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脉血管通路护理实践指南解读课件.ppt
《静脉血管通路护理实践指南解读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静脉血管通路护理实践指南解读课件.ppt(4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静脉血管通路护理实践指南解读及学习,编书背景,静脉输注药物是侵入性最强且最常用的一种药物输注途径。通过血管系统直接输注到血流内的药物可立即被身体利用。很明显,如果静脉用药的任何环节出现不安全的因素,会使病人面临巨大风险。,1999年护理常规,2013年静脉治疗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国内外更新,静脉血管通路护理实践指南,单击这里添加描述,单击这里添加描述,单击这里添加描述,编书背景,目录第一章 总论第二章 静脉输液置管与维护 外周静脉留置针 中心静脉导管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 输液港,L,静疗操作将相关内容进行了汇总,方便护士在操作中查阅,例如“不同液体配置环境,不同导管置管的消毒范围等”,输
2、液查对制度细化了查对制度,将输液、输血查对制度的内容具体写到“三查八对、三查十对”,护士资质能力增加“具有利用护理程序进行患者静脉管理的能力;具有与合作团队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书籍内容,总论部分与卫计委静疗规范区别,书籍内容,知情同意,增加了知情同意的内容,要求静脉治疗前交代相关并发症,并签署相关文件,护士记录,增加了要求护士记录的静疗相关内容,包括置管的结果,各类静疗相关并发症等。,总论部分与卫计委静疗规范区别,书籍内容,不同种类的导管内容比较,外周留置针定义,外周静脉留置针通过穿刺使导管进入静脉,可用于临床静脉输液、输血等治疗。既可以保护血管,减轻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又可随时保持静脉通道
3、的通畅,方便用药及抢救。,外周留置针应用指征,1、适应证:适用于连续静脉输液超过4h以上者。留置时间一般不应超过7296h。输注的溶液应为等渗或近于等渗,pH为59(V级证据)。2、禁忌症:1)成人下肢静脉不宜使用,因有发生血栓和血栓性静脉炎的风险(V级证据)。2)外周静脉留置针不可输注发泡性药物、静脉高营养液、渗透压高于600mmol/L的液体(IV级证据)。,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操作准备:1、操作者资质:外周静脉留置针由具有注册护士资格的护士执行。进修护士其操作能力得到带教认可后方可执行。非注册护士及实习生须在注册护士监督下执行。2、穿刺部位:穿刺部位的选择首次穿刺应尽量选择上肢远端静脉,
4、逐次向近心端推进;小儿穿刺位置选用手、脚或头皮优于腿、手臂或肘窝(V级证据),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选择静脉:选择粗直、易见、弹性好、不易滑动、易固定的静脉,避开静脉瓣、不要从静脉分支开始穿刺,因为瓣膜多位于分支处,避免选择关节部位的静脉。消毒:用皮肤消毒剂以穿刺点为中心,螺旋式由内向外消毒2遍,范围8cm8cm,待干,必要时,可先用酒精棉片清洁皮肤。,外周静脉留置针置管,贴透明敷贴:无张力黏贴辅料(图左),注意穿刺点应正对透明敷料中央;避免造成机械性张力性皮肤损伤,用指腹轻轻按压整片透明辅料,使皮肤与敷料充分接触;避免水汽积聚,从预切口处移除边框,一边移除边框,一边按压透明敷料,高举平台法(图
5、右)将胶布固定在留置针延长管上。,外周静脉留置针并发症的观察与处理,静脉炎分级与处理,外周静脉留置针使用健康教育,06,02,04,05,03,01,健康教育,不能随意调整滴速,保持清洁、干燥,不能随意打开开关,防止打折,避免受压,说出不适,中心静脉导管,定义:中心静脉导管(CVC)是经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置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中心静脉导管,应用指征1、适应证:(1)危重及大手术患者(2)全胃肠外营养患者(3)输注刺激性和腐蚀性的药物(4)监测中心静脉压。2、禁忌证:(1)局部皮肤有破损或感染(2)有出血倾向,中心静脉导管置管配合,置管中观察要点:气胸:胸部刺痛,呼
6、吸音消失血胸:呼吸音消失或低钝出血过多:观察穿刺部位是否有渗血和血肿穿刺部位错误或损伤导致气道受阻心律失常,中心静脉导管使用操作要点,1、消毒导管接头:每次输液前,应用消毒棉片擦拭,消毒导管的接头处或肝素帽。2、抽回血:必须连接导管抽回血,确定导管在静脉内在输注药物。3、冲洗导管:用10ml及以上生理盐水脉冲式,严禁用力推注,以防血栓意外。4、揭除旧敷料:撕敷料时,注意应顺着穿刺方向,切勿沿导管反方向撕除,以免导管移位。5、消毒:消毒范围直径大于20cm,以穿刺点为中心,由内向外螺旋式摩擦消毒。6、贴透明敷料:无张力黏贴敷料,注意穿刺点应正对透明敷料中央;用指腹轻轻按压整片透明敷料,使皮肤与透
7、明敷料充分接触。,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定义:是指经上肢贵要静脉、肘正中静脉、头静脉、肱静脉、颈外静脉(v级证据)穿刺置管,头端位于上腔静脉或下腔静脉的导管。,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穿刺技术,1)传统PICC穿刺技术:采用14G套管针进行穿刺,适用于血管条件好的患者。2)改良赛丁格技术(MST):是在传统赛丁格技术基础上进行改良的微型置管鞘技术。3)B超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1977年首次将超声引入PICC技术,在B超引导下采用改良赛丁格技术行PICC置管。2009年中国引进该技术,置管成功率可达96%100%。,B超引导下PICC置管技术优势,1)增强了评估血管的能力,能有效判断
8、血管内径、深度和走向,极大提高置管成功率。2)改变以往传统穿刺部位,将穿刺点移至上臂,增加患者置管手臂的自由活动度和舒适度。大大降低机械性静脉炎、感染、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率。3)超生引导于改良赛丁格技术结合,使用更细的穿刺针减少了对外周血管及组织的损伤。4)置管过程中可采用超声探查排除导管异位至颈内静脉,并及时纠正。,PICC导管应用指征,适应证:1)有缺乏外周静脉通道的倾向。2)抗肿瘤药物、持续腐蚀性药物或已知刺激性药物、胃肠外营养,各种抗生素及许多pH9或pH5的液体或药物,以及渗透压600mmol/L的液体或药物。3)需反复输血或血制品,或反复采血。4)需要长期、连续或者间歇的静脉输液给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静脉 血管 通路 护理 实践 指南 解读 课件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05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