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法望诊 中医学基础 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诊法望诊 中医学基础 课件.ppt(71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八章 诊法,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第一节 望诊,一、望神(一)神的概念:神是人体生命活动的总称 广义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 的外在表现:生命 狭义人体的精神活动:精神,(二)得神、失神与假神,1、得神:有神、精充气足神旺 面色:面色润泽 两目:活动灵敏、精彩内含、炯炯有神 言语呼吸:言语正常、呼吸气息平顺 形态:形体壮实、肌肉不削、形体活动正常精神:精神充沛、神清、对外界反应合理 饮食:正常或稍减 临床:正气未伤,脏腑功能未衰,病轻预后好,失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2、失神:无神、精损气亏神衰 面色:晦暗暴露 两目:活动迟钝、目无精采 言语呼吸:言语失常、呼吸气息低弱 形态:形体瘦弱、大肉已脱、强迫
2、体位、反 应迟钝、烦躁不安、循衣摸床、摄空理线精神:神志不清,精神萎靡不振,对外界反 应失常 临床意义:正气已伤,脏腑功能衰败(虚),假神的临床表现及临床意义,3、假神:垂危病人出现精神暂时好转的假象,临终前预兆(回光反照,残灯复明)面色:突然颧红如妆两目:目光突然转亮、浮光外露言语呼吸:突然言语不休、声音转亮精神:突然精神转佳、意识似清饮食:突然思食、索食 临床意义:脏腑精气耗竭,阴阳即将离决 阴不敛阳,虚阳外越,二、望色,望色,又称色诊,是医生通过观察病人全身皮肤色泽变化来诊察病情的方法。一般以望面部色泽为主,面部色诊原理及其临床意义,面部色诊原理:面部血脉分部丰富“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
3、,其气血皆上于面而走空窍”(1)色泽是脏腑气血之外荣(2)面色与脏腑有内在联系,色与泽的关系,色与泽,又称“气色”色属阴,主血,反映血液的盈亏泽属阳,主气,反映脏腑精气和津液盛衰,四诊抉微“夫气由脏发,色随气华”望诊遵经“光明润泽者,气也;青赤黄白黑者,色也,有气不患无色,有色不可无气也。”,(一)常色与病色,1、常色:健康人面部的色泽 红黄隐隐,明润含蓄(1)主色面色、肤色一生不变的色泽(2)客色因季节、气候不同而发生正常变化的面色,(1)五色善恶顺逆善色五色光明润泽虽病脏腑精气未衰,胃气尚荣于面,“气至”,预后良好恶色枯槁、晦暗、暴露气血匮乏,脏腑精神衰败,不能上荣于面,“气不至”,预后较
4、差,2、病色,(二)五色主病,1、青色 主寒证、痛证、瘀血和惊风 面色淡青或青黑阴寒内盛 面色青灰,口唇青紫心阳虚衰 面色青灰,突发剧烈心痛心阳暴脱 眉间、唇周青灰小儿惊风,急惊风:见于小儿高热引起的抽搐,两目上视。为高热耗津,引动肝风慢惊风:见于小儿无热,而时时手足搐搦。为脾虚肝乘,五色主病,2、赤色主热证,亦可主戴阳证 实热:满脸通红、目赤 虚热:午后颧红 戴阳证:面红如妆,五色主病,3、黄色主虚证、湿证 虚证:脾虚黄胖(黄而虚浮)血虚萎黄(淡黄枯槁无光)黄疸:阳黄黄而鲜明如橘子 阴黄黄而晦暗如烟熏,五色主病,4、白色主虚证、寒证、脱血、夺气 淡白无华气血不足 白而虚浮 阳虚水泛苍 白阳气
5、暴脱或阴寒凝滞 大失血证,五色主病,5、黑色主肾虚、寒证、痛证、水饮和瘀血 肾虚:阳虚面黑暗淡 阴虚黑而干焦 水饮:眼眶黑 瘀血:黧黑,肌肤甲错,三、望形态,通过观察患者的形体与姿态,来进行诊断的一种诊法,(一)望形体,肥人多痰,瘦人多火,形胜气者夭气胜形者寿,(二)望姿态,喜动、仰卧、常揭衣被者阳证喜静、俯卧、喜加衣被者阴证角弓反张、颈项僵直、四肢抽肝风内动循衣摸床,撮空理线邪热扰心,四、望头颈五官九窍,望头面望五官望躯体望四肢望二阴望皮肤,(一)望头部,1、望头形,1头形.()小儿头形过大或过小,智力低下先天不足,肾精亏损。()头摇不能自主动风先兆,或气血不足,筋脉失养。()发黄干枯,稀疏
6、易落精血不足。(4)小儿发结如穗,枯黄无泽疳积病。头颅异常的意义,小儿囱门异常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囱门突起(囱填)多属实证。()囱门凹陷(囱陷)多属虚证。(3)囱门迟闭(解颅)多属肾气不足,发育不良。囟门异常的意义,望发的意义,3、望发的意义,望面肿,(二)望面,望腮肿,望口眼歪斜,望特殊面容,1、色泽改变主病与病机,(三)望目,目形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目赤肿痛实热证。()白睛发黄黄疸病。()目胞浮肿水肿病。()眼窝凹陷伤津液,或气血不足。()瞳孔缩小肝胆火炽,或为中毒。(6)瞳孔散大肾精耗竭,属病危。,目的形态异常与主病、病机,目的形态异常与主病、病机,目态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瞪目直
7、视脏腑精气将绝,属病危。()戴眼反折一一太阳经绝证,属病危。()横目斜视肝风内动。()昏睡露睛脾气虚衰,胞脸失养。眼诊望色,望眼之动态,望耳,(四)望耳,(五)望 鼻,(六)望口与唇 望口与唇的意义:主要可诊察脾与胃的病变。色泽异常表现及其临床意义()唇色淡白血虚证、失血证。()唇色深红实热证。()唇色青紫血瘀证。()口唇干裂津液耗伤。,望口唇,望 齿,望 龈,望咽喉,五、望躯体,望颈之外形,望颈之动态,望 胸,望胸,望腹部,望脊柱,望四肢,形态异常,动态异常,六、望舌,概念:是通过观察舌质、舌苔的变化以诊察疾病的方法目的要求:1、掌握舌色、苔色的主病及其机理2、掌握舌态、苔质的主病及其机理3
8、、了解相兼舌的分析方法重点:舌色苔色主病难点:舌态、苔质变化与主病,(一)舌诊的临床意义,1、判断正气的盛衰2、分辨病位深浅3、区别病邪性质4、推断病情进退,3、舌诊脏腑部位分布图,(三)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一)望舌的体位和伸舌姿势1、坐位或卧位 2、自然伸出(二)望舌的方法1、先看舌尖,再舌中,舌侧,最后看舌根部2、刮舌:以鉴别舌苔真伪,诊舌的注意事项,1、光线影响:变色2、饮食或药品影响:染苔3、口腔对舌象的影响:齿痕、干燥等,舌象的生理差异,1、年龄因素:儿童多淡嫩;老人多紫暗2、体质因素:有先天性裂纹舌、齿痕舌、地图舌等,但无任何临床表现3、性别因素:无明显差异4、气候因素:夏季炎
9、热潮湿,舌苔略黄厚腻秋季气候干燥,舌象微干而欠润,(四)舌诊内容,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舌体大小适中,柔软灵活,舌苔均匀 干湿适中为气血充足,阳气旺盛,(一)望舌质,概念:即舌体的颜色、形态的变化分类 正常舌象:淡红舌 病理舌象:舌色变浅淡白舌 舌色加深红绛舌、青紫舌,望舌体的主要内容有:舌神、舌色、舌质、舌态四个部分。,1、舌色(1)淡红舌 气血调和的征象心气充足,胃气旺盛见于正常人。外感病初起,病情较轻浅,尚未伤及气血及内脏,亦可见淡红舌。(2)淡白舌:主气血两虚,阳虚,寒证。,一般多见淡舌,严重者见枯白舌。,(3)红、绛舌:主热证 成因:热迫血行,舌面血脉充盈。临床表现与主病:,(四)
10、青紫舌:1.成因:舌部脉络气血运行不畅 阴寒内盛血脉凝滞青紫或斑点舌 热炽营血、营阴受灼气血不畅舌绛紫,2.青紫舌临床表现与主病的区别:,气虚运血无力血行缓慢舌淡青紫或淡紫、淡青、瘀斑外伤损络,血液溢出舌面瘀斑瘀点,淡紫,规律:淡紫、青紫寒,紫红、绛紫热,二、舌体的形质(一)荣枯 荣舌质滋润红活、鲜明、无论何苔有神。枯舌质干枯、晦暗、缺少血色无神。荣枯是衡量机体正气盛衰的标志。估计疾病的轻重和预后的依据。(二)老嫩:舌质老和嫩是疾病虚实的标志。老舌质坚敛苍老(质地粗糙),纹理粗,舌色多深或暗多主实证。嫩舌体浮胖娇嫩,纹理细腻,舌色浅淡(亦可深浓)多主虚证。,(三)胖瘦1.胖大舌 2.齿痕舌,3
11、.肿胀舌:舌体肿大,形质苍老,甚至伸舌满口盈嘴,不能收回口中。红绛心脾热盛,外感温热。局部肿胀青紫舌络瘀阻(常见于先天性舌血管瘤)。4.瘦薄舌,舌失濡养,舌淡白久病气血两虚(可伴见舌边齿痕)。舌红绛,少苔或无苔阴虚火旺。,(五)点刺:点菌状乳头增大,顶端充血水肿,高起于舌面。刺菌状乳头增大,顶端呈尖锋状(芒刺舌),高出舌面。,精血亏虚阴津耗损,舌体失养,舌色浅淡血虚。舌红绛热盛伤津,阴津耗损。(舌胖大而有裂纹脾虚湿侵)。,(四)裂纹,返回,第二节:望舌体,三、舌的动态 总病因病机:邪阻络脉寒邪、热邪 阴津气血亏虚舌体筋脉失养(一)痿软,(二)强硬 邪阻 热入心包(外感病)高热神昏,舌强硬,舌色
12、红绛 经络 高热伤津液舌强硬,舌绛少津(外感热病)筋脉 风痰阻络舌强硬苔厚腻 失用 中风先兆突然出现舌强语蹇、一侧肢体麻木,眩晕,(四)颤动,动风,舌淡白而颤动气血两虚舌绛紫颤动热盛动风:外感热病,高热神昏,抽搐;肝阳化风舌红少苔颤动阴虚动风,(五)吐弄舌:吐舌舌伸于口外不能回缩 弄舌伸舌即缩回如蛇舐或反复舐口唇四周,掉动不宁,(二)望舌苔,1、苔色:(白、黄、灰、黑)(1)白苔,主病:,舌象特征:,白厚腻干苔湿浊中阻,津气不得宣化积粉苔苔白如积粉,扪之不燥(苔多厚、布于舌面大部分或全舌,舌多红绛)外感温病,秽浊湿邪与热毒相结合而成糙裂苔苔白燥裂、扪之糙裂燥热伤津,厚白苔,白厚腻苔,湿浊内困痰
13、饮内停食积,特殊情况下主热证,(2)黄苔:黄苔有苔色深浅之分,黄色越深,热邪越盛。舌象特征:,黄苔量少居中根,量多布全舌,多与红绛舌同见,邪热愈甚,黄色越深,可有厚薄、润燥、腻等变化。,黄白相兼苔外感表证化热入里,表邪未去,表里相兼(舌苔底色白,中微黄),黄而粘腻痰涎,湿浊与邪热胶结之象,食积化腐。,(3)灰、黑苔,3舌象特点:,主病:热极伤阴(津)多焦黑而干厚,甚则干裂 阳虚阴盛灰黑而厚湿润,舌淡胖齿痕 肾阴亏损舌红绛苔少或花剥,苔灰黑 痰湿久郁灰黑而腻 附:,2、苔质(1)厚薄苔 反映邪正盛衰,测知邪气深浅 薄苔与厚苔的舌象特征及意义 薄苔:通过舌苔能隐隐见到舌体的苔称为薄苔,是胃有生发之
14、气,胃气胃阴上蒸于舌的表现,见于疾病初起,病轻邪浅。厚苔:不能透过舌苔见到舌体之苔则称厚苔,是胃气挟湿浊邪气薰蒸所 致。一般多见于舌中,舌根,主邪盛入里,或病位在里,或内有 痰湿食积。厚薄转变的临床意义 由薄转厚病气渐盛、病进。薄苔突然增厚邪气极盛、迅速入里(温病多见)。由厚渐化、舌上复生薄的新苔正气胜邪、病退。厚苔骤退,舌上无新生薄苔,正不胜邪,胃气暴绝。,(2)润燥苔:反映体内津液盈亏和输布情况 润苔:舌苔干湿适中不滑不燥,称为润苔。(1)正常舌苔表现,(2)病中津液未伤,风寒表证湿证初起食滞瘀血,滑苔 舌面水分过多 伸舌欲滴 水湿之邪内聚主寒、主湿 扪之湿而滑,糙苔,(3)腐腻苔:反映体
15、内湿食痰浊等邪气消长情况。腻苔:形态:苔质颗粒细腻致密,以上舌苔均具有苔质细腻板滞,苔根牢着,不易脱落的特点。,病机:湿浊内蕴,阳气被遏主病:湿浊、痰饮、食积,腐苔:(1)形态:苔质颗粒粗大,根底松浮,如豆腐渣堆铺舌面,边中皆厚,揩之可去。(2)病机:邪热有余,蒸腾胃中秽浊之邪上泛,聚积于舌。(3)主病:湿热,痰浊,食积。,松苔:(1)形态:苔质疏松,颗粒明显,常见于腻苔、厚苔的欲化阶段。(2)病机:湿浊之邪将解。(3)临床意义:,霉苔(1)形态:舌上生糜点如饭粒,或满舌白靡形成凝乳或延及舌下及口腔其他部 分,揩之可去,旋即复生,揩去之处,光剥无苔。(2)主病:气阴两虚,湿热秽浊之邪泛滥,多见于重危病人或营养不良小儿。,(4)剥苔,类剥苔:测知胃气胃阴存亡,反映邪正盛衰,判断疾病的颅后。形态,类剥苔-苔剥落处,舌面不光滑,有新生颗粒,或乳头可见。地图苔-舌苔大片脱落,边缘突起,界限清楚,剥落部位时时转移,可表现为剥苔,类剥苔,或在均匀的舌苔上出现圆弧,形成线状舌苔突起。,主病:,判断预后:舌苔从全剥正气渐衰;剥苔复生薄白苔邪去正胜,胃气渐复。,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02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