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体育课程与功能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节体育课程与功能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1,体育新课程设计与课程内容资源开发,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刘志红 刘建国,2,第一篇 理论篇,3,第一章 体育课程的功能与体育新课程,第一节 体育课程的功能第二节 体育新课程,4,第一节 体育课程与功能,一、课程与体育课程(一)课程“课程”是根据教学目标,把可以作为教育内容的文化财富与受教育的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结构化教育活动方案及其实施过程。课程理论的发展使人们把课程看作为静态的课程设计与动态的课程实施的结合,是一个正在不断发展的概念。是各种科目静态的集合,也包括动态的学习过程,因此,课程不仅包括学科还包括了其他活动。课程也不只是教学内容,还有对内容的安排和实施。,5,课程应包括课程设计和课程实
2、践两大部分。课程设计包括课程编制的目的、原则、内容和方法。包括如何制定教学大纲和编写教科书。课程实践主要是指教学活动,课程设计相当于绘制教学蓝图,而课程实践是按照蓝图施工。,6,(二)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一门突出身心健康目标的课程。它具有鲜明的基础性、实践性和综合性,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7,二、体育课程的功能:体育课程的主要功能有健身功能、教育功能、个体社会化功能、娱乐功能、竞技功能等,其中健身功能和教育功能是体育新课程的
3、本质功能。根据中外近现代健康养生观的科学分析,健康观念的形成,主要是通过体育锻炼、体育活动、体育养生的健身功能实现的。具体体现在如下方面:,8,(一)促进生理健康的功能:适度的体育活动、养生方法能有效的改善大脑供血、供氧,促进大脑兴奋性的增加,提高中枢系统的工作能力;能有效地促进人体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能有效地促使脏器构造的改善和机能的提高。,9,(二)促进心理健康的功能:适度的体育锻炼活动和养生活动,能有效地调节人的心理状况平衡,心理机能正常,使人充满生机和活力。(三)不断提高人的思想和意志品质的功能:体育运动是适应不同人群的活动项目,其对现实生活真、善、美的追求和对假、恶、丑的摒弃,不断
4、转化为实现人格的自我完善。,10,(四)提高人体对现代生活和外界环境适应的功能:古今中外伟人名士对此有着惊人的共论:伏尔泰说“生命在于运动。”马约翰指出“运动是健康的源泉,也是长寿的秘诀。”洛克提出“我们的事业幸福,健康对于我们是不可缺少的。适时地开展体育活动,有助于培养下一代坚强和坚毅的品格。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斯宾塞认为“为了个人家庭及后代幸福、健康,要重视体育锻炼,体质低劣、又无教养的民族和家庭,过不了几代就会消亡;相反良好的健康状况和由此而来的愉快心情,是幸福的最好资金。”,11,第二节 体育新课程,体育新课是指在实施体育课程标准后,实施教学改革的体育健康课程,体育新课程根据基
5、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在学校教育阶段,提出高中体育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为正确实施体育新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12,一、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学生 健康的意识和体魄 体育新课程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力图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有机结合的课程结构,融合与学生身心发展密切相关的体育新知识、技能和方法,关注学生健康意识和良好生活方式的形成。无论是目标的确立、课程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的采用都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来进行并以促进学生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13,二、改革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努力体现课程的时代性 体育新课程在
6、继承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大胆改革,开拓创新,体现课程的时代性。这不是全盘否定传统的体育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教育的改革,一些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式显得陈旧落后,不能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14,在内容方面,课堂教学内容不再是完全“清一色”的竞技运动内容,而是重视改造传统运动项目和引入新兴运动项目,精选适应时代要求的、有利于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体育新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作为学习内容。,15,在教学方式方面,力求改变单一的灌输式教法,改变过于仅仅强调讲解、示范的教学模式,而是努力创设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践的良好的教学氛围。改变单一的灌输
7、式教法并不意味着排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模仿和接受式学习,教师仍需要进行示范和讲解,但不是满堂灌,在示范讲解上要给予点拨和启发,要给学生留有更多的活动时间和空间,使他们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学生才真正理解和学会运动知识和技能。,16,三、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体育新课程强调以学生发展为中心,根据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的特点,关注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重视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促进学生学会学习,提高体育学习和增进健康的能力。因此,从课程设计到课程实施的各环节,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确立学
8、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和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变成主动构建体育新知识和技能、提高批判性思维以及分析和解决体育新问题能力的过程。,17,四、注重学生运动爱好和专长的形成,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 体育新课程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和爱好,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课程最终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的作用。使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一项或几项运动项目,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有助于学生体育锻炼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课程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更新,要特别注重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个性发展,促使学生自觉、积极地进行体育锻炼,以全面发展体能和提高所学的运动技能水平,
9、培养积极的自我价值感,为终身体育奠定良好的基础。,18,二、体育课程标准与学习领域,九年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一至六年级)体育新(七至十二年级)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实验稿,从2001年秋季开始,已在全国26个省、市部分区、县的中小学进行教学实验。根据“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于2005年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为了更好地贯彻和实施新的课程标准,就必须了解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19,经国务院同意,教育部下发的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缩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
10、、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的建议。”这是对国家课程标准的功能和概念所做的简明界定。反映了新课程标准,对教学功能从传统的过于强调知识的传授,转变为既要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又要重视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能够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的价值观。,20,体育课程标准是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结合中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对不同阶段学生制定的关于体育新课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体育新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了体育教学和评价的建议,是编写体育
11、教材、进行体育教学和评估教学质量的依据,也是国家管理与评估体育课程的基础。,21,(一)课程标准的主要特点,1.确立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新的 课程理念:(1)课程的性质 根据“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体育课程的特点,将体育新课程的性质定位为“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中小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程”、“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22,(2)课程的基本理念。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为目标,构建技能、认知、情感、行为等领域并行推进的课程结构,将增进学生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
12、。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更新,都应十分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23,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课程的设计到评价的各个环节,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地位。在注意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的体现,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潜能,提高体育学习能力。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个学生受益。充分注意学生在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基础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并根据这种差异性确定学习目标和评价方法,并提出相应的教学建议,以保证绝大多数的学生都能完
13、成课程目标。,24,(3)课程价值 获得体育新的知识和技能。使学生掌握体育新的基本知识和运动技能,学会体育的基本方法,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不同需求,选择喜爱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形成积极的余暇生活方式;提高运动中的安全防范能力,获得野外环境中的基本生存等技能。,25,增进身体健康。能够提高学生对身体和健康的认识,掌握有关身体健康的知识和科学的健身方法,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坚持锻炼,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养成健康的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提高心理健康。使学生在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在经历挫折和克服困难的过程中,提高抗挫折和情绪调节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在
14、不断体验进步或成功的过程中,增强自尊和自信,培养创新精神和能力。,26,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理解个人健康与群体健康的密切关系,建立起对自我、群体和社会的责任感;形成现代社会所必须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学会尊重和关心他人,培养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精神和良好的体育道德作风。,27,2.构建了课程标准的目标体系,课程标准根据社会的需求,体育学科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征,构建了五个学习领域、三个层次的课程目标体系。三个层次的递进关系为: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28,(1)课程目标。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新知识和 运动技能;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 惯;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15、,表现出人际交往的 能 力和合作精神;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健 康的生活方式;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 生活态度。,29,(2)领域目标。课程标准改变了传统的按运动项目划分教学内容和安排教学时数的框架,根据生理、心理、社会适应的现代三维健康观和体育学科的特点,以及国际体育课程的发展趋势,拓宽了体育新课程的学习内容,将课程学习内容划分为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五个学习领域,并提出了各个领域的学习目标。,30,运动参与的学习领域目标: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用科学方法参与体育活动。运动技能的学习领域目标: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
16、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31,身体健康的学习领域目标: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32,心理健康的学习领域目标:了解体育活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体育活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体育活动等方法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社会适应的学习领域目标: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体育新知识的方法。,33,这五个学习领域是互相联系的,构成了一个学习整体,其中运动技能是学习的载体,其他领域目标,如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的多数目标,往往
17、是在进行运动技能教学的过程中体验和实现的。要改变运动技能的教学只是传授运动技术的倾向,使运动技能的教学,成为完成多种教学目标的手段。,34,(3)水平目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划分学习水平,制订水平目标。小学划分为三个水平:二年级 水平1 三四年级 水平2 五六年级 水平3 中三个年级为一个水平:三年级 水平4 高中三个年级为一个水平:三年级 水平5,35,考虑到不同学校和学生各方面的差异性,课程标准在各个学习领域设立了水平6,作为高中学段学生学习体育新课程的发展性学习目标,其他学段的学生也可以将高一级水平目标作为本阶段的发展性学习目标。,36,水平目标的内容标准,只是提出了一个教学内容
18、的大体框架,对具体的运动技术动作不作规定。反映了课程标准主要是用目标来统领的内容。而不具体规定运动技术的动作和各个运动项目的时数比例。如运动技能的水平目标和内容标准。课程标准只提内容框架,极大地增强了教学内容的弹性和选择性,为地方、学校、教师留有充分的余地和创造空间。有利于各地因地制宜,从实际出发,选择相应的内容达到课程目标。,37,3.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课程标准对课程的评价,包括学生学习评价、教师教学评价、课程建设评价三个部分。学生的学习评价,要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激励和发展的功能;力求改变过于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评价的状况。,38,(1)学习评价的目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
19、况与表现,以及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判断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改进教学。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水平、个性的机会,并鼓励和促进学生的进步与发展。培养与提高学生自我认识、自我教育的能力。,39,(2)学习评价的重点。根据新的课程理念,学习评价的重点发生了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强调与教学过程较为相关的态度和行为的评价。强调对体育新知识理解和运用的评价。强调对运动技术运用和运动参与程度的评价。既注重终结性的评价,又注重过程评价和对进步幅度的评价。让学生参与评价过程,把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自我评价、相互评价和教师的评价相结合。,40,(3)学习成绩评定的内容。根据新的课程功能,学习成绩的评定内容应
20、该是多元化的,不仅有体育知识技能的评定,而且应包括情感、态度、交往与合作等方面的内容。体能。既包括与运动有关的体能,又包括与健康有关的体能。知识与运动技能。体育知识和运动技能达到的水平及运用情况。学习态度与行为。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以及在学习和锻炼活动中的行为表现。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人际关系、理解与尊重他人等情况。,41,(4)学习成绩评定的标准。体育新课程学习的评定采用绝对性标准与相对性标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如在体能成绩的评定中可参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结合每一位学生的基础及提高的幅度进行评定。,42,三、体育新课程的目标体系与学习领域,(一)课程目标体系 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是体育新课程标准
21、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课程目标、领域目标、水平目标三个递进的层次。其中,领域目标是根据课程目标划分的(图1)。,43,44,1.课程的总目标 小学和初中的体育课程目标有五点:第一,增强体能,掌握和应用基本的体育新知识和运动技能;第二,培养运动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第三,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第四,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第五,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45,高中体育课程目标包括:第一,通过本课程学习,学生将提高体能和运动技能水平,加深对体育新知识和技能的理解;第二,学会体育学习及其评价,增强体育实践
22、能力和创新能力;第三,形成运动爱好和专长,培养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第四,发展良好的心理品质,增强人际交往技能和团队意识;第五,具有健康素养,塑造健康体魄,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积极进取、充满活力的人生态度。,46,增强体能,掌握应用基本的体育新知识和运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不仅掌握体育知识和技能,更重视学生对体育知识与技能的应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19年级)较为注重教学内容的基础性和全面性,高中阶段(1012年级)则更强调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和选择性。,47,培养运动兴趣与爱好,形成坚持锻炼习惯目标,要求学生明确体育锻炼的意义和作用,使学生形成运动的积极情感
23、,体验成功的快乐,培养学生对运动的乐趣、爱好与习惯。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表现出人际交往的能力与合作精神目标。,48,要求通过体育活动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促使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对个人健康和群体健康的责任感,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目标,要求学生将个人的健康和群体的健康看成是一种社会责任,使学生关注自己健康的同时,学会关注他人的健康。发扬体育精神,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目标,要求学生通过体育学习和活动形成积极进取、不畏困难、敢于拼搏、乐观开朗、热爱生活的积极态度和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观念。,49,上述五个方面的目标是相互联系、相互融合的,这是课程理念在对学生学习
24、要求方面的明确体现,它既反映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三维健康观,又重视了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协调统一,更显示了科学与人文相协调的新课程观对学生提出的新要求。,50,2.课程的领域目标(具体目标),课程的领域目标,或称为课程的具体目标。它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描述和体现,两者在精神实质上是完全一致的,但课程的领域目标的分类方法却有利于教师实施课程标准,使课程目标落到实处。课程领域目标的分类在小学、初中和高中阶段均相同,学段的领域目标的不同要求并不表现在分类上,而是表现在下一目标层次水平目标上。体育新课程标准中的中小学体育课程目标具体划分为学习领域目标(表1),根据学习领域目标细分为若干个水
25、平目标,从而使课程对每一个学习领域的学习要求进一步明确化。,51,表1 体育课程学习领域目标,52,课程领域目标的五个方面是互相联系的整体,每个方面各有侧重。运动参与目标要求体育课程重视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丰富多彩的体育内容,培养学生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与爱好,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形成坚持锻炼的习惯和终身体育意识。,53,运动技能目标要求学生学会多种基本运动技能,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并有所专长,提高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同时在学习过程中了解安全进行体育活动的知识和方法,并获得在野外环境中的基本活动技能。身体健康目标要求体育课程应重视、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发展体能的同时,注意使
26、他们了解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并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要求教师根据学生身体发展敏感期的特征来安排教学内容,使学生在各水平阶段能有所侧重地发展某些体能。,54,心理健康目标要求学生在掌握运动技能、锻炼身体的体育活动中发展心理品质,提高信心和调解情绪的能力,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社会适应目标要求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注意营造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同时还要重视学生通过多种途径获取现代社会中有关体育新的方法,促进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适应社会。,55,领域目标分为两条主线,其一是健康主线,它包括了身体健康目标、心理健
27、康目标和社会适应目标,它集中体现了体育课程价值取向的主体,反映了体育课程目标的本质,因此由上述三个方面构成的目标体系是目标的实质结构;其二是运动主线,它包括了运动参与和运动技能,它集中体现了体育课程的必要载体作用,虽然单凭运动技术的特点来设计课程的具体目标容易陷入手段论体育观,而导致目标的误导,但这是一个必要的程序。,56,2001年颁布的小学和初中的新课程标准中,并没有把课程内容的框架结构展示出来,在课程标准中,把领域目标和内容领域两者混用,它们均包括了上述的五个方面。此外,整个目标体系包括了总目标、领域目标和水平目标三个层次,没有把作为手段和载体的运动主线的目标进一步扩展成为课程的内容领域
28、的分类,使体育教师执行课程标准时产生了困难。如果能原则性地阐明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领域两个部分,则能使教师直接地得到领会和理解。2003年新颁布的高中课程标准就展示了课程目标和内容领域两种结构(图2)。,57,58,图中课程目标的实质结构主要反映了课程的健康主线,代表了课程的价值取向的定位,同时也包含了课程的运动主线,它是实现健康目标的手段和载体,它们从本质上反映了课程目标的完整结构。它是由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密切联系的板块组成的。,59,课程的内容领域反映了运动系列和健康教育专题两个部分,其中运动系列要求取得10学分,而健康教育专题要求1学分(18课时为1学分,
29、相当于每周1课时,上满1学期得1学分)。运动系列中包含了6个方面的选择板块,其中田径要求1学分,其余板块的选择由学校自主确定。健康教育专题的内容则包括了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三个方面,其内容根据相应的教学用书确定。,60,(三)课程的水平目标(内容目标)课程的水平目标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征和学习内容的特点确定的,它把基础教育的小学、初中、高中12个年级划分为6个学习水平。水平1至水平4相当于义务教育阶段,在小学每2个学年确定一个水平目标级别,初中学段确定一个水平目标级别;水平5相当于高中阶段,而水平6则是满足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进一步发展的需要。各学段提出的相应水平是基本要求,如有需要,
30、也可以将高一级的水平目标作为本学段的发展性目标。,61,以往的体育教学大纲规定了教学内容和时数比重,教师可以照章办事而不用多费脑筋,但却不利于考虑各地区之间的不同和学校之间的差别,也不利于学校体育办出特色,更不利于学生的个性与能力的发展。新课程标准对不同学段学生提出的水平目标明确了选用教材的价值取向和基本要求,在教学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采用方面,给予了教师广泛而充实的自主权,有利于进一步提高课程的质量。,62,但是,为了更好地以课程的水平目标为依据,真正地安排好体育教学,使课程的目标顺利地通过合理的操作化程序,使之在体育教学中发挥导向作用,还应当处理好水平目标的纵向和横向关系。,63,1.处
31、理好水平目标的横向关系。这是指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发展、心理发展、社会适应五个水平目标之间的关系。首先,这五个目标是一个整体性的要求,它很难孤立地存在。因此,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无论从事哪一种运动项目的身体练习,都应当综合地考虑如何体现五个领域目标的有效性。整体性并不排斥重点,对一个教学阶段,一个运动项目的学习确定某发展领域为重点,它并不排斥其整体性,这种设计也是合理的。,64,但如果机械地把学习某一种运动练习与某种发展领域一一对应起来,如认为球类运动可以和发展团队精神相对应,田径运动可以和体能发展相对应,这就不太合理了。因为球类活动同样也可以实现体能发展,而田径运动同样可以促进团队精
32、神。正确的做法是每一种练习均应综合地考虑五个不同的发展领域,在实践中可以有重点但不应偏废其他。,65,处理好水平的横向关系还应当考虑水平目标的实质结构和形式结构之间的关系,实质结构反映了体育课程的基本理念和价值取向,这在各水平目标中均作了详细的阐述。但是,单单理解实质结构是不够的,了解手段和载体的形式结构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和采用合适的教学内容,以利于课程目标得以实施。作为课程目标手段和载体的形式结构具体的反映是在课程运动项目的分类体系上,该体系与作为课程理念和价值取向的实质结构在性质上有明显的区别。,66,体育课程实质结构包含的五个领域目标是系列的整体性要求,各个领域无法互相代替。但是,体育课
33、程中的运动项目却具有可替代性的特征,在实现同样目标的前提下,我们可以采用不同的手段和载体,采用不同的运动项目来组织学习。因此,课程内容的分类体系并不要求我们从整体上都要学习,而只是提出了可供选择的菜单。这样,体育课程的内容将会出现各个学校各有特色的结果,体育课程模式的多元化也就有了可能。,67,2.处理好水平目标的纵向关系。对于不同的学段,具有相对应的水平目标。例如,初中学生的体育学习应当和水平4相对应,明确临界标准的阶段性纵向结构,这是处理水平目标纵向关系的基本根据。但是,我们决不能割裂水平目标的纵向关系,因为水平4是在水平1、2、3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一种递进性的目标体系。从某种意义来
34、说,能达到水平4的目标,必然也同时具备了水平1、2、3的目标,这就是必须重视水平目标的纵向联系,使学生的发展得到不断的强化,使学生的发展水平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68,体育课程的各学段的水平目标主要反映的是递进性,其次才是阶段性,这就要求我们在体育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对水平1至水平6的各层次的目标能联系起来,有重点地给予落实。,69,四、体育新课程目标的实施,体育新课程目标分步到位的实施模式是比较适合我国国情的,这种实施途径以课程标准提出的系统目标体系为前提,同时课程标准中还展示课程内容的分类体系和实施要求,使目标的健康主线和运动主线分别得到表述。但运动主线只提基本要求,留有更多的空间让学校和
35、教师发挥作用,这种分步到位的途径正是我国体育课程标准实施的理想途径。,70,通过对2001年颁布的小学与初中的标准和2003年颁布的高中的课程标准进行比较,我们可以看出高中段的课程标准更为完善,这不是课程目标上有什么变化,而是对课程目标中的运动主线作出了较好的阐述和分析,明确了国家、地方、学校和教师在实施课程标准和使课程目标整合化的分步到位的具体要求。如果采用全权委托的途径来实现课程目标,只是提出课程目标的体系,课程的教学内容几乎全权委托由学校和教师来确定,这种途径不容易控制课程基本要求和专业的基础知识,也不容易对课程进行宏观调控,对我国各地的实际情况也不容易相适应,目前来看我国的师资水平也难以适应这种要求。,71,因此,国家教育行政部门除制订课程标准和课程目标体系外,还应该制订一些补充文件指导地方、学校和教师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分步到位地实现我国中小学体育课程的目标。总之,体育课程标准给学校体育教学带来了一场革新,无论是教材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框架结构,它将更有利于实现体育的社会功能,体现体育育人的价值。,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158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