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精品ppt课件》04糖代谢.ppt
《《生物化学精品ppt课件》04糖代谢.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生物化学精品ppt课件》04糖代谢.ppt(16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四章 糖代谢Metabolism of Carbohydrates,糖(carbohydrates)即碳水化合物,其化学本质为多羟醛或多羟酮类及其衍生物或多聚物。,糖的分类及其结构,根据其水解产物的情况,糖主要可分为以下四大类。,单糖(monosacchride)寡糖(oligosacchride)多糖(polysacchride)结合糖(glycoconjugate),葡萄糖(glucose)已醛糖,果糖(fructose)已酮糖,1.单糖 不能再水解的糖。,半乳糖(galactose)已醛糖,核糖(ribose)戊醛糖,2.寡糖,常见的几种二糖有,麦芽糖(maltose)葡萄糖 葡萄糖,
2、蔗 糖(sucrose)葡萄糖 果糖,乳 糖(lactose)葡萄糖 半乳糖,能水解生成几分子单糖的糖,各单糖之间借脱水缩合的糖苷键相连。,3.多糖 能水解生成多个分子单糖的糖。,常见的多糖有,淀 粉(starch),糖 原(glycogen),纤维素(cellulose),淀粉植物中养分的储存形式,淀粉颗粒,糖原动物体内葡萄糖的储存形式,纤维素作为植物的骨架,4.结合糖 糖与非糖物质的结合物。,糖脂(glycolipid):是糖与脂类的结合物。糖蛋白(glycoprotein):是糖与蛋白质的结合物。,常见的结合糖有,糖的生理功能提供能量机体重要的碳源人体组织结构的重要成分重要的生物活性物质
3、(糖的磷酸衍生物),第一节 糖的消化与吸收,一、糖的消化与吸收,(一)糖的消化 人类食物中的糖主要有植物淀粉、动物糖原以及麦芽糖、蔗糖、乳糖、葡萄糖等,其中以淀粉为主 消化部位:主要在小肠,少量在口腔,淀粉,麦芽糖+麦芽三糖(40%)(25%),-临界糊精+异麦芽糖(30%)(5%),葡萄糖,唾液中的-淀粉酶,-葡萄糖苷酶,-临界糊精酶,消化过程,肠粘膜上皮细胞刷状缘,胃,口腔,肠腔,胰液中的-淀粉酶,食物中含有的大量纤维素,因人体内无-糖苷酶而不能对其分解利用,但却具有刺激肠蠕动等作用,也是维持健康所必需。,(二)糖的吸收,1.吸收部位 小肠上段,2.吸收形式 单 糖,ADP+Pi,ATP,
4、G,Na+,K+,小肠粘膜细胞,肠腔,门静脉,3.吸收机制,Na+依赖型葡萄糖转运体(Na+-dependent glucose transporter,SGLT),刷状缘,细胞内膜,4.吸收途径,小肠肠腔,肠粘膜上皮细胞,门静脉,肝脏,体循环,SGLT,各种组织细胞,GLUT,GLUT: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已发现有5种葡萄糖转运体(GLUT 15)。,三、糖代谢的概况,葡萄糖进入细胞内进行代谢需要依赖葡萄糖转运体(glucose transporter,GLUT)来实现目前已发现5种(GLUT15)分布在不同的组织细胞中GLUT-1红细胞GLUT-4脂肪、
5、肌组织,葡萄糖,丙酮酸,H2O及CO2,乳酸,乳酸、氨基酸、甘油,糖原,核糖+NADPH+H+,淀粉,丙酮酸氧化三羧酸循环,磷酸戊糖途径糖酵解糖异生,第二节 糖的无氧氧化Glycolysis,糖酵解:一分子葡萄糖在胞质中可裂解为两分子丙酮酸,是葡萄糖无氧氧化和有氧氧化的共同起始途径,称为糖酵解乳酸发酵:在不能利用氧或氧供应不足时,人体将丙酮酸在胞质中还原生成乳酸,称为乳酸发酵,一、糖的无氧氧化,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糖酵解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第二阶段:乳酸生成阶段,丙酮酸转变成乳酸细胞定位:胞浆,葡萄糖磷酸化为6-磷酸葡萄糖(glucose-6-phosphate,G-6-P),6-磷酸葡萄
6、糖,(一)、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葡萄糖,反应不可逆第一个关键酶消耗一个ATP,哺乳类动物体内已发现有4种己糖激酶同工酶,分别称为至型。肝细胞中存在的是型,称为葡萄糖激酶(glucokinase)。它的特点是:对葡萄糖的亲和力很低受激素调控,6-磷酸葡萄糖转变为 6-磷酸果糖(fructose-6-phosphate,F-6-P),6-磷酸葡萄糖,6-磷酸果糖,6-磷酸果糖转变为1,6-双磷酸果糖(1,6-fructose-biphosphate,F-1,6-2P),6-磷酸果糖激酶-1(6-phosphfructokinase-1),6-磷酸果糖,1,6-双磷酸果糖,反应不可逆第2个关键酶消耗
7、一个ATP,1,6-双磷酸果糖,磷酸己糖裂解成2分子磷酸丙糖,磷酸丙糖的同分异构化,磷酸丙糖异构酶(phosphotriose isomerase),3-磷酸甘油醛,磷酸二羟丙酮,以上五步反应共消耗2分子ATP,产生了2分子3-磷酸甘油醛,为耗能阶段,3-磷酸甘油醛氧化为1,3-二磷酸甘油酸,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3-磷酸甘油醛,1,3-二磷酸甘油酸,1,3-二磷酸甘油酸转变成3-磷酸甘油酸,在以上反应中,将底物的高能磷酸基直接转移给ADP生成ATP。这种ADP或其他核苷二磷酸的磷酸化作用与底物的脱氢作用直接相
8、偶联的反应过程称为底物水平磷酸化,1,3-二磷酸 甘油酸,3-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激酶(phosphoglycerate kinase),3-磷酸甘油酸转变为2-磷酸甘油酸,磷酸甘油酸变位酶(phosphoglycerate mutase),3-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2-磷酸甘油酸转变为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hosphoenolpyruvate,PEP),2-磷酸甘油酸,磷酸烯醇式丙酮酸转变成丙酮酸,并通过底物水平磷酸化生成AT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丙酮酸,第二个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不可逆第三个关键酶,(二)、丙酮酸转变成乳酸,丙酮酸,乳酸,NADH+H+来自于3-磷酸甘油醛的脱氢反应,G
9、lycolysis,Glucose,Glucose-6-phosphate,Fructose-6-phosphate,Fructose-1,6-bisphosphate,Dihydroxyacetonephosphate,Glyceraldehyde3-phosphate,1,3 Bisphosphoglycerate,3Phosphoglycerate,2Phosphoglycerate,Phosphoenolopyruvate,Pyruvate,Lactate,Hexokinase,Phosphoglucoseisomerase,Phosphofructokinase,Aldolase,T
10、riosephosphateisomerase,Glyceraldehyde3-phosphatedehydrogenase,Phosphoglyceratekinase,Phosphoglyceratemutase,Enolase,Pyruvate kinase,Lactate dehydrogenase,NADH NAD,NADH NAD,ATP,ATP,ATP,ATP,ADP,ADP,ADP,ADP,糖酵解小结,糖酵解是一个不需氧产能过程糖酵解的部位是细胞胞浆,三个关键酶催化三个不可逆反应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产能的方式和数量方式:底物水平磷酸化1,3-二磷酸甘油酸
11、转变为3-磷酸甘油酸PEP将P转给ADP形成ATP和丙酮酸数量:*糖酵解时1mol葡萄糖能净生成2molATP,总反应式:G+2ADP+2Pi 2CH3-CHOH-COOH+2H2O+2ATP,终产物乳酸的去路释放入血,进入肝脏再进一步代谢。分解利用 乳酸循环(糖异生),除葡萄糖外,其它己糖也可转变成磷酸己糖而进入酵解途径。,二、糖酵解的调节,调节对象:三个关键酶己糖激酶、6-磷酸果糖激酶-1、丙酮酸激酶调节方式:变构调节共价修饰调节,(一)、6-磷酸果糖激酶-1(PFK-1),1、变构调节变构抑制剂:ATP、柠檬酸 PFK-1两个ATP结合位点活性中心内ATP作为底物结合活性中心外ATP作为
12、变构效应物结合,变构激活剂:AMP、ADP、1,6-双磷酸果糖(F-1,6-BP)、2,6-双磷酸果糖(F-2,6-BP)F-1,6-BP对PFK-1具有正反馈作用F-2,6-BP是PFK-1的最强变构激活剂AMP可与ATP竞争变构结合部位抵消ATP的抑制作用,F-2,6-BP是PFK-1最强的变构激活剂F-2,6-BP与AMP一起取消ATP、柠檬酸的变构抑制作用F-2,6-BP由6-磷酸果糖激酶-2(PKF-2)催化F-6-P中的C2磷酸化而成PKF-2是双功能酶:PKF-2、FBP-2,F-6-P,F-1,6-2P,ATP,ADP,PFK-1,磷蛋白磷酸酶,PKA,(二)、丙酮酸激酶,变构
13、调节变构激活剂:F-1,6-BP变构抑制剂:ATP、肝内Ala,共价修饰调节,丙酮酸激酶,丙酮酸激酶,ATP,ADP,Pi,磷蛋白磷酸酶,(无活性),(有活性),PKA:蛋白激酶A(protein kinase A,PKA),CaM:钙调蛋白,(三)、葡萄糖激酶或己糖激酶,HK受6-磷酸葡萄糖反馈抑制,但肝GK不受其抑制长链脂酰CoA对GK有变构抑制作用,三、糖酵解的生理意义,在缺氧情况下迅速提供能量某些细胞在氧供应正常情况下提供能量的重要途径成熟红细胞:无线粒体,完全由糖酵解供能神经、白细胞、骨髓:代谢活跃,第三节糖的有氧氧化Aerobic Oxidation of Carbohydrate
14、,定义:葡萄糖在有氧条件下彻底氧化成水和二氧化碳,并释放出能量的反应过程。是机体供能的主要方式部位:胞液及线粒体,一、有氧氧化的反应过程,第一阶段:酵解途径,第二阶段:丙酮酸的氧化脱羧,第三阶段:三羧酸循环及氧化磷酸化,G(Gn),丙酮酸,乙酰CoA,H2O,O,ATP,ADP,TAC,胞液,线粒体,(一)、丙酮酸的氧化脱羧,三种酶:丙酮酸脱氢酶(E1)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五种辅酶硫胺素焦磷酸脂(TPP)VB1硫辛酸硫辛酸FAD核黄素(VB2)NAD+尼克酰胺(VPP)CoA泛酸,TPP,+2H,-2H,SH,HSCoA,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催化的反应过程,1.
15、丙酮酸脱羧形成羟乙基-TPP。2.由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催化形成乙酰硫辛酰胺-E2。3.二氢硫辛酰胺转乙酰酶(E2)催化生成乙酰CoA,同时使硫辛酰胺上的二硫键还原为2个巯基。4.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使还原的二氢硫辛酰胺脱氢,同时将氢传递给FAD。5.在二氢硫辛酰胺脱氢酶(E3)催化下,将FADH2上的H转移给NAD+,形成NADH+H+。,CO2,CoASH,NAD+,NADH+H+,5.NADH+H+的生成,1.-羟乙基-TPP的生成,2.乙酰硫辛酰胺的生成,3.乙酰CoA的生成,4.硫辛酰胺的生成,(二)、三羧酸循环,三羧酸循环(tricarboxylic acid cyc
16、le,TAC),也叫柠檬酸循环、Krebs循环细胞定位:线粒体内,1、柠檬酸的形成,草酰乙酸,柠檬酸合酶,反应不可逆TAC第一个关键酶,2、异柠檬酸的形成,顺乌头酸酶,3、第一次氧化脱羧,异柠檬酸脱氢酶,NAD+,NADH+H,反应不可逆第一次氧化脱羧TAC第二个关键酶限速酶,4、第二次氧化脱羧,-酮戊二酸酸脱氢酶复合体,NAD+,NADH+H,反应不可逆第二次氧化脱羧TAC第三个关键酶作用机制类似于丙酮酸脱氢酶复合体,CoASH,H,5、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琥珀酰CoA合成酶,GDP+Pi,GTP,琥珀酰CoA合成酶(琥珀酸硫激酶)这是TAC中唯一的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直接生成GTP,HSC
17、oA,6、琥珀酸脱氢生成延胡索酸,琥珀酸脱氢酶,琥珀酸脱氢酶是TAC中唯一与内膜结合的酶,受氢体是FAD,7、延胡索酸加水生成苹果酸,延胡索酸酶,8、苹果酸脱氢生成草酰乙酸,草酰乙酸,苹果酸脱氢酶,NAD+,NADH+H,NADH+H+,NAD+,NAD+,NADH+H+,GTP,GDP+Pi,FAD,FADH2,NADH+H+,NAD+,柠檬酸合酶,顺乌头酸酶,异柠檬酸脱氢酶,-酮戊二酸脱氢酶复合体,琥珀酰CoA合成酶,琥珀酸脱氢酶,延胡索酸酶,苹果酸脱氢酶,草酰乙酸,柠檬酸,顺乌头酸,异柠檬酸,-酮戊二酸,琥珀酰CoA,琥珀酸,延胡索酸,苹果酸,TAC小结,三羧酸循环的概念:乙酰CoA和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物化学精品ppt课件 生物化学 精品 ppt 课件 04 代谢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092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