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专科ppt课件-5 皮肤与组织寄生虫.ppt
《《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专科ppt课件-5 皮肤与组织寄生虫.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专科ppt课件-5 皮肤与组织寄生虫.ppt(124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六章 皮肤与组织寄生虫,韶关学院医学院医技系,皮肤及组织内寄生虫是在皮肤及组织内寄生,或者其幼虫在皮肤组织内移行,引起临床疾病的寄生虫。本类寄生虫感染途径多,通过误食污染的食物、经皮肤黏膜侵入等方式感染。,皮肤及组织寄生虫分类 线虫:旋毛虫、美丽筒线虫 绦虫:曼氏迭宫绦虫 原虫:刚地弓形虫、肉孢子虫 节肢动物:疥螨、蠕形螨、虱、潜蚤,第一节 线虫一、旋毛形线虫 Trichinella spiralis,旋毛形线虫简称旋毛虫,是一种成虫和幼虫分别寄生于同一宿主的小肠和肌肉中的线虫。是重要的人兽共患寄生虫,引起旋毛虫病。对人体的危害性很大,严重感染常致人死亡。,【形态】,1.成虫 虫体乳白色,细
2、小如线,后端稍粗;雌雄异体。消化道完整,有口、咽管、中肠、直肠及肛门组成。咽管约占体长的1/31/2。除在咽神经环后略膨大外,均为毛细管状,膨大部分后段背侧的咽管系4555个单层串珠状排列的杆细胞组成的杆状体,其分泌物具有消化功能和较强的抗原性。两性成虫的生殖系统均为单管型。,雌虫约为(3.04.0)(0.050.06)mm。雌虫子宫内含未分裂的卵细胞,后段则含幼虫,愈近阴道处的幼虫发育愈成熟。自阴门产出新生幼虫。,雄虫约1.41.6 0.04 0.05mm;雄虫尾端具一对耳状/钟状交配器,无交合刺。,2.幼虫囊包 刚产出的幼虫称新生蚴,大小约为1246m。成熟幼虫长约1mm,尾端钝圆,头端较
3、细,卷曲于梭形或近圆形的囊包之中,囊包多呈梭形,其纵轴与肌纤维平行。大小约为(0.250.5)(0.210.42)mm,囊壁较厚,分内、外两层。一个囊包内通常只有12条幼虫,个别囊包有67条幼虫。,【生 活 史】,成虫寿命:14个月,感染后1个月形成半年后开始钙化,转换宿主,雌虫产幼虫于肠壁(卵胎生)排蚴期可持续416周,数小时内侵入肠粘膜,经24小时发育后返回肠腔,5 天,一生产幼虫10002000条,1.成虫和幼虫寄生于同一个宿主体内,不需要在外界发育,但完成生活史必须要更换宿主。2.寄生部位:成虫:小肠,主要在十二指肠及空肠上段;幼虫:同一宿主的横纹肌内。3.感染方式:经口感染(吃了含活
4、幼虫囊包的肉类及其制品)4.感染阶段:含幼虫的囊包 5.人既是终宿主也是中间宿主 6.保虫宿主:多种哺乳动物如猪、犬、鼠、猫及熊、野猪、狼、狐等野生动物。,生活史要点,旋毛虫主要致病阶段为幼虫1.侵入期(肠道期):感染后1W 病因:脱囊幼虫侵入肠壁,成虫以肠绒毛为食,分泌排泄物刺激,导致肠粘膜炎症,充血、水肿、溃疡出血等肠道广泛炎症。主要病变部位在十二指肠和空肠 表现: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致病性】,2.幼虫移行期(急性期)感染后23W,全身性症状明显 病因:幼虫移行侵入肌纤维,产生毒素使肌纤维肿胀、变性、坏死,间质水肿,炎症细胞浸润等,引起血管炎和肌炎。,表现:发热、肌痛(以腓肠肌明显)
5、、水肿(眼睑及面部多见)、眼结膜充血水肿、嗜酸性粒细胞、皮疹等。严重者咀嚼、吞咽困难,呼吸疼痛,全身水肿,心肝肾功能衰竭。,旋毛虫脱囊期幼虫钻入肠粘膜,3.成囊期(恢复期):感染后416W,病情好转或恶化 病因:肌纤维内幼虫囊包形成,损伤肌组织修复,机体反应减弱。表现:全身症状减轻或消失,肌痛可持续数月。严重者可出现恶病质、水肿、虚脱、心肌炎等。,旋毛虫的寄生可以诱发宿主产生保护性免疫力,尤其对再感染有显著的抵抗力。可表现为幼虫发育障碍、抑制成虫的生殖能力及加速虫体的排除等,1.病原学诊断采用活检法:自患者腓肠肌或肱二头肌取样,经压片或切片镜检有无幼虫及囊包。如果患者尚有吃剩的肉,亦可用同法检
6、查,以资佐证。但阳性检出率仅50%。,【诊断】,旋毛虫钻入肠粘膜组织(组织切片),2.免疫学方法皮内试验:简便易行,在感染后第二周阳性率可达90%,敏感性高。但病后5年或更长时间,部分病人仍可呈阳性反应。环蚴沉淀试验(CPT):有助于轻度感染的早期诊断,一般在感染后第3周末开始呈现阳性反应。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特异性强、敏感性高,用于急性期病人的诊断和流行病学的调查。在国外作为商品猪宰杀前常规检测方法。胶体金免疫层析试纸条:胶体金标葡萄球菌SPA和旋毛虫肌幼虫排泄分泌抗原建立而成,检测样品中旋毛虫抗体,现多用于肉制品的快速检测,1.流行分布 旋毛虫病呈世界性分布,但以欧洲、北美洲发病率较高。旋毛
7、虫病是人兽共患寄生虫病。目前已知有百余种哺乳动物可自然感染旋毛虫病。,【流行及防治】,2.流行因素,猪为主要动物传染源。旋毛虫幼虫囊包的抵抗力较强,能耐低温、干燥。生食或半生食受染的猪肉是人群感染旋毛虫的主要方式。,加强卫生宣传和肉类检疫。科学养猪,提倡圈养。消灭老鼠等传染源,搞好环境卫生。治疗病人,常用甲苯咪唑、阿苯达唑,3.防治,第三节 曼氏迭宫绦虫,(Spirometra mansoni),成虫主要寄生在猫科动物,偶然寄生于人体小肠,引起曼氏迭宫绦虫病。幼虫称为裂头蚴,寄生于人体各组织和器官,引起裂头蚴病,其危害远大于成虫。,曼氏迭宫绦虫,成虫 601000.50.6cm 头节 颈部:细
8、长 链体:由1000个节片组成,节片的宽大于长,【形态】,曼氏迭宫绦虫成虫,幼节,成节,孕节,头节:细小呈指状,长1.01.50.40.8mm其背、腹面各有一条纵行的吸槽。,吸槽,曼氏迭宫绦虫成节,成节和孕节结构基本相似,均有发育成熟的雌雄生殖器官各一套。,雄生殖孔,雌生殖孔,子宫,卵巢,卵模及梅氏腺,子宫孔,睾丸呈小泡状,320540个,分布于节片两侧。卵巢分两叶,位于节片后部中央。子宫呈螺旋状蟠曲重叠,位于节片中央,子宫孔开口于阴道之后。孕节子宫内充满虫卵。,原尾蚴,寄生于剑水蚤内的原尾蚴,2.幼虫,裂头蚴,裂头蚴 长带状,白色约300mm0.7mm,活时较强的伸缩能力。头端膨大,中央有一
9、明显凹陷,与成虫头节相似,体不分节,但具有不规则横皱纹,末端多呈钝圆形。,3.虫卵 橄榄形,两端稍尖,长5276 3144m,浅灰褐色,卵壳较薄,一端有卵盖,内含一个卵细胞和若干个卵黄细胞。,【生活史】,第二中间宿主,钩球蚴,虫卵,钩球蚴,原尾蚴,裂头蚴,成虫,裂头蚴,粪便,水,剑水蚤,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第二中间宿主:蝌蚪青蛙人,终宿主猫犬人,转续宿主:蛇鸟猪兽人,水,人可成为曼氏迭宫绦虫的第二中间宿主、转续宿主、终宿主感染期:原尾蚴和裂头蚴,20042007年广州市售蛙类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调查 广州医学院医学影像系2006级和广州医学院病原生物学教研室 从广州肉菜市场购买的虎纹蛙剥皮
10、后,检查和分离寄生于蛙肌肉中的裂头蚴,同时记录虫体寄生部位和虫数。结果从20042007年共检查蛙1279只。其中阳性850只,阳性率为66.46;共检出裂头蚴2773条,平均感染度为3.26。,100只青蛙16只检出曼氏裂头蚴 疾控专家告诫市民:与青蛙最好“敬而远之”,感染期:裂头蚴、原尾蚴感染途径和方式:(1)经皮肤或黏膜侵入(2)经口感染,误食原尾蚴或裂头蚴。终宿主:猫、犬、人等第一中间宿主:剑水蚤 第二中间宿主:蛙、蛇、人等转续宿主:蛇、鸟、兽、人等裂头蚴寿命:在人体内长达25年,生活史要点,成虫寄生人体在我国近20例,成虫致病力不大,一般无明显的症状。有时会有消化系统轻微症状。,【致
11、病性】,1.成虫致病,裂头蚴寄生人体引起曼氏迭宫裂头蚴病,其危害远比成虫大。其危害严重因裂头蚴的移行及其寄生部位而异。,2.幼虫致病,临床症状按寄生部位分型:,眼裂头蚴病皮下裂头蚴病口腔颌面部裂头蚴病脑裂头蚴病内脏裂头蚴病增殖型裂头蚴病,眼裂头蚴病 多累及眼睑或眼球,出现眼睑红肿且有虫爬感,严重时出现视力障碍,甚至失明。,皮下裂头蚴病,可在躯干、四肢、外阴或全身的皮下,形成游走性皮下结节,局部瘙痒有虫爬感。发生炎症,可有间歇或持续性疼痛及触痛。,【诊断】,查虫卵诊断曼氏迭宫绦虫病。局部手术检出裂头蚴,诊断裂头蚴病。,询问病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另外影像技术如CT等对脑裂头蚴病有价值。,1.病原学
12、检查,2.免疫学检查法用裂头蚴抗原作各种免疫学诊断。,1.分布:成虫寄生人体的报告不多见(我国20例)裂头蚴病多见(我国数千例)。我国以南方为主。2.流行因素:(1)局部敷贴生蛙肉或生食蝌蚪;(2)生食蛇、猪及其他转续宿主的肉;(3)饮用生水或游泳吃进含原尾蚴的剑水蚤。,【流行与防治】,3.防治:加强卫生宣教,阻断传播途径。成虫可用槟榔、南瓜子、吡喹酮、丙硫咪唑 裂头蚴主要靠手术摘除。,一、刚地弓形虫 Toxoplasma gondii,弓形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动物的有核细胞中,可发生机会感染引起弓形虫病。,第四节 原虫,当人体感染弓形虫后,其免疫功能正常时常表现为隐性感染;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
13、可造成严重后果,为目前医学上重要的机会性致病原虫,受到重视。当宿主感染了HIV、长期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等因素引起抵抗力下降或免疫功能不全时,患者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甚至危及生命。,生活史过程中主要阶段有:滋养体、包囊或假包囊、配子体和卵囊(囊合)。与致病及传病有关。,【形态】,急性感染期的存在形式。包括 速殖子(增殖快速的滋养体)假包囊(宿主细胞包裹数十个速殖子),滋养体,(一)中间宿主体内,速殖子主要存在于中间宿主的有核细胞内,呈香蕉形或新月形,一端较尖、一端较圆,一边扁平,一边隆起;核位于虫体中央。,假包囊,由于宿主的免疫功能低下,弓形虫在体内的繁殖速度较快,形成的大量速殖子聚集于宿主
14、的有核细胞内,将宿主的细胞核挤向细胞膜,宿主的细胞膜看似虫体的囊壁,故称假包囊。,假包囊,由于宿主的免疫功能正常,弓形虫在体内的繁殖速度较慢,是慢性感染期虫体存在形式。呈球形或近球形包囊,其具有一层弹性的囊壁,内含多个缓殖子(包囊内的滋养体称作缓殖子)。,2.包囊,包囊可在宿主组织内长期存活,在一定条件可破裂,释出的缓殖子又侵入周围的细胞形成新的包囊,3.卵囊 猫粪便内呈球形或近球形,具有两层光滑透明的囊壁,成熟的卵囊含有两个孢子囊,每个孢子囊含四个子孢子,共8个。,(二)终宿主体内,1.裂殖体:猫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内2.配子体:猫肠上皮细胞内形成,卵囊,终宿主 中间宿主,中间宿主,相互传染,【
15、生活史】,(1)终宿主:猫及猫科动物。寄生细胞:肠上皮细胞(裂体增殖、配子生殖、孢子增殖产生卵囊)(2)中间宿主:人及猪、鼠、猫、牛、羊及家禽等多种脊椎动物。寄生部位 滋养体寄生细胞内或游离于体液或组织液中 假包囊寄生于除红细胞外的任何有核细胞 包囊寄生于肠外的各器官组织(脑、眼等),生活史要点,感染阶段-非特异性 假包囊、包囊、滋养体和卵囊感染途径-多样性 弓形虫各感染阶段均可经口感染。速殖子 损伤的皮肤粘膜 输血 器官移植 经胎盘血流致胎儿感染。宿主转换-非定向性,1.致病因子虫株毒力:RH株(强毒株)、Beverley株(弱毒株)机体免疫状态(机会致病原虫)2.致病机制速殖子导致组织急性
16、炎症和坏死,包囊挤压器官组织,破裂后刺激机体发生变态反应,形成肉芽肿,纤维化。,【致病性】,先天性弓形虫病:发生于初孕妇女,经胎盘感染胎儿,可致流产、早产、畸胎或死产。早孕期感染畸胎发生率高,主要累及大脑和眼。,3.弓形虫病,弓形虫所致脑积水内脏裸露,多为隐性感染,不同的寄生部位,表现出不同的临床症状。淋巴结肿大多见,还可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和眼部病变,以视网膜脉络膜炎为多见。,脉络膜和视网膜炎,获得性弓形虫病,弓形虫感染致脑部脓肿,1.病原学诊断 涂片染色法 取病人胸水、腹水、眼房水、脑脊液等离心后取沉淀物,或活组织穿刺物涂片,经吉氏染色后镜检,检查到滋养体、速殖子、缓殖子、假包囊、包囊。动
17、物实验和细胞培养法 涂片染色法检查结果为阴性者,取剩余体液或活组织穿刺物接种小鼠腹腔,1周后剖杀,取腹腔液镜检。或取样本进行细胞培养,检查滋养体。,【诊断】,是弓形虫病重要实验诊断方法,特别适合孕妇弓形虫检查。发达国家早在七十年代就将ToRCH 列为孕期筛查项目。方法:主要有染色试验(DT),为弓形虫特有血清学诊断方法。其次,还有IFA、IHC、ELISA等。,2.血清学试验,ToRCH感染与优生优育,ToRCH是以下五种广泛传播的病原生物英文名称的字头组合。弓形虫(Toxoplasma gondii)、风疹(Rubella Virus)、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单纯疱疹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 寄生虫学及检验技术专科ppt课件-5 皮肤与组织寄生虫 寄生虫 检验 技术 专科 ppt 课件 皮肤 组织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089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