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重症护理学重症监护病房的设置与管理课件.ppt
《危重症护理学重症监护病房的设置与管理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重症护理学重症监护病房的设置与管理课件.ppt(8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重症监护病房的设置与管理,前言,危重病医学是现代医学的一个新学科,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医学领域,是覆盖医学众多分支学科的综合性学科。临床上生命体征严重不稳或潜在危及生命的任何因素,都是该学科工作与研究的内容。重症医学科(ICU)是危重病医学专科的临床基地,作为一个独立的医疗单元,目前已成为现代化医院的重要标志之一。,前言,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 ICU)的含义 ICU是应用现代医学理论和高科技现代化医疗设备,对危重病人进行集中的、连续的、全面的监测、治疗和护理的特殊医疗场所。为重症患者提供规范的、高质量的生命支持,以期阻止危重病病理生理的恶性循环,稳定病情,为原发病的
2、治疗和最终恢复创造条件和赢得时间。中文译名-重症监护病房-加强医疗病房-重症监护治疗病房为规范标准名称-深切治疗病房,“三集中”的特殊护理单元,第一节 ICU的布局与设置,ICU汇集了医院最危重的患者,合理的布局设置、完善的设备配置是提高危重症患者救治成功率的重要保证。,一 ICU的布局,(一)总体布局交通便利,通道宽敞,靠近电梯。靠近相关科室如急诊科、手术室、血库、检验科、影像科等。医疗区、医疗辅助用房区、污物处理区和医务人员生活区相对独立,减少互相干扰及交叉感染。辅助用房面积与病房面积之比应达到1.5:1以上。ICU病房建筑装饰必须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符
3、合防火要求的总原则。,(二)区域布局,1.医疗区域 开放式 病室 半封闭式 全封闭式每个ICU最少配备1-2个单间病房,面积为1825M2。每个ICU中的正压和负压隔离病房各设一个。2.医疗辅助区域 医护人员办公室、值班室、通道、中央工作站、治疗室、配药室、仪器室、更衣室、清洁室、污废物处理室、值班室、盥洗室等。有条件的ICU可配置其他辅助用房,包括示教室、家属接待室、实验室、营养准备室等。,ICU要有合理的包括人员流动和物流在内的医疗流向,最好通过不同的进出通道实现,以最大限度减少各种干扰和交叉感染。ICU的设计要求应该满足提供医护人员便利的观察条件和在必要时尽快接触病人的通道。,3.污物处
4、理区域和医务人员生活辅助用房区域等有相对的独立性,以减少彼此之间的互相干扰并有利于感染的控制。,二 ICU的设置,(一)人员编制需要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掌握重症医学基本理念、基础知识、基本操作技术,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医护人员。医生配置 原则上ICU医生与床位之比为1.5-2:1,至少按0.8-1:1配置。护理人员配置 护士总人数与床位数之比为2.5-3:1(美国高达57:1)ICU可以根据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医疗辅助人员,有条件的医院可配备相关的技术与维修人员。(呼吸治疗师、药剂师、感染控制师等),1.ICU医生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 ICU医师必须具备重症医学相关理论知识。掌握重要脏器和系
5、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知识、ICU相关的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概念。掌握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测和支持的理论与技能。专业技术 心肺复苏术;人工气道建立与管理;机械通气技术;纤维支气管镜技术;深静脉及动脉置管技术;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胸穿、心包穿刺术及胸腔闭式引流术;电复律与心脏除颤术;床旁临时心脏起搏技术;持续血液净化技术;疾病危重程度评估等。其他 职业素质好,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身体健康,胜任ICU高强度的工作。,1.ICU护士基本要求 理论知识 熟悉重要脏器和系统的相关生理、病理及病理生理学知识、ICU相关的临床药理学知识和伦理学概念。熟悉重症患者重要器官、系统功能监
6、测和支持的理论知识,掌握重要脏器和系统疾病的护理理论,考核合格。专业技术:输液泵、外科各类导管的护理,给氧治疗、气道管理、呼吸机监护技术、心电监测、心肺复苏、血液净化技术,水、电解质、酸解平衡的监测技术,胸部物理治疗、为重患者抢救配合等。其他 职业素质好,敏锐的观察力和快速反应能力;身体健康,胜任ICU高强度的工作。,(二)病室设置1.床位总规模根据医院的规模和经济实力而定,一般占医院床位的2%-8%左右。每个ICU床位数以812张床位的较合适。每床面积至少9.5平米,每个ICU至少配备一个单间病房,面积为18-25m2。使用率平均维持在65-75%左右较合适,不宜经常80%,超过则意味着供接
7、纳危重病人的备用床位过少,设备过度使用,每一个危重病人的医护时间减少,反而降低抢救成功率。,2.手卫生设施 安装足够的感应式洗手设施和手部消毒装置,单间每床1套,开放式病床至少每2床1套。每床放置快速手消装置。3.通风与采光设施 ICU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有条件者最好装配气流方向从上到下的空气净化系统,能独立控制室内的温度和湿度。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左右,湿度55-65%。4.噪音控制设施 患者的呼叫信号、监护仪器的报警声外,电话铃声、打印机等仪器发出的声音等均属于ICU的噪音。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减少到最小的水平。ICU白天的噪音最好不要超过45分贝(
8、A),傍晚40分贝(A),夜晚20分贝(A)。,(三)ICU的仪器设备设置,1.必备的设备设备带 每床配备完善的功能设备带或功能架,提供电、氧气、压缩空气和负压吸引等功能支持。每张监护病床装配电源插座12个以上,氧气接口2个以上,压缩空气接口2个和负压吸引接口2个以上。医疗用电和生活照明用电线路分开。每个ICU床位的电源应该是独立的反馈电路供应。ICU最好有备用的不间断电力系统(UPS)和漏电保护装置;最好每个电路插座都在主面板上有独立的电路短路器。床位 应配备适合ICU使用的病床,配备防褥疮床垫。,每床配备床旁监护系统,进行心电、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有创压力监测等基本生命体征监护。为便于安
9、全转运患者,每个ICU单元至少配备便携式监护仪1台。三级医院的ICU应该每床配备1台呼吸机,二级医院的ICU可根据实际需要配备适当数量的呼吸机。每床配备简易呼吸器(复苏呼吸气囊)。为便于安全转运患者,每个ICU单元至少应有便携式呼吸机1台。输液泵和微量注射泵每床均应配备,其中微量注射泵每床2套以上。另配备一定数量的肠内营养输注泵。,其他设备:心电图机、血气分析仪、除颤仪、血液净化仪、连续性血流动力学与氧代谢监测设备、心肺复苏抢救装备车(车上备有喉镜、气管导管、各种接头、急救药品以及其他抢救用具等)、体外起搏器、纤维支气管镜、电子升降温设备。ICU应配备完善的通讯、网络、临床信息管理系统。医院或
10、ICU必须有足够的设备,随时为ICU提供床旁B超、X光、生化和细菌学等检查。,【ICU选配设备】除上述必配设备外,有条件者,视需要可选配以下设备:简易生化仪和乳酸分析仪。闭路电视探视系统,每床一个成像探头。脑电双频指数监护仪(BIS)。呼气末二氧化碳与代谢监测设备、床边脑电图、颅内压监测设备、胸部震荡排痰装置等。输液加温设备。胃粘膜二氧化碳张力与pHi测定仪。体外膜肺(ECMO)。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和左心辅助循环装置。防止下肢DVT发生的反搏处理仪器。,第二节 ICU收治范围,一、收治原则:急性、可逆、已经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不全,经过ICU的严密监护和加强治疗短期内可能得到康复的患者
11、。存在各种高危因素,具有潜在生命危险,经过ICU严密的监护和随时有效治疗可能减少死亡风险的患者。在慢性器官功能不全的基础上,出现急性加重且危及生命,经过ICU的严密监护和治疗可能恢复到原来状态的患者。慢性消耗性疾病的终末状态、不可逆性疾病和不能从ICU的监护治疗中获得益处的患者,一般不是ICU的收治范围。,二.收治对象,创伤、休克、感染引起MODSCPR后续支持严重复合伤物理、化学因素导致急性中毒严重并发症的心脏病患者,各种手术后重症病人及老年人严重水、电解质、酸碱紊乱严重代谢性疾病各种原因导致大出血、昏迷、抽搐、呼吸衰竭等脏器移植或需要加强治疗,三、转出指征,1.急性器官或系统功能衰竭已基本
12、纠正,需要其他专科进一步诊断治疗。2.病情转入慢性状态。3.患者不能从继续加强治疗中获益。,第三节 ICU工作制度,一、组织领导院长领导下的科主任负责制,科主任负责科内全面工作。ICU实行独立与开放相结合的原则护士长负责科内护理管理工作护士是ICU的主体,承担着监测、治疗、护理和抢救等任务,二、管理制度ICU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制定各类人员的工作职责,规范诊疗常规。除执行政府和医院临床医疗的各种制度外,应该制订以下符合ICU相关工作特征的制度,以保证ICU的工作质量:(1)医疗质量控制制度;(2)临床诊疗及医疗护理操作常规;(3)患者转入、转出ICU制度;(4)抗生素使用制度;(5)血液
13、与血液制品使用制度;(6)抢救设备操作、管理制度;(7)特殊药品管理制度;(8)院内感染控制制度;(9)不良医疗事件防范与报告制度;(10)疑难重症患者会诊制度;(11)医患沟通制度;(12)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人员紧急召集制度。,三、院内感染管理ICU的易感因素 ICU收治的患者病情危重,患者抵抗力降低,易感性增加。感染患者相对集中,病种复杂。ICU各种有创检查和监测增多,破坏了人体自然防御屏障。不合理应用抗生素、免疫制剂、激素的应用导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增加。,再生医疗器械消毒灭菌不彻底的问题-如陈旧的监护设备消毒不彻底导致的真菌感染 ICU未建立有效的屏障隔离系统导致传播媒介增加-每张监护
14、床的面积不达标ICU感染控制措施不到位,增加了患者交叉 感染的机率-洗手依从性差导致交叉感染,2.常见感染部位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动脉/静脉导管的感染血管内外科切口感染,41,Company Logo,ICU常见感染问题,侵入性操作相关感染问题,多重耐药菌感染问题MDROS,免疫抑制剂患者感染问题,医院感染暴发问题Outbreak,44,Company Logo,ICU医院感染预防控制,工作人员管理,病人管理,访客管理,建筑布局和相关设施的管理,医疗操作流程管理,环境管理,抗菌药物管理,物品管理,废物与排泄物管理,监测与监督,ICU医院感染管理指南2008版,(一)工作人员管理,1.工作服
15、:尽量减少进出ICU的工作人员,进入时更换专用工作服、换鞋、戴口罩、洗手,外出时要更衣或换外出衣。接触特殊病人如MRSA感染或携带者,或处置病人可能有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应穿隔离衣或防护围裙。2.口罩:接触有或可能有传染性的呼吸道感染病人时,或有体液喷溅可能时,应戴一次性外科口罩;接触疑似为高传染性的感染如禽流感、SARS等病人,应戴N95口罩。当口罩潮湿或有污染时应立即更换。3.工作帽:一般性接触病人时,不必戴帽子。无菌操作或可能会有体液喷溅时,须戴帽子。,5.手套:接触粘膜和非完整皮肤,或进行无菌操作时,须戴无菌手套;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或处理被它们污染的物品时,
16、建议戴清洁手套。护理病人后要摘手套,护理不同病人或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要更换手套。特殊情况下如手部有伤口、给HIV/AIDS病人进行高危操作,应戴双层手套。6.手卫生:应严格执行手卫生标准。下列情况应进行手卫生:接触病人前、接触病人后、进行清洁或侵入性操作前、接触病人体液或分泌物后、接触病人使用过的物品后。建议酒精擦手液(ABHR)消毒法作为ICU内主要的手卫生方法。当手上有血迹或分泌物等明显污染时,必须洗手。摘掉手套之后、医护操作在同一病人的污染部位移位到清洁部位时,也必须进行手卫生。有耐药菌流行或暴发的ICU,建议使用抗菌皂液洗手。,7.人员数量:必须保证有足够的医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危重 护理 重症 监护 病房 设置 管理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13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