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食味品质评价技术进展.doc
《大米食味品质评价技术进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米食味品质评价技术进展.doc(1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大米食味品质评价技术进展搏CEREAL&F饲EED料IND工USTRY大米食味品质评价技术进展周显青,张玉荣(河南工业大学粮油食品学院,河南郑州450052)品质控制一摘要:米饭食味是大米的主要品质特性,直接反映稻谷的最终品质,其评价方法可指导各流通环节时稻谷品质的优劣进行科学评定,同时对食味优良稻米的育种和普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该文较为全面地论述了大米食味品质的感官评价法,指标评价法与仪器评价法的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对中外大米食味品质的感官评价法的各自特点进行了详细比较,并就现行国标(GB/T15682-2008)修改完善情况进行了分析.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指出我国大米食味品质评
2、定应以感官评价为主,理化指标检测评价为辅的观点,并就未来大米食味品质技术研究提出了建议.关键词:大米;食味;食用品质;感官评价;指标评价;仪器评价中图分类号:TS212.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6202(2O11)050037一O5AdvancesinricetasteevaluationtechiniqueZhouXianqing,ZhangYurong(SchoolofFoodScienceandTechnology,HenanUniversityofTechnology,Zhengzhou450052,China)ABSTRACT:Tasteisthemaincharacter
3、isticsofrice,whichdirectlyreflectstheultimatequalityofpaddy,andthedeterminationmethodsareusedtoguidethescientificevaluationofthericequalityinmarketingcirculation.Moreover,italsoplaysacrucialroleinthebreedingandpopu1arizationofbetterricevariety.Thispapercomprehensivelyreviewsthesituationandprohlemsof
4、currentresearchonthesensoryevaluation,indicatorsevaluationandinstrumentevaluationofricetastequality,comparesthespecificcharacteristicsofdomesticandforeignsensoryevaluationmethodsforricetastequalityindetail,andanalyzestherevisionofnationalstandard(GB/T156822008).Accordingtothecurrentactualsituation,i
5、tairstheviewthattheevaluationofricetastequalityshouldmainlyrelyonsensoryevaluationwhilemakingasupplementalevaluationviaphysiochemicalindicators,andputsforwardsomepropositionsaboutthefuturestudyonricetastequality.KEYWORDS:rice,taste;tastequality;sensoryevaluation;indicatorsevaluation;instrumentaleval
6、uation稻米是我国主要三大粮食作物之一,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国稻米生产和消费正在从满足人们能量供应,解决温饱问题向美味,健康和营养等嗜好与功能需要转变.这种转变对大米品质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然而在我国大米市场上,大米多而不优,优而不多的现象较为突出,因此提高大米食味品质的任务已显得重要和迫切.为了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要,世界各国的稻米育种者,种植者和加工者从不同的角度关注大米的食味品质分析及改良技术,以提高大米的食味品质和商品价值.然而,以上所有工作的基础在于确定科学合理的大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及其相关检测技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更快更准地解决优质食味大米
7、品种的培育,生产,加工,储藏和利用,提高大米价值,实现优质优价,提高农民的收入.目前,就大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再次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重视,本文综述了大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的研究现状,检测方法和相关评价新技术等.1大米食昧品质评价技术1.1感官评价人们对大米食味的评价由来已久,常采用感官评价,它是通过视觉,嗅觉和味觉而感知到的米饭的特征或者性质的一种科学方法.感官评价法的具体程序是:大米中加入一定量的水,按一定的方法蒸煮成米饭,分发给品尝人员.品尝人员应趁热打开饭盒盖,先鉴定米饭是否有清香味或香味,接着观收稿日期:2011-0410;修回日期:2011:0425基金项目:国家十五科技攻关
8、项目(2004BA523A071)作者简介:周显青(1964一),男,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谷物科学与品质检测分析.察米饭色泽和饭粒结构,再通过咀嚼与品尝鉴定米饭的柔软性,黏散性及其滋味,最后根据自己的喜好对米饭的优劣作出综合评定.日本是一个以大米为主食的国家,有大米为其国民键康之元的说法.因而,日本对大米的研究极为重视而深入.在此将GB/T156821995与日本农林水产省食品综合研究所研制的大米食味品质评价方法(四点试验法)加以比较,这对于发现不足,完善提高很有必要.比较发现:在我国的大米食味品质评价标准中,人员的数目偏少,主观误差较大;在蒸煮过程中采用少量,细小容器蒸饭,样品
9、量较少,适合于育种等阶段i在蒸煮过程中没有提及是否需要浸泡,而浸泡对米饭的食味品质影响很大i在评价过程中没有指定综合得分为100分的标准品种名称,也没有指定对照品种或是否需要对照品种,因而可操作性欠佳.针对以上问题,由河南工业大学负责牵头,与国内多家研究机构或单位共同合作完成了对国家标准GBT156821995的修订工作,新的标准(GB/T15682-2008)已于2008年颁布实施.课题组通过对不同类型稻谷样品的蒸煮和食昧品质的评价与分析,对涉及蒸煮和评价过程中的各种因素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资料查询和相关研究,对原评价体系中的蒸煮米饭的方法以及评价方法中的不准确之处和未提及之处进行了修订和完善:
10、(1)样品米饭的制备采用两套方法:小样米饭制备和大样米饭制备i(2)明确了标准样品的选取方法;(3)增加.r稻米的浸泡步骤;(4)完善了稻米的最佳加水量与焖制时间;(5)评分体系一:重新确立了评分项目中的权重,并细化了评分的区间;评分体系二:采用标度法打分.修订完善的新标准更具科学性和实用性,为更好地指导稻米育种者,种植者,加工者,储藏者,销售者和消费者等来科学地评定米饭食味品质的优劣提供技术支撑.1.2指标评价随着稻米科学家对大米理化特性研究的深入,各闰研究人员正在借助于各种物理的或化学的手段研究大米的食味品质,寻找感官评价方法与其他测试方法的相关因子,试图将感官评价方法量化,以节省时问,提
11、高判断的准确性和科学性,由此产生了指标评价.它是根据大米的食味与其物理性状和理化指标之问的相关性,通过对大米和米饭的特征性指标进行测定以预测大米的食味.1.2.1直链淀粉周显青等:大米食昧品质评价技术进展/2ol1年舅5期大米直链淀粉含量与米饭的黏性,硬度和光泽度等食味官能鉴定值关系密切.文夫,和田漯志等凹.对与食味相关联的大米成分进行了研究,指出食味值高的品种其直链淀粉含量范围为17.5%18.2,食昧值低的品种直链淀粉含量范围为19.921.1.迟明梅1指出:当大米中直链淀粉含量低于2时,这种大米呈糯性,蒸煮时米饭很黏;直链淀粉含量在12l9的大米,蒸煮时吸水率低,米饭柔软,黏性较大,涨性
12、小,冷却后仍能维持柔软的质地,食味品质良好;直链淀粉含量在20Yoo24的大米,蒸煮时吸水率高,体积膨胀率较大,糊化温度高,米饭蓬松,较硬,冷却后变硬;直链淀粉含量在25以上的大米,蒸煮时米饭蓬松,硬,黏性差,冷却后米饭变得更硬.曾庆孝等一研究也发现:直链淀粉含量与米饭的硬度呈正相关关系,直链淀粉含量高的大米浸泡时吸水率较低,蒸煮后米饭口感较硬.周少川等0刈研究发现:直链淀粉含量与食味品质呈极显着负相关,相关系数达一0.75;直链淀粉含量与米饭黏度的相关系数为一0.92,与米饭硬度的相关系数为0.77.因此,大米中直链淀粉含量是评价大米食味品质优劣的重要指标之一.1.2.2蛋白质蛋白质含量对大
13、米食味品质的影响早已引起了有关专家的重视,相关研究也很多.由于蛋白质含量直接影响米粒的吸水性,蛋白质含量高,米粒结构紧密,淀粉粒间的孔隙小,吸水速度慢,吸水量少,因此大米蒸煮时问长,淀粉不能充分糊化,米饭黏度低,较松散.据汪莲爱一报道,大米中的蛋白质通过其亲水性和形成的网络结构不同而影响米饭的食味;蛋白质含量低的大米,其米饭更具香味,柔软性和黏性;但用蛋白质含量的不同解释食味品质只适用于同一品种的大米,对不同品种大米,食味品质的差异就难于用蛋白质含量的高低进行评价.蛋白质含量,尤其是大米籽粒外部的蛋白质含量和米饭的组织结构有关.蛋白质含量高的大米,其米饭较硬,具有较高的咀嚼性.但关于蛋白质对大
14、米食味品质的影响也有与上述结论相反的报道一.1.2.3水分大米含水量对米饭的黏度,硬度,食昧有很大影响.大米吸水主要是通过淀粉细胞间隙而进入米粒内部,由于米粒腹部和背部的细胞间隙不同,腹部细胞间隙较大,是米粒吸水时水的主要渗透路线.当米粒本身含水低(<l4),在浸渍时,米粒的腹部急周显青等:大米食味品质评价技术进展/2011年第5期速吸水与背部产生水分差,两部分体积产生偏差的瞬问引起龟裂,蒸煮时米粒淀粉粒从龟裂处涌出,使米饭失去弹性,成为发黏的劣质米饭.李素梅等研究发现:精米的水分与其食味品质呈正相关,水分越高,食味越好.当水分由15.5降低到l1时,食味值下降6Voo.凶此,对于同一品
15、种的大米,要想煮出食味好的米饭,必须控制大米的水分含量存最佳的蒸煮区间.1.2.4脂类大米中脂类物质含量是影响米饭可口性的主要因素,其中油酸含量越高,米饭光泽越好.伍时照等研究发现,优质籼稻品种的平均粗脂肪含量比普通品种稍高,而且随品种米质级别的提高,粗脂肪含量增多.MarshallWE等通过研究发现,脂类对大米淀粉糊化特性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大米中所含的磷脂和糖脂部分可与大米淀粉相互作用,降低淀粉的吸水性和膨胀性,提高淀粉的糊化温度.LarssonK一和MarrisonWR等l一认为直链淀粉与脂类形成的复合物能阻碍淀粉糊化,从而叮能对蒸煮大米的质构特性产生影响.刘宜柏等在对大米食味品质的相关性
16、研究证实:食味特优品种的大米脂肪含量显着高于其余品种,脂肪含量与大米食味呈极显着正相关,它较其他品质指标对大米的食味品质有更大的影响,且主要是直接效应.还有研究表明,脂肪含量高的大米蒸煮后,表面光亮,且冷饭口味,口感好.此外,米饭脂肪中的不饱和脂肪酸还与米饭的气味有关.1.2.5米饭光泽度米饭表面的光泽是指米饭表面反射的光的量.严义潮等.研究发现:米饭光泽度与食味综合评价值之问存在极显着的相关性,相关系数为0.92,即米饭光泽好的品种食昧佳,所以,通过光泽鉴定对大米食味作间接评价是比较有效的.1.2.6米饭保水膜杂贺庆二一在对大米食味品质研究时提出了保水膜概念,并指出保水膜是决定饭味的根本,并
17、认为:饭粒表面的那层薄薄的糊状高含水物质,即保水膜能决定饭味,这是L大J为人的味觉主要是由酸,甜,苦,辣,咸等构成的,而饭味与这些几乎无关.味觉主要是口腔内的触觉在起作用,也就是常说的口感.饭粒本身凹凸不平,使口腔内有感触,而饭粒表面的这层糊状的保水膜能填平凸凹面,且保水膜越厚,凸凹面填得越平滑,口感就越好.同时,保水膜本身也带有甜味和芳香味,并具有黏性.凶此,保水膜不仅与饭味关系密切的口感有关,与甜,香,黏等饭味要素也有关.1.2.7胶稠度胶稠度是指米粒凝胶在平板上的流淌长度,一般分3级:胶流长度40mm以下为硬,406Omm为中,60mm以上为软.胶稠度与米饭硬度有很大关系,胶稠度硬则米饭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米 品质 评价 技术 进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016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