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监测方案课件.ppt(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石景山区AFP病例和输入性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病例监测培训,石景山CDC流行病科2010.8,主要内容,脊髓灰质炎现状AFP病例监测的目的、定义及内容脊髓灰质炎的流行病学脊髓灰质炎的诊断AFP的报告及调查处理AFP的主动监测工作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病例的防控要求,全球消灭脊髓灰质炎进程(1988-2007年),1988年 350,000例 125个本土流行国家,2005年印度尼西亚输入野毒引起脊灰暴发,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印度尼西亚在1995年消灭最后1例脊灰野病毒病例后,自2005年3月13日开始,又出现脊灰野病毒流行,造成349人发病,疫情波及全国10个省47个地区。经证实病毒来源于西部非洲流
2、行区,通过旅行者从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经苏丹传入印度尼西亚。,2000年7月17日,国家证实委员会举行签字仪式,我国周边国家2006、2007年的脊灰流行情况,印度676、864,巴基斯坦 40、32,阿富汗31、17,尼泊尔 5、5,孟加拉 18、0,缅甸 0、15,脊灰疫苗重组病毒(VRPV)三价OPV的应用,使不同型别疫苗株间重组;以SS型重组株占绝对优势;VRPV在我国的数量远远大于VDPV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在VP1段(900-906个碱基)核苷酸与疫苗株差异1-15%能够导致人与人之间的传播;致病性较强;在生物学性状上难与脊灰野病毒区分;VDPV在低OPV覆盖率地区循环,可引
3、起脊灰暴发,脊灰疫苗衍生病毒(VDPV)分类,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 指单个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可来源于免疫力正常的AFP病例、接触者、健康人群或环境标本。免疫缺陷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iVDPVs 来源于同一免疫缺陷病人,由于疫苗株病毒在其体内长期复制和排毒而产生VDPV。循环脊髓灰质炎疫苗衍生病毒(cVDPVs)从2例以上AFP病例中分离到序列相关的VDPV。,发现VDPV病例广西,中国最后一例脊灰野病毒引起病例,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输入性病例1例云南,1995年,1994年,发现脊灰野病毒引起的输入性病例3例云南,1996年,1999年,2002年,2004年,发现输入脊灰野病毒引起的病
4、例1例青海,发现聚集脊灰疫苗重组株病毒引起的病例四川,发现聚集cVDPV病例贵州,2005年,发现iVDPV病例安徽,2006年,2007年,3例VDPV,突发事件应对,8月2/3日,采便(苏州),10月14日,2型VDPV,11月5-6日,首轮应急接种,12月5-6日,次轮应急接种,05年7月31日,麻痹,11月10日,2+3型VDPV,首例iVDPV死亡(安徽),2006年1月起,居家隔离、消毒静滴免疫球蛋白,11月18日,诊断为iVDPV,07年3月31日,因严重肺部感染死亡,县疾控中心为患儿家庭修建三格式卫生厕所,县医院隔离治疗患儿,安徽iVDPV病例消毒隔离,应对输入脊灰野病毒病例的
5、关键,“我国国际交往频繁,因会议、商务、学习不、探亲、出入境旅游的人次数超过1.4亿次。脊灰野毒通过旅行者传入我国的危险性随时存在。”客观存在关键在于:AFP监测系统是否足够敏感,在第一时间识别、发现并采取快速正确的反应阻断传播,北京市AFP病例监测方案,北京市AFP监测方案,AFP病例监测的目的,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持无脊灰状态。及时发现脊灰疫苗衍生病毒及其循环,采取措施控制病毒进一步传播。评价免疫工作质量,发现薄弱环节。监测脊灰病毒变异情况,为调整疫苗免疫策略提供依据。,AFP病例的定义,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任何小于15岁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症状的病例,
6、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FP病例。,AFP监测是症状监测,AF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症候群。临床特征是患儿在发热或热退时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成人脊灰,流行病学,传染源:患者及其带毒者,无症状的隐性感染 及无麻痹患者因不易发现,在传播该病起主要作用。潜伏期:3-35天,一般1-2周。发病前1周始从粪便排毒,病后1-2周排毒率最高(69%-100%),流行病学,传播途径:脊灰病毒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人是自然界唯一宿主。脊灰潜伏期的末期和瘫痪前期传染性最大,热退后传染性减少。约70%患儿粪便中带有病毒
7、1-2周。少数患儿带病毒3-8周。所以人粪是最重要的病毒来源,带病毒的人是最主要的传播者。,流行病学,脊灰1年四季均可发生,夏秋季流行高峰,7-9月发病占全年40%-70%,发病以小年龄为主,我国资料提示,2岁以下73%,3岁以下占88%。,临床表现,根据临床经过,脊灰可分为潜伏期,前驱期,麻痹前期,麻痹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如病情发展,病毒侵入血液,病情进入前驱期(约1-4天),全身不适、及轻度呼吸道,消化道症状。顿挫型者即指病情进入前驱期而不再发展。从血液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可有两种结果;中枢神经系统的炎症,但无麻痹症状,此期称麻痹前期。病毒侵入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称麻痹期,临床多见。,临
8、床表现,肢体麻痹以下肢单侧多见,近端肌群麻痹程度重于远端,不对称性,腱反射减弱或消失。脊髓颈胸段受累时,除肢体麻痹外,尚有呼吸肌(肋间肌和/或膈肌)麻痹,严重者可危及生命。脊灰常因呼吸衰竭或重症肺炎导致死亡,及早发现呼吸肌麻痹,予以正确治疗是降低脊灰病死率的关键。恢复期及后遗症期是指麻痹后1-2周病肌开始恢复。部分患儿可形成持久性麻痹,即后遗症期,受累肌群明显萎缩,可出现膝反张,足下垂和/或足内翻畸形。,常见的AF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1)脊髓灰质炎;(2)格林巴利综合征(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BS);(3)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4)多神经病(药物性多神经病
9、,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5)神经根炎;(6)外伤性神经炎(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7)单神经炎;(8)神经丛炎;(9)周期性麻痹(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10)肌病(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11)急性多发性肌炎;(12)肉毒中毒;(13)四肢瘫、截瘫和单瘫(原因不明);(14)短暂性肢体麻痹。,高危AFP病例定义,高危AFP病例5岁以下、服OPV疫苗少于3次或服苗史不详、未采或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的AFP病例。临床高度怀疑脊灰病例5岁以下,发热3天后出现弛缓性麻痹,麻痹时伴有发热,退热后出现躯体或四肢肌张力减
10、弱、深部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不对称性或双侧弛缓性麻痹,重症伴有呼吸肌麻痹,无感觉障碍,后期肌肉萎缩,临床不能排除脊灰的AFP病例。,AFP病例双报告制度,任何医疗机构发现AFP病例后,在12小时内电话报至医疗机构所属的区(县)疾控中心。区(县)疾控中心接报后立即电话报告市疾控中心,由市疾控中心电话横转至病例居住地(暂住地)疾控中心,填写“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接报登记表”。医院填写传染病疫情卡片,同时进行网络直报,在网上报告卡的“疾病名称“中选择“其他疾病”,在“备注”中填写“AFP”、症状简单描述和在京暂住地址,没有暂住地的也需注明,其他项目按原疫情报告规定填写。,疾病名称:其他疾病,北
11、京市市辖区海淀区不详乡镇兴隆庄中街17号(AFP),现住详细地址:北京市市辖区海淀区不详乡镇兴隆庄中街17号(AFP),双上肢肌力0-1级,四肢肌张力低,肌腱反射无,PICU报告,原籍:保定易县高村乡北福地村10号,AFP病例的调查处理,麻痹前在北京市居住35天及以上的为北京市AFP病例,其余属于异地AFP病例。本地病例接报后24小时内调查。由病例居住地所在区(县)疾控中心做个案调查,在临床医生配合下,详细填写“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个案调查表”。调查完成后,应3天内上报市疾控中心。,高度重视AFP病例标本的采集,一般AFP病例只采集双份粪便标本,临床高度疑似脊灰病例和高危病例,需采集3
12、份粪便标本(14天内)和脑脊液标本。粪便标本在麻痹出现后14天内采集两份粪便标本(临床高度疑似脊灰病例、高危病例和0剂次AFP病例采集3份)至少间隔24小时,每份标本重量5克(约为标本盒的1/2)置专用粪便盒内,-20保存采集齐后3天内在冷藏条件下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进行肠道病毒分离培养。住院病例由医院负责采集病例标本 非住院病例由病例属地医院保健科负责采集病例标本 标本都要标明姓名、采集日期、采集人、标本序号。,脑脊液标本发现临床高度疑似脊灰病例和高危病例时,就诊医院负责采集脑脊液1-2mL标明姓名、采集日期,区(县)疾控中心于当日冷藏条件下送市疾控中心实验室(如不能当日送检,需-20保存)
13、进行脑脊液培养和PCR检测,以下情况应采集5名接触者(原则上5岁以下儿童)粪便标本。未采集到合格粪便标本的AFP病例。根据临床或流行病学资料高度怀疑为脊灰的AFP病例。死亡的AFP病例。,主动监测,主动监测医院一级及以上综合性医院、神经专科医院、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综合性中医医院等为主动监测医院。主动监测科室将易发现AFP病例的科室定为主动监测科室,一般为:儿科、神经内科、内科、传染科、急诊科等。主动监测应覆盖以上科室的门诊和病房。,主动监测内容专人负责,每旬开展1次,监测人员主动到监测科室,查询AFP病例,填写“医院AFP主动监测旬访表”,发现漏报AFP病例,按要求开展调查和报告。负责主动
14、监测的单位各级CDC选择辖区内1-2家接诊量大的医院作为主动监测点,专人每旬和医院监测人员共同完成主动监测工作。其余医院主动监测由医院独立完成。,务必做到全员培训,将AFP病例监测的培训纳入到医院常规培训计划或制度之中。同时重点关注:新上岗人员进修人员轮岗人员重点科室人员,监测的其他内容,主动搜索与其他监测 AFP监测评价指标及资料分析 资料管理与信息反馈,医疗机构的职责,设专人负责脊灰疫情的报告管理,及时向区县CDC进行AFP双报及旬报;制定本单位监测报告程序和工作制度,在本单位开展病例的主动监测;在疾控机构指导下组织开展全员AFP病例监测培训协助疾控机构进行AFP病例调查、标本采集、查漏补
15、种工作;收集、补充AFP病例临床资料,提供给辖区疾控机构。,输入性脊灰防控的关键点,作为临床和预防工作者,要高度重视脊灰输入病例的危险性。做到早期发现,采取措施,防止病毒传播,保证无脊灰状态。发现1例输入性病例,即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并且要做出强烈的反应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处理医疗机构不漏报、不错报、不迟报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处理及时、措施得当,关键一:具备敏感的识别能力,医疗机构人员要提高对无脊灰的思想认识,加强全员培训,让每一名医生具备AFP的报告意识开展全员培训强化AFP病例快速报告意识熟练掌握AFP病例的定义,熟悉14种疾病提高脊灰病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做好门诊病例手册记录做好医院的主动监测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成人输入性脊灰病例特别注意来自印度、尼日利亚、巴基斯坦、阿富汗等存在脊灰野病毒流行国家的就诊人员。对AFP病例采集合格的大便标本,保证必要的设备:冰箱、流调表、标本盒,关键二:发现病例后正确处理,彻底阻断野病毒的传播,流行病学调查:感染地点、传染来源、生活环境、接触者详细情况 主动搜索周围病例严格的实验室病原学检测(合格的标本:对AFP病例采集合格的大便标本是及时发现输入性脊灰野病毒的重要手段)医疗机构的主动搜索与漏报调查快速的疫苗接种工作:强化免疫或强化查漏补种,让脊髓灰质炎最终走进历史!,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121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