衢州中心城区.doc
《衢州中心城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衢州中心城区.doc(8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衢州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12020年)(说明)衢州市人民政府二一二年十一月目 录第一章规划修改的必要性和过程1一、规划修改的必要性1二、规划修改过程1第二章土地资源利用状况5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5二、土地利用特点5第三章规划编制的背景7一、区域概况7三、规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8四、规划目标确定的依据11五、规划指标的落实情况12第四章规划的基础数据14一、基数转换基本情况14二、规划基数转换的工作过程及方法14三、基数转换初步成果及分析16第五章规划控制指标的调整思路17一、指标分解原则17二、指标调整依据17三、指标调整的思路与方法19第六章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23一、土地利用
2、结构调整与布局的原则23二、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的依据24三、土地利用结构调整与布局的思路24第七章规划方案评价27一、规划可行性评价27二、规划实施成效评价28第八章规划协调与公众参与33一、规划协调33二、公众参与情况38第九章其他需要说明的问题40一、关于土地用途分区的划定40二、关于城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划定的说明43三、关于重点建设项目用地的说明45四、关于预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的说明45五、形成规划成果46附表目录表G1 衢州市中心城区规划(20062020年)主要控制指标执行情况表表48表G2 衢州市中心城区规划基数转换确认表49表G3 衢州市中心城区规划基数汇总表50表G4
3、衢州市中心城区城镇建设人口及用地规模对照表51表G5 衢州市中心城区农居点用地调查表53表G6 衢州市中心城区基本农田调整面积平衡表54表G7 衢州市中心城区规划期间各类用地平衡表55表G8 衢州市中心城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项目追加指标情况表57表G9 衢州市中心城区区级预留指标使用情况表58表G10 衢州市中心城区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项目区块基本情况表60表G11 衢州市中心城区耕地补充异地代保项目清单表61表 G13-1 衢州市中心城区(花园片)规划用途修改前后变化情况汇总表69表 G13-2 衢州市中心城区(石室片)规划用途修改前后变化情况汇总表70表 G13-3 衢州市中心城
4、区(黄家片)规划用途修改前后变化情况汇总表71表 G13-4 衢州市中心城区(樟潭片)规划用途修改前后变化情况汇总表72表 G13-5 衢州市中心城区(高家片)规划用途修改前后变化情况汇总表73表 G13-6 衢州市中心城区(廿里片)规划用途修改前后变化情况汇总表74表 G14 衢州市中心城区调整乡镇土地用途分区面积前后对照表75表 G15 衢州市中心城区调整乡镇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面积前后对照表76第一章 规划修改的必要性和过程一、规划修改的必要性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浙江省低丘缓坡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方案的复函(国土资厅函20111183 号)同意将衢州市列入低丘缓坡未利用土地综合
5、开发利用试点,分布在衢州市中心城区的试点项目区块有衢州市绿色产业集聚项目黄家区块、衢州市绿色产业集聚项目东港区块(一)和衢州市绿色产业集聚项目东港区块(二)三个项目区块,分别属于衢州高新产业园区、衢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衢江经济开发区用地范围,涉及柯城区的花园街道、黄家乡、石室乡和衢江区的樟潭街道、高家镇、廿里镇。根据低丘缓坡试点区块范围线与涉及乡镇规划数据库进行叠加分析,试点总面积2077.00公顷,其中衢州市绿色产业集聚项目黄家区块600公顷、衢州市绿色产业集聚项目东港区块(一)1177.00公顷、衢州市绿色产业集聚项目东港区块(二)300.00公顷,未落实规划新增建设用地面积1317.43公
6、顷。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已难以适应当前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的需要,同时也不符合新形势下区域差别化土地政策的新要求和新理念,迫切需要进行规划修改。二、规划修改过程为使规划修改工作顺利进行,在衢州市国土资源局的指导下,由柯城区和衢江区、衢州高新产业园区、衢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和衢江经济开发区及各乡镇人民政府召集国土、规划、农业、水利、林业等部门组成规划工作班子,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改工作。按照技术规程,工作程序分为方案制定、规划基数转换、实地调查与资料收集、实施评估、成果编制与论证、成果审查六个阶段。(一)方案制定阶段在认真研究和分析的基础上,拟定修改规划的工作计划和技术方案,并提交上级国土部
7、门审查与征询意见,修正、完善后,以科学可行的技术思路指导规划修改工作。(二)规划基数转换工作2012年2月起,在衢州市国土资源局的统一部署和协调下,全面展开规划基数转换工作。本阶段又细分工作准备与资料调查、收集内业核查制作调查图表、乡镇调查、内业分析整理及外业核实、成果整理及成果上报审查与审定等阶段。(三)实地调查与资料收集阶段根据规划要求,规划修改组收集了关于自然条件、经济社会、村镇建设、土地利用、农业生产等有关规划所需的资料和图件。与此同时,对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区块、城市建设、各开发区、村庄建设等重点用地进行踏勘,邀请各村和有关部门人员进行座谈,并在1:10000底图上进行实地填绘,
8、为正确测算各类用地奠定了良好基础。并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和综合分析。(四)实施评估阶段根据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规范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评估修改试点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201141号)、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浙江省低丘缓坡未利用土地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方案的复函(国土资厅函20111183 号) 及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技术指南(试行)等文件的要求,2月中旬启动衢州市衢江区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评估工作,4月底完成实施评估报告。5月3日衢州市国土资源局衢江分局组织召开规划实施评估区级论证会,5月4日衢州市国土资源局召开市级论证会。根据市级、区级两级论
9、证会意见,补充核实了相关数据,对规划实施评估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完善后提交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审核。7月5日,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关于同意衢州市中心城区、常山县中心城区、开化县中心城区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改工作的复函(浙土资函201235号),同时以附件“关于衢州市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区块所涉报省审批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评估审查意见”提出对衢州市中心城区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实施评估报告的修改完善意见。规划编制组根据修改意见对实施评估报告进行了修改完善。(五)成果编制与论证阶段在实施评估和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工作的基础上,着手修改规划方案。2012年7月12日下午,衢州市国土
10、资源局衢江分局组织召开涉及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的樟潭片、高家片、廿里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听证会。2012年7月13日,衢州市国土资源局柯城分局组织召开涉及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的花园片、黄家片、石室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听证会。2012年7月中旬,衢州市国土资源局组织召开会议,对规划成果进行了论证。2012年7月下旬,衢州市人大常委会召开衢州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审议会议,听取了衢州市人民政府的专题汇报议,出具了审议意见。(六)成果审查阶段2012年8月下旬,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审查,形成第一轮审查意见。2012年9月28日,浙江省国土资源厅组织审查,形成第二轮审查意见。2012年10月1
11、7日,浙江省国土资源厅对规划数据库审查通过。根据各方反馈意见,规划项目人员对规划成果进行多轮补充完善,最终形成规划文本、说明、图件和附件。第二章 土地资源利用状况一、土地利用现状结构基数转换后,中心城区土地总面积为86672.12公顷。农用地面积66573.1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6.81%。其中耕地19955.83公顷,园地15801.21公顷,林地27924.65公顷,其他农用地2891.41公顷。建设用地面积15479.0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7.86%。其中城乡建设用地为11156.88公顷,其中城市用地为6261.77公顷,建制镇用地485.57公顷,集镇用地165.53公顷,村
12、庄用地为3860.17公顷,采矿用地为205.11公顷,独立建设用地为178.73公顷;交通水利用地2572.70公顷,其中铁路为294.07公顷,公路为1412.22公顷,水库水面为489.47公顷,水工建筑物为376.94公顷;其他建设用地1749.43公顷,其中风景名胜设施用地86.14公顷,特殊用地1663.29公顷。未利用地面积4620.00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33%。其中水域面积为2905.77公顷,滩涂沼泽面积517.33公顷,自然保留地面积1196.90公顷。二、土地利用特点(一)土地利用类型较齐全中心城区地貌类型丰富,自然环境优越,区域内具有显著的地域差异,加上悠久的农耕
13、历史,形成了区域内众多的土地利用类型。(二)土地利用受地形影响明显,中部平原地区成为各类用地集中区衢州市中心城区位于衢州中部,地形上属于浙江省最大的内陆盆地金衢盆地的西半部,自西向东逐渐展宽,形成东北西南走向的中部平原地区,向西北、东南逐渐延伸为丘陵、山地。平原地区既是耕地、园地等主要农业用地的集中分布区,也是城市建设用地和各类交通线路的分布区,农用地保护与经济建设之间的矛盾较大。(三)土地利用率不断提高,低丘缓坡开发资源丰富衢州市中心城区低丘缓坡资源丰富,即可用于农业开发垦造耕地,也可用于拓展建设用地空间(四)南部山区林地比例高,生态条件优越衢州市中心城区林地比例高达32.22%,接近土地总
14、面积的三分之一。中心城区林地集中分布在南部山区,其中有国家级和省级生态公益林9529.97公顷,是中心城区重要的是水源涵养区和生态屏障。第三章 规划编制的背景一、区域概况衢州市中心城区是衢州市政府驻地,位于浙江省金衢盆地西部,东毗龙游,南界遂昌,西接江山市和柯城区,北枕建德、淳安,地处浙闽赣皖四省边际,长三角经济区和海峡西岸经济区交汇地,素有“衢通四省”之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发达,处于杭州2小时、上海4小时经济圈内。衢州市中心城区涉及柯城区的府山街道、信安街道、白云街道、荷花街道、新新街道、花园街道、双港街道、石梁镇、姜家山乡、万田乡、黄家乡、石室乡和衢江区的樟潭街道、浮石街道、廿里镇、高家
15、镇、大洲镇、全旺镇、横路乡、云溪乡,共9个街道、5个镇、6个乡,土地面积86670.07公顷。衢州市中心城区整体呈“纺锤”型,位于金衢盆地西缘,地貌大致分为河谷平原类型,丘陵、岗地类型和山地类型三大类,其中市区南北两侧为山地,中部为河谷盆地区。区域内四季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柯城区年平均气温17.2,年平均降雨量1650毫米,平均无霜期256天,年日照时数为2118.6小时;衢江区年平均气温17.3,年平均降雨量1666.7毫米,平均无霜期257.8天,年日照时数为1856.4小时。适宜多种农作物种植,适合多种畜禽、水产养殖,也适合观光休闲农业的发展。
16、衢江为中心城区内主河道,由西向东横贯全境,经龙游至兰溪与婺江汇合,属钱塘江水系。区内有多条支流汇入衢江。除衢江主流外,大部分属雨源型、山地型河流,源短流急,河床比降较大,流量、水位受降雨控制,洪枯水位明显,具有山地型河流暴涨暴落的特点。相对而言,中心城区的水资源较为丰富。衢州市中心城区已发现固体矿产30多种,主要包括大理石、石灰岩、莹石、煤、石煤、钒、铝锌、铀等矿种,以非金属矿产为主。其中市区北部是矿产资源主产区,上述矿产俱全;中部砂石、砖瓦粘土丰富;南部主要为与火成岩有关矿产,如铀矿、建筑用凝灰岩等。三、规划面临的机遇与挑战(一)机遇1.区位优势进一步强化衢州市中心城区地处“四省边际”两大区
17、域交汇处,区域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网络化交通格局初步形成。衢州市正式被纳入长三角经济区以及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使得衢州市中心城区拥有与长三角核心区、海西经济区双重交汇沟通的便利优势,一方面长三角的区域一体化、均质化发展加速,另一方面与海西经济区各主要城市的产业联动、机制共建、一体化发展,增强对接台湾优势产业的吸引力,从而形成了衢州市中心城区工业化、城镇化加快推进的重大战略机遇。2.资源优势进一步凸显当前,沿海发达地区土地、环境、劳动力成本等要素制约日益严重,正面临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需要,带来了产业梯度转移机遇。发达地区产业向欠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机遇,为衢州市中心城区发挥资源要素优势,强化低丘缓
18、坡资源开发利用与产业引进,带来了新的机遇。特别是国土资源部同意衢州市开展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为衢州市中心城区的发展提供了土地资源保障。3.政策支持进一步深化努力实现欠发达地区跨越式发展,是全省“十二五”规划重大战略任务之一。衢州市中心城区是浙江省的欠发达地区,既有欠发达地区在资源环境、技术引进及路径选择等方面的后发优势,又面临着省委省政府加大山海联动和区域协调发展力度,推进山区科学发展试验区建设等难得机遇。衢州市委、市政府按照“绿色发展、生态富民、科学跨越”总要求,努力把衢州建设成为浙江海洋经济的绿色腹地、山区经济的示范高地,神形兼备的人文生态城、开放包容的活力创业城、和美富庶的民生幸福
19、城,为加快在全省后发崛起和四省边际率先崛起,实现富民强市而努力奋斗,出台了打造衢州市产业大平台的重大举措,衢州产业集聚区重点布局在衢州市中心城区境内,为产业大发展、大提升提供了极佳的机遇。(二)挑战衢州市中心城区经济总量和工业规模偏小,农业规模化现代化水平偏低,城市化滞后,地方财力难以满足社会事业建设需求,要素制约依然严峻等问题较为突出,土地利用存在的挑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土地供需矛盾日益尖锐规划期间,衢州市中心城区将处在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的进程中,城镇工矿用地和各类基础设施用地需求将在较长时期内保持较高水平。与此同时,为推进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短期内新农村建设的
20、用地需求仍将保持增长。如何协调保障经济社会发展与保护耕地的关系,解决建设用地的供需矛盾,已经成为衢州市中心城区土地利用中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2.土地利用方式转变难度大衢州市中心城区作为省内欠发达地区,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而在新的发展形势下迫切需要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但是转变产业结构、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对于传统产业占较大比重的衢州市中心城区而言则更为艰难。3.生态环境保护压力增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衢州市中心城区的工业化进入加速增长期,扩大产业规模和新增建设用地不可避免占用一定规模的生态用地,不可避免增加污染物和温室气体的排放,致使生态环境保护的压力也不断
21、加大。衢州市中心城区新建建设用地规模大,耕地占补平衡压力大,因此开展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成为目前保护耕地、拓展建设用地空间的重要途径,所有这些社会经济活动的开展必然会给生态环境保护带来较大压力。四、规划目标确定的依据(一)上级下达的控制指标和提出的调控要求根据衢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衢州市柯城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和衢州市衢江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明确了衢州市中心城区的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标准农田、耕地保有量、新增建设占用土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人均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和万元二三产业GDP用地量等规划主要控制指标。衢州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
22、62020)还对衢州市中心城区的城市用地规模与方向、历史文化名城保护、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等内容进行了明确。(二)衢州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和相关规划衢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了衢州市中心城区“十二五”期间的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总体部署。本次规划提出的总体发展目标主要是按照“十二五”规划来确定。而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则是在分析历史发展态势基础上,参照城乡规划、生态区建设规划等相关职能规划确定。(三)衢州市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现状、利用潜力和各部门用地需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目标、土地开发复垦整理目标、土地集约利用目标等是根据衢州市中心城区土地资源的现状、土地利用的强度,
23、在落实规划主要控制指标的基础上,结合经济社会发展态势,综合平衡各部门用地需求后确定。(三)衢州市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方案本次规划目标的确定还依据衢州市低丘缓坡综合开发利用试点方案提出的要求进行,根据试点项目区范围线与原规划尽在对比,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里有关要求追加相应用地指标。五、规划指标的落实情况(一)总量指标的落实情况上级下达给衢州市中心城区的耕地保有量任务为15780.00公顷,20062010年期间共为省内代保耕地补充任务752.50公顷(项目清单见表G11),其中衢江区628.79公顷、柯城区123.71公顷。考虑到异地代保耕地补充后,耕地保有量任务调整为16532.50公顷。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衢州 中心 城区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15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