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课件.ppt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课件.ppt(6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电子讲稿 绪 论,主要内容,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特点四、中医基础理论课程的主要内容,一、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中医学(TCM),是发祥于中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医学(Medicine,West Medicine):辞海的解释是:研究人类生命过程以及同疾病作斗争的一门科学体系,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从人的整体性及其同外界环境的辩证关系出
2、发,用实验研究、现场调查、临床观察等方法,不断总结经验,研究人类生命活动和外界环境的相互关系,研究人类疾病发生、发展及其防治、消灭的规律以及增进健康、延长寿命和提高劳动能力的有效措施。,中医学的学科属性 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但亦具有浓厚的人文社会科学的特点,同时还受到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是一门以自然科学为主体、多学科知识相交融的医学科学。,中医学的科学知识体系和学科属性,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中国古代哲学,中国传统文化,中医学,1.中医学属于自然科学范畴 自然科学是研究自然界各种物质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或本质的学科。中医学研究的对象是人,主要探讨人体的生、长、壮、老、已的生
3、命规律,人体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以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防治规律等,因而具有自然科学的属性。,2.中医学具有社会科学特性 社会科学是研究人类社会运动变化和发展规律的学科。人不仅具有自然物质(生物)的属性,还具有社会属性。人生活在社会中,必然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由此引起一系列有关健康和疾病的医学问题。社会环境的变更,人的社会地位、经济条件的变化,对人体的身心健康常产生较大影响。因而中医学具有明显的社会科学属性。,3.中医学受到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 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中最一般的共同规律的科学。任何一门自然学科的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的作用。中医学发祥于中国古代,受当时的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中医学在其形
4、成与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了当时的哲学成就,用当时盛行的哲学思想如精气、阴阳、五行等,阐述关于生命、健康、疾病等一系列医学问题,构建了自己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4.中医学是多学科交互渗透的产物 除古代哲学思想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构建起到过重要作用外,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地理学、物候学、农学、生物学、矿物学、植物学、军事学、数学以及酿酒技术、冶炼技术等,都曾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起过重要的促进作用。如气象学知识促进了六淫病因学说的产生,兵法知识奠基了治病原则与方法的形成,对四时物候变化的认识促成了“天人相应”思想的建立等等。,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概念 中医学理论体
5、系,是包括理、法、方、药在内的整体,是关于中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的科学知识体系。它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精气、阴阳、五行学说为哲学基础和思维方法,以脏腑经络及精气血津液为生理病理学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治特点的独特的医学理论体系。,整体观念指导思想,精气阴阳五行哲学思想,脏腑精气血津液核心理论,辨证论治诊治特点,中医学理论体系,理法方药,(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于战国至两汉时期。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专著的成书,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1.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基础与方法有利的社会文化背景 医药知识的积累 对人体生命现象和自然
6、现象的观察 直接观察法 整体观察法古代哲学思想对医学的渗透 精气学说 阴阳学说 五行学说,2.中医学理论体系的确立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基本确立。理论框架的建立 内经:整体观念、藏象经络、精气神 难经:经络 伤寒杂病论:辨证论治治疗技术的发展 药物疗法的发展:神农本草经 针灸技术的发展,(二)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汉代以后,医学理论不断创新,治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学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1.魏晋隋唐时期 晋王叔和脉经 晋皇甫谧针灸甲乙经 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 唐孙思邈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 唐王焘外台秘要,2.宋金元时期 南宋陈言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7、(三因方)金元四大家 刘完素(字守真),创河间学派(后人尊称刘河间),倡导火热论寒凉派。张从正(字子和,号戴人),倡“邪非人身所有,邪去则正安”攻邪派。李杲(字明之,号东垣老人),倡“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补土派。朱震亨(字彦修,号丹溪翁,后人尊称朱丹溪),倡“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滋阴派。,3.明清时期明清时期,是中医学理论的综合汇通和深化发展阶段,既有许多新的发明和创见,又有对医学理论和经验的综合整理,编撰了大量的医学全书、丛书和类书。明代命门学说 张介宾(字景岳)赵献可(字养葵)明清时期温病学说 吴有性(字又可)著温疫论,创“戾气”说 叶桂(字天士,号香岩),创卫气营血辨证 薛雪(字生白)
8、著湿热条辨 吴瑭(字鞠通),创温热病的三焦辨证理论,4.近代与现代近代时期(鸦片战争后),随着社会制度的变更,西方科技和文化的传入,中西文化出现了大碰撞,中医学理论的发展呈现出新旧并存的趋势:一是继续走收集和整理前人的学术成果之路,如30年代曹炳章主编的中国医学大成,是一部集古今中医学大成的巨著;二是出现了中西汇通和中医学理论科学化的思潮,以唐宗海、朱沛文、恽铁樵、张锡纯为代表的中西汇通学派,认为中西医互有优劣,可以殊途同归,主张汲取西医之长以发展中医,如张锡纯所著的医学衷中参西录。,现代时期(建国后),国家大力提倡中西医结合,继而倡导以现代多学科方法研究中医。因而此时期中医学理论的发展主要呈
9、现出三方面的趋势:一是中医学理论经过梳理研究而更加系统、规范,如20世纪60年代编写的全国统编教材内经讲义,发展为70年代的中医学基础,再分化为80年代中医基础理论,即其标志;二是用哲学、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现代实证科学等多学科方法研究中医学,大量的专著和科研成果相继出现;三是对中医学理论体系构建的思维方法进行研究,探讨中医学理论概念的发生之源与继续发展、创新之路。,(三)中医学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中医基础理论的发展与现代化,必须走继承与创新并行的发展之路。继承是创新的基础,继承的目的是创新。只有重视继承,才能将中医学的传统理论传承下来,为发展和创新奠定基础;创新是中医学继续发展的需要,是中
10、医学新理论、新观点的产生之源,也是中医学的生命之源。,1.继承是一切研究的基础和前提 藏象、经络、精气血津液神、体质、病因、发病、病机、防治等理论,是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应下大功夫对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作一系统的研究,明确其基本内涵。这是中医基础理论的继承性研究应达到的基本目标,也是中医学理论继续发展、创新和走向现代化的基础和前提。2.中医学理论的创新思路 以整体观念为指导,保持中医学基本理论的特色。中医学理论纳入现代科学研究序列。强化中医学思维方法的研究。注重中医学在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发展。创建科学的假说和构建新的理论。,三、中医学理论体系的主要特点(一)整体观念整体观念的概念整体观念,是中
11、医学关于人体自身的完整性及人与自然、社会环境的统一性的认识。整体观念认为,人体是一个由多层次结构构成的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部分之间,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之间,结构上不可分割,功能上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病理上相互影响。人生活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必然受到自然环境、社会条件的影响。人类在适应和改造自然与社会环境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生命活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人五脏一体观形神一体观,1.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1)生理上的整体性五脏一体观: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在结构与功能上是完整统一的;形神一体观:人的形体与精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割的。,五脏一体观人体由五脏(心、肝、脾、肺
12、、肾)、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形体(筋、脉、肉、皮、骨)、官窍(目、舌、口、鼻、耳、前阴、后阴)等构成。各个脏腑组织器官在结构上彼此衔接、沟通。它们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内属于腑脏,外络于肢节”的联络作用,构成了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人体生理系统简表 心系统:心小肠脉舌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肝系统:肝 胆 筋目足厥阴肝经足少阳胆经脾系统:脾 胃 肉口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肺系统:肺大肠皮鼻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肾系统:肾膀胱骨耳及二阴足少阴肾经足太阳膀胱经,肺,脾,肝,肾,心,大肠,胃,小肠,膀胱,胆,筋,脉,肉,皮,骨,目,舌,口,鼻,耳,为什么说人体是一个
13、有机整体?人体以五脏为中心,由经络联络六腑、形体、官窍,构成心、肝、脾、肺、肾五个生理系统,而它们之间,又通过经络系统的沟通联络作用,构成一个在结构上完整统一的整体。每个生理系统中的任何一个局部,都是整体的一个组成部分。精、气、血、津液分布、贮藏、代谢或运行于各个脏腑形体官窍中,支撑了它们各自的功能,并使它们之间密切配合,相互协调,共同完成人体的各种生理机能,从而维持了五个生理系统之间的协调有序。人体的脏腑组织器官在心的主持下,协调一致,共同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因此,人体又是一个以心为主导,各脏腑密切协作的有机整体。,形神一体观形体,是指构成人体的脏腑、经络、五体和官窍及运行或贮藏于其中的
14、精、气、血、津液等。神,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人体生命活动的总体现或主宰者;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包括情绪、思想、性格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形神一体观,即是形体与精神的结合与统一。在活的机体上,形与神是相互依附,不可分离的。形是神的藏舍之处,神是形的生命体现。神不能离开形体而单独存在,有形才能有神,形健则神旺。而神一旦产生,就对形体起着主宰作用。形神统一是生命存在的保证。,(2)病理上的整体性中医学在分析病证的病理机制时,着眼于整体,着眼于局部病变引起的整体性病理反映,把局部病理变化与整体病理反映统一起来。既重视局部发生病变的脏腑经络形体官窍,又不忽视病变之脏腑经络对其他脏
15、腑经络的影响。局部病变大都是整体生理机能失调在局部的反映;脏腑之间,在生理上既然是协调统一、密切配合的,在病理上也必然是相互影响的;形神统一的整体,因而形与神在病理上也是相互影响的。调理五脏精气血可调节人之心理异常,如逍遥散、柴胡疏肝散可治疗精神亢奋或抑郁。,(3)诊治上的整体性人体的局部与整体是辩证统一的。通过观察分析形体、官窍、色脉等外在的病理表现,推测内在脏腑的病理变化由外察内(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验舌与面部色诊都是中医学整体诊病思想的具体体现。强调在整体层次上对病变部分进行调节。治内愈外。如泻心火治疗口舌生疮。下病上取。如灸百会治疗小儿腹泻。上病下取。如药敷涌泉治疗眩晕。,2.人与
16、自然环境的统一性 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大自然存在的阳光、空气、水、温度、磁场、引力、生物圈等,构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最佳环境。同时,自然环境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的生命活动。这种人与自然环境息息相关的认识,即是“天人一体”的整体观。“天”,此指整个“自然环境”而言,包括气候和地域环境。若“天”与“地”相对而言,则主指“气候”。,(1)自然环境对人体生理的影响 气候变化对人体生理的影响一年气候变化:春温、夏热、秋凉、冬寒 生物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 人体生理:出现相应的适应性调节 一日之内的昼夜晨昏变化,对人体生理也有不同影响,而人体也要与之
17、相适应。,地域环境对人体的影响地域环境是人类生存环境的要素之一,主要指地势的高低、地域性气候、水土、物产及人文地理、风俗习惯等。地域气候的差异,地理环境和生活习惯的不同,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着人体的生理活动和脏腑机能,进而影响体质的形成。如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稀疏;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长期居住某地的人,一旦迁居异地,常感到不适应,或生皮疹,或生腹泻,习惯上称为“水土不服”。,(2)自然环境对人体病理的影响人类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气候变化过于剧烈或急骤,超越了人体的适应能力,或机体的调节机能失常,不能对自然环境的变化作出适应性调节时,就会导致疾病的发生。因此,疾病的发生关系到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医学 中医基础理论教程课件 中医 基础理论 教程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100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