轨道交通深基坑监测方案.docx
《轨道交通深基坑监测方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轨道交通深基坑监测方案.docx(6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武汉市轨道交通X号线一期土建工程第XX标段施工监测方案 (单位)XXXXXXXXXXXXXXX2014年07月25日目录1工程概况661.1XXX工程概况661.2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671.3XXX站工程概况721.4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732监测目的、原则与监测内容792.1监测目的792.2监测原则802.3监测内容803编制依据814安全监测设计824.1测点布置要求824.2监测方法835监测仪器安装与埋设976施工组织与管理986.1监测组织管理方针和目标986.2监测组织机构及人员996.3质量管理1017施工期观测1028监测数据整理、分析与反馈1038.1资料整理分析10
2、38.2监测资料初步分析的主要方法1048.3异常值定性分析1058.4监测资料综合分析1068.5成果提交1079拟投入的人员10910组织机构和保障措施10910.1组织管理保障措施10910.2质量保障措施11210.3安全与文明施工管理11311安全监测精度、报警值11611.1监测精度11611.2监测报警值:1171 工程概况1.1 XXX工程概况1.1.1 站址环境XXX站(原友谊路站)位于武汉市汉口区,现中山大道与三民路交汇处,车站东西向设置于中山大道下方。现中山大道道路宽22m,规划红线40m,现状道路为双向6车道,交通较为繁忙。站点周边500m范围内主要规划为、商业用地。1
3、.1.2 周边建筑及地下管线本站现状周边控制性建筑主要是:站址范围内管线主要有:迁改原则:与车站主体结构平行的管线进行迁改或临时废弃,完工后尽量改移回原位,对于横跨车站管线根据管径.重量及管线权属部门意见选用钢管或钢桁架、钢梁悬吊处理。对邻近车站的管线,特别是重要的电力.通讯等管线,在车站施工期间必须及时与管线权属部门联系,加强保护,并按管线权属部门要求做好监测。1.2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依据武汉华中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6月提供的武汉市轨道交通XXX一期工程标段友谊路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书(详细勘察阶段),本工程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如下:1.2.1 场地环境概况拟建车站位于汉
4、口主城区,距离长江直线距离约1.2km,区内原有众多湖泊、堰塘、残存的沼泽地及暗沟、暗浜等,现多已填平,成为城市主城区,地层主要由新近填土,全新统黏性土、砂性土、砂卵石层及基岩构成,为长江I级阶地。拟建工程场地地形较为平坦,地面高程一般24.1024.43米之间,最大高差0.33m。1.2.2 环境等级及环境类别根据地质资料,本场区环境类型为类,场区内地下水在干湿交替作用下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有微腐蚀性,拟建场区土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有微腐蚀性。本工程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类别为碳化环境。设计地面以下至地下水最低水位之间混凝土结构碳化环境7作用等级为T3,设计地面以
5、上混凝土结构处于露天条件,地面以上混凝土结构碳化环境作用等级为T2。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相关规定,本工程地下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为二b类,地面以上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为二a类。1.2.3 岩土分层及其特征根据详勘地质资料,各层的地层岩性及其特点自上而下依次为:(1)杂填土(地层代号(1-1)):杂色,湿,压缩性不均,该层为人类活动堆填而成,分布范围和厚度缺乏规律性,带有极大的人为随意性,往往在很小范围内,变化很大。拟建场区局部为水泥路面,其下含有较多的砖渣、碎石、砼块等建筑垃圾,夹有少量黏性土,个别钻孔存在中粗砂,局部夹有少量的生活垃圾及原有湖塘沉积的淤泥、淤泥质土
6、,力学性质不均,工程性能差,硬杂质含量不均匀,部分地段超过50%,层厚0.75.0m,平均厚度2.9m,场区内均有分布,堆积年限一般大于10年,局部小于10年。(2)素填土(地层代号(1-2):黄褐褐灰色,以粉质黏土为主,软可塑状态,含植物根系、小碎石及砂性土,局部夹有淤泥及淤泥质土。揭露厚度1.62.6m,平均厚度1.9m,层顶标高21.2323.56m,场区内仅个别钻孔分布,堆积年限一般大于10年,局部小于10年。(3)淤泥质黏土(Q4l)(地层代号(1-3):灰灰褐色,切面光滑,富含有机质,偶见螺壳碎片,稍有臭味,无摇振反应,呈流塑状态,压缩性高。揭露厚度1.84.1m,平均厚度3.0m
7、,层顶标高19.7222.42m,场区内仅2个钻孔分布。(4)黏土夹粉土(地层代号(2):灰灰黄色,饱和,软塑状态,粉土中密,压缩性高,多以黏性土为主,仅个别钻孔分布有极薄层粉土,局部切面欠光滑,摇振有轻微淅水反应。揭露厚度2.06.8m,平均厚度3.4m,层顶标高20.9723.19m,场区内仅个别钻孔分布。(5)黏土(地层代号(3-1))灰黄褐色,切面光滑,含氧化铁及氧化物结核,呈可塑状态,压缩性中等,韧性好,干强度高。揭露厚度1.29.3m,平均厚度5.3m,层顶标高15.6023.67m,场区内均有分布。(6)粉质黏土(地层代号(3-2)):褐黄褐灰色,饱和,软塑状态,压缩性高。含铁锰
8、质氧化物斑点,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较高,韧性较好。揭露厚度0.82.9m,平均厚度1.9m,层顶标高13.0715.75m。场区局部位置缺失。(7)粉质黏土、粉土、粉砂互层(地层代号(3-5)):灰灰褐色,饱和,黏土为可塑状态,局部呈软塑状态(该层局部黏性土的液、塑限指标受所夹粉土、粉砂影响,呈假塑性,其状态以原位测试为依据,判定为可塑状态),粉土为中密状态,粉砂为稍密状态,局部夹淤泥质土,摇振反应明显,见有石英、云母、长石等矿物,压缩性中等。粉砂含量分布不均匀,局部位置较为集中,并含有细砂颗粒。揭露厚度9.617.2m,平均厚度14.5m,层顶标高10.4515.22m。场区内均有分
9、布。(8)粉细砂(地层代号(4-1)):灰青灰色,饱和,中密状态,压缩性低,含云母片、长石、石英等矿物,局部夹极薄层黏性土、粉土。揭露厚度0.86.8m,平均厚度3.9m,层顶标高-5.251.00m。在场区内均有分布。(9)粉细砂(地层代号(4-2)):灰青灰色,饱和,中密状态,压缩性低,含云母片、长石、石英等矿物,砂质较均匀,局部夹薄层粉质黏土、粉土,层底局部含有含少量中砂颗粒。揭露厚度11.218.1m,平均厚度13.9m,层顶标高-7.85-3.51m。在场区均有分布。(10)黏土夹粉土(地层代号(4-2a)):灰色,饱和,粉质黏土呈可塑状态,粉土密实,压缩性中等,局部夹薄层粉砂。揭露
10、厚度0.53.0m,平均厚度1.9m,层顶标高-17.48-6.71m。该层为(4-2)层中软弱夹层,厚度不均,分布无规律。(11)中细砂(地层代号(4-3)):灰色青灰色,含云母、石英长石等矿物,局部夹薄层粉土及黏性土,呈饱和、密实状态,压缩性低。底部常混夹少量砾卵石。揭露厚度8.016.0m,平均厚度9.8m,层顶标高-23.73-17.05m。场区内局部未揭露。(12)中粗砂夹砾卵石(地层代号(5)):灰色青灰色,饱和,中密状态,压缩性低,含石英、长石等矿物,砾卵石粒径1050mm,钻孔所见最大粒径达90mm,成分主要有石英岩、石英砂岩、燧石等,磨圆度呈次棱角状、亚圆形。砾卵石含量约15
11、%40%,局部含量集中达60%,个别钻孔夹有少量黏性土。揭露厚度2.08.1m,平均厚度5.4m,层顶标高-33.55-26.13m。场区内均有分布。(13)强风化泥岩(地层代号(20a-1):灰色,主要矿物成份为黏土矿物,已基本风化成土状,但原岩结构可见,手捏可碎,局部夹有未完全风化的中风化岩块,岩芯采取率65%75%左右。揭露厚度1.210.4m,平均厚度5.4m,属极软岩,岩体极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层顶标高-36.18-31.75m,场区内均有分布。(14)中风化泥岩(地层代号(20a-2)):灰色,主要矿物成份为黏土土矿物,泥质胶结,层状构造,层理结构,裂隙发育,裂隙面光滑,岩芯
12、呈碎块状和短柱状,锤击声哑,易碎,岩芯采取率70%左右,RQD为35%。属极软岩,岩体破碎,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层顶标高-44.33-34.75m,场区内均有分布。1.2.4 水文地质概况1)地下水的类型拟建场区的地下水有上层滞水、孔隙承压水、基岩裂隙水三种类型。a、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填土层中,受大气降水、地表水下渗及人类生产、生活用水排放影响,无统一自由水面。详勘阶段实测场区内上层滞水稳定水位埋深在0.642.90m之间,相当于绝对标高21.3723.58m。b、孔隙承压水主要赋存于(3-5)、(4-1)、(4-2)、(4-3)及(5)层,含水层渗透性一般随深度的增加递增,受侧向地下水的补给
13、,与长江水力联系密切,呈互补关系,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规律明显,水量较为丰富。根据2012年10月20日LQJz-12-YY11孔内测得的承压水位标高在18.64m。c、基岩裂隙水赋存于泥岩中,基岩裂隙水水量较小,对本工程的影响不大。2)渗透性场区内(1-3)层、(3-1)层、(3-2)层、(3-3)层为相对隔水层,(2)层为弱含水层,(3-4)层为过渡层,垂直方向上渗透性较水平方向上小,(3-5)层、(4-1)层、(4-2)层、(4-3)层及(5)层为含水层,下伏基岩中泥质粉砂岩属弱含水层。3)抗浮设计水位根据场地地层特点、场地条件及武汉市地区经验,最不利条件下抗浮设计水位可按沿线地段规划路面
14、标高取用。3.5地下水的腐蚀性场区内地下水在干湿交替作用下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有微腐蚀性。1.3 XXX站工程概况1.3.1 站址环境XXX站位于武汉市汉口区,现中山大道与XXX步行街交汇处西侧,车站沿西南-东北向设置于中山大道下方。现中山大道道路宽1420m,规划红线宽40m,现状道路为双向四车道,交通较为繁忙。站点周边500m范围内主要规划为金融商业用地和军事用地。1.3.2 周边建筑及地下管线本站现状周边控制性建筑包括:基坑周边管线主要包括:迁改原则:与车站主体结构平行的管线进行迁改或临时废弃,完工后尽量改移回原位,对于横跨车站管线根据管径、重量及管线权属部门意见选用钢管
15、或钢桁架、钢梁悬吊处理。对邻近车站的管线,特别是重要的电力、通讯等管线,在车站施工期间必须及时与管线权属部门联系,加强保护,并按管线权属部门要求做好监测。1.4 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概况依据武汉华中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13年6月提供的武汉轨道交通XXX一期工程标段XXX站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本工程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概况如下:1.4.1 场地环境概况拟建车站位于汉口主城区,距离长江直线距离约1km,区内原有众多湖泊、堰塘、残存的沼泽地及暗沟、暗浜等,现多已填平,成为城市主城区,地层主要由新近填土,全新统黏性土、砂性土、砂卵石层及泥岩构成,为长江I级阶地。拟建工程场地地形较为平坦,
16、地面高程一般24.2024.99米之间,最大高差0.79m。1.4.2 环境等级及环境类别根据详堪报告,本场区环境类型为类,场区内地下水在干湿交替作用下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有微腐蚀性,场区土对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均具有微腐蚀性。根据铁路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TB10005-2010/J1167-2011)的判定标准,本工程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类别为碳化环境。设计地面以下至地下水最低水位之间混凝土结构碳化环境作用等级为T3,设计地面以上混凝土结构处于露天条件,且年平均相对湿度60%混凝土结构碳化环境作用等级为T2,地下水最低水位之下混凝土结构碳化环境作用等级为T1,薄
17、型结构的一侧干燥而另一侧湿润或饱水时,其干燥一侧混凝土的碳化作用等级按T3考虑,因此建议地下混凝土结构综合按T3作用等级考虑。地面以上混凝土结构碳化环境作用等级为T2。根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2008)相关规定,本工程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类别为类(一般环境),设计地面以下至地下水最低水位之间混凝土结构碳化环境作用等级为I-C类,地下水最低水位之下混凝土结构环境作用等级为-B类,因此建议地下混凝土结构综合按I-C类作用等级考虑。地面以上混凝土结构处于干湿交替环境作用等级为I-C类。根据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相关规定,本工程地下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为
18、二b类,地面以上混凝土结构环境类别为二a类。1.4.3 岩土分层及其特征各层的地层岩性及其特点自上而下依次为:(1)杂填土(地层代号(1-1)):杂色,湿,压缩性不均,该层为人类活动堆填而成,分布范围和厚度缺乏规律性,带有极大的人为随意性。拟建场区局部为水泥路面,其下含有较多的砖渣、砂土、碎砾石、砼块等建筑垃圾,人工开挖时发现含有局部地段有排列整齐的条石,所见条石最大长度约70cm,宽30cm,高20cm,局部夹有少量黏性土和淤泥质土,个别钻孔存在中粗砂,力学性质不均,工程性能差,硬杂质含量不均匀,部分地段超过50%,厚度1.4m5.3m,平均厚度3.1m,场区内均有分布,堆积年限一般大于10
19、年,局部小于10年。(2)淤泥(地层代号(1-3):灰灰褐色,切面稍有光泽,富含有机质,偶见螺壳碎片,稍有臭味,无摇振反应,呈流塑软塑状态。(3)粉质黏土夹粉土(地层代号(2):黄褐色,黏土呈软塑状态,粉土呈中密状态,含少量砖渣、碎石及植物根系,压缩性高。本次勘探揭露厚度1.6m9.3m,平均厚度4.6m,层顶标高20.12m23.12m,场区内局部缺失。(4)黏土(地层代号(3-1))灰黄褐色,饱和,切面光滑,含氧化铁及氧化物结核,呈可塑状态,压缩性中等,韧性较好,干强度较高。本次勘探揭露厚度2.5m11.1m,平均厚度6.0m,层顶标高17.44m22.11m,场区内局部缺失。(5)粉质黏
20、土(地层代号(3-2)):褐黄褐灰色,饱和,软塑状态,压缩性高。含铁锰质氧化物斑点,无摇振反应,切面光滑,干强度高,韧性高。本次勘探揭露厚度1.6m7.0m,平均厚度3.8m,层顶标高13.80m19.14m,场区内局部分布。(6)黏土(地层代号(3-2a)):灰黄褐色,饱和,可塑状态,压缩性中等,局部夹有少许粉土。本次勘探揭露厚度1.0m5.2m,平均厚度2.6m,层顶标高12.02m19.62m,场区内局部分布。(7)淤泥质黏土夹粉土、粉砂(地层代号(3-4)):灰褐灰色,饱和,黏性土状态软塑为主,局部为流塑状态(该层局部黏性土的液、塑限指标受所夹粉土、粉砂影响,呈假塑性,其状态以原位测试
21、为依据,判定为软塑状态);粉土中密状态、粉砂松散状态。局部夹有淤泥,含有机质,压缩性高,摇振反应明显,切面稍光滑,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本次勘探揭露厚度2.2m5.0m,平均厚度3.7m,层顶标高1.92m15.60m,场区内仅局部分布。(8)粉质黏土、粉土、粉细砂互层(地层代号(3-5)):灰灰褐色,饱和,粉质黏土为可塑状态,局部呈软塑状态(该层局部黏性土的液、塑限指标受所夹粉土、粉砂影响,呈假塑性,其状态以原位测试为依据,判定为可塑状态),粉土为中密状态,粉砂为松散稍密状态,局部夹淤泥质土,摇振反应明显,见有石英、云母、长石等矿物,压缩性中等。粉砂含量分布不均匀,局部位置较为集中,并含有细
22、砂颗粒。厚度4.0m11.9m,平均厚度7.0m,层顶标高7.12m14.42m。在场区均有分布。(9)粉细砂(地层代号(4-1)):灰青灰色,饱和,中密状态,压缩性低,含云母片、长石、石英等矿物,局部夹极薄层黏性土、粉土。揭露厚度2.2m10.7m,平均厚度6.5m,层顶标高1.59m7.37m。在场区内均有分布。(10)粉细砂(地层代号(4-2)):灰青灰色,饱和,中密状态,压缩性低,含云母片、长石、石英等矿物,砂质较均匀,局部夹薄层黏性土、粉土,层底局部含有含少量中砂颗粒。揭露厚度4.8m12.6m,平均厚度9.0m,层顶标高-6.30m2.03m。在场区均有分布。(11)中细砂(地层代
23、号(4-3)):灰色青灰色,含云母、石英长石等矿物,局部夹薄层粉土及粉质黏土,呈饱和、密实状态,压缩性低。底部常混夹少量砾卵石。揭露厚度12.518.8m,平均厚度15.3m,层顶标高-14.20-8.68m。在场区内均有分布。(12)中粗砂夹砾卵石(地层代号(5):灰色青灰色,饱和,中密状态,压缩性低,含石英、长石等矿物,砾卵石粒径1050mm,钻孔所见最大粒径达90mm。成分主要有石英岩、石英砂岩、燧石等,磨圆度呈次棱角状、亚圆形。砾卵石含量约15%40%,局部含量集中达60%,个别钻孔夹有少量黏性土。揭露厚度2.06.2m,平均厚度4.1m,层顶标高-29.30-24.71m。场区内局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轨道交通 基坑 监测 方案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160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