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隧道进口端进洞施工方案.doc
《某隧道进口端进洞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某隧道进口端进洞施工方案.doc(1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XXX隧道进口端进洞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XXX隧道进口右邻既有线,K23+902K24+020段距既有XXX隧道较近,其中K23+914处新建线与既有隧道线路中心距最小,线间距为12.5m,新旧线衬砌背最近距离为4.55m。进口紧接新建千字沟中桥安台,下临316国道,地势陡峭,自然坡度大。工点所在处主要地层为第四系冲积粉质黏土及中元古界武当山群云母石英片岩,隧道中心偏右侧围岩风化严重,风化层厚约25m,自稳性差。进口K23+902K23+909设计为单压明洞,开挖边坡采用网、喷、锚防护,开挖岩层为级围岩,采用钢筋混凝土衬砌。进口K23+909K23+945处于洞口浅埋段,设计为级围岩,设计拱墙
2、设3榀/2m的I16型钢架,结合钢架在拱部设42超前小导管进行预支护,小导管间距0.3m,长度3.5m。二次衬砌采用级围岩加强衬砌。洞口平面布置情况详见图1-XXX隧道进口端施工平面布置图。洞口正面及洞口纵断面详见附图一、附图二。二、进洞准备1、通读设计文件,对有关设计标高、桩位等作进一步审核;并对进口围岩进行初步勘查,是否与设计相符。2、架设加强型六四式军用梁便桥作为施工通道,在进口砌筑浆砌片石作为进洞作业平台。3、洞口正面及邻既有线侧全封闭防护体系布置安设完毕。4、做好地质超前预报,了解洞口及前方地质围岩实况。5、衬砌台车10月10日之前进场并拼装完毕,保证洞口段能及时进行二衬施工。6、密
3、切与铁路工务、电务、通信信号等部门联系,签订安全协议,申报要点计划。7、组织施工材料、机械进场,做好充分准备。8、对邻近既有线段拉设警戒线、堆筑防护墙并悬挂安全警示牌,在既有铁路上安排防护人员值班站岗。9、在洞口范围内布设监控量测桩位,进行边仰坡地表动态的观测、分析。三、进洞施工方案 施工总流程图1、截水天沟的施作根据近几个月对进口的观察,隧道进口地势陡峭,洞门位置所处山体突出,洞顶水流从两侧分流,无明显水流侵入洞门。可在洞顶右侧设截水沟将右侧水流引入既有XXX隧道明洞洞顶水沟,具体位置详见图1-XXX隧道进口端施工平面布置图。2、边仰坡地表加固施工洞口范围内开挖边坡左侧较高,仰坡较陡,施工中
4、采用网、喷、锚防护措施,确保边仰坡稳定。喷混凝土厚15cm,钢筋网采用8的Q235钢筋,间距2525cm,锚杆为22砂浆锚杆,长3m,间距11m。施工前应对边仰坡地表的植被及覆土进行人工清除,直至出露新鲜的岩面。3、外边墙施工根据现场地形及围岩地质情况,线路中线K23+908处实际地面线与设计K23+909处断面基本相符,初步拟定进洞里程为K23+908处。外边墙施工里程为K23+902+908,施工时考虑洞门的美观和明洞段的结构稳定性,拟将外边墙分成两段分别施工,一段为K23+903.25+908段先期施工,另一段为K23+902+903.25段与洞门同时浇筑完成施工,两段间设置连接筋并凿毛
5、连接面。其中先期施工段中K23+903+908段处墙身预先预埋设定位连接槽钢及分节钢拱架,拱架间距2榀/m,施工时严格按照附图尺寸及位置安装定位。在外边墙与明洞衬砌之间设22连接短筋,以加强结构的整体性,长度L-1.3m 间距0.5m,具体参见老安施隧37-09。施工时尽量减少对围岩的扰动,依据围岩情况适当放坡。并加强临近既有线侧的防护,原则上严禁爆破开挖,主要以人工配合风镐开挖为主,机械开挖为辅。外边墙施工详见附图三。4、明洞段开挖施工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本着“早进洞、晚出洞”的原则,严格控制边仰坡开挖高度。施工时主要分为两段进行:K23+902+904段根据线路左侧围岩相对较好,边坡视
6、情况以1:0.31:0.5坡度向外开挖,边仰坡开挖后须及时施作锚喷支护,避免边仰坡的长期暴露、风化。洞身开挖采取从线路右侧向左侧分台阶开挖,台阶高度23m,长23m,自上而下分层剥离,线路左侧按设计进行锚喷支护,具体参见老安施隧37-09。本段开挖轮廓及施工断面参见附图四。K23+904+908段施工时尽量少刷边坡或不刷边坡,采用拱部打设42超前小导管,其中L-3.5m0.3m,并利用大边墙预埋拱架分节,将上拱部钢拱架进行安装并打设锁定锚杆,然后将外露拱圈进行挂网喷砼,形成护拱,护拱厚40-50cm,上台阶拱脚厚5080cm。待全部上拱部拱架及护拱施工完毕后方可进行轮廓内围岩开挖,线路中线左侧
7、部分围岩采用分级降台阶法施工,并按设计进行锚喷支护,待开挖至上台阶底边位置时完成拱架的上台阶部分的安装,下台阶开挖时采用先左侧开挖、落拱,再右侧开挖,确保安全。本段开挖轮廓及施工断面参见附图五。施工注意事项:明洞段边、仰坡及洞身开挖不得采用大爆破,以人工配合风镐开挖为主,小面积松动爆破为辅。边仰坡支护参数如下:锚杆:22砂浆锚杆,长3m,间距1.01.0m梅花形布置;钢筋网:8钢筋网,网格间距2525cm;喷砼:C20喷射砼,厚度15cm。明洞段每次开挖进尺不得超过1.0m。爆破施工必须进行提前要点封闭,并在防护人员在场的情况下方准施工。明洞段开挖施工时要形成台阶法施工的上台阶坡道。5、明暗交
8、界处施工设计情况:进口K23+909+945处于洞口浅埋段,且距既有隧道较近,拱墙设3榀/2m的I16型钢钢架,结合钢架在拱部设42超前小导管进行预支护,小导管间距0.3m,长度3.5m,超前支护设计详见“老安施隧200-25”图。二次衬砌采用级围岩加强衬砌。实际施工时明暗交界处里程为K23+908,根据设计要求,明暗过渡时主要施工措施如下:隧道轮廓结合钢架拱部施作42超前小导管并注浆,小导管长3.5m,环向间距30cm,仰角510。同时在拱架上方仰坡施作2排22砂浆锚杆,长4.5m,环向间距30cm,作为进暗洞前的超前支护。具体施工参见分部下发的隧道锚喷支护作业指导书。开挖采用台阶法施工,开
9、挖共分四个分区,上台阶先施工线路左侧导,然后开挖右上台阶。下台阶先施工右下台阶,然后开挖左下台阶。K23+908处施工断面参见附图六。6、小间距、弱围岩段施工6.1洞身开挖边仰坡加固完成后,自K23+908处开始实行短台阶进洞,每循环进尺不的超过1.0m,台阶长度不得超过1倍开挖宽度。洞口级围岩浅埋段施工必须遵循“弱爆破、强支护、短进尺、勤量测、早衬砌”的原则,确保洞口及既有隧道的安全与稳定。开挖方法采用侧壁导坑法施工。先在隧道左侧施工高3m、宽2m的侧导坑,以形成一临空面起减震作用,然后采用短台阶法施工。详见“XXX隧道进洞开挖方法图”(图2)。61.1开挖顺序说明 1、左侧导坑开挖及初期支
10、护。 2、右上台阶开挖及初期支护。 3、右下台阶开挖及初期支护。 4、左下台阶开挖及初期支护。 5、仰拱及填充混凝土施工。 6、二次衬砌及其附属工程施工。 7、既有线位于隧道右侧。6.1.2钻爆设计为确保开挖XXX隧道时既有隧道的安全性,应将既有隧道衬砌处的震动速度控制在10cm/s以内,并以此作为新建隧道各段爆破药量的计算依据。为避免爆破震动波的叠加,必须采用微差控制爆破,各段起爆时间应根据震动测试确定,或按经验值大于200ms为宜。钻爆施工的主要参数为:周边隔离眼间距25cm,周边眼间距25cm,掘进眼间距30cm,孔深0.75m,装药量控制在0.730.88kg/m3之间(靠既有线侧取小
11、值,反之取大值,同时根据围岩情况进行适当调整),以“短进尺,增加毫秒雷管段数”的原则进行爆破控制,循环进尺控制在0.751.0米以内,炮眼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灵活布置,爆破时最大一段装药量不能大于6.35kg,爆破装药量参考表1进行。最大一段爆破装药量控制表 表1安全距离R(m)V(cm/s)KPQmax(kg)3.310500.41.26.355.610500.41.231.046.810600.451.543.139.010700.451.573.461010700.451.515.810700.451.5炮眼布置详见“XXX隧道进洞钻爆设计图”(图3)。6.1.3钻爆作业钻爆作业采用自制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隧道 进口 进洞 施工 方案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05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