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器官组织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器官组织课件.ppt(3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2010级生物技术、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甲平台)Copyright 2012海南医学院 林英姿教授 Email:,66890739,第二章 免疫器官和组织The Immune Tissues and Immune Organs,学习目标:1、掌握中枢及外周免疫器官的概念、结构和功能;2、熟悉免疫系统的组成;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概念和意义。,目的要求,免疫系统composition of immune system,免疫器官和组织,中枢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发生、分化、发育、成熟的场所骨髓胸腺外周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定居、增殖、反应的场所淋巴结脾脏黏膜免疫系统,1、造血干细胞的起源和表面标志,造血干细胞的特性
2、:自我更新和分化,(三)造血干细胞与免疫细胞的生成,起源,卵黄囊 胚胎肝 骨髓,表面标志,CD34:(多能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标志)CD117(SCFR):干细胞因子(SCF)的受体(多能造血干细胞的重要标志)Lin:谱系阴性细胞,早期造血干细胞的标志,(1)多能造血干细胞的分化,2、造血干细胞的分化及免疫细胞的生成,造血微环境,(2)定向干细胞及其分化,造血干细胞的分化,造血干细胞,二、胸腺(thymus),1、结构(复习),2、胸腺的细胞组成,(1)胸腺基质细胞(thymus stromal cell,TSC):包括胸腺上皮细胞、M、DC等;(2)胸腺细胞(前T细胞),4、功能(1)T细胞分化
3、、发育和成熟的场所(2)免疫调节功能(3)自身耐受的建立与维持,3、胸腺微环境:利于T细胞的分化、发育、成熟(1)胸腺基质细胞(TSC)(2)细胞外基质(3)局部活性物质(胸腺素,细胞因子和黏附分子),BALB/c 无胸腺裸鼠,第二节 外周免疫器官和组织一、淋巴结(lymph node),1、结构,(1)T细胞约占75%,B细胞约占25%。(2)皮质区:B细胞区;副皮质区:T细胞区,2、淋巴结的功能,(1)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T细胞约占75%,B细胞约占25%。(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3)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4)过滤作用(淋巴液),二、脾脏(spleen)最大的外周淋巴器官,滤血免疫造
4、血储血,(1)T、B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B细胞约占60%,T细胞约占40%。(2)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3)合成并分泌补体、干扰素等生物活性物质(4)血液滤过作用:清除来自血液中抗原。,2、脾脏的功能,又称 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ucosal 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MALT),是重要的防御屏障,是局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主要部位。,三、粘膜免疫系统(mucosal immune system,MIS),1、组成:(1)肠相关淋巴组织)派氏集合淋巴结(peyers patches,PP)、M细胞(membranous cell or microfold cell);)淋巴
5、小结(淋巴滤泡)上皮细胞间淋巴细胞、固有层中弥散分布的淋巴细胞(2)鼻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扁桃体(3)支气管、泌尿生殖道黏膜相关淋巴组织(4)阑尾,派氏集合淋巴结,肠粘膜M细胞,又称为特化的抗原转运细胞(specialized antigen transporting cell):分布于肠道粘膜上皮细胞之间,可通过吸附、胞饮和内吞等方式摄取肠腔中的抗原,并以囊泡形式转运给凹腔内的M或DC,再由它们将抗原提呈给淋巴细胞。,肠道集合淋巴滤泡,2、MALT功能及其特点,1、参与粘膜局部免疫应答,构筑了粘膜免疫屏障。2、产生分泌型IgA(secretory IgA,SIgA),为粘膜局部抗感染的主要机制。,第三节 淋巴细胞归巢与再循环,淋巴细胞归巢成熟淋巴细胞离开中枢免疫器官后,经血液循环趋向性迁移并定居于外周免疫器官或组织的特定区域。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在血液、淋巴液、淋巴器官或组织间反复循环的过程。,归巢现象的分子基础:淋巴细胞与血管内皮细胞(HEV)黏附分子的相互作用,淋巴细胞归巢受体血管地址素,淋巴细胞再循环,淋巴细胞再循环的意义,使淋巴细胞合理性分布补充新的淋巴细胞增加抗原与APC接触的机会免疫器官、组织形成统一整体,小结,一、免疫系统的组成二、中枢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三、外周免疫器官的组成及其功能四、淋巴细胞再循环,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060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