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科综合2010心肺复苏指南的新动向课件.ppt
《外科综合2010心肺复苏指南的新动向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外科综合2010心肺复苏指南的新动向课件.ppt(57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心肺复苏指南更新摘选,2010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Emergency Cardiovascular Care.Circulation.2010:122(18 Suppl 3):S640-S933,复苏程序更改“A-B-C”“C-A-B”,对大多数心跳骤停的患者,心肺复苏的关键操作是胸外按压和电击除颤在CAB的顺序中,施救者能尽早启动胸外按压,而仅仅短暂地延迟了呼吸支持有相当多的施救者觉得开放气道和救生呼吸困难,不如先启动胸外按压容易,胸外按压每分钟至少
2、100 次,胸外按压次数对于能否恢复自主循环以及存活后是否具有良好神经系统功能非常重要实际胸外按压次数由胸外按压速率以及按压中断的次数和持续时间决定,按压深度至少5公分,胸外按压能为大脑和心脏提供至关重要的血流、氧气和能量以往实践中,很多施救者按压深度不够,尽量减少中断,避免过度通气,在按压人员更替、进行电击除颤或安放复苏器械时,应特别注意减少中断按压的时间。,单纯按压复苏法,对于没有受过训练的旁观者,单纯按压复苏法更容易上手,也更容易接受电话指导。有数据显示,针对心源性猝死,单纯按压复苏法和按压-救生呼吸复苏法的存活率相似。对于受过训练的施救者,指南仍建议实施按压-救生呼吸复苏法,基本生命支
3、持关键技术总结,非专业施救者成人心肺复苏流程,建立了简化的通用成人基础生命支持流程,从流程中去除了“看、听和感觉呼吸”。强调高质量的心肺复苏(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更改了单人施救者的建议程序,即先开始胸外按压,然后进行人工呼吸(C-A-B 而不是 A-B-C)。单人施救者应首先从进行 30 次按压开始心肺复苏,而不是进行 2 次通气,这是为了避免延误首次按压。按压速率应为每分钟至少 100 次(而不是每分钟“大约”100 次)。成人按压幅度已从 4 至 5 厘米的范围更改为至少 5 厘米。,电击治疗的内容更新,先心肺复苏,然后尽
4、快电击除颤3次电击程序1次电击方案单相波或双相波除颤均可,能量剂量参照制作商的建议前-侧电极位置最常用,其他位置可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前-后、前-左肩胛以及前-右肩胛),电复律方面的内容更新,避免将电极片直接放在植入式起搏器或除颤器上房颤电复律首选剂量120J200J(双相波)或200J(单相波)房扑或其他室上速首选50100J成人稳定性单型性室性心动过速可用同步电复律,首选剂量100J同步电复律不得用于治疗心室颤动,应该用于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多形性心动过速(不规则室性心动过速),其他电治疗内容,心室颤动波形分析在复苏过程中指导除颤治疗的价值并不确定对于无脉心脏骤停患者,并不建议将起搏作为
5、常规处理对于有脉搏但有症状的心动过缓患者,医务人员应准备好为对药物无反应的患者进行经皮起搏如果经皮起搏失败,经过培训、有经验的操作者可以开始经中心静脉心内起搏,胸前捶击不应该用于无目击者的院外心脏骤停如果除颤器不是立即可用,则可以考虑为有目击者、监护下的不稳定型室性心动过速(包括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患者进行胸前捶击,但不应因此延误给予心肺复苏和电击,其他电治疗内容,高级心血管生命支持主要变化,更加突出强调高质量CPR的重要性,并弱化药物和器械的作用建议进行二氧化碳波形图定量分析,以确认监测气管插管位置和心肺复苏质量简化传统心脏骤停流程,并提出了替代的概念性设计流程以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的重要性进
6、一步强调生理参数监测以优化心肺复苏质量并检测是否恢复自主循环 不再建议在治疗无脉性心电活动(PEA)/心搏停止时常规性地使用阿托品,在ACLS中也更强调高质量的CPR,将传统高级生命支持心脏骤停流程经过简化和综合推出新的环形流程,以强调高质量心肺复苏(包括以足够的速率和幅度进行按压,保证每次按压后胸廓回弹,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并避免过度通气)的重要性,并强调应在心肺复苏的非中断期间组织高级生命支持操作。,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1)确定气管导管位置(2)评估胸外按压质量(3)判断自主循环恢复,现推荐在心肺复苏全程使用呼出气二氧化碳监测,三个作用:,新的用药方案,阿托品不再常规用于心电静止/无脉性电
7、活动。有脉搏的心动过速的流程,建议使用腺苷。为成人治疗有症状的不稳定型心动过缓时,建议输注增强心律药物以作为起搏的一种替代治疗。,强调团队合作和领导力,现场应有指挥全面负责抢救和病情判断通过团队合作,尽可能减少按压中断的时间,并避免人员疲劳所有人员应定期培训,以不超过2年为宜,增加了心搏骤停后的处理,“心脏骤停后治疗”是2010 美国心脏协会心肺复苏及心血管急救指南中的新增部分。为提高在恢复自主循环后收入院的心脏骤停患者的存活率,应当通过统一的方式实施综合、结构化、完整多学科心脏骤停后治疗体系,心搏骤停后综合征-概念,由于突然心脏停搏造成长时间的完全的全身性缺血,经过心肺复苏恢复了自主循环,随
8、后出现的一种病理生理状态。,Neumar RW.Post-cardiac arrest syndrome:epidemiology,pathophysiology,treatment,and prognostication.Circulation 2008,Peberdy MA.Resuscitation.2005,64:135-7.,复苏后救治-存活链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基本病因,全身缺血是始动因素,再灌注损伤是主要损伤形式。影响因素心跳停搏时间-No flow time复苏持续时间-Low flow time脏器对缺血的耐受能力原来的功能状况,关键病生过程,心搏骤停后脑损伤心搏骤停后心功能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外科 综合 2010 复苏 指南 新动向 课件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095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