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ppt
《课件-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ppt(8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4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学习目标1.了解非线性编辑的相关概念以及非线性编辑方 式、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2.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结构。3.掌握非线性编辑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工作原理。4.能清楚描述一个非线性编辑系统的主要设备。5.熟悉非线性编辑网络系统的组成。6.了解非线性编辑网络的功能。7.熟悉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基本功能和特点。,第4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第4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4.1非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系统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4.3 非线性编辑网络4.4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分类4.5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特点与性能,4.1 非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系统,4.1.1 非线性编辑的概念 非线性编辑的
2、思想早在电影胶片剪辑过程中就已经初现雏形,但却一直没有提出“非线性编辑”这一概念。非线性编辑的真正出现,是在线性编辑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不断发展完善的。相对于线性编辑,人们将后者称为非线性编辑。,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1.非线性编辑的概念,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是指节目制作过程中可实现镜头的任意组接,而无须严格按照脚本要求从第一个镜头开始依次编到结尾的影视节目编辑方式。它依托于盘基记录介质,编辑人员可以任意选取素材,并且可以按照自己的情况对素材进行编辑。对已编部分的修改不会影响其余部分,无需对其后面的所有部分进行重编或者再次转录。,4.1 非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原理与
3、技术,2.非线性编辑的特点,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1)信号数字化不易损失(2)编辑网络化资源共享(3)特效多样化功能强大(4)设备经济化维护简单,4.1 非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3.非线性编辑系统的概念,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目前我们所说的非线性编辑系统NLE(Nonlinear Editing System)即是用盘基媒体进行存储和编辑的数字化视音频后期制作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之所以可以发挥“非线性”的特点,主要是由于非线性编辑系统以多媒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作支撑;以光盘、硬盘作为存储媒体,对数字化视音频信息迅速读取;利用计算机交互性和稳定性,使编辑软件的操作方
4、便、快捷、灵活。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出现主要是模拟信号数字化,数据压缩技术、计算机技术和大容量存储技术发展的结果。,4.1 非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4.1.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发展,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每一次变革、每一项进步背后都有其强大的推动力。非线性编辑系统正是在视音频数据记录载体和编辑技术不断进步的推动下,从诞生逐步发展成熟的。,4.1 非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1)基于胶片的手工剪辑阶段,4.1 非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2)基于磁盘的非线性编辑阶段,4.1 非
5、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系统,1970年CMX600的问世标志着非线性编辑系统登上历史舞台。CMX600是最早的基于磁盘的非线性编辑系统,它由CBS和Memorex联合研制。CMX600将磁盘作为自己的存储载体,将视频信息以模拟信号的形式存储在12块硬盘上,每块硬盘的存储空间只有39MB。,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3)基于磁带的电子非线性编辑阶段,4.1 非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4)基于光盘的电子非线性编辑阶段,4.1 非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4)基于光盘的电子非线性编辑
6、阶段,4.1 非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5)基于硬盘的数字非线性编辑阶段,4.1 非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4.1.3 非线性编辑方式,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思想诞生于十九世纪末,距今已有百余年时间了。虽然其间有60年的时间人们在进行技术摸索,有近20年的时间在利用线性编辑方式,但是非线性编辑方式在40年的时间里得到了长足地发展。而今,电影电视编辑领域中出现了多种非线性编辑方式。,4.1 非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1.按载体划分,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1)胶片编辑(2)磁带编辑(3
7、)光盘编辑(4)硬盘编辑,4.1 非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2.按视音频信号类型划分,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1)物理剪辑(2)电子编辑(3)数字编辑,4.1 非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3.按编辑程序划分,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1)直接编辑,4.1 非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2)间接编辑,4.1 非线性编辑与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4.2.1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结构,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实质上,非线性编辑系统是一个扩展的计算机系统。因此,和计算机系统相同,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结构
8、也包括硬件结构和软件结构两大部分。,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1.硬件结构,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2.软件结构,非线性编辑软件既要满足用户的前台操作,又要有效指挥各硬件设备。它是连接用户与数据的桥梁,人们对数据进行编辑处理必须依靠相应的编辑软件。换句话说,在同一计算机平台上,编辑软件的性能也直接影响编辑结果。而不同类型的电视节目对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软件和硬件都有着不同的要求。,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4.2.2 计算机硬件平台,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计算机是编辑系统硬件结构的中心,也是整个系统运行状态的决定因素,肩负着数据存储管理、视音频处理卡工作控制、
9、软件运行等任务。除了极少数厂商将它们的系统建立在自有平台上以外,作为一个标准化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系统采用的是通用硬件平台。非线性编辑系统的计算机硬件平台结构大体可以分为三部分:微处理器、系统主内存及I/O接口。,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1.计算机硬件平台的结构,(1)微处理器(2)系统主内存(3)总线,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2.硬件平台的种类和特点,目前使用的非线性编辑系统按照硬件平台的种类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基于工作站平台的系统。该系统大多建立在SGI图形工作站基础上,一般图形、动画和特技功能较强,但价格昂贵,软硬件支持不充分。二是基于Macin
10、tosh平台的系统。该系统在非线性编辑发展的早期应用得比较广泛,未来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苹果硬件平台的制约。三是基于PC平台的系统。这类系统以Intel及其兼容芯片为核心,型号丰富,性价比高,装机量大,发展速度也非常快。,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1)SGI工作站,国际上比较著名的工作站生产厂家有SGI(Silicon Graphics)、SUN(Sun Microsystems)、DEC(Digital Equipment Corporation)和HP(Hewlett-Packard)等,其中以SGI实力最强。SGI工作站是通用系统,可以处理电视、录像、三维动化,包括制作和编辑。,
11、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2)Macintosh机,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3)PC机,PC机得到广泛使用是由于其与另外两种平台相比有独特的优势。首先,PC机平台的价位与工作站相比十分低廉。其次,PC机平台的兼容性较高,可以支持多种软硬件。此外,PC机发展的同时,其操作系统indows也不断发展。国内外的一些较著名公司如大洋、索贝、新奥特、亚细亚以及索尼、松下等公司,都曾用过或正在使用非线性编辑板卡和软件组成PC机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4.2.3 视音频采集处理卡,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1.视音频处理卡的功能,(1)进行视音频信号的采集与输出。(2)视音频采集
12、处理卡实现了特技、字幕生成从软件 到硬件的转变。(3)视音频采集处理卡的核心内容是压缩与解压缩。,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2.视音频采集处理卡的工作原理,(1)单通道处理卡及工作原理,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2)双通道处理卡及工作原理,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4.2.4 存储介质,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由于非线性编辑要实时地完成视音频数据处理,系统的数据存储容量和传输速率也非常重要。通常单机的非线性编辑系统需应用SCSI接口技术,大容量硬盘,对于网络化的编辑,
13、其在线存储系统还需使用RAID硬盘管理技术,以提高系统的数据传输速率。,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1.SCSI接口技术,SCSI(Small Computer System Interface)是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也称为SCSIl,采用一种25线的接口。它的前身SASI(Shugart Assocated System Interface)是Shugartssocated等所制定的标准。,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2.高速AV硬盘(SCSI硬盘),对非线性编辑系统来说,硬盘是目前最理想的存储媒
14、介,尤其是SCSI硬盘,其传输速率,存储容量和访问时间都优于IDE接口硬盘。SCSI的扩充能力也比IDE接口强。增强型IDE接口最多可驱动4个硬盘,SCSI-规范支持7个外部设备,而SCSI-一般可连接15个设备,Ultra2以上的SCSI可连接31个设备。,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3.硬盘阵列技术,硬盘阵列技术RAID(Redundant Arrays of IndePendent Disks独立硬盘冗余阵列)是具有冗余度的多重化磁盘阵列,它有独立的机箱和供电系统,不占计算机CPU资源,与计算机操作系统无关,利用若干小型硬盘加上控制器按一定
15、的组合条件而组成一个大容量、快速响应的存储系统,从用户看是一个大硬盘。,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4.2.5 接口,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的各个部件都是独立存在的,计算机内部接口将它们连接在一起,使视音频数据可以传输。同时,非线性编辑系统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需要外部接口。编辑系统内部接口在前面已经介绍了,这里不再重复。编辑系统外部接口分为模拟信号接口和数字信号接口。模拟接口主要有复合信号接口、Y/C(S-VIDEO)和YUV分量接口。如果外围使用的是数字录像机,则可以选用数字接口。这些接口将非编系统与信号源连接起来,实现信号的采集与输出。,4.2
16、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1.SDI接口,SDI(Serial Digital Interface 串行数字接口)是把数据流通过单一通道顺序传送的接口。它是最先出现的用于视频制作领域的数字接口。由于串行数字信号的数据率很高,在传送前必须经过处理。,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2.SDTI接口,SDTI(QSDI,CSDI,SDDI)接口(SMPTE305M)是由SDI接口(SMPTE259M)发展而来,码率为270MB/S或360MB/S,支持净码率在34MB/s以上的高码率可通过多个连接来实现。SDTI
17、支持多种格式,如DVCPRO,DVCPRO50,BetacamSX,Digital-S,DVCAM,M-JPEG,MPEG-2等,可用于高于实时的速度传输,如多倍速下载。SDTI接口适用于传统演播室环境,直接支持切换台、录像机和切换矩阵,但不太适应双向传输。,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3.AES/EBU及S/PDIF数字音频接口,AES/EBU(音频工程师协会/欧洲广播联盟)标准是很常用的专业数字音频标准。其中AES是指AES3-1992“双通道线性表示的数字音频数据串行传输格式”,EBU是指EBU发表的数字音频接口标准EBU3250。两者实质
18、内容是相同的,但物理上不能互换,后者输入和输出均采用变压器耦合。两者统称为AES/EBU数字音频接口。,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4.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数据接口以光纤作为信号数据的传输通道,将是未来后期节目制作设备的接口标准。现已有松下、AVID等公司的支持。光纤传输带宽可实现1Gb/s,甚至2Gb/s以上的数据传输,其速率更高,数据交换也更为方便。随着非线性制播网络的发展和应用,数据传输要求更高,FDDI接口将更为普遍地应用于非线性编辑系统。,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5.遥
19、控接口,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计算机和录像机通信时,遥控接口必不可少。利用遥控接口能使非线性编辑机具备控制录像机动作的功能。目前,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常用RS-232C和RS-422A接口。RS-485接口主要应用于大型视音频矩阵的控制面板与主机的通讯。,4.2 非线性编辑系统的组成,非线性编辑原理与技术,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6.IEEE-1394接口,IEEE-1394接口将视音频信号和控制信号集中在一条线上,这样,无需标识ID设备和终端设定,便于连接。IEEE-1394接口可保证在传输视音频信号时的实时显示。DV和DVCPRO格式录像机也将其定为连接格式。IEEE-1394接口可以在DV和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课件-第四章 非线性编辑系统 课件 第四 非线性编辑 系统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06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