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香港回归20年观后感.doc
《有关香港回归20年观后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香港回归20年观后感.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有关香港回归20年观后感 在花花绿绿的中国地图上,中右下方有一个小岛,它拥有的.土地,包括香港岛、九龙半岛和新界三个部分,总面积1092平方公里,是祖国960万平方公里的万分之一。以下是为大家推荐的关于一些有关香港回归20年观后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有关香港回归20年观后感1香港离开中国的岁月是多么漫长啊,整整有一百五十年的时间。它在1997年7月1日零点,在经历了百年沧桑与艰苦后,终于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而那之前的最后一分钟,是最令人激动的时候。在那最后的一分钟里,香港回归了,游子归来了,中国富强了,沉睡了百年的东亚雄狮苏醒了。这一切的一切,都离不开中国人民的努力,都会使每个中国人而心潮澎
2、湃!一百年前,香港这块美丽的弹丸之地是帝国主义列强强行从母亲身上割去的,多少屈辱之泪,多少思乡之情,那具有中英特色的“中英街”成了这段屈辱历史的见证,让每个中国人都铭记在心。香港终于回到了母亲的怀抱,洗刷了百年的屈辱历史,炎黄子孙得以团聚,民族之魂得以振奋。我们无法掂量彼时积贫积弱的晚清帝国对割让香港时会有多少痛感,但我们能看到,我们祖国母亲用最真的心,迎接迷失的孩子归来,为了香港回归,为了香港回归后的稳定繁荣,实行“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为了让香港“马照跑、舞照跳、股照炒等。人道是故园风雨。历史如昨日风雨,九州为今日故园。香港这块面积仅1,10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经历过狂风暴雨,而
3、今沐浴着和风细雨;走过凋零颓败,而今是美丽繁荣。香港的马路上24小时川流不息的汽车,白天将香港弄得热热闹闹,晚上为马路上增添了一条流动的光带;还有那高科技的竞技场、科学馆令人大开眼界;那充满童趣的迪斯尼乐园,是每个孩子向往的地方,美丽的维多利亚港海滨、繁华的铜锣湾,是人们生活、旅游的天堂二十年了,心头忽然回响起97年香港回归时的一首歌:清清的东江水,日夜向南流,流过深圳,流进港九,流上深港楼外楼。东江的水啊东江的水,你是祖国引出的泉,你是同胞酿成的美酒,一醉几千秋。如今,香港回归二十周年了,庆贺“香港回归二十周年”。春华秋实,衷心希望香港更加繁荣,更加开放,更加和谐!有关香港回归20年观后感2
4、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中国政府恢复行使对香港的主权,“一国两制”的理论和政策首先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付诸具体实施.这一切均表明:一个重要的历史时刻来到了我们面前.香港回归是今年我国的两件大事之一,但是它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显然是超年度的,它的影响是世界性的,可以说是世纪末世界上的一件大事.正如外电评论所说的,今年6月30日午夜的钟声敲响以后,香港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此英国殖民统治长达150多年的历史结束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笔者和所有的炎黄子孙一样,对香港的回归怀有天然的欢欣之情;作为一名学者,笔者又不免对此产生了特殊的独立思考.一九九七年七月一日是一个特殊的.敏感的时间刻度,它高度浓缩了中国
5、近现代历史的多方面内容.笔者甚至对它抱持着一种十分微妙.细腻的情感和唯恐轻率地跨过这一“时间门槛”的潜意识.如同大多数周围的人一样,笔者从北京市中心中国历史博物馆正门前竖立起香港回归倒计时牌之日始,便经常在心中暗暗地计算着它日益迫近的倒计天数.香港回归祖国,是中国社会和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当今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地位所决定的.时间老人绝不会偏爱任何一方,也不会丧失自己的天职.香港回归具有十分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将是自然而然地让中华民族挺立在一座历史的高峰上,平心静气地回顾历史.成熟理智地总结经验的十分恰当的时间座标.人们将穿越时间的隧道,从150多年的民族坎坷和积极奋斗中,从每次重大的政治事
6、件和关键的转折时刻中,去寻觅历史的足迹,把握历史发展的脉搏.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中国社会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中国近现代史上,中华民族饱尝了外国列强的侵略和压迫.中国的近现代史是一部屈辱的记录.其中,英国殖民者通过炮舰政策.海盗行径和不平等条约割占了香港,使之成为西方世界问鼎中华和掳掠东方财富的桥头堡.因而香港的历史命运正是中华民族150多年特殊遭遇的一个生动写照.今天,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不懈努力之下,香港回归祖国,百年的民族耻辱被洗刷,民族的神圣感情再次升华.这是香港回归历史意义的最基本的方面.香港回归历史意义的另一个方面,在于它表现了中国人民长期反对强权政治的胆识和魄力.
7、历史敎科书告诉人们: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1860年北京条约和1898年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分别割占或强行租借了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从而成为强权政治捆搏中国人民手脚的一条条枷锁.然而另一方面,中国的近现代史也是中国人民不畏强暴,奋起反抗,从不向外国列强低头让步的斗争历程.林则徐.关天培和三元里的民众,这些响当当的名字和他们不屈不挠战斗的业绩,早已成为象征中国人性格的自然符号.而从1840年起,中国人民从未停止过跟强权政治作抗争的行动;并且,这种抗争已经取得了历史性的胜利和不容争辩的伟大成果.人们会想起:1982年英国首相柴契尔夫人来北京访问,与邓小平等中国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进行了十分坦率的会谈.
8、这一时期,正是邓小平“一个国家,两种制度”和“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构想趋于成熟定型的关键时期.当邓小平提出中国政府将在1997年7月1日收回香港,并用“一国两制”方案来解决香港问题时,素有“铁娘子”之称的柴契尔闻听此言,心慌走神,在人民大会堂的台阶上险些跌了一跤.挟马岛之战胜利余威来到北京的柴契尔夫人,在会谈开始时就抛出了“三个条约继续有效”的论调,声言中国只能收回新界,而香港岛和九龙则按条约永属英国.未料,此说被中国方面当场回绝,邓小平以坚定的口吻回答:“主权问题是不可以讨论的”.第二年,英国政府推出“以主权换治权”的方案,再次遭到中国政府代表团的否定.毕竟,中国不是阿根廷,中国已是一个站
9、起来的大国,以强权政治为内涵的“阿根廷情结”在北京这里一点不起作用.从1840年到1997年这样一个极大的历史跨度,包含了中国社会和历史的丰富内容,在世界历史发展中也占有极为特殊的重要地位.这150多年的时间,是中国人民不断探索,逐步走向民族振兴.国家富强和社会进步的现代化目标的过程.因此,我们说它香港回归确实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还包含了又一个方面的应有之义.它为中国正在从事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参照系.进入近现代以来,中国社会面临着两个大的历史主题:一是要争取民族和国家的真正独立和自主的地位,二是要争取努力实现现代化的目标,以使中国走出古老文明的困惑而跻身于世界强国的地位.但是由于
10、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这两大主题不时地发生冲突.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中国人民致力于解决第一个问题,即通过不懈的努力以独立自主的姿态出现于现代世界民族之林.而在距离我们较近的时候,中国人民才开始进入了现代化探索和建设的新时期.而恰在这样的阶段,对于中国来讲,机遇与挑战并存;探索中有挫折,建设中有进步.更加重要的是,一个辉煌的前景已经展现在全体中国人民面前.当然,香港作为一颗“东方的明珠”,无疑在中国现代化建设中扮演有重要的角色.当这颗“明珠”回到祖国母体怀抱之时,它也就有了更加光明的明天;它也就能够成为中国与世界进行“国际接轨”的极有力的环节.有关香港回归20年观后感3永远不能忘怀那个激动人心,具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有关 香港回归 20 观后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12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