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里红黄酒资料.doc
《同里红黄酒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同里红黄酒资料.doc(2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同里红”黄酒相关文字资料一、产地资料1、桃源桃源,旧称严墓,传统酿酒历史悠久。东汉时期,曾有“米酿酒、蚕吐丝、蜂产蜜”三宝而著称,独特的酿酒技艺世代传承。早在吴越春秋时期严墓民间作坊就开始酿造宫廷贡酒和民间饮用酒。源远流长的酒文化至今已有2500多年历史。桃源镇地貌类型属新四纪湖泊相沉积平原,太湖流域的湖荡平原区,地理座标北纬30.65度,东经120.35度。距苏州60公里,湖州50公里,杭州80公里,上海95公里。全镇总面积90.6平方公里。桃源镇属于北亚热带季风区,气候温和,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约在15.7,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分别在39.8(1953年8月26日)
2、和10.7(1977年1月31日)。降水量1061.1毫米,日照2090小时,无霜期228天。苏南吴江桃源(铜罗、桃源、青云三乡并一镇)地处太湖之滨,为江苏省的最南端,东靠古运河,与浙江嘉兴市郊新塍一河之隔。桃源经三十多年的发展,随着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的凸现,在第一产业不断调整种植结构中走出了自己独特的一条路子,全境数万亩花卉苗木,绿化环绕、空气宜人、环境幽雅,形成了江南水乡巨大而独特的天然“氧吧”,同时也造就了优越的生态环境中有益于酿酒微生物生栖、繁殖和黄酒发酵,并构画出一幅世外桃源、苏南酒乡之蓝图。桃源镇历史悠久、人杰地灵。镇内广福村挖掘的文化遗址,谱写了吴江6000年的人类文明史;吴越春
3、秋时期,“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人间桃源, 成了吴王夫差行宫的址地;东汉时期,与司马相如相提并论的杰出辞赋家严忌庄夫子赋二十四篇入编汉志,斐声华夏文坛;元朝兵部侍郎戴敬本弃职隐居于此,留下了“问津桃花何处去,为有源头活水来”的千古名联,桃源也因此而得名;江南首富沈万三在此发迹,名扬京城,美丽的传说使桃源成为了人们创造财富、寻求美好的风水宝地,世外桃源。桃源是苏派黄酒的主要生产基地,首先,它以独特的酿造技术著称于国内。一、原料采用糖化发酵剂,并采用麦曲、红酒等酿造。二、由于采用双边发酵过程,糖分不会过高积累,因而有利于发酵生成酒精,酒精总含量只有16%22%。三、在冬季低温条件下发酵,使杂菌难以
4、生长繁殖,并由于多重霉菌、酵母菌和细菌共同作用酿制而成,以保证黄酒的色、香、味、体等。其次,它以醇正、浓郁的口味,清澈透明的色泽,受到顾客的好评。苏南酒乡,美酒飘香:苏南酒乡桃源镇,传统酿酒历史悠久,相传吴越春秋时期,吴王夫差行宫址地的桃源民间作坊,精心酿造的宫廷贡酒早已闻名于苏南吴地。蚕吐丝、蜂产蜜、米酿酒,古老的传统产业在周而复始的岁月里,成为江南水乡物华天宝之写照。 祖辈传承下来的酿酒产业,经过无数代人的精雕细刻,千年姑娘得以历久弥香。今天,在这方90平方公里的桃源土地上,拥有国家级黄酒会员企业,理事单位4家,酿造高级工程师一名,江苏省级评酒师7名,酿酒技师56名。已拥有颇具规模的酿酒企
5、业30多家,娘产各类黄酒十余万吨。拥有江苏省著名商标、江苏省名牌产品、农业部绿色食品、苏州市知名商标、苏州市名牌产品、国际、国内博览会金奖等荣誉称号。数量之大,质量之忧,备受人们青睐。 桃源黄酒以色泽、口味俱佳、定价合理适中而赢得客户、赢得市场、赢得赞誉,并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江浙沪地区酒席家宴众口青睐的热销佳酿。 苏南酒乡,美酒飘香!苏派黄酒以清爽型为主要特色。其与其他派黄酒的主要区别在于凉饭的工艺和种曲的工艺。如绍派采用摊饭法自然冷却,而苏派采用的是冲冷水冷却法;种曲工艺上越派采用尘曲,苏派采用熟曲等。为了提高桃源黄酒的品位和质量,桃源镇镇政府于03年投资建造了苏南酒文化馆,并
6、成功创出了以“百花漾”为首的中国驰名商标1只,国家农业部绿色食品产品3只,省级著名商标2只,省级名牌产品2只,苏州市级知名商标和名牌产品13只及国际博览会金奖等荣誉称号。2、严墓古镇古镇简介严墓又称铜锣,位于市境西南部,据市府37.8公里。元朝以前,严墓称为铜锣村。元朝至正年间(13141388年),张士诚竖旗反元,后被朱元璋俘获自缢,张士诚的以为方姓知友(原张士诚部下名将)聚居在铜罗村,以酿酒为生。因酿酒须取土封坛,年复年久,取土之处挖成了一条浜,后来人们称成为封坛浜(今称丰唐浜)取土挖至青泥层处,发现有一地下墓穴,并有石碑一方,碑文表明,墓葬者原始东汉辞赋家严忌严夫子(严忌,生于斯、葬于斯
7、,原名庄忌,因汉明帝姓刘名庄,为避与明帝同字,故改庄忌为严忌,后入梁,受知孝王。)后来,人们为纪念这位汉时杰出的辞赋家,将铜罗改名为严墓。直至1958年成立铜罗人民公社,严墓改名称名在铜罗历史上长达600年。明弘治年间(14881505年),澜西巡检司署设于此,自成市井。嘉靖年间(15221566年),严墓称市、货物贸易兴盛。民国18年(1929年)严墓设区称镇。1957年,吴江全县撤区并乡,复原名建铜锣乡。至此,眼目的名延续六百余年,历史上的严墓,商业繁华,800米老街,街面宽阔,枫桥河两岸廊棚连贯,民居宅房贴水而建,明代诗人王叔承故宅、古建民居、嘉乐堂、汾阳王殿、市级文保单位“汪宅”等文物
8、古迹遍及镇区。上世纪30年代末至40年代初,日军入侵中国,吴江沦陷,严墓称为吴江县政府、县党部的所在地,中共浙西特委、吴江县委等地下党组织相机迁至严墓,开展党的地下抗日活动,严墓一度成为浙北抗日根据地。中国历代名人大词典记载:严忌(约前188前105)西汉辞赋家。会稽吴(今江苏苏州)人,一说由拳(今浙江嘉兴南)人。原姓庄,后避汉明帝讳,改姓严。吴王刘濞招收四方游士,他与邹阳、枚乘等俱仕吴,为门客,以文辩著名。曾上书谏阻刘濞谋反,不纳,遂离吴,客游于梁,颇得梁孝王厚遇。世称严夫子。由辞赋二十四篇,今仅存哀时命。 中国文学家大词典记载:庄忌(约公元前一八八年前一五年间在世)字不祥,会稽吴人,在世时
9、代约自汉惠帝末年至武帝元封六年间。少与司马相如俱好辞赋,不遇明主,乃作辞以叹迷,名哀时命(见楚辞)。遇景帝不好辞赋,不得志,去而仕吴,不久,吴王濞有反谋,知不可谏,又去至梁,时梁孝王礼贤下士,很厚待他,与邹阳、枚乘等俱被尊重。当时人称为庄夫子,他作有辞赋二十四篇,除哀时命外,均不可见。百城*水记载:忌,汉武帝时人,中大夫严励之父,以辞赋为梁孝王客。史记所称司马相如、邹阳、枚乘,是也。汉*明帝讳,改庄为严,志云;忌,吴人,墓在新城北,适当其处。今*后,别有汉将军严励墓,为*无疑。楚辞有忌哀时命一篇,不断仕途,*东风*水中,明万历三十六年大水淹没,崇祯四年,里人吴*建筑。明末,吴氏人义为盛。铜锣又
10、称严墓,江南水乡古镇之一,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早在东汉时期,与司马相如齐名的杰出辞赋家严忌已蜚声华夏文坛。号称昆仑山人的明代大诗人王叔丞在中国古文化诗库中流下了丰富的精品杰作。严墓称名起源于元朝至正年间,因酿酒挖土封坛发现严忌墓穴,从此改称严忌墓穴,从此改称严墓,直至一九八五年成立铜锣人民公社。严墓称名在铜锣历史上长达六百余年。全镇区域面积*九.二平方公里,下辖八个行政村,一个社区居委会,常住人口近三万人。 铜锣地处江苏省最南端,与浙江嘉兴市郊一溪之隔,自然风光优美,物产资源丰富,享有“花木之乡”、“酿酒之都”之美誉。随着“绿色产业”和“生态经济”的凸现,经三十年的发展,第一产业在不断调整种植
11、结构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独特路子。全境花卉苗木连绵成片,在华东平原堪称绝无仅有,形成了江南水乡巨大而独特的天然“氧吧”,成为装点大都市的绿色源泉。 酿酒是铜锣的传统产业,它的历史可追溯至两千五百多年前。目前,全镇颇具规模的酒厂二十六家,年产黄白酒八万吨。“百花漾”和“鸳栖”商标分别被成为江苏省著名商标,获苏州市级知名商标的酒厂也有数家。在二十一世纪的晨曦里,铜锣工业经济呈现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镇北工业园、镇东纺织服装科技工业园已初具规模。来自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台湾、福建浙江等三十多家企业已落户两园,主要产业为电子资讯、轻工机械涤纶化纤、纺织服装等。 铜罗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
12、春秋吴王行宫,古皇庙遗址,古铜罗南凌北周富宅门、砖雕门楼、走马楼、院士名居、廊棚、古街以及酿酒等等都是无数代铜罗的先辈所创造的巨大财富,也是留给我们后人一笔不可再造的无价之宝。近年来铜罗的各项社会事业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新建的“严墓党史纪念馆”、“苏南酒文化馆”、心文广中心(影剧院)及规模建设的“少儿美术馆”等都将对战士铜罗文化底蕴,提高铜罗知名度,振兴铜罗经济发挥着积极地作用。铜罗的发展蒸蒸日上,变化日新月异,处处展现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一个具有江南水乡韵味,富有森林花园特色,最适宜人群的生态旅游文化镇一展现在人民面前。3、从企业规模、产量和技术结构上看吴江桃源酿酒业的现状:目前吴江桃源黄酒
13、业企业数为23家左右,占全市酒类生产企业82.2%,2006年黄酒产量在10万吨左右,占江苏省黄酒产量近30%。据江苏黄酒专业分会主办江苏黄酒工业通讯期刊介绍,目前全省黄酒产量30万吨左右,其中万吨以上黄酒企业有5家,吴江桃源就占有二家企业,这二家企业为:苏州市百花漾酿造有限公司,苏州中南酿造有限公司。其余黄酒企业产量分别为7千吨到5千吨至2千吨左右,企业分别有:吴江三界洋酒业有限公司,苏州苏御酒业有限公司,苏州凤栖酿造有限公司,苏州迎春酿造有限公司,苏州新同里红酒业有限公司,苏州养生花酿造有限公司,苏州天泉坊酿造有限公司等23家黄酒企业。以此可见单一个桃源镇酒厂之多,产量之大,实属不易,这和
14、当地政治、文化、经济、生活、民俗有着密切关系和较深的酿酒历史渊源有关。从桃源黄酒的生产方式看,各企业由于经济实力和更新观念不同,黄酒生产配套设施也各不相同,大米蒸煮工艺主要以串联式立式双汽室蒸饭机蒸饭,部分小型黄酒企业还采用传统木甑蒸饭。发酵工艺仍以陶质的缸、坛,一般大缸中进行前发酵和主发酵,在酒坛中进行缓慢的后发酵。对酒醪压榨、过滤、煎酒工艺65%黄酒企业已采用板柜式气膜空气压滤机,棉饼过滤机以及不锈钢薄板式和列管式热交换器配套搅拌反应锅的半机械化流水生产作业,特别是桃源几家有品牌的企业:例:苏州百花漾酿造有限公司,苏州中南酿造有限公司,苏州新同里红酒业有限公司,苏州养生花酿造有限公司和苏州
15、三界洋酿造有限公司已在应用Y6系列液体二级速冷机对黄酒的基酒冷处理和立式硅藻土过滤机初滤并串联陶瓷棒精过滤,薄板式热交换杀菌 器杀菌的流水作业,对瓶装黄酒灌装已实现从洗瓶、冲瓶、消毒,灌装、压盖、灯检、贴标、电脑日期喷码的全自动机械化作业,使黄酒质量,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品位进一步提升。二、黄酒资料1、黄酒派系中国黄酒大体称为三大派系,即绍派(绍兴酒)、苏派(苏南酒)、海派(上海酒)。苏派黄酒主要产地之一的苏南酒乡桃源镇素有“天下黄酒第一镇”之称誉,地处江苏省南大门,与浙江省嘉兴市一溪之隔,北依太湖,南靠运河,历史上就享有“地接湖滨游笠泽,境疑世外隐桃源”之美称。黄酒在中国食品工业及酒类市场中属
16、销售区域、消费总量较小的酒种。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政策使黄酒销售区域和消费总量逐年得到发展和增长,主要生产和消费范围以浙江、江苏、上海为主体。黄酒又是中国的传统酒种,不仅具有一般酒的饮用功能,又可作为烹调荤菜时去腥和增加鲜美的调料。中国黄酒大体可分为三种,即绍派、苏派和海派三大派系,绍派为浙江绍兴黄酒,苏派为苏南黄酒、海派为上海黄酒。江苏黄酒主要生产区域为无锡、苏州,苏州主要为苏南一带以桃源黄酒为主,还有早先从严墓黄酒引入发展的张家港黄酒(沙优)。严墓是桃源镇的前称,生产黄酒历史悠久,早在吴越春秋时期严墓民间作坊就开始酿造宫廷贡酒和民间饮用酒。源远流长的酒文化至今
17、已有2500多年历史。桃源黄酒(苏南黄酒)主要生产区域在桃源镇铜锣社区(旧称严墓),全镇拥有黄酒生产企业20余家,以“吴宫”老酒为代表的苏南黄酒销售区域已扩大至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等地,年生产黄酒达15万吨,占全国黄酒总销量的十分之一。2、黄酒的名称黄酒属于酿造酒,酒度一般为15度左右。黄酒,顾名思义是黄颜色的酒。所以有的人将黄酒这一名称翻译成“Yellow Wine。其实这并不恰当。黄酒的颜色并不总是黄色的,在古代,酒的过滤技术并不成熟之时,酒是呈混浊状态的,当时称为“白酒”或浊酒。黄酒的颜色就是在现在也有黑色的,红色的,所以不能光从字面上来理解。黄酒的实质应是谷物酿成的,因可以用“米”代
18、表谷物粮食,故称为“米酒”也是较为恰当的。现在通行用“Rice Wine”表示黄酒。3、在当代黄酒是谷物酿造酒的统称,以粮食为原料的酿造酒(不包括蒸馏的烧酒),都可归于黄酒类。黄酒虽作为谷物酿造酒的统称,但民间有些地区对本地酿造、且局限于本地销售的酒仍保留了一些传统的称谓,如江西的水酒,陕西的稠酒,西藏的青稞酒,如硬要说它们是黄酒,当地人也不一定能接受。在古代,“酒”是所有酒的统称,在蒸馏酒尚未出现的历史时期,“酒”就是酿造酒。蒸馏的烧酒出现后,就较为复杂了,“酒”这一名称既是所有酒的统称,在一些场合下,也是谷物酿造酒的统称,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把当时的酒分为三大类:酒、烧酒、葡萄酒。其中的“
19、酒”这一节,都是谷物酿造酒,由于酒既是所有酒的统称,又是谷物酿造酒的统称,毕竟还应有一个只包括谷物酿造酒的统称。因此,黄酒作为谷物酿造酒的专用名称的出现不是偶然的。“黄酒”,在明代可能是专门指酿造时间较长、颜色较深的米酒,与“白酒”相区别,明代的“白酒”并不是现在的蒸馏烧酒,如明代有“三白酒”,是用白米、白曲和白水酿造而成的、酿造时间较短的酒,酒色混浊,呈白色。酒的黄色(或棕黄色等深色)的形成,主要是在煮酒或贮藏过程中,酒中的糖份与氨基酸形成美拉德反应,产生色素。也有的是加入焦糖制成的色素(称“糖色”)加深其颜色。在明代戴羲所编辑的养余月令卷十一中则有:“凡黄酒白酒,少入烧酒,则经宿不酸”。从
20、这一提法可明显看出黄酒、白酒和烧酒之间的区别,黄酒是指酿造时间较长的老酒,白酒则是指酿造时间较短的米酒(一般用白曲,即米曲作糖化发酵剂)。在明代,黄酒这一名称的专一性还不是很严格,虽然不能包含所有的谷物酿造酒,但起码南方各地酿酒规模较大的,在酿造过程中经过加色处理的酒都可以包括进去。到了清代,各地的酿造酒的生产虽然保存,但绍兴的老酒、加饭酒风靡全国,这种行销全国的酒,质量高,颜色一般是较深的,可能与“黄酒”这一名称的最终确立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清朝皇帝对绍兴酒有特殊的爱好。清代时已有所谓“禁烧酒而不禁黄酒”的说法。到了民国时期,黄酒作为谷物酿造酒的统称已基本确定下来。黄酒归属于土酒类(国产酒称为
21、土酒,以示与舶来品的洋酒相对应)。黄酒酿造原料黄酒是用谷物作原料,用麦曲或小曲做糖化发酵剂制成的酿造酒。在历史上,黄酒的生产原料在北方以粟(学名:Setaria italica,在古代,是秫、梁、稷、黍的总称,有时也称为梁,现在也称为谷子,去除壳后的叫小米)。在南方,普遍用稻米(尤其是糯米为最佳原料)为原料酿造黄酒。由于宋代开始,政治、文化、经济中心的南移,黄酒的生产局限于南方数省,南宋时期,烧酒开始生产,元朝开始在北方得到普及,北方的黄酒生产逐渐萎缩,南方人饮烧酒者不如北方普遍,在南方,黄酒生产得以保留,在清朝时期,南方绍兴一带的黄酒称雄国内外。目前黄酒生产主要集中于浙江、江苏、上海、福建、
22、江西和广东、安徽等地,山东、陕西、大连等地也有少量生产。3、黄酒的酿造工艺和配料的应用我国的酿酒技术的发展可分为二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自然发酵阶段,经历数千年,传统发酵技术由孕育,发展乃至成熟。即使在当代天然发酵技术并未完全消失。其中的一些奥秘仍有待于人们去解开。人们主要是凭经验酿酒,生产规模一般不大,基本上是手工操作。酒的质量没有一套可信的检测指标作保证。第二阶段是从民国开始的,由于引入西方的科技知识,尤其是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和工程知识后,传统酿酒技术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懂得了酿酒微观世界的奥秘,生产上劳动强度大大降低,机械化水平提高,酒的质量更有保障。苏派黄酒生产历史悠久,是传统手工食品行
23、业的典范型代表。黄酒生产的主要原料有大米、玉米和水,辅料原料有制曲用的小麦、麸皮等。在黄酒生产中,米、曲、水分别被喻为“酒之肉”、“酒之骨”、“酒之血”,表明了原辅材料在黄酒酿造过程中的重要性。古代(传统)酿造技术与发展:原始人类在深山老林以采摘野食为生,夏秋季节,吃剩的果实随便丢弃,落在岩洞石隙中,自然发酵成酒。受此启发,而逐渐有意识地利用野果发酵酿造果酒,饮之香美异常,称之为“猿酒”。在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时期,黄河中游的居民已经开始从事农业生产,在谷物贮存中发现粮窖内的谷物发芽发霉现象。据对黄帝内经、素问等古书的研究,在皇帝以前已有酿酒的传说,那时以米作原料,不用曲,而是用麦芽(即“蘖”)
24、,酿造的为酒味少的甜酒。后来人们因为不喜欢味薄的甜酒,殷商以后便不用蘖而改用曲了。苏南酒乡桃源的几家企业黄酒生产工艺基本上是采用嘉兴传统喂饭法,在操作上以淋饭、单喂或双喂生产黄酒。现将普遍应用3种黄酒生产配料简叙如下:以每缸450kg容积为单位,其原辅料配比如下:配方一:淋饭酒母用粳米 60kg第一次喂饭粳米 70kg富阳根霉白药 100克上海崇明白药 110克麦曲8-10%(按淋饭酒母加喂米总数的耗用率)总控制量=165kg加水量=总控制量(淋水后的平均饭重+用曲量)配方二:淋饭酒母用粳米 50kg第一次喂饭粳米 50kg第二次喂饭粳米 25kg富阳根霉白药 100克常州传统酒药 120克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黄酒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01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