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与分析.doc
《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与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与分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中国葡萄酒市场现状与分析第一部分 总 论中国葡萄酒从初级阶段进入发展阶段一个产业成长从初级阶段到发展阶段最基本的标志是业态的构成趋于完善。尽管中国的葡萄酒消费还不普及,消费层次偏低,人均消费量比较小,葡萄酒在酒精类饮品中的比重还很小。但是经过20多年的发展,在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进程中,中国葡萄酒已形成了内部和外部相关产业的产、供、销一体化配置。从政府管理到行业自身调节机制也已比较完备;行业从初级阶段的感性向理性发展;市场从感性消费正逐步向理性消费转化;竞争从单一到多层次、多方位变化,品牌也开始从单一到更加丰富。特别是2007年新国家标准的出台、国际葡萄酒的规模化进入、国内企业自身的战略发展
2、,标志着中国葡萄酒已经与世界葡萄酒融为一体,从初级阶段进入发展阶段。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和规模居世界前列我国的葡萄种植面积世界第一,酿酒葡萄面积也居前列。2005年,酿酒葡萄栽培总面积约46.6千公顷,结果园面积约34.3千公顷,总产量约48万吨左右。根据国家葡萄、葡萄酒发展规划,到2010年全国酿酒葡萄种植面积将达66.67千公顷,2015年将达100千公顷。中国酿酒工业协会葡萄酒分会秘书长王祖明说:“由于国际葡萄酒价格的上升,实际上也是我国一些葡萄产区的葡萄种植面积、葡萄品种选择,乃至酿酒葡萄种植产业的一个很好的促进。”酿酒工艺、技术水平与世界同步葡萄酒其实非常简单。早在三年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3、副校长、国际著名的葡萄酒权威人士李华在一次国际葡萄酒会议上断言,国际葡萄酒的工艺、技术及研究已经达到非常高级的水平,中国的葡萄酒工艺、技术和科研水平已经与世界同步。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在葡萄种植、管理、葡萄酒的酿造工艺和技术水平已经尽得世界葡萄酒研究成果,完全可以独立解决系统中出现的任何技术、工艺问题。同时,亚洲唯一的葡萄酒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葡萄酒学院世界在校和培养学生最大的葡萄酒专业人才学府之一,同时,全国多所农业院校或开设葡萄酒工程学科、或开设葡萄酒研究机构、或与企业联合培养高素质酿酒人才,为葡萄酒行业的科技进步奠定了人才和技术基础。产业结构逐渐趋于合理,产业链条已成雏形原料种植形成十
4、大特色产区,完全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农业种植与工业生产形成良性对接,互为促进;产品品种丰富多样,国际标准干型酒成为主流;葡萄酒相关产业在东部沿海地区基本形成完整的配套,从辅料供应、包装材料、到相关配件供应基本齐全,形成良性互动;西部产区因规模尚未达到对相关产业的支撑能力,所以产业结构还不完善,但是随着西部的崛起,相关产业已经开始注意西部商机。未来全国性的产业结构体系正在构建之中。销量将进世界前十2006年葡萄酒行业进入平稳发展期,葡萄酒总产量达49.51万千升,与2005年的43.4万吨相比上升14.1%,销售收入达到129.52亿元,同比增长25.04%,利润总额达到13.53亿元,同比增长1
5、9.60%。2007年前三季度我国葡萄酒行业保持高速发展状态,实现利润8.5亿,同比增长33.83%。中国酿酒工业协会理事长王延才分析,中国葡萄酒的生产和消费已逐步进入快车道,葡萄酒的产量和消费量将继续保持现有的发展速度。国际权威调查机构IWSC研究人员估计,20062011年间,中国的葡萄酒消费市场将会有70%的增幅。截至2012年,中国将有望超过罗马尼亚和俄罗斯联邦成为世界第八大葡萄酒消费国。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逐渐与国际接轨2008年1月1日,新的葡萄酒国家强制标准正式执行,标志着我国葡萄酒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完善,并逐渐与国际接轨。原葡萄酒标准为1994年中国食品发酵标准化中心负责组织制
6、定的GB/T15037-1994葡萄酒国家标准(以下简称“旧国标”)的推荐性国家标准。当时还考虑到中国葡萄酒生产厂家的水平良莠不齐,“旧国标”仅作为推荐性标准。随后,国内又出台了GB/T1980-1994半汁葡萄酒行业标准,与旧国标同时生效。2008年正式实施的新标准是广泛参照了国际葡萄酒标准制定的,作为强制性标准并增加了根据含糖量进行的分类和感官分级评价的描述,将有力推动中国葡萄酒国际化进程。企业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品牌数量逐年增加中国葡萄酒从第一个工业化酒厂开始到现在已有100多年历史,后50年发展尤为迅猛。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现已有葡萄酒生产企业500多家,形成了以张裕、长城、王朝、威龙为
7、龙头的第一品牌企业,以云南红、华东、龙徽、北京丰收、甘肃莫高、东北通化股份、长白山、新疆新天等为主的第二品牌企业,他们在产能、技术、设备等方面都已趋于成熟;另有众多的葡萄酒企业也基本上具备了国际质量标准,并通过了认证,构成了山东的烟台、蓬莱、河北的昌黎、怀来、东北的通化、西北的甘肃、宁夏、新疆、黄河古道地区以及西南地区的品牌集群。而从事葡萄酒销售的企业更多,其中包括进口葡萄酒代理经销企业,产销双方共同培育市场。从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型企业到小规模精细化生产企业,从全国代理到区域经销到终端销售,已形成了完整而庞大的产业体系。第二部分 原料种植与生产产地特色区隔表现强烈,原料种植专业精神亟待加强产地
8、注重特色区隔,同质化现象正在得到改变中国十大葡萄产区的气候土壤各有千秋,葡萄表现独具风格。同在北纬40度至44度酿酒葡萄黄金生长带的西域沙地葡萄酒和东部海岸葡萄酒是我国重点葡萄酒产区,其中西域沙地葡萄酒源因于“沙酿天成”,“零污染产区”使得酒体丰满、口感醇厚,盛产赤霞珠,东部海岸以碧浪金沙和精耕细作的传统孕育了优质的葡萄园区,其酒体平衡,口感柔顺,盛产蛇龙珠。东北地区因其独特的寒冷气候,赋予了葡萄耐寒抗冻,形成了极有中国特色的山葡萄酒,并为规模化生产冰葡萄酒创造了可能;而云南独特的高原气候则形成了独具风格的玫瑰蜜、水晶葡萄,其生长期长,成熟早,种植成本低,特别是香味独特、浓郁,又能酿造出色鲜味
9、美、入口柔和的红酒,宜新鲜饮用,非常符合中国人的饮酒口味,出现了以云南红、香格里拉藏秘为代表的品牌产品。龙头企业继续上演跑马圈地运动高端葡萄酒的稀缺资源是原料,这是国产葡萄酒企业的共识。随着产销增量,原料短缺成为规模企业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东部企业在西部地区圈地运动愈演愈烈。张裕除了在山东本地圈地以外,在陕西建厂瞄准了当地葡萄原料,在宁夏产区30000亩规划2007年已经完成一半的定植开发;王朝公司早就在宁夏通过收购完成了圈地,2007年公司副总经理王树生透露,甘肃天水地区因独特的气候而使葡萄不用埋土过冬,将作为重点圈地对象;威龙公司继在甘肃武威圈地之后于2007年10月底考察甘肃天水,也对此
10、表现出了浓厚的兴趣;另外各龙头企业在全国各产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圈地迹象,可以视为近几年原料圈地运动的继续。生产:质量快速提升,但规范性仍待提高2007年8月,国家葡萄酒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在葡萄酒质量报告中说,中国葡萄酒的产量有了大幅度提高和质的飞跃,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但仍存在着原料基地建设薄弱、产品质量得不到有效控制、生产技术水平不高、产品同质化现象突出、生产者缺少诚信理念、随意进行虚假宣传等问题,生产规范问题仍然严峻。存在的问题:原料生产模式落后葡萄酒是一个原料依赖型产品,酿酒葡萄原料的好坏直接影响产品质量。但多年来我国葡萄原料种植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原料供应与生产脱节、品种区域性严重、生
11、产模式落后、原料种植缺乏特色等。针对这些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葡萄酒研究中心主任、著名葡萄与葡萄酒专家段长青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我国原料产地一方面存在着因选择品种盲目而造成的主栽品种不对路,优良品种不能形成批量,或者受到某些客观因素的限制,未经品种区域性试验就大量投入生产栽培的问题。有些地方还存在着不同成熟期品种搭配不合理,采收期集中等问题,不仅采收时劳力短缺,而且加大了酒厂的压力。诸多因素直接限制了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发展。第三部分 渠 道非现饮渠道迅猛发展,第三终端崛起,经销发生强烈变局,国产酒面临巨大考验深度掌控销售渠道葡萄酒属快速消费品,在产品功能、属性和技术上的差别不大,市场能力和渠道
12、就成为关键的成功因素,尤其是渠道。从三家行业龙头公司的营业费用投入来看,近年来三大企业都不惜高昂的费用投入,他们所投入的销售费用占到该行业的总销售费用的近60%,从而在渠道方面建立了强大的优势,充分体现了“渠道为王”的竞争理念。非现饮渠道受到高度重视,现饮渠道仍然占据主要销量葡萄酒的消费渠道一般分为餐饮酒店和商超零售两大类,从行业平均统计数据看,餐饮酒店渠道占51%,零售渠道占49%;在零售渠道中,超市和大卖场又占55%,其余为便利店、专卖店和独立的食品店等。在三家龙头企业中,长城和王朝以餐饮渠道为主,比例超过55%,而张裕则在零售市场表现更强,商超的比例超过55%。第三终端迅猛崛起,专卖店、
13、会所、连锁店等形式层出不穷2007年4月,食品商经过对市场的调查研究,首次借壳医药行业的定义方式,把名烟名酒店、名酒专卖店、名酒城等新兴终端定义为了“第三终端”。目前在国内葡萄酒行业,主要也是以葡萄酒专卖店、会所、连锁店等形式出现的。以杭州永裕商贸名庄传奇为例的专业洋酒专卖店成为第三终端的首要模式,其特征是进口红酒品类专卖。此类专卖店正实施连锁加盟战略,进一步向异地扩张。截止2006年底,华东地区名庄传奇国际葡萄酒连锁店已达10余家,2007年名庄传奇除开了湖州、重庆、镇海门店外,富阳、临安、嘉兴、海盐等地也正在积极筹建。国内最具特色的酒类专卖连锁群吉马国际酒廊首家旗舰店于2007年6月18日
14、在上海金茂大厦开业。据规划,集品牌展示、酒类品鉴、酒文化博览等为一体的吉马国际酒廊将在2010年前在全国各地形成一个具有3000家酒廊的大型酒类专卖连锁群。从自建向自建与加盟并举,大力发展加盟店,成为进口红酒代理商摆脱资金和市场压力,加速跑马圈地的选择。国内知名进口葡萄酒代理商上海夏朵贸易、广州骏德酒业、澳洲富隆酒业、广州蓝泉酒业都拥有自己的连锁专卖体系。其中,富隆酒业、骏德酒业等以根据不同城市和消费者特点以业态丰富、多样的连锁专卖体系和重点打造企业品牌的方式拓展市场。日前,诺登酒业有限公司已在成都市长乐坊开设了旗下第一家专营法国“罗讷河谷”佳酿葡萄酒的体验式酒窖。这预示着,打造单一品牌奢侈型
15、葡萄酒专卖店连锁体系也将成为“第三终端”的一种发展方向。通过对酒水产业价值结构及发展规律和商业终端连锁发展规律分析,作为一种新型业态的第三终端在葡萄酒行业的兴起,它不仅将大大提高葡萄酒产业的整体配置效能,加快对葡萄酒产业中商业力量的重新整合,其背后的文化营销和体验营销功能的开发建设已成葡萄酒行业未来发展方向,而且第三终端也将加速葡萄酒经销商自建终端的进程,大大提升他们的品牌运营、异地扩张和拓展分销渠道的能力,帮助经销商建立起自己的渠道品牌。直供仓储营销成葡萄酒销售新亮点2006年10月至今,300多款来自世界各地的葡萄酒先后入驻上海葡园酒庄直供式葡萄酒仓储批售中心,夏朵葡萄酒专卖店创始人、台商
16、阙光伦作为该模式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在实践探索中强调这样一种理念:尽可能地释放该营销模式的优势来引导消费者购买更多产品,树立整箱购买意识。经销变局:厂商关系发生微妙变化,多品牌经销成基本形式由于渠道重合,生产商为了保护自己的利益,达到渠道垄断销售的目的,向来要求经销商单一经销自己的品牌,造成了巨大的渠道资源浪费,很多商家苦不堪言。鉴于此,2007年葡萄酒厂商在合作上发生了重大变革,厂家不再要求经销商单一经销品牌,而经销商也有了更多选择机会。渠道的背叛:高级酒店终端出现拒卖国产酒现象2007年以来,进口葡萄酒凭其品质和文化双重优势,大举进行终端消费宣传,加上国产葡萄酒的种种混乱和质量问题,使得
17、高端消费群对国产葡萄酒产生怀疑。在高端餐饮店,同等价位的葡萄酒,消费者选择进口酒的现象很普遍。消费选择也直接导致部分高端卖场拒绝售卖国产酒。据一位多年从事葡萄酒终端供货的经销商反应,在拒绝卖国产酒的酒店终端,不少消费者是比较了解葡萄酒的,即使是从“面子”上讲,他们更喜欢进口酒,这种现象正在悄悄蔓延,形成消费者刺激酒店,酒店刺激供货商,供货商刺激经销商或代理商的连锁反应,最终迫使主流经销商不得不经销进口产品。可以断言,2007年进口葡萄酒之所以能够迅速进入渠道,形成明显销量,与经销商的“背叛”有着直接关系。供应商与终端关系发生转变,利益链条挂靠消费者葡萄酒新锐企业紫轩,2007年积极探索终端开发
18、模式,将餐饮终端卖场纳入企业联合行列,与酒店签订联销协议,承担酒店终端服务人员的部分工资,销售利润双方共享,风险共担,绩效挂钩,省去了诸多中间环节对利润的层层抽取,有效降低了终端售价,既保证了消费者的利益,又提高了终端的销售积极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供应商与终端之间关系发生转变将打破供应商和酒店之间的利益捆绑,重新建立酒商、终端、消费者三者受益的共同体。特殊渠道看好,口碑传播起到关键作用激烈竞争促使酒商除了利用传统渠道和第三终端实现销量外,针对高端人群的直销被提到相当重要的地位。2007年,几乎每一个酒商都专门设立了直销政策和机构,负责集团购买、家庭购买和商务活动,将主要目标锁定在政府消费、大
19、企事业单位福利和年终酒会、商务活动、高端家庭的私人聚会等。同时增设了许多服务项目,比如为酒会提供全面方案和执行以及免费品尝、优惠等多项服务,针对大客户还进行一对一的专项服务等。为了找到目标客户,一向坐在办公室指挥渠道运转的酒商开始频频出现在各种高端会议、商务聚会、私家PARTY等场合,千方百计地寻找目标消费者。在这些活动中,朋友介绍朋友,朋友影响朋友,消费领袖的意见成为客户工作的重要环节。看似麻烦,但低成本、高利润的特殊渠道正在成为销量的重要通路。网络营销低度预热新浪时尚酒风博客借鉴南非一家不知名的小葡萄酒厂Stormhoek博客评酒经验,在2006年底公布了第一次中国博客评酒结果。这个动作似
20、乎显得波澜不惊,但随后五粮液国邑干红的博客行动,引起了行业以及消费者的关注。人们发现,葡萄酒正在通过网络调动着网民的体验意识。有一些葡萄酒企业也行动起来,积极开展各种网络营销,使网络世界里流动着一股浓浓的酒香。据赞助第一届博客评酒活动的汉森葡萄酒负责人说,通过与博客们的互动,影响了公司的内部交流、文化,进而影响了公司的销售。这次评酒活动,让汉森公司体验到了博客的力量和葡萄酒在网络中的魅力。网络营销是一个自媒体,它的传播速度、影响面以及持久的影响力是不可估量的。传统的市场营销和广告直接影响的是销售,而在网络营销中,销售不是直接目标,但它可能是被最终影响的一个目标。开展网络营销,可以节约大量昂贵的
21、店面租金,可以减少库存商品和资金积压,可以使经营规模不受场地限制,方便采集客户信息等,这些都使得企业经营的成本和费用降低,动作周期变短,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竞争优势,增加盈利。第四部分 市场格局行业规范步伐加快,龙头企业领军功不可没,二线品牌表现强劲势头市场集中度高,三大品牌的龙头地位不可动摇在我国的500多家葡萄酒企业中,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是以张裕为首的老牌葡萄酒生产企业;二是其他酒类生产企业或是其他行业转为生产葡萄酒;三是沿海的进口葡萄原酒灌装企业。虽然行业发展迅速,但是中小企业(产能在1000吨以下)占比达80%,过万吨产能的企业目前为张裕、王朝、长城、威龙、丰收、通化等,其中长城、张裕
22、、王朝三分天下,市场占有率合计已高达52%,资产合计拥有全行业的38%,销售收入更是占到了全行业的56%,行业集中度非常高。随着三大巨头加快速度布局全国市场,葡萄酒行业呈现出强者愈强的态势。 自从长城葡萄酒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葡萄酒独家供应商后,2007年正式启动了全新的“人文奥运”战略及三大奥运计划,从品牌提升、品质领先、文化推广三方面进一步提升国际市场对长城葡萄酒的认可,从而带动中国葡萄酒行业从量变积累到质变。另一方面,君顶酒庄的正式开业无疑也是其进军高端市场、提升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战略举措。继2006年王朝先后与世界上最大葡萄酒设备制造商意大利贝多拉索公司、世界上最大的橡木桶制造商圣哥
23、安公司、欧洲最大世界第三大零售商德国麦德龙集团,及欧洲最大葡萄酒分销商法国吉赛福集团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后,2007年,王朝又进一步显现出“强强联合”的巨大优势,与全球最大的葡萄酒、啤酒瓶包装商美国0-1集团控股的奥联公司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不仅可以获得奥联公司在研究葡萄酒瓶漏酒和氧化问题及世界葡萄酒瓶设计趋势等方面的技术支持,还能得到奥联每年至少3个酒瓶型、2000万个优质玻璃瓶的可靠供给,这标志着王朝公司在国际化的道路上迈出了新的一步。 近年来,张裕一直力图将国际化深入到企业的血液中去。2007年张裕全面进入战略实施阶段,6月份开业的爱菲堡酒庄,标志着张裕“4+1”的国际化战略品牌布局终于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中国 葡萄酒 市场 现状 分析
![提示](https://www.31ppt.com/images/bang_tan.gif)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01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