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XX中学课程建设方案.doc
《浙江省杭州XX中学课程建设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杭州XX中学课程建设方案.doc(3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让能飞的飞起来 让会飞的飞更高浙江省杭州第二中学课程建设方案在浙江省高中新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的大背景下,杭州二中根据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重要精神,结合自身办学特点和学校实际,总结了多年以来课程改革的实践经验,征询多方意见,集思广益,经过几轮探讨,精心制定了杭州二中课程建设方案。我们期待以此为起点,使杭州二中在育人模式和办学特色方面有新的突破。第一部分 校情分析一、历史悠久,文化积淀深厚杭州二中是历史文化名城杭州建立的最早的现代班级授课制学校。它横跨三个世纪,具有一百多年办学历史,其前身分别是私立蕙兰中学和国立浙江大学附属中学。
2、蕙兰中学是一所教会学校,创办于“戊戌变法”翌年,即1899年,创办人是美国基督教北浸礼会差会传教士甘惠德(W.S.Sweet),其校训是“诚、勤、爱”。浙大附中创办于1940年,创办人是著名科学家、教育家竺可桢教授。在抗战非常时期,于浙江大学西迁路上,竺可桢校长提出了“立志、努力、为公”的训词,成为抗日救亡时期附中学子的志向追求。两校名师荟萃,治校严谨,学生学习勤勉,思维活跃。蕙兰中学师生的体育运动精神以及浙大附中学生的爱国民主传统,尤为社会各界人士所瞩目。1951年8月,两校在“蕙兰”原址合并,改称“杭州第二中学”,并以“立志、努力、为公”为校训,形成了二中校园精神的核心。深厚的历史文化蕴含
3、了丰富的育人传统,二中人从精神层面上认准了自己的追求方向“高”(高目标、高境界)、“正”(树正气、走正道)、“实”(说实话、做实事)。二、规模合理,教学资源丰富2001年,杭州二中在跨江发展后,逐渐发展成拥有四个校区的现代教育集团,规模办学效应日益显现。杭州二中主校区滨江校区,占地10多万平方米,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三个年级共计39个教学班,每年可招收新生近600人。学校一贯以来坚持“内强素质,外树品牌”的办学宗旨,致力于追求名校使命与责任担当,努力把学校做优做强。经过多年的上下努力,杭州二中具备了省一流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设备设施,校园环境雅致,教学资源丰富,教师队伍优秀,为培养优秀高中生创设了
4、可靠的“硬件”和“软件”。三、生源优秀,区域优势明显杭州二中凭借出色的办学业绩和良好的办学口碑,每年吸引着大批优秀学生前来报考。学校每年所招的杭州市初中毕业生考生层次显示,入校学生处于杭州市中考学生前端的5左右。依据国际普遍认可的“具备突出天赋的学生一般占全体学生的25左右”的结论评判,考进杭州二中的学生,多数无疑是资优学生。四、荣誉卓著,治教业绩突出杭州二中是浙江省首批一级重点中学,多年来,学校办学业绩一直为社会瞩目,荣誉卓著。学校1999年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3年再次被评为“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2007年被教育部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2011年被“中国
5、教育报刊社”选为“全国百强特色学校十佳示范学校”,特别是2011年底,学校荣获杭州市教育系统唯一的“全国文明单位”的称号;2012年,学校党总支又被评为全省基础教育界唯一的“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五、理念先进,办学特色鲜明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杭州二中积极推进以“促成学生自主发展”为宗旨的教育改革,构建了“面向全体学生、坚持全面发展、承认个体差异、充分发挥学生能动性”的“自主发展教育”体系。学校始终定位于素质教育的高水平推进,着力于每一位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形成了自己鲜明的办学特色,在杭州乃至省内外赢得了广泛的认同。六、课改积极,育人模式创新在全省历次课程改革实践中,杭州二中始终
6、担当课改排头兵的角色。尤其是在2006年的新课改中,作为浙江省新课改样本学校,我校积极主动地进行课改第一阶段的实验。期间,围绕“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这一课改核心,秉承二中“以人为本,自主发展”的办学理念,我校提出了“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质生活”的育人追求目标,并建立了“知、情、意、行”相统一的育人模式。从“育人”的高度对学校的课程体系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整合,初步形成了符合新课程实验要求的学校课程体系:在德育改革方面,构建了以“立意高、渠道宽、实践性强”为特色的体验、感悟式自主德育模式;在教学改革方面,建立了以“目标达成度”、“学生参与度”、“时间利用率”等为重要衡量指标的“理想化
7、课堂教学模型”,引导教师努力探索最优化教学方式。第二部分 培养目标与办学特色一、办学理念杭州二中始终关注学生的长效发展,始终坚持 “教育就是让学生成人”的育人理念。二中人认为,教育作为一种生活的必需,应该基于人的幸福,基于人的成长,应该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学校的基本制度和运行机制要体现对“人”的尊重。因此,我们曾提出了“追求卓越,创造一流”的育人目标。如今我们顺应时代发展诉求和学校发展定位,将“学生的卓越成长”作为我们办学的终极追求,并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办学理念,即追求“高境界做人、高水平学习、高品质生活”的人生观,“思想解放、行为规范”的管理观,“开明、开放、开化,宽松、宽容、宽厚,人性、理性
8、、灵性”的文化观,“卓越的二中人、杰出的中国人、优秀的世界人”的成才观。二、办学目标杭州二中从自身的办学理念出发,基于未来社会对人才的发展要求,同时充分考虑到学校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全新的办学目标,这就是:“基于人的卓越发展,育走向世界的精英人才”。所谓“卓越”是指主动寻求更高目标,不断实现自我超越。只有不断追求卓越,才能不断激发潜质,才能不断追求成长,才能主动实现全面发展,从而成就卓越人生,促进社会文明和进步。所谓“走向世界”是指学校始终以一种开放的姿态,行走的状态,走向日益美好的世界,走向融入了人类追求与创造的世界。所谓“精英人才”,就是具有杭州二中“基因”的突出人才,他们既是“卓越的二中
9、人”,又是“杰出的中国人”,还应该是“优秀的世界人”。对“精英人才”,我们有四个指向:第一,健全的公民素质;第二,卓越的学业基础;第三,突出的创新品质;第四,开阔的国际视野。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我们站在国家意识、社会意识和名校意识三个制高点上来重新审视育人问题。从国家意识层面讲,杭州二中要“为国育才”;从社会意识层面讲,杭州二中要“为民育人”;从名校意识层面讲,杭州二中还要“为校育师”。基于此,杭州二中矢志于为浙江省的优秀学生提供最好的师资和育人环境,让每一位走进学校的同学都能够“全面而自由”地发展,使杭州二中成为他们实现梦想、迎接挑战的理想学校。在未来的十到二十年里,杭州二中力图在已成为“浙
10、江省优秀学生最心仪的理想高中”,“被浙江父老乡亲高度认可的、具有广泛美誉度的现代学校” 的现有基础上,努力打造成“具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开放性学校”。三、办学特色为实现“基于人的卓越发展,育走向世界的精英人才”这一总体办学目标,杭州二中在课改的深化过程中始终强调“现代化”、“名品化”、“国际化”三个方面的建设。“现代化”是学校现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包括“课程设置现代化”、“管理制度现代化”、“师资队伍现代化”、“设备设施现代化”和“德育管理现代化”五个方面。“名品化”是现代学校的本质追求,以学校发展的“三自主”(“自主化选择的课程体系”、“自主化学习的课堂教学”、“自主化管理的课外生活”)为核心
11、,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高质量的教师队伍、高水平的课堂教学、高层次的学校文化、高档次的学生社团的名品化学校。“国际化”是学校发展的战略选择,也是人才培养的必然需求。我校推进国际化进程的基本思路是:开阔国际视野,引进优质资源,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层次,增强交流能力,扩大国际影响。同时我们还致力于打造学生成长过程的“健康”绿名片,“人品”金名片,“学业”银名片,让学校始终浸润着浓浓的教育理想主义情怀。我们的追求是:“让能飞的飞起来,让会飞的飞更高。”第三部分 课程结构与设置一、学校原有课程体系的建设及反思(一)学校原有课程体系的建设2006年进入第一阶段课改实验之际,我们首先着眼于当代青年成长性问题
12、的分析,进而站在全面“育人”的高度,立足国家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逻辑起点,形成了两个基本认识:一是当下青年所表现出的一系列成长性问题均与他们在中学阶段所接受的教育课程缺陷,以及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偏差具有一定的关联;二是目前推行的国家学科课程,尽管看似结构完整、具有一定新意,但在教学内容上仍存在偏重知识性与工具性的现象,表现出与课改原旨相悖的情况。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在秉承广义课程理念的基础上,对学校原有课程进行了全面梳理和功能定位。从全面“育人”的要求出发,形成了如下课程结构:学校课程基本学业课程着眼于国家意志实现的学科课程科学方法课程着眼于研究意识与研究能力的培养社会能力课程着眼于社会人意识
13、和交往能力的培养的培养职业技能课程着眼于职业人意识和技能的培养个性兴趣课程着眼于个性和兴趣发展 (二)原课程体系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课程计划的设计角度看,由于对教育的全面性要求缺乏系统性设计,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广泛选择。 从课程目标的达成角度看,缺乏纵向层级课程,具体课程“虚化”,不能充分满足学生的有效选择。 从课程内容的落实角度看,由于学科内容过多过难,以及传统教育的惯性,教师主动进行选修课程开发的积极性不高。 从课程任务的完成角度看,学生的自主、创造性学习还缺乏内生性机制。二、学校新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构建(一)新课程体系建设的政策要求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总的政策要求是坚持
14、有利于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有利于强化学校特色、有利于为国家培养各级各类合格人才的原则,加快选修课程建设,转变育人模式,把更多的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把更多的课程开发权交给老师,把更多的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促进学校多样化办学,实现学生在共性基础上的差异发展。在这一指导思想下,我校形成的第二阶段课改总体思路是“减总量、调结构、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并进一步确定了“减少必修、增加选修、全面实施选课制、全面实行完全学分制和弹性学制、进一步扩大学校课程自主权”等五项推进措施。基于以上政策要求,学校课程架构必须体现以下基本结构:必修课程拓展大学初级课程学科发展前沿课程学科应用性课程必修课程课 程选修课程
15、知识拓展类职业技能类兴趣特长类社会实践类(二)学校新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路及特点1.逻辑起点立足人,服务人,成就人,一切从人出发,由此把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课程设计的最高价值取向。2.基本原则学校课程设计遵循以下四个原则: 政策性原则在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的指导下,保证学校课程方案既符合省厅文件要求又不拘泥于省厅文件要求,同时在执行省厅方案时,尽量结合杭州二中自身发展的特点和需要设计学校课程。 传承性原则在学校原有课程的基础上,通过固化深受学生欢迎的精品课程,吸取课程管理中的有益经验等做法,在传承中不断寻求新突破。 目标性原则基于学校办学目标,以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为课程总目标
16、,在进行成长要素分析的基础上,进行目标的分层分类,将学校的办学目标及学生的发展目标切实地内化于课程之中。 多元性原则在课程构建时,通过课程类型的多元化、课程资源的多元化、课程实施方式的多元化等来满足学生成长的多元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三、学校课程体系的基本架构与特点学校在对第一阶段课改实验中校本课程体系的实施效果进行总结反思的基础上,结合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对校本课程体系构建的基本要求,以杭州二中办学目标和育人理念为起点,在广义课程理论的指导之下形成了“杭州二中课程结构图”。即 “一体两翼三层四类”的基本课程架构。(一)学校课程体系的基本内涵 课程目标:“育走向世界的精英人才
17、”,即健全的公民素质,卓越的学业基础,突出的创新品质,开阔的国际视野。 课程思想:旨在将“必备素养、学业基础、人格成长、智慧成长”融为一体,进而促成学生“全面而自由”地成长。 课程架构:“一体两翼三层四类”。l 一体:指向作为学业基础的国家必修课程,此称“核心课程”。l 两翼:一翼指向为人格成长的“社会类自主课程”,另一翼指向为智慧成长的“学术类自主课程”。l 三层:“一体两翼”三大板块的课程,均按由低到高三个目标层次设计与实施。l 四类:指核心课程、社会类自主课程、学术类自主课程和以现代学生必备的“111” 基本素养为内容的“学校基本素质课程”四个课程类别。杭州二中“一体两翼三层四类”课程结
18、构图育走向世界的精英人才人 的 成 长技术科学体 育语言文学人文与社会艺 术数 学(二)学校课程架构的设置特点本课程架构重在体现层次性、选择性和开放性,并在课程方案中较好地处理了课程设计内的若干关系。 目标明确,结构完整。本课程方案以国家教育方针为指导,以学校办学目标为追求,以人的“全面而自由”成长为使命,通过目标的分类与分解,再依据相应目标要求设计相应的课程项目,形成的课程构架具有目标明确、类别清楚、层次清晰的特点。 传承历史,注重实践。本课程方案基于学校原有课程,通过目标再细化、资源再挖掘、课程再整合而形成。因此,具有课程基础扎实、课程条件成熟、便于分层实施等特点。 关注共性,体现差异。本
19、课程方案,不仅设置了“学校基础素质课程”,还在“核心课程”中设置了A、B、C三级课程,在“社会类自主课程”和“学术类自主课程”这两类校本课程中也同样设置了三级课程要求,以此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成长的共性及个性需求。 动静结合,知行合一。本课程方案在设计课程项目时,十分关注课程实施中的落实,特别关注个体学习与集体学习、感性体悟与理性思考、理论滋养与实践生成等学习方式在人成长过程中的不同意义,并力图通过课程项目予以实现。 面向社会,开放课程。本课程方案充分关注社会教育资源在学校课程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在课程方案中设计了许多必须通过校际合作、校企合作、校政合作才能落实的课程项目,并在课程方案中预留了足够
20、多的外延式课程接口,为学生“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提供开放性课程构架保障。 有增有减,平衡负担。本课程方案充分关注到了课程类型丰富之后带来的学生负担问题,力图通过核心课程的分层要求让学生有选择的自由,切实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四、学校课程的总体设置及安排(一) 课程设置的三级层次课程板块(级)课程门类(级)课程项目(级)课程目标指向核心课程学科必修课程数学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科学与技术体育与艺术学科基础学科选修课程()基本素质课程德育课程晨会课程主题教育活动仪式教育行为通则公民必备素质生存性课程应急自救游泳课程体育俱乐部活动生活性课程心理基础现代礼仪校内服务社团活动岗位体验职业技能课程发展性课程生涯
21、规划通识大学专业设置学术自主课程兴趣与拓展课程知识拓展类课程兴趣特长类课程拓展知识研究能力创新意识智慧成长专业与深度学习专业课程研究课程AP课程大学基础项目综合课程产品类项目课程法庭与科学社会自主课程校内实践活动热点论坛蕙兰学堂仿社会组织活动社团课程社会意识交往能力领导能力人格成长社会综合实践活动志愿者服务带课题社会实践项目综合课程领导力开发课程(二)一般课程的建设与要求1.名家讲坛【课程方式】邀请不同领域的社会名家名流到校开设讲坛,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并对其人生生涯规划产生积极影响。【课程要求】每学期面向全校学生开设34场讲座。2.热点论坛【课程方式】就当前国际、国内的时事
22、热点或学生所关心的话题,由学生提出、明晰自己的观点后,交由其他学生点评或展开辩论,引导学生关心社会问题,探寻观察问题的方式方法、寻求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主要有两种形式: 班级热点论坛:针对国际、国内的时事热点,以午间讲话或班会形式进行分析、辩论,由团委、学生会进行评价,精选出的论坛录像在校园电视台播放。辩论大赛:就当下学生关注的热门话题展开年级辩论赛,由团委、学生会组织。【课程要求】班级热点论坛每学期进行23次,面向全校学生。辨论大赛每学年举行1次,安排在高一年级。3.短期社会实践【课程方式】就学生感兴趣的社会问题,自主组织实践小组展开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撰写实践报告、改进方案,并提交于相应的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浙江省 杭州 XX 中学 课程 建设 方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12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