员培训等方面建立了深度的合作关系。与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武汉九州通医药集团合作共建了 “马应龙班”、 “
7、九州通班”32个校企合作订单班,每年为企业输送优秀毕业生120-150人;与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了复方甘草酸稳定性研究等科研课题;与武汉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共同开发了生物兽药生产与检测等工学结合实训教材;培养双数素质教师5人,引进兼职教师7人,培训企业员工近320人次。2.师资队伍实力较强按照专兼结合的原则,通过内培外引,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组建了一支师德高尚、实践能力较强、结构较合理、充满活力的教学团队,并于2009年被评为院级优秀教学团队。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现有专任教师30名,其中副教授4名,讲师6名,楚天技能名师1名高级职称占14%;具有硕士学位21名,占70;双师素质教师2
8、5名,占84。;楚天技能名师1名。专任教师中高级职称占14%,硕士学位以上占70,双师素质教师占84。本专业实行双专业带头人制,聘请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高级工程师、职业药师喻红担任专业带头人。喻红行业经验丰富,曾先后在多家大型制药企业担任车间主任、厂长、总经理等职务,具有很深的行业影响力。校内专业带头人付百玲,具有先后在广东万年青制药集团、北京北陆药业等公司从事技术和销售工作,实践经验丰富,专业功底扎实。本专业目前有骨干教师10名,全部都具有企业工作经历,曾先后到武汉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河南百信制药、广东利泰药业等公司进行顶岗实践,既解决了企业的技术难题,又提高了实践能力。本专业聘请30名专业
9、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其中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质量保障部4名技术人员承担GMP及GSP和药事管理法规两门核心课程的教学任务,目前基本形成一支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近3年来,共公开发表专业论文50余篇,建设校级精品课程2门,主、参编高职高专规划教材12门。3.实训实习基地建设初具规模生物制药技术专业目前拥有9个实训室(无机及分析化学实训室、有机及生化实训室、微生物实训室、基因工程及生物发酵实训室、分离纯化实训室、药物制剂实训室、无菌室),近382台实训设备、价值超过400万元,能满足实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研发的需要。(见表1)。表1 校内实训室一览表名称仪器设备名称主要
10、实训项目1无机及分析化学实训室电热恒温水浴锅、显微镜、循环水式多用真空泵、超纯水系统、精密酸度计、电动离心机、离心沉淀器、电子天平、手提式紫外检测灯、磁力搅拌器、旋转粘度计微生物培养、理化分析2.有机及生化实训室恒温生化培养箱、手提式不锈钢蒸汽消毒器、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冰箱常规化学蒸馏滴定、药物化学合成3.微生物实训室真空干燥箱、增力电动搅拌器、数显恒温水浴锅、净冻恒温振荡器组织细胞培养、微生物菌种选育4.分离纯化实训室旋转蒸发器、漩涡混匀器、低速离心机、高速摆振球磨机、低速自动平衡离心机、干燥箱、冷冻干燥机、超临界CO2流体萃取仪、超低温保温箱、磁力加热搅拌器、PH计、海尔冰箱、高压匀浆器
11、、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雪花制冰机、核酸蛋白检测仪、不锈钢蒸汽消毒器、超声细胞破碎仪、高压均质仪、自动部分收集器、恒流泵生物产品分离纯化5.基因工程实训室数显恒温水浴锅、循环水式真空泵、自动机械搅拌发酵罐、空气压缩机、大容量恒温振荡器基因重组构建表达6.生物发酵实训室发酵罐、全自动蒸汽发生器、台式恒温振荡器菌种发酵、药理药效分析、生物制药设备操作、7.药物制剂实训室自动胶囊充填机、单冲压片机药物常规机型制备分析8.药物分析实训室可见紫外分光光度计、可见分光光度计、高速双波长酶标仪(比色计)、高效液相色谱(进口)、气相色谱(国产)、凝胶成像分析系统、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气相色谱/质谱联用谱仪、氨基
12、酸色谱分析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生物产品分析检测9.无菌室通风安全柜、双人超净工作台微生物接种本专业目前有14家校外实训基地,能很好的满足本专业校外生产实践和顶岗实习的需要。学生在实训基地进行生产参观、生产见习和顶岗实习,按规范的职业标准进行生产实践,从中领悟到作为职业人应具备的道德意识、质量意识、管理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等职业素质要求和团结协作、踏实肯干精神。表2 校外实训基地序号基地名称建立时间所在位置实训项目活动安排1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有限公司2008.4湖北武汉药物制剂生产、检验及营销顶岗实训、就业2武汉东方之子生物工程有限公司2008.5湖北武汉生物制品生产顶
13、岗实训、就业3九州通医药集团有限公司2010.5湖北武汉生物医药销售顶岗实训、就业4湖北虎泉药业集团有限公司2010.5湖北武汉生物医药生产顶岗实训、就业5武汉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08.7湖北武汉生物兽药、微生态制剂生产销售顶岗实训、就业6武汉长联来福药业有限公司2008.4湖北武汉生物医药生产、检验及营销顶岗实训、就业7武汉人福药业集团有限公司2008.4湖北武汉生物医药生产、检验及营销顶岗实训、就业8武汉农人农资2011.5湖北武汉生物渔药销售顶岗实训、就业9武汉富强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3.3湖北武汉生物农药生产与检测生产参观10武汉兴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03.3湖北武汉生物兽药生
14、产与检测生产参观11武汉春天大药房2010.11湖北武汉药店零售顶岗实训、就业12武汉好药师大药房2011.7湖北武汉药店零售顶岗实训、就业13北京红林制药集团有限公司2008.7北京生物医药生产及检测顶岗实训、就业14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2010.11南京生物工程研发顶岗实训、就业4.毕业生素质高、就业能力较强本专业学生综合素质高,学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0%,最后就业率达到97%以上,起薪人民币18004000元,主要就业于湖北省医药行业中的大型龙头企业,如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湖北虎泉药业、九州通医药集团、武汉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省内知名企业。学生就业对口率达到100%以上,稳定性很高,就业后
15、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良好评价。如2008级毕业生赵健进入武汉马应龙药业一年即成为车间技术员,目前已经是缓释车间的车间主任。2009级学生甘慧毕业后进入武汉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任化验室主任助理、高效液相负责人。5.社会服务成效明显近年来承担了企业攻关项目2项,付百玲老师和林创业老师2011年参与了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复方甘草酸稳定性研究项目,目前已经进入工艺路线优化阶段、汤文浩老师2010年参与了广东利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医药企业内部实施GMP现场管理与考核模式项目,已经结题;为武汉马应龙大药房等企业提供药房健康咨询、社区用药咨询等技术服务;面向制药企业开展在职人员培训,为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固体制
16、剂车间220多人次进行药物制剂理论培训,为武汉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销售中心举办生物兽药基础知识技术培训班,培训100多人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从2005年以来,本专业有4名教师被评为职业技能鉴定高级考评员,5名教师被评为中级考评员,每年完成药物制剂工、发酵工、药物分析工和医药商品购销员等工种700余人技能鉴定。利用药物分析实训室的高效液相色谱仪、气质联用色谱仪、气相色谱仪等先进的仪器设备为合作企业和社会单位开展如残留有机溶剂分析检测等药物鉴定与分析工作。6.形成职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自开办以来,坚持依靠行业、企业办学,强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探索并初步形成了 “四结合两化”工学
17、交替人才培养模式。“四结合”即教学内容和职业岗位任职要求结合、顶岗实习单位和就业单位结合、实践教学老师和企业技术人员结合、考核办法和企业考核标准结合。在人才培养全过程,理实一体培养专项技能,工学交替培养综合技能,最后以准员工身份进入顶岗实习基地培养综合素质。 “两化”即教学过程岗位生产化、实训生产过程教学化。根据生物医药企业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和企业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SP(药品经营管理规范)标准设计课程和教学内容,并根据知识的学习规律和技能培养规律,构建岗位化课程体系,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延伸实训场地,使学生在真实或虚拟岗位上实训,在企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在做中学,实现教学过
18、程内容与岗位内容的通融,实训生产过程与教学过程的一体对接。这种校内外实训实习工学交替、有效对接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受到用人单位的高度评价。我专业还积极与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培养。2009年9月与马应龙药业集团成立马应龙班、2011年3月与九州通合作开设九州通班、2011年6月与武汉回盛集团合作开设回盛兽药班。校企联合制订人才规格要求、人才培养方案,共同提供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共同进行知识技能、文化素质培养,理实结合,考鉴结合,实现毕业证和职业技能鉴定证 “双证书”毕业。7.课程建设效果明显校企专家对职业岗位分析归纳,提炼典型工作任务,共同构建“岗位化”课程体系。积极与生物医药企业
19、合作,根据制药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发酵工、药物制剂工、药物分析工等工种的职业资格标准,建立突出制药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大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不断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共同开发了药物制剂、药物分析、生物制药设备等87门核心课程,其中微生物、药理、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为院级精品课程。8.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完善为了保证教学平稳进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本专业建立了一套完善的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监控全过程、全方位、全员参与。质量保障体系包括校内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教学质量标准。教学管理规章制度包括教师教学工作规范、教师科研工作规范、教学常规管理规范,对教师的
20、日常教学、科研等工作进行约束和监控,从而对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规范管理,保证了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的有效提高。教学质量标准包括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人才培养方案标准、课程标准、考核标准及顶岗实习质量标准。教学监控体系包括教学过程监控体系、教学质量评价及教学信息反馈体系。在教学过程监控体系方面,本专业建立常规教学检查制度,每两周进行一次常规教学检查,建立督导听课制度、系部及教研室主任听课制度、教师听课制度,在互相监督评价中教师的教学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在学生顶岗实习及校外实训基地管理方面,我们完善了监控评价体制,构建了专业主管、企业监管及家长反馈的顶岗实习管理制度,同时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顶岗实习过程进行考
21、核评价。在教学信息反馈体系方面,本专业建立了学生评教、企业评教、社会评教和毕业生跟踪调查四位一体的反馈评价机制。二、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目标(一)总体目标成立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理事会, 健全校企合作机制体制,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完善课程体系,打造一支素质较高、专兼结合的加强双师素质和双师结构教学团队,建设,建设具有医药行业资质,集教学、生产、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生产、技术服务于一体的共享型、实训实习基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功能和辐射能力。通过2年建设,使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成为主动适应生物医药行业发展需要,在省内高职院校同类专业中具有引领作用的省级重点专业。(二)具体目标1.校企合作
22、平台建设与行业企业合作,成立以湖北省农业厅为主导,武汉马应龙药业集团、武汉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武汉九州通医药集团等多个大中型企业参与的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指导专业建设,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制订生物制药技术专业校企合作理事会章程,通过校企人员互聘、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文化互补、人才共育等方式来实现专业与行业企业的深度合作,逐步形成校企合作、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2.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深化“四结合两化”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订单培养;参照生物医药企业职业岗位(群)任职要求、与企业(行业)共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
23、程,强化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推进素质教育,校企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全过程,实现学校培养与企业需要的对接、专业教学要求与企业(行业)岗位技能任职要求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3.课程建设与教学组织模式改革引入生物医药行业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和GSP(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标准开发专业课程,完善“岗位化”课程体系;校企合作成立课程建设团队共同开发专业课程和教学资源,广泛引入企业新技术、新工艺作为教学内容,按不同生物医药企业提供的岗位操作法设计教学进度,将学校的教学过程和企业的生产过程紧密结合,深化理实一体化课程的开发。本专业拟在建设期内将生物分离与纯化技术、药物分析技术建设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湖北 XX 职业学院 生物制药 技术 专业 建设 发展 方案 计划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182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