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要点.doc
《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要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及专业群建设要点.doc(29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项目二 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及专业群建设一、项目现状(一)行业背景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创设于原解放军总后勤部军需被服生产培训班,在20余年的专业发展过程中,为原军队服装企业培养了大批一线生产技术管理人才,双方具有军工行业的合作背景。目前,这些原军队保障性服装企业已成为我国制式服装生产加工的支柱产业,双方的合作空间巨大,成为服装专业建设的有力支撑。十余年来,随着国际服装产业结构的调整,中国已成为国际型服装生产加工基地,对高技术含量的服装专业人才需求量巨大。河北省服装加工业近年来不断发展壮大,目前百人以上规模企业4000余家,从业人员约40万人,全省年服装产量达10.5亿件,出口额8.
2、3亿元,服装业成为推动全省经济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近年来,服装专业多次派出考察组,前往北京、江浙、广州等全国重点区域进行了针对服装市场、服装人才市场的调研与考察。深入了解到了服装历届毕业生的工作情况、用人单位对人才需求的变化情况和同类院校的发展情况。1.服装专业学生总体水平较高,已成为省内外及原军队服装企业的骨干力量毕业生到企业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基础岗位锻炼,多数学生都能在技术部、生产部、质量管理部、材料开发部、贸易部等岗位中担任重要职位,毕业生遍布全国各大品牌服装企业。2.服装专业传统的优势岗位仍然有着广阔的市场样板师、设计师、工艺师、服装CAD操作人员等岗位是服装专业毕业生传统的优势岗位,
3、历年来这些岗位吸纳了大量的毕业生,今后这些岗位仍会保持较大的需求。3.相关岗位需求量很大这些岗位包括:各类文职办公岗位、外贸业务岗位、面辅材料采购岗位、专职销售岗位、QC质检岗位、跟单岗位、特种设备维修岗位等。以上表明:服装行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对服装业中所需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数量及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就在客观上要求我们不断加强专业建设力度,快速适应市场需求。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为契机,加大对专业的建设力度,立足河北辐射全国,在国内同类专业中形成强有力的示范带动作用。(二)现有基础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创办于1982年,1991年开始试办高等职业技术教育,2001年被教育部确定为
4、首批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首批通过河北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验收。二十余年来为社会培养了大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在全国有着广泛的影响。1.创立同服装产业运作相对应的“四轮驱动”教学模式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自承担国家级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工作以来,树立招生、教学、就业一体化的专业建设思想,加强实训基地、师资、课程、教材等建设,突出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多年来,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形成了单元模块教学同实践教学环节相统一的、具有自身特色的同服装产业运作相对应的“四轮驱动”教学模式,即目标驱动、项目驱动、任务驱动、岗位驱动。(1)“2+1”专业分流链形成目标驱动服装设计与加工专
5、业学制为三年,通过教学组织,在前两年所具备的专业基本知识、专业基本能力、专业基本素质的基础上,于第三年在大专业下分流出服装设计与CAD方向、技术方向、管理与营销方向,组成“2+1”专业分流链,在教学组织中形成专业专攻方向的目标驱动。(2)单元模块链形成项目驱动单元模块链的教学是培养学生专业基本能力的主要教学形式,以课程教学为主体,同时引入职业技能鉴定项目。改革了课程相对独立的传统教学形式,以服种为单元,以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服装制作工艺、服装工程学等核心课程为模块,组成单元模块链,形成以服种为变化的项目驱动,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能力。完成单元模块的教学后,学生可直接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获
6、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3)实践教学链形成任务驱动实践教学链是培养学生岗位适应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依托服饰产业技术中心,设置同服装产业运作相对应的企划部、技术部、生产部、营销部等企业职能机构,学生以班为单位组建模拟服装公司,组织服装生产管理实习、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形成以生产加工、产品研发、技术输出为主要形式的任务驱动,培养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4)校企合作链形成岗位驱动校企合作链是产学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服装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依托校内外实训基地开展订单式培养、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产品研发、各类培训等,形成岗位驱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与素质。以上四种循环链中,每一个循环链在完
7、成各自驱动项目的同时又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相互关联,由四种循环链所形成的四种驱动合力完成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形成了具有服装专业教学特色的同服装产业运作相对应的“四轮驱动”教学模式。2.课程建设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是我院最早开展教研室基础建设和课程建设的专业之一。通过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服装制作工艺、立体裁剪、服装工程学等核心课程的建设,形成了服装专业单元模块链教学的主体,同时引入职业技能鉴定项目,采取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同时结合服装CAD、利用多媒体教学提高教学手段,并带动相关专业课程的建设。目前服装专业群拥有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鞋靴设计两门国家级精品课程,立体裁剪、服
8、装工程学两门校级精品课程,同时服装制作工艺、服装表演与编导已被列为学院重点建设课程。3.师资队伍建设服装专业群拥有一支业务能力强、专业技术精、敬业奉献、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56人,其中教授5人,副教授7人,讲师20人,工程师1人,硕士10人,留日归国教师8人。拥有河北省教学名师1人,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人,教育部高职高专服装纺织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省部级优秀教师2人,具有“双师”素质教师达80%以上。具有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15人。4.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2000年以来学院投入经费700余万元,其中包括中央财政专项投入资金200余万元,根据现代化服装产业运作条件
9、要求,搭建适合服装产业运作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了总面积3000平方米、包括24个专业教室和1个针织服装生产车间、同服装产业运作相对应校内实训基地服饰产业技术中心。配备有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多种智能化进口设备计500余台。导入企业文化理念和管理规范,设置真实的企业职能部门与机构。在实践教学环节的模拟生产管理实习中,学生以班为单位组建模拟服装公司,按照企业化的管理模式进行生产实训。同时建设有表演艺术中心、鞋业技术中心等校内实训基地,目前服装专业群实训基地总建筑面积为5000平方米,固定资产达1000余万元。在校外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同中国乔顿服饰企业有限公司、邯郸雪驰集团、北京顺思童服装有限公司等50
10、余家服装企业建立了稳固的校外实训基地。二、专业建设目标(一)建设目标1.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采取实境教学方式,变校内模拟型生产实习为实战型生产实训,同时加大生产性实训和校内外顶岗实习的学时比例,实现基础能力训练与职业能力训练并驾齐驱的学工一体“双四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2.改革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完善教学内容,加大优质核心课程的建设力度,引进企业生产标准、技术标准,使课程的单元模块教学实现工与学的“双驱动”教学。到2008年,建设出8门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10门精品课件及8门相关课程教材建设,修订课程标准;建立服装专业教学资源库。3.建设出一支专兼结合、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双师
11、”素质较高、作风过硬、实用实干的专业教学团队。到2008年,服装专业群培养出专业带头人6名,引进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出骨干教师18名,引进骨干教师2名;引进企业技术人才4名;聘请企业技术骨干24人次;85%以上教师达到“双师”型。4.扩建服饰产业技术中心,建设占地面积1530平方米、建筑面积6120平方米的服装综合实训大楼,营造良好的实训教学环境与真实的就业情境,加强实验实训条件的内涵建设。把服饰产业技术中心建设成为集教学、基础实训、生产实训、工学结合、满足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需要、服务于社会的学工一体实训基地。5.适应服装产业发展需求,扩展校外实训基地数量,建立与完善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二
12、)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以服装产业对人才的需求为依据,以现有办学条件和教学改革成果为基础,主动适应现代服装产业的发展变化,加强以提高教学质量和职业道德教育为核心的专业内涵建设;深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建立长效而稳固的产学结合的办学机制;建立完善的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并以此为基础创建共享型专业教学资源库;通过创设实境教学环境与就业情境,加强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打造一支同教学和生产运作相适应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的专业教学团队,通过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的建设,实现学工一体,带动服装专业群的协调发展,专业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三、专业建设内容(一)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多年的服
13、装专业教学中,课程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实践教学体系的建立以及同服装产业运作相对应的教学模式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产业升级和产学合作的不断深入,必将整合教学资源,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巩固与发展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长效机制,召开以服装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为主体、与服装行业协会合作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讨会,进一步深化“四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现基础能力训练与职业能力训练并驾齐驱的学工一体“双四轮驱动”人才培养模式。(1)在同服装产业运作相对应的模拟生产管理实习的基础上搭建实战型企业运营的平台,实践教学从模拟型转向实战型。依托整合后的服饰产业技术中心,按企业运作模式组织教学;聘请少量专职的技术
14、管理人员和大量的学生作为职员,进行生产实训,生产实训任务以面向校内外承揽各种服装批量加工业务为主,对学生按劳发酬,校内完成从基础型实训到生产型实训的过渡。(2)走出校门,以同邢台市服装二厂的合作为开端,开展工学交替,企业空出岗位,学生分批轮岗。(3)进一步扩展校外实训基地数量,规范开展学生带薪顶岗实习,将顶岗实习纳入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中,制定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管理规范,向经过有效顶岗实习、并经校企双方共同考核合格的学生发放“工作经历证书”。这样,由内向外、由近及远,形成基础实训、生产实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有机结合的学工一体教学形式。培养学生的基础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职业能力。(4)积累
15、总结订单式教学经验,在目前顺思童、3502等4个订单班的基础之上扩大订单式教学,到2008年,达到8个订单班。(5)提升双证书层次,实现多证融通。同劳动部门、服装行业协会及服装企业共同改革制定职业资格的鉴定标准,到2008年,将目前的服装设计定制工、服装设计人员规范提升为服装设计师、服装样板师、服装工艺师,新的职业资格证书获取率达95%以上。(二)改革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1)课程体系改革与单元模块的项目驱动方式改革相统一以工学结合的优质核心课程改革与教学内容改革为重点进行课程体系改革,改革单元模块链的项目驱动方式,增加岗位工作项目,使服装设计与制作同生产流程和生产工艺标准相结合,模块内容贴近生
16、产实际,使单元模块教学实现工与学的“双驱动”教学。(2)校企深度融合,共建优质核心课程同解放军3502、北京顺思童服饰有限公司等大型加工型服装企业以及温州乔顿、邯郸雪驰集团等著名品牌服装企业合作,改革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引进企业生产标准、技术标准,增加岗位工作项目,使设计、样板、工艺、管理等教学内容同生产实际相结合,采取校企互动式教学方法,改革讲授模式,制定课程标准、考核标准,建立专业教学规范,进行以提高教学质量为核心的专业内涵建设。在现有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校级精品课程的基础之上,对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服装制作工艺、服装工程学、立体裁剪、服装生产管理实习等6门课程进行优质核心课
17、程建设,同时进行核心课程的配套课件及教材建设工作。到2008年,建设出6门精品课件,修订出6门配套教材,并以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作为试点课程开发立体化教材。(3)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建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为学工一体“双四轮驱动”教学模式及专业建设提供质量保障依据。在校内与校外、工与学的交替过程中由校企双方共同实施教学监督管理,使学生在基础实训、校内生产实训、工学交替、顶岗实习的过程中对基础能力、岗位适应能力、职业能力得到切实的锻炼。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计划见表1表1: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计划专业课程名称主持人 已有基础完成时间工作目标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服装结构制图与样板郝瑞闽2003年
18、国家级精品课程2007年完成课程建设、配套课件及教材建设,达到国家级优质核心课程标准服装工程学冯旭敏 2006年校级精品课程服装制作工艺文家芹 2006年校级重点建设课程完成课程建设、配套课件及教材建设,达到省级优质核心课程标准服装设计王凤岐 王莹2004年校级教学改革立项2008年完成课程建设、配套课件及教材建设,达到省级优质核心课程标准立体裁剪王凤岐2006年校级精品课程服装生产管理实习范树林1995年获院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完成课程建设和教材建设,达到省级优质核心课程标准时装画马存义完成课件建设(三)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建设根据服装专业教学模式的特点、课程改革的特点、实训基地建设及运作的需要
19、,需打通学校与企业的壁垒,引进教学所需的工程技术权威和技术人才,和解放军3502、邯郸雪驰集团等服装企业、日本东京文化服装学院、北京服装学院等国内外服装院校密切合作,培养、打造一支专兼结合、作风过硬、实用实干、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要求的“双师”素质较高的服装专业教学团队,为服装专业群持续快速发展提供保证。建设目标是:到2008年,培养专业带头人2名,引进专业带头人1名;培养骨干教师10名;引进企业技术人才4名;聘请企业技术骨干24人次;85%以上教师达到“双师”型。1.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队伍建设通过校企合作,采取国内外进修培训、下厂挂职锻炼、课题研究、参与技术服务项目等措施,培养一批专业带头
20、人和骨干教师;引进在专业教学、科研、工程实践方面具有丰富经验的高级技术职称人员为专业带头人或骨干教师。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培养和引进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及引进聘请企业技术骨干计划见表2、表32.“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1)服装实训大楼建成后,规划建设服装生产实训车间,并由骨干教师作为管理及指导人员,青年教师同时作为指导人员和员工参与到生产当中,在实践中培训和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2)明确每个教师的发展方向,支持教师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鼓励教师参与对外技术服务等社会服务工作,专业教师必须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力争两年内实现“双师”型教师队伍达85%以上的目标。服装专业群“双师”型教师队
21、伍建设计划见表43.企业技术人才与兼职教师建设计划在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方面,引进服装企业的高技能人才及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力争2年内引进4名技术领先、经验丰富的行业技术人才,聘请企业技术骨干24人次。表2: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培养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计划专 业培养类别姓名教师基本情况培养计划年度资金(万元)培养措施服装设计与加工专业带头人郝瑞闽教授 河北省教学名师 河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 学院教学督导成员 高级考评员2007年10去日本东京文化服装学院研修、课题研究、企业调研范树林教授 硕士 系主任 教育部服装专业教指委委员 河北省服装协会主任兼秘书长河北省服装协会常务委员会理事 高级考评员200
22、8年10去日本东京文化服装学院研修、课题研究、企业调研骨干教师文家琴副教授 学院教学督导成员高级考评员2007年5国内外研修下厂挂职实践温平则讲师 在读硕士 高级服装设计定制工高级考评员2007年5国内外研修下厂挂职实践刘辉讲师 硕士 高级服装设计定制工 高级考评员2007年5国内外研修下厂挂职实践王瑞芹讲师 在读硕士 高级服装设计定制工 高级考评员2007年5国内外研修下厂挂职实践牛海波讲师 在读硕士 高级服装设计定制工高级考评员2007年5国内外研修下厂挂职实践王丽霞讲师 在读硕士 高级服装设计定制工 高级考评员2008年5国内外研修下厂挂职实践周璐讲师 高级服装设计定制工 高级考评员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服装设计 加工 专业 建设 要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04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