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afp病例监测方案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京市afp病例监测方案课件.ppt(5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麻疹的流行与防控,1,2017年3月,麻疹,内容,消麻工作进展麻疹监测方案2016年北京市麻疹发病情况,一、消麻工作进展,(一)全球消除麻疹工作进展,截至2014年各目标完成情况,2009-2016年世卫组织各区麻疹月分布,2015年西太区报告麻疹发病率,(二)全国消除麻疹工作进展,2016年1-19周全国麻疹病例周分布,二、麻疹监测方案,麻疹背景知识:传染源:麻疹病人是唯一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呼吸道传播人群易感性:人群普遍易感,病后有持久免疫力流行特征:发病季节冬春季,成人病例比重逐年上升,常规免疫覆盖儿童和小年龄儿童构成比逐年下降,发病机制:病毒从口鼻到口咽部和呼吸道,经眼到眼结膜
2、,在上皮细胞复制,并侵入局部淋巴组织繁殖2-3天后,第一次病毒血症,全身免疫系统中增殖5-7天后,第二次病毒血症,播散至全身各组织器官呼吸道、眼结膜、口咽部、皮肤等一系列临床表现,临床表现1、前驱期(平均四天)发热:体温逐渐升高(高烧为主)粘膜卡他症状:呼吸道:咳嗽、流涕、喷嚏、咽部充血眼结膜:结膜炎,畏光、流泪肠道:食欲减退、呕吐、腹泻口腔黏膜斑:双侧近第一臼齿颊粘膜。针尖大小的白色小点,周围有红晕,逐渐增多,互相融,2、出疹期:出疹顺序:耳后发际额、面、颈胸、背、腹四肢手掌、足底形状: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呈红色斑丘疹,高出皮肤、压之褪色,逐渐融合成暗红色,疹间皮肤正常。,3、恢复期发热开
3、始减退全身症状开始减轻皮疹按出疹的先后顺序减退留有色素沉着,伴糠麸样脱屑,麻疹的潜伏期和传染期潜伏期:7-21天,平均10天左右。曾经受过被动或主动免疫者可延长至3-4周。传染期:自发病前2天(潜伏期末期)至出疹后4天(出疹当天为0天),共约11天左右,口腔粘膜斑出现时传染性最强,并发肺部感染者传染期延长。,疫情分类:散发疫情:各病例间发病时间和地点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暴发疫情:以村、居委会、学校或其他集体机构:2例/10日;乡(镇、社区、街道):5例/10日;以区为单位,一周内麻疹发病水平超过前5年同期平均发病水平1倍以上。麻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同一学校、幼儿园、自然村寨、社区、建筑
4、工地、厂矿等集体单位:10例/周实验室确诊或临床诊断病例。,监测病例定义与分类监测病例定义:发热、出疹,伴咳嗽、卡他性鼻炎、结膜炎、淋巴结肿大、关节炎/关节痛症状之一者,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病例。监测病例分类:实验室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排除麻疹风疹病例,实验室确诊病例血标本检测麻或风疹IgM抗体阳性者;病原学标本检测麻或风疹病毒核酸阳性或分离到麻或风疹病毒者;恢复期血清麻或风疹IgG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升高,或急性期抗体阴性而恢复期抗体阳。,临床诊断病例流行病学联系病例 流行病学联系麻或风疹病例。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但与实验室确诊麻或风疹病例有流行病学关联。临床符
5、合病例具备发热、出疹并伴有咳嗽、卡他性鼻炎或结膜炎症状之一,或传染病责任疫情报告人怀疑为麻疹或风疹的监测病例,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或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未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排除麻疹风疹病例血标本检测麻疹和风疹IgM结果均为阴性,且无其他麻疹或风疹实验室检测阳性结果者。无标本或标本不合格,与实验室确诊麻疹/风疹病例无流行病学关联,且明确诊断为其他疾病者(需在流行病学调查表的备注中注明最终诊断名称)。,2.暴发疫情 传染病法定责任报告单位和责任疫情报告人发现暴发疫情后,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方式逐级向上级疾控中心和同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3.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区卫生行政部门核
6、实并认定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后,区疾控中心应在2小时内以电话方式向市疾控中心报告,同时上报调查报告,并进行网络直报。市疾控中心接到报告后2小时内报告市卫生行政部门。,麻疹疫情调查处理-调查程序1,散发:接到麻疹监测病例报告后24小时内到达现场。由病例现住址所属辖区的疾控中心和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共同开展现场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并填写“北京市麻疹监测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调查程序2,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接到报告后,病例现住址所属辖区的区(县)疾控中心、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应立即到达现场并处理疫情。疫情规模达到较大及以上级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或出现2例及以上死亡病例时,市疾控中心应参与调查
7、。,调查程序2,暴发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全部病例均应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 首次现场调查处理后1天内完成初次调查报告 同属一起暴发疫情的病例,在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应通过赋予相同的暴发编码进行关联 7天内填写“北京市麻疹暴发疫情信息汇总表”最后1例发病后21天未出现新病例,则疫情结束,2天内完成疫情结案报告,调查程序3,死亡病例:病例罹患麻疹后死亡的病例均为麻疹死亡病例。接到报告后,病例现住址所属辖区的区(县)疾控中心、地段医院预防保健科应立即到达现场处理疫情。全部死亡病例均应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查询病例死亡前的门诊和住院记录,了解死亡原因,并在现场调查处理后1天内完成调查报告。,主动搜
8、索 各级医疗机构开展病例主动搜索,特别是病例就诊医疗机构及病例居住地,就学、就业单位所在地医疗机构;开展社区(村居)病例主动搜索,特别是病例居住地及周边地区;对出现疫情的托幼机构和学校核查晨午检记录和缺课记录;对出现疫情的用工单位核查务工人员进出登记和健康状况等记录。,(二)切断传播途径 对室内环境进行消毒,室内湿式扫除,开窗通风使病毒迅速排出室外。麻疹潜伏期为7-21天(平均10天左右),集体单位医学观察期应截至最后1例病例发病后21天,期间禁止集体活动,减少病毒的传播范围。,各级各类医疗机构:按照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对具有发热、出疹等症状的患者进行预检分诊;严格执行医
9、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管理办法,收治麻疹患者的医院必须具备隔离条件,独立设区,病房内通风良好;认真落实消毒措施,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避免发生麻疹的医院感染。,(三)保护易感人群 对8月龄-14岁儿童,应尽快开展含麻疹成分疫苗的查漏补种;对15岁-45岁、5年内未明确接种过含麻疹成分疫苗、且无明确麻疹病史者,尽快应急接种麻疹疫苗,3天内疫苗补种率或接种率应达到95%以上,在未做出实验室诊断前开展应急接种的,建议采用麻疹-风疹联合疫苗。接种时应掌握疫苗接种禁忌证。在麻疹疫情发生地及周边地区快速调查30名8月龄-14岁儿童的含麻疹成分疫苗接种情况(以接种证、接种卡或预防接种信息系统为准),评价常规
10、免疫情况。,(四)开展健康教育 要把预防控制麻疹知识的宣传和普及作为科普知识宣传的重要内容,纳入当地健康教育规划。利用预防接种日和其它公众聚会活动,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向公众宣传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使公众了解麻疹的危害、传播途径与预防方法,鼓励其自觉接种疫苗。,标本采集 情况,医疗机构 在发现监测病例时,负责采集首诊血。无菌操作分离血清,保证血清量 0.5ml,2 2 8 保存,并 24 小时内电话通知区疾控中心免疫预防科取样;区疾控麻疹网络实验室 规定时限内报告检测结果;出疹后 3 天内采集的血标本检测麻疹、风疹 IgM 抗体阴性或可疑的病例,病例现住址所辖的 地段保健科 应在出疹后
11、4-28 天 采集第2 2 份血标本。,标本采集与检测(病原标本)区疾控负责采集病例出疹前5天到出疹后5天(不含出疹当日)的咽拭子标本,置于病毒保存液中,或尿液(10-50ml,最好收集晨尿)。以上标本2-8保存。数量要求:采集10的病例病原学标本(全年病例不足10例的区每年至少采集3例散发疫情的麻疹监测病例病原学标本);暴发疫情,应至少采集5例咽拭子或尿液标本进行病原学监测,病例小于5例者应全部采集。,主动监测:,1 主动监测医院一级以上(含一级)综合性医院、儿童医院、传染病医院、综合性中医医院等均为麻疹主动监测医院。2 主动监测科室主动监测医院中易发现麻疹监测病例的科室定为主动监测科室,一般为:儿科、内科、传染科、皮肤科、急诊科等。主动监测工作应覆盖以上科室的门诊(包括专家门诊、特需门诊等)和病房,主动监测 3 主动监测 方法由主动监测医院指定专人负责完成,每旬开展1次。监测人员应到主动监测科室,查阅门诊日志、有诊断病名的门诊处方、出入院记录或病案,并与医务人员交谈,结合利用ICD编码查询麻疹病例,填写“麻疹监测病例主动监测旬访登记表”(表1-8),记录监测结果。如发现漏报的麻疹监测病例,应立即报告。,主动监测4 疾控中心负责的主动监测医院区(县)疾控中心应选择辖区内1-2家接诊量较大的医院作为疾控中心主动监测点,设专人每旬和医院监测人员共同完成主动监测工作。,谢谢!,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120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