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衰竭 ppt课件.ppt
《呼吸衰竭 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呼吸衰竭 ppt课件.ppt(16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呼吸衰竭,(Respiratory failure),主讲人:陈刚,呼吸衰竭是许多呼吸系统疾病和一些非呼吸系统疾病的病情严重阶段的临床表现,它有非常的病理生理含义,单靠临床难以确诊。,确诊有赖于动脉血气分析,通常成人的标准是:海平面、正常大气压、静息状态、呼吸空气条件下动脉血氧分压(PaO2)50mmHg排除心内解剖分流和原发于心排血量降低等因素,1.上述标准,在婴幼儿和老年人,因血气正常值的不同,可 能并不完全适用。2.不同的呼衰类型和不同的地势高低,也不能一概套用上述 标准。,注意,一、气道病变,二、肺组织病变,三、肺血管疾病,四、胸部病变,五、神经肌肉疾病,参与呼吸运动过程的任一环节,包
2、括中枢、运动神经、肌肉、胸膜、胸廓、肺和气道的病变,都会导致呼衰。病因繁多,常见的病因如下:,喉水肿、支气管痉挛、肿瘤、纤维性瘢痕或异物阻塞、COPD、哮喘等上下气道疾患均可引起呼吸功能的障碍,通气不足和气体分布不均,导致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发生缺氧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气道病变,各种累及肺泡和(或)肺间质的病变如肺炎、重度肺结核、肺气肿、弥漫性肺纤维化、尘肺、肺水肿、溺水、肺不张、ARDS等,可引起参与呼吸的肺泡减少,肺容量、通气量、有效弥散面积减少、通气/血流比例失调,导致缺氧或合并CO2潴留。,肺组织病变,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肺血管炎、肺毛细血管瘤、多发性微血栓形成,使换气功能损害(
3、通气/血流比例失调、静-动脉分流)导致缺氧。,肺血管疾病,胸部外伤、畸形、手术创伤、大量气胸和胸腔积液等,影响胸部活动和肺扩张,导致通气减少及吸入气体分布不匀,影响换气功能。,胸部病变,1.脑血管病变、脑炎、脑外伤、电击、药物中毒等直接或间接抑制呼吸中枢。2.脊髓灰质炎及多发性神经炎所致肌肉神经接头阻滞影响传导功能。3.重症肌无力,各种原因的肌力降低或肌萎缩等可引起通气不足。,神经肌肉疾病,通常按发病的缓急、病理生理、部位和动脉血气改变进行分类。,一、按病理生理和血气改变分为三种类型,1.缺氧性呼衰(换气功能障碍缺氧性型呼衰)(又称型呼衰)(或称非通气性呼衰nonventilatory fai
4、lure),2.高碳酸性呼衰(肺泡通气不足性缺O2伴CO2潴留的型呼衰)(又称型呼衰)(或称通气衰竭Ventilatory failure),3.混合性呼衰(通气与换气损害共存的呼衰)(型和型),一、按病理生理和血气改变分为三种类型,二、按病程可分为急性和慢性,指呼吸功能原来正常,由于突发因素(如电击、溺水、ARDS、药物中毒等)呼吸功能突然衰竭,机体缺少足够的时间代偿,出现急 性缺O2和呼吸性酸中毒,需要及时救治,1.急性呼吸衰竭,多见于慢性呼吸道疾患(如COPD)、重度肺结核、肺弥漫性纤维化等,其呼吸功能损害逐渐加重,曾有缺氧和(或)CO2潴留,但通过机体代偿适应,仍保持一定的生活活动能力
5、,称为代偿性慢性呼衰,2.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呼衰患者一旦并发呼吸道感染,或其他原因增加呼吸生理负担,则发生失代偿,出现严重缺O2、CO2潴留和酸中毒的临床表现,称为慢性呼衰急性加重(恶化)或失代偿性慢性呼衰,3.慢性呼衰急性加重,三、按病理生理分为两类,Add YourText here,CTitle,肺衰竭,呼吸器官如气道、肺和胸膜病变引起者,四、按病变部位分为中枢性和周围性呼衰。,一、缺O2和CO2潴留的发生机制 1.肺泡通气不足 在静息呼吸空气时,总肺泡通气量(VA)约为4L/min,才能维持正常的肺泡氧分压(PAO2)和二氧化碳分压(PACO2)。通气不足指单位时间内进入肺泡的新鲜气体
6、量减少导致体内CO2潴留和低氧血症的发生。因为PaCO2和肺泡每分通气量呈线性相关关系,其公式为:,公式中VCO2为每分钟CO2产量VA为肺泡每分钟通气量,等于每分钟通气量(VE)和每分死腔量(VD)之差。K=0.863由于PACO2直接影响PaCO2,可见通气量不足(VA)时,PaCO2升高。当VA下降,导致PaCO2升高后,必然引起相应的PaO2下降,这可用以下公式说明:公式中PAO2表示肺泡气氧分压FiO2为吸入气氧浓度PB为大气压PH2O为水蒸气压R为呼吸交换比率(呼吸商),单纯因VA下降引起PaCO2升高,若不存在影响气体交换的肺实质性的因素,则肺泡的动脉氧分压差(PA-aO2)在正
7、常范围(约为1.6Kpa或12mmHg)时,PaO2+PaCO2=16.0Kpa或120mmHg(PAO2+PACO218.7Kpa或140mmHg),因此PaCO2的上升几乎总伴有PaO2的下降,如PaCO2为10.7Kpa或80mmHg时,所测PaO2应在5.31Kpa或40mmHg左右。,图1显示PAO2和PACO2与肺泡通气量的关系,图2呼吸商图表,成人与儿童,安静与运动时其量不同但比率(呼吸商)相同,2.通气/血流比例失调肺泡通气量与其周围毛细血管血流量的比例必须协调,才能保证有效的气体交换。正常每分钟肺泡通气量(V)为4L,肺毛细血管总血流量(Q)为5L,两者之比为0.8。虽然由于
8、重力影响等原因,健康人各肺区通气/血流比值不尽一致,但总体而言大致保持这一比值。,图3 坐位肺各部位通气血流比,如肺泡通气量在比值上小于血流量(0.8),则导致生理死腔增加。这时即使PAO2正常,PaO2也降低,即PA-aO2增大。,图4 通气血流比值的异常,V/Q失调主要产生缺O2,而PaCO2并无潴留,甚至下降。原因主要是:a.动脉与混合静脉血的氧分压差为59mmHg,比 CO2分压差5.9mmHg大10倍。b.氧解离曲线的S形特征,健全肺泡毛细血管血 氧饱和度已处于平坦段,吸空气时肺泡氧分 压虽有增加,但血氧泡和度上升极少;健全 的通气过度的肺泡不能代偿通气不足所致的 摄O2不足,发生缺
9、O2。,血氧分压,图5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c.静动脉CO2分压差距甚小,且CO2解离曲线在生 理范围内成直线关系,高通气/血流的肺泡(区)排出较多的CO2,足以代偿低通气/血流的 肺泡(区)CO2排出不足,甚至可以出现PaCO2偏低。严重V/Q比例失调并可导致CO2潴留。3.弥散障碍气体交换是通过肺泡毛细血管膜的弥散来进行的。,图6 气体的弥散,气体弥散量减少见于 弥散面积减少 肺泡膜的厚度增加气体与血液接触时间缩短,如心动过速时 气体的弥散能力减低 气血界面两侧的气体分压差减少 肺泡膜的通透性减低 心排血量减少 血红蛋白含量减低 V/Q比值失调,氧弥散能力仅为CO2的1/20,故在弥散障碍时
10、,通常以低氧 为主。健康成人肺弥散量(DL)约为35ml/mmHgmin注:不能直接测定氧从肺泡到血红蛋白的弥散能力。呼吸功能的检查是用血红蛋白与容易结合的微量CO代O2,但DLCO并不真正反映弥散能力。DL是Diffusing capacity of the lung(肺弥散能力)的意思,氧对肺弥散能力现用CO作为测定,以DLCO表示。,4.静动脉分流 肺动静脉瘘或由于肺部病变 如肺泡萎陷、肺不张、肺炎和肺水肿,均可导致肺内分流量增加,静动脉分流使静脉血没有接触肺泡气进行气体交换的机会。故提高吸氧浓度并不能增加动脉血氧分压。分流量越大,吸O2后提高PaO2效果越差。如分流量30%以上,吸氧对
11、血氧分压几乎无作用。,图7 不同静动脉分流时,吸氧浓度对血氧分压的影响,氧耗量增加是呼吸功能不全时加重缺O2的原因之一。在生理学上 PAO2=肺泡氧分压 PIO2=吸入气氧分压=单位时间的氧耗量 VA=单位时间的肺泡通气量 K=常数很显然 增加将引起PAO2降低。,5.氧耗量增加,发热、寒战、抽搐和呼吸困难增加VO2,加重 缺O2。寒战耗氧量支出达500ml/min严重哮喘,随着呼吸功能的增加,用于呼吸的氧耗量可为正常的十几倍氧耗量的增加,PAO2下降,正常人借助增加通 气量以防止缺氧。,图8 不同氧耗量时肺泡通气量与肺泡氧分压的关系(曲线旁数字表示氧耗量ml/min),故氧耗量增加的患者,如
12、同时伴有通气功能障碍,会 出现严重的低氧血症。,6缺氧的其他机制吸入低浓度O2:如高原地区载体不足或变性:如产后出血、结合氧的能力降低、CO中毒等。,循环血流量不足:如休克、周围循环衰竭、心衰组织中毒性缺O2:如氰化物中毒,细胞色素氧化酶受抑,阻断了氧化过程中的电子传递,使组织细胞不能利用O2。Hb氧解离曲线左移:不利于HbO2将O2释放到组织细胞利用。,主要为V/Q比例失调 重症时尚存在右左的肺内分流增加 弥散障碍,现认为不重要,只在PaO260mmHg时 才有影响 肺泡总通气量正常或增加 氧耗量增加也为缺氧的重要原因 常见于ARDS、肺炎、哮喘、肺水肿等疾病,型呼衰的病理生理基础:,主要是
13、有效肺泡通气不足V/Q比例失调、弥散障碍有时也起重要作用常见病因为COPD、呼吸中枢功能障碍或神 经肌肉疾病,型呼衰的病理生理基础:,二、缺O2、CO2潴留对机体的影响(一)对中枢神经的影响 1.缺O2 脑组织耗氧量大,约占全身耗氧量的1/51/4。中枢皮质神经细胞对缺氧最为敏感。缺氧可致脑细胞功能障碍,脑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脑水肿,最终引起脑细胞死亡。,对中枢神经影响的程度与缺O2的程度和发生的急慢 有关。急性缺O2,呼吸纯氮20秒可出现抽搐,深昏迷,甚 至可在短时间内死亡。停O24-5分钟可致不可逆脑损 害。逐步降低O2浓度,症状发展轻微和缓慢。,轻度缺O2可引起注意力不集中,智力减退,定
14、向力障碍。缺O2加重时可出现:PaO250mmHg 烦躁不安,神志恍惚谵妄。PaO230mmHg 神志丧失,甚至昏迷。PaO220mmHg 则可发生不可逆的脑细胞损伤。,2.CO2潴留 吸入CO2开始时,CO2直接抑制大脑皮层,降低兴奋性 随CO2增加,对皮质下层刺激增加,间接引起皮质兴奋 高浓度CO2抑制皮质下层,使中枢神经处于麻醉状态 CO2麻醉前,往往有失眠,精神兴奋,烦躁不安等先兆 症状,3.缺O2和CO2潴留 缺O2和CO2潴留均会使脑血管扩张,血流阻力减少,血流量增加以代偿之。严重缺O2和CO2潴留会发生血管通透性增加,能量 生成不足及乳酸增加,引起脑间质水肿和脑细胞内 水肿,导致
15、颅内压增高,挤压脑组织,压迫血管,进而加 重脑组织缺O2,形成恶性循环。,(二)心脏、循环的影响,缺O2、CO2潴留,心率加快心肌收缩力增强使心排出量增加,一定 程度,缺氧 CO2潴留,严 重,交感神经兴奋引起皮肤和腹腔器官血管收缩,而冠状血管主要受局部代谢产物的影响而扩张,血流量增加,直接抑制心血管中枢,造成心脏活动受抑和血管扩张,血压下降和心律失常等严重后果,(二)心脏、循环的影响,心肌对缺氧十分敏感,早期轻度缺氧即在心电图上显示出来。急性严重缺氧可导致心室颤动或心脏骤停。长期慢性缺氧可导致心肌纤维化、心肌硬化。在呼吸衰竭的发病过程中,缺氧、肺动脉高压以及心肌受损等多种病理变化导致肺源性心
16、脏病。,(三)对呼吸影响 缺O2对呼吸影响远较CO2为小。缺O2主要通过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化学感受器的反射作用刺激通气,如缺O2程度较轻或缓慢加重,这种反射较迟钝。2.CO2是强有力的呼吸中枢兴奋剂,吸入CO21%,通气即见增加,4%时,通气量为静息值的一倍,5%时,为4 倍,10%时,通气量可达10倍。,3.当12%时,通气量不再增加,呼吸中枢处于抑制状态,但临床所见的高PaCO2,并无通气量相应增加,相反有所下降,这与肺组织损害严重、胸部运动的通气功能减退有关;在慢性CO2潴留患者,则与呼吸中枢反应迟钝及肾脏代偿保持PH值大体正常、通气刺激并无增加有关。,(四)对肝、肾、造血和消化系统的影
17、响1.缺O2可直接或间接损害肝细胞,使ALT等上升,但随着缺O2的纠正,肝功能逐渐恢复正常。2.PaO2降低时,当PaO2降至40mmHg时,肾血流量减少,肾功能受到抑制。,肾小球滤过量,尿排出量,钠排现量,均有所增加,肾血流量,3.轻度CO2潴留会扩张肾血管,增加肾血流量,随尿量增加;当CO2分压65mmHg,PH明显下降,肾血管出现痉挛,致血流量减少。HCO3-和Na+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4.组织PO2降低使红细胞生成素增加,促使RBC增生,引起继发性RBC增多。有利于增加血液携氧量,但亦增加血液粘稠度。当Ht55%时,会明显增加肺循环,阻力和右心负荷。缺O2 可导致内皮损害,引起血小板
18、粘附、凝集、溶解,从而使血小板刺激因子增加,诱发DIC。5.缺O2 致胃血管收缩,CO2潴留致胃酸增多,均可引起胃粘膜糜烂、坏死、出血、溃疡。,(五)对酸碱平衡和电解质的影响 1.严重缺O2可抑制细胞能量代谢的中间过程,如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作用以及有关酶的活动。2.这不但降低能量产生的效率,且因产生大量乳酸和无机磷积蓄引起代谢性酸中毒。3.由于能量不足,体内离子转运的钠泵遭到损害,使钾离子由细胞内转移到血液和组织间液,钠和氢离子进入细胞内,造成细胞内酸中毒及高血钾症。4.代谢性酸中毒产生的固定酸与缓冲系统中碳酸氢盐起作用,产生碳酸,使组织CO2分压增高。,5.PH值取决于碳酸氢盐/碳酸比值
19、,前者靠肾脏调节(1天3天),而碳酸靠肺调节(数小时),正常人每天排出的碳酸达1500毫当量之多,故急性呼衰CO2潴留对PH值影响十分迅速,往往与代谢性酸中毒同时存在。6.严重酸中毒引起血压下降、心律紊乱、心脏停搏。而慢性呼衰因CO2潴留发展缓慢,肾脏减少碳酸氢盐的排出,使PH不致明显降低。7.血液中主要阴离子为HCO3-和CL-,两者之和为一常数,当HCO3-增加,CL-相应降低时,产生低氯血症。,慢性呼吸衰竭,慢性呼吸衰竭,呼吸困难精神神经症状 先兴奋后抑制循环系统表现紫绀消化和泌尿系统症状,1、病史2、缺氧和CO2潴留的临床表现3、动脉血气分析,呼衰处理的原则是保持气道通畅,改善或纠正缺
20、O2和(或)CO2潴留以及代谢功能紊乱,从而为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的治疗争取时间和创造条件其具体措施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而定。,在氧疗和改善通气之前,必须采取各种措施,使呼吸道保持通畅。首先要注意清除口咽部分泌物或胃内反流物,要预防呕吐物反流至气管。口咽部护理和鼓励患者咳痰很重要。可用多孔导管经鼻孔或经口腔吸引法,清除口咽部贮留物;此法亦能刺激患者咳嗽,有利于气道内痰液的咳出。对于痰多、粘稠难咳出者,要经常鼓励患者咳痰。多翻身拍背,协助痰液排出;给予祛痰药使痰液稀释。对于有严重排痰障碍者可考虑用纤支镜吸痰。,一.建立通畅的气道,吸痰时可同时作深部痰培养以分离病原菌。对有气道痉挛的患者,要积极治疗。
21、雾化吸入2受体激动剂如0.1%-0.2%沙丁胺醇或选择性M受体阻滞剂如0.01%-0.015%异丙托溴铵溶液,有利于舒张支气管,增加纤毛运动和稀释痰液.如经上述处理无效,病情危重者,可采用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近年来,较多采用经鼻插管法治疗慢性呼衰。人工气道建立后可作机械通气,亦方便吸引痰液。,一.建立通畅的气道,通过增加吸入氧浓度,从而提高肺泡内氧分压(PAO2),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SaO2),增加可利用氧的方法。合理的氧疗还能减轻呼吸作功和降低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减轻右心负荷。根据呼衰属急性还是慢性缺O2,有无CO2潴留,缺O2和CO2潴留的程度及酸碱平衡失衡的情况进行
22、综合评价,为合理氧疗提供客观依据。,二氧疗,(1)单纯缺O2 弥漫性间质性肺炎、间质性肺纤维化、肺间质水肿、肺泡细胞癌及癌性淋巴管炎的患者,以弥散损害为主合并通气与血流比例失调所致的慢性缺O2,一般吸入较高氧浓度可纠正缺O2,但晚期患者效果甚差,如伴有CO2潴留则应根据对病情和预后的评估选择性作机械通气和氧疗。,二氧疗,(2)缺O2伴CO2潴留 COPD呼衰患者氧疗原则为低浓度(35%)持续给氧.理由如下:高碳酸血症的慢性呼衰患者呼吸中枢化学感受器对CO2改变的反应性差,其呼吸主要靠低氧血症对化学感受器的驱动作用,若吸入高浓度氧,PaO2迅速上升,减轻或清除缺氧对外周化学感受器的刺激,通气必将
23、减少,CO2潴留反而加重,出现神志改变甚至昏迷。这种神志改变往往与PaCO2上升的速度有关.,二氧疗,吸入高浓度O2解除低氧性肺血管收缩,使肺内血流重新分配,使高VA/QA的肺单位血流向低VA/QA之肺单位,增加生理死腔,加重VA/QA比例失调,使VD/VT增加,减少VA使PaCO2进一步升高。根据氧合血红蛋白氧解离曲线的特性,严重缺O2时,PaO2与SaO2关系处于氧解离曲线的陡直段,PaO2稍上升,SaO2便有较多的增加,缓解组织缺O2但仍有一定程度的低氧血症,保留对化学感受器的刺激,减少对通气的影响。,二氧疗,根据不同FiO2时PAO2与VA的关系曲线,显示前段陡直、后段平坦,FiO2越
24、高,越陡直,故通气不足者辅助增加FiO2,即可明显提高PAO2。见图9,二氧疗,图9吸入不同氧浓度时,肺泡通气量与肺泡氧分压的关系(氧耗量225ml/min),间歇氧疗并不能防止二氧化碳进一步潴留,反加重缺氧。所以对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低氧血症患者应持续低浓度给氧。对肺泡通气不足伴换气损害的缺O2更严重的呼衰患者,需较高浓度O2疗,为防止CO2潴留麻醉,可加用呼吸兴奋剂监测其疗效,如无效,应给予鼻罩或口鼻面罩,或建立人工气道机械通气氧疗。通常宜调节吸入氧浓度使PaO2在60mmHg以上或SaO2在90%以上。合理的控制性吸氧通常不会引起明显的PaCO2增高。然而,临床上亦偶有遇到低流量吸氧引起二
25、氧化碳麻醉的情况,主要见于全身状态差或极度疲劳状态的患者。这种情况宜及早进行人工通气治疗。,二氧疗,慢性呼衰缓解期的长期氧疗 通常吸入低浓度O2(30%),每日吸氧不少于12小时,活动时可适当增加吸氧浓度。吸O2后PaCO2上升应10mmHg,为避免PaCO2升高,应经常进行动脉血气分析,以调整适当的吸氧浓度。,二氧疗,长期氧疗作用:提高PaO2和SaO2 增加组织供氧 改善心、肾、肺、脑功能 降低红细胞、血粘度及肺动脉压 减轻水钠潴留 防止肺心病恶化 改善呼吸困难和睡眠 增强活动能力和耐力 减少失代偿性急性呼衰发生率、住院次数、时间和医疗费用 延长生命,二氧疗,给氧方法:鼻导管或鼻塞给氧 此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呼吸衰竭 ppt课件 ppt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096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