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docx
《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人教版八年级下册地理知识点.docx(25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1、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地势: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降水: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主要原因是海陆位置的影响;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纬度位置的影响。(2)人类活动差异农业:东耕西牧,南稻北麦,主要原因是气候。人口、城市、交通线:东部密集,西部稀疏;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2、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秦岭淮河一线以南自然差异一月平均气温低于0高于0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大于800毫米温度带暖温带亚热带干湿地区半湿润地区湿润地区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主要地形平原、高原平原、丘陵、盆地、高原河流冬季结冰有无河
2、流流量小大河流汛期短长人文差异农田类型旱地水田主要粮食作物小麦水稻传统交通方式以陆路运输为主常用水运民居特点屋顶坡度较小,墙厚屋顶坡度大,墙体高总结导致秦岭淮河一线南北自然、人文差异的主导因素是气候3、秦岭淮河一线代表的地理意义:(1)1月0等温线的分界线 (2)亚热带与暖温带的分界线(3)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分界线(4)湿润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5) 旱地与水田的分界线 (6)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6) 温带季风气候与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4、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北方地区东北、华北、黄河中下游地区;南方地区长江流域及东南、华南、西南
3、地区;西北地区北部、西北地区青藏地区青藏高原地区名称位置与范围主要省区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乌鞘岭以东,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包括东北三省、黄河中下游各省区的全部或大部,以及甘肃东南部、宁夏南部、江苏和安徽的北部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部、南部分别临东海和南海包括长江中下游、南部沿海和西南各省区西北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包括内蒙古和新疆的全部或大部、宁夏北部、甘肃西北部青藏地区位于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脉以北,昆仑山脉和祁连山脉以南包括西藏和青海的全部、四川的西部(2)区域界线划分的主导因素A.北方地区和西北地区界线的确定:(400毫米
4、年等降水量线)主导因素是降水,和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的北段大体一致。北方地区位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东,西北地区位于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以西。B.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界线的确定:(秦岭淮河一线)主导因素是气候,同秦岭淮河一线大体一致。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C.青藏地区同其他三区界线的确定:(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主导因素是地势和地形,同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的界线大体一致,大致是青藏高原的边缘线。青藏高原是一个独立的地理单元,海拔高,气候寒冷。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1、地理位置:我国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
5、,东临渤海和黄海。2、范围:北方地区包括黑、吉、辽、京、津、冀、鲁、豫、陕和晋的全部或大部、陇的东南部、宁的南部、苏和皖的北部、内蒙古的东北部等。3、地形特征: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东部有面积广阔的东北平原和华北平原,西部有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4、气候(1)气候类型:北方地区地跨我国的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2)气候特征: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以下,夏季炎热,最热月平均气温在20以上。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降水量为400800毫米,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要集中于夏季。华北平原由海河平原、黄河平原和淮河平原组成,是由黄河、淮河、海河冲击形成的
6、。5、黑土地和黄土地(1)东北平原在冷湿的环境下,发育了肥沃的黑色土壤,人们常把东北平原称为“黑土地”。(2)黄土高原被深厚的黄土所覆盖,黄河、海河从黄土高原携带大量泥沙在下游地区堆积,形成了广阔的华北平原。黄土高原、华北平原又常被称为“黄土地”。(3)“黑土地”与“黄土地”的自然差异”黑土地黄土地地形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黄土高原温度带中温带和寒温带暖温带和中温带干湿区湿润区和半湿润区半湿润区和半干旱区生态环境问题水土流失,土层变薄,肥力下降,沼泽湿地、森林破坏严重严重的旱涝、盐碱、风沙危害,水土流失严重6、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a.北方地区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7、;b.气候雨热同期。(2)不利条件:北方地区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3)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等。 北方地区的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等。(4)自然灾害(春旱):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解决措施:采取南水北调等跨流域调水措施,发展节水农业,修建水库,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等。解决措施:(1)发展高新技术产业;(2)实施产业转型;(3)调整产业结构;(4)发展多样化工业。第二节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1、称谓:“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2、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东北三省的积雪期长,大、小兴安
8、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3、东北三省地形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北平原又分为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4、地形特征: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东北三省山河大势。山环:大兴安岭、长白山、小兴安岭水绕: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辽河、松花江(黑龙江、乌苏里江是中国和俄罗斯的界河;图们江、鸭绿江是中国和朝鲜的界河)5、气候:东北三省气候冷湿。由于纬度较高,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冬季风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东北三省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6、东北三省的衣、食、住、行、娱:衣:冬季穿着皮毛衣服,以便抵御严寒的侵袭。食:喜欢大碗喝酒,以便去除体内寒气
9、。住:民居墙厚,窗户多为双层窗,屋顶坡度大,室内一般有火炕。这样的设计可以有效地防寒、保暖,同时便于积雪滑落。行:由于冬季寒冷漫长,地面积雪又多又厚,许多居民出行都坐爬犁或雪橇。娱:滑雪、溜冰、打冰球等成为当地特色的娱乐活动。7、东北农业发展有利条件:(1)东北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适宜大规模的机械化耕作;(2)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不利条件:(1)纬度较高,气温较低,热量不足;(2)在春秋季节,由于经常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8、东北平原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作物熟制:一年一熟,热量成为制约东北三省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9、东北平原(三江平原和松嫩平原)是我国机械化
10、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成为我国重要商品粮基地的条件:(1)土壤肥沃,适宜农作物生长;(2)地广人稀,本地粮食消费少;(3)地形平坦,土地集中连片,适于大规模机械化耕作;(4)农业科学技术水平高;(5)气候雨热同期,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10、“北大荒”变成“北大仓”再变成“北大荒”东北平原北部地区开发较晚,人烟稀少,沼泽遍布,历史上被称为“北大荒”。(1)开发中出现的问题:由于大面积开荒,湿地面积锐减,生态环境恶化。(2)采取的措施:停止开荒,建立一批自然保护区。(3)三江平原分布着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11、工业地位: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
11、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目前是我国最大的重工业基地。12、重工业基地的发展优势:(1)东北三省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特别是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在全国占有重要的地位。(2)铁路网稠密,交通便利。13、部门:依托丰富的资源,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的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东北三省的工业主要分布在矿产地附近(靠近原料产地)。14、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出现经济发展滞后的现象。国家明确提出要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第三节 黄土高原1、称谓:文明
12、的摇篮; 黄土风情:窑洞、白羊肚头巾、信天游、腰鼓。2、范围: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脉、西至乌鞘岭、北连内蒙古高原(大致以长城为界)、南抵秦岭。主要包括山西省和陕西省的大部分、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南部、甘肃省的东南部等。3、历史文明:黄土高原上奔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六七千年前,这里的渭河平原一带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文明;相传在四五千年前,被尊为华夏始祖的炎黄二帝,在这一带开创了华夏文明的先河。4、民居:窑洞是黄土高原特有的传统民居原因:(1)黄土具有直立性,不易崩塌,而且又比较容易干燥,容易开挖;(2)降水较少,气候干燥。5、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
13、堆积区,海拔在10002000米。关于黄土高原的形成,科学家曾经提出过许多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来自中亚、蒙古高原和我国西北部内陆地区。6、黄土地貌景观:流水侵蚀使得黄土高原地表破碎,沟壑纵横塬(残留的高原面,顶部平坦开阔)梁(长条状的山梁)峁(孤立的馒头状山丘)川(黄土高原农业较发达、人口集中地地区)7、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千沟万壑、支离破碎。原因:长期的水土流失。黄土高原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8、水土流失的原因(1)自然原因:(1)黄土土质疏松,多孔隙,许多物质易溶于水;(2)地表裸露,缺乏植被保护;(3)夏季降水集中,且多暴雨。(2)人为原因:(1)
14、人多地少,开发历史悠久,长期的过垦过牧导致生态环境恶化;(2)修路、采矿等活动破坏地表等。9、水土流失的危害(1)严重的水土流失,带走了地表肥沃的土壤,破坏了农田和村庄,使得自然灾害加剧,生态环境恶化。(2)泥沙下泄导致河流含沙量剧增,淤塞下游河床、水库,给防洪及河道整治造成巨大困难。10、水土保持的措施一方面,采取植树种草等生物措施与建梯田、修挡土坝等工程措施相结合,治理水土流失。另一方面,合理安排生产活动,如陡坡地退耕还林、还草,过度放牧的地方减少放牧的牲畜数量等。第四节 祖国的首都北京1、首都北京的符号: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古城北京的符号:故宫、四合院现代北京的符号:“鸟巢”、“水立方
15、”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的市中心,是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2、地理位置: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北面背靠群山。东南与天津相邻,三面被河北省包围。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经纬度位置:40N,116E3、北京位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主要河流由潮白河、温榆河、永定河,流向自西北向东南流。4、主要城市职能(1)政治中心:我国首都,人民大会堂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所在地,中南海是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2)文化中心: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等科学研究机构,国家图书馆,中央电视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等。(3)国际交往中心
16、:外国大使馆、国际组织代表机构,海外企业代表机构,跨国公司等。5、北京古城的变迁与水源有关。6、北京是我国著名的古都和历史文化名城,拥有3000多年的建城史和800多年的建都史。世界遗产名录:明清故宫、长城、颐和园、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天坛、明十三陵等。历史文化传统:四合院、胡同、牌楼等。7、北京旅游名胜1)北京故宫又名紫禁城,是明清两朝的皇宫,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宫殿建筑群。现为故宫博物院,是我国文物收藏最丰富的博物院。2)颐和园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3)前门大街是老北京城最繁华的商业街,有许多中华老字号。4)南锣鼓巷是我国唯一完整的保存着元大都里坊风貌的传统
17、民居区,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8、北京的重点功能区:中央商务区、中关村科技园区、金融街、王府井商业街等。9、北京的交通网络(1)北京已经形成了航空、公路、铁路四通八达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2)北京市区形成了环形加放射状的快速道路网。(3)城市轨道交通也很发达,并且已初步建设成网。(4)北京是全国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和国际航空港。10、北京在城市建设中,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和环境质量的改善。目前,北京正朝着“国家首都、世界城市、文化名城、宜居城市”的目标迈进。11、(1)为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北京把大型钢铁企业“首钢”迁出北京。“首钢”旧址改建成首钢工业遗址公园。(2)皇城根遗址公园在紫
18、禁城和王府井商业街之间构筑了一条绿色走廊。黄土高原华北平原东北平原植被特征植被多为次生的灌丛、矮林,覆盖率低温带落叶阔叶林为主以针叶林为主,在南部有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土壤类型黄土棕壤和褐土黑钙土、黑土农业生产耕地类型旱田旱田旱田作物熟制一年两熟一年两熟一年一熟主要产品谷子、苹果、枣冬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苹果、梨春小麦、玉米、大豆、甜菜、人参、貂皮、鹿茸主要问题水土流失,水旱灾害旱涝、盐碱和风沙低温冷害第一节 自然特征与农业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1、位置和范围:1)位置:南方地区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黄海和南海。2)范围:南方地区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南部沿海和
19、西南各省。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3、气候:(湿热)温度带:亚热带、热带气候: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特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干湿区:湿润、半湿润(海南岛西部)气温:夏均温28-30,冬0以上年降水量:800mm以上4、土壤:由于水热充足,这里植被常绿。在湿热的环境中发育了红色的土壤。南方地区:“红土地”。四川盆地:“紫色盆地”。云贵高原:典型的喀斯特地形。二、重要的水田农业区1、农业发展的有利条件(1)气候条件: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发展农业的水热条件优越。南方地区耕地多为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人 教版八 年级 下册 地理 知识点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019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