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薯淀粉》推荐性国家标准编制说明.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木薯淀粉》推荐性国家标准编制说明.doc(8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木薯淀粉推荐性国家标准编制说明一、任务来源本国家标准项目的制定任务来自“国标委综合201087号”的项目批复计划,项目编号为“20101124-T-601”,项目名称为食用木薯性淀粉。该项目由中国商业联合会提出,由中国商业联合会负责组织广西木薯产业协会、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明百事达淀粉有限公司、海南椰岛股份有限公司、武鸣县木薯工业协会、广西红枫淀粉有限公司、广西荟力淀粉有限公司、南宁市坛洛淀粉厂等单位成立了标准起草工作组,启动标准的起草工作。二、目的和意义为了推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及产业升级,促进农产品生产向商品化、多样化和高品质、高效益发展,建立一套既具有中国特色又能与国
2、际接轨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即十分必要,也十分紧迫。近年全国木薯种植面积600-650多万亩,产量900多万吨,主产区为广西、海南、云南、广东、福建、江西等省(其中广西占60%左右);全国木薯淀粉的年产量为80多万吨(其中广西占70%左右);木薯酒精年产量(含燃料乙醇)100多万吨;木薯变性淀粉年产量40多万吨;但国内对木薯淀粉的需求量为150-200万吨,每年都要从泰国、越南进口80多万吨,需进口木薯干片500多万吨用于木薯酒精生产,预计到2015年国内市场需求量将达到230-250万吨,至2020年则超过300万吨,市场对木薯淀粉的需求不仅量大而且面广,市场前景十分广阔,木薯产业是惠及国内
3、2000多万农民的特色产业。目前,中国有木薯淀粉厂150多家,日生产能力达到1.2万吨,木薯淀粉年产量达到80多万吨,其中广西占70%左右,民间统计数据显示,2009/2010年榨季,国内木薯产量为660万吨,木薯淀粉产量68万吨,与08/09榨季相比,木薯产量增长16%-17%,木薯淀粉产量增长17%左右。中国主要用木薯淀粉加工粉丝、变性淀粉和工业用,年需求量在150万吨以上,随着变性淀粉、淀粉糖和糖醇、有机酸、酶制剂等深加工产品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对木薯淀粉的需求量将不断增长。木薯淀粉与马铃薯淀粉、甘薯淀粉等相比,其价格低廉;与产量最大的玉米淀粉相比,具有非淀粉杂质含量低、粘度高、糊化温度
4、低、糊液稳定透明、成膜性好、渗透性强等优良理化特性和加工特性。因此,木薯淀粉更加受到消费部门和消费者的青睐。现行的木薯淀粉标准是2004年农业部制定的NY/T 875-2004食用木薯淀粉行业标准和轻工部QB 1840-93工业薯类淀粉行业标准。随着技术发展和生产贸易环境的变化,上述二项行业标准日益显露出不能更好的作为贸易评定的技术标准。为促进我国木薯种植业及加工业的发展,提高木薯淀粉产品质量,保障消费者的利益,规范市场,制定木薯淀粉(含食品和工业用)产品国家标准非常必要;就国际贸易而言,我国已加入东盟自由贸易区,木薯淀粉产品贸易必须与国际接轨,为在国际贸易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制定木薯淀粉产品
5、国家标准势在必行。况且我国亦是ISO/TC93的成员国,目前该技术委员会正立项制定“木薯淀粉”国际标准,为取得在制定木薯淀粉国际标准中的话语权,尽快制定本标准亦甚为重要。本标准的制定也必将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三、关于将食用木薯淀粉修改为木薯淀粉的说明经综合木薯淀粉的相关企业和专家的意见,以及中国淀粉木薯淀粉专业委员会和广西木薯产业协会的建议,考虑到现国内木薯淀粉既包括作为食品原料的食用木薯淀粉,也包括作为工业原料的工业用木薯淀粉,因此在该标准中设置了相应的分类,并将原上报的题目食用木薯淀粉改为木薯淀粉。四、起草过程木薯淀粉国家标准立项批复后,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标准中心于2011年2月组织成立了
6、标准起草工作组,着手收集资料,草拟木薯性淀粉国家标准的“工作组讨论稿”,于2011年6月230日在南宁召开了“木薯淀粉国家标准起草工作组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广西、广东、云南、海南、福建、上海、山东、河南等木薯淀粉生产企业、生产用户、贸易经销商、专家学者以及泰国、越南、马来西亚、缅甸、荷兰等东盟各国嘉宾等代表200多人参加了会议。中国淀粉协会孙明导秘书长,中国淀协木薯淀粉专业委员会邵乃凡主任、广西木薯产业协会文玉萍秘书长,以及所有参与起草工作组的单位代表参加了会议。与会代表就标准(工作组讨论稿)展开全面的研讨,并根据木薯淀粉行业的发展现状提出各自意见;国家木薯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古碧对标准(
7、草案稿)也提出了修改意见。会议结束后,起草人根据起草工作组会议上代表们提出的主要意见修改标准“工作组讨论稿”,形成木薯淀粉国家标准“征求意见稿”,在中国商业联合会网站上公示,并以电子邮件形式分别发送给有关单位和专家征求意见。经过2个月的公开征求意见,共收集到30个单位的近50条反馈意见,起草组根据反馈意见,认真修改文本,最终形成了木薯淀粉国家标准“送审稿”。五、标准条文和主要技术指标的说明本标准充分注重标准的先进性、适用性及协调统一性,在切实可行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的先进标准,测定方法标准采用现行国内通用的国家标准。考虑到木薯淀粉基本不用于直接使用,而是作为食用的加工原料间接制成
8、食品或作为工业原料制成相关产品,结合生产贸易中的应用情况,并借鉴国内相关食用淀粉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美国、泰国和越南相关的技术标准,以此来设置理化指标。1、标准项目的设置、产品的分级本标准参考农业部NY/T 875-2004食用木薯淀粉行业标准和轻工部QB 1840-93工业薯类淀粉行业标准,并借鉴美国、泰国和越南等相关技术标准,来进行标准项目的设置和产品的分型。标准的技术要求包括感官要求、理化指标和卫生指标,其中感官要求包括色泽、气味、杂质3项,理化指标方面,其中食用木薯淀粉包括水分、灰分、斑点、细度、粘度、白度、蛋白质、pH等项,工业用木薯淀粉包括水分、灰分、斑点、细度、粘度、白度等项。根
9、据相关国家的卫生指标规定,本标准中食用木薯淀粉规定了铅、氢氰酸和二氧化硫3项指标。产品分为优级、一级、合格三个等级。2、感官要求设定了色泽、气味项目,设置杂质项目可以判断产品是不含有正常视力可见的杂质。3、理化指标3.1水分及其检验方法淀粉产品中的水分,取决于贮存时大气的相对湿度、温度及原淀粉的种类,不同品种的原淀粉的水分存在差别,是由于淀粉分子中的羟基自行结合及与水分子结合的程度不同引起的,在一定的相对湿度和温度条件下,不同品种原料淀粉的平衡水分不同,通常食用木薯淀粉的平衡水分为15.%,未控制产品水分,有利于保障产品质量和贮存。根据木薯淀粉协会提供的15家生产企业和贸易公司样品水分测定值在
10、9.8%14.5%,平均值为12.3%,同时参照NY/T 875-2004食用木薯淀粉行业标准及QB 1840-93工业薯类淀粉行业标准,优级品定为13.5%(比两项行标的14.0%低0.5%),一级品定为14.0%,合格品定为15.0%,检验方法采用现行通用的GB/T 12087淀粉水分测定国家标准。3.2灰分、斑点及其检验方法灰分和斑点两项指标可以反映产品中杂质的量,对控制产品的质量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标准灰分定为优级0.20%、一级0.30%,优级0.40%,检验方法采用GB/T 22427.1 淀粉灰分测定国家标准;斑点定为优级3.0个/cm2、一级6.0个/cm2,优级8.0个/cm
11、2,检验方法采用GB/T 22427.4 淀粉斑点测定国家标准。3.3细度及其检验方法食用木薯淀粉呈粉末状,是木薯根茎提取并除杂后,经脱水干燥和过筛得到的产品,影响产品细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生产中所使用筛网的孔径大小。本标准的细度定为优级99.8%、一级99.5%,优级99.0%,检验方法采用GB/T 22427.5淀粉细度测定国家标准。3.4 粘度及其检验方法随着淀粉的粘度在食品工业应用越来越重要,多数食品企业在采购食用木薯淀粉时,要求生产企业提供产品的粘度,为适用市场的需求,增加食用木薯淀粉粘度指标。目前国内多数企业采用恩氏粘度来表示,而国际通用的粘度为布拉班德粘度,故本标准采用布拉班德粘度
12、作为粘度指标。根据广西农垦明阳生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和海南洋浦椰岛淀粉有限公司的检测数据,刚榨出的食用木薯淀粉粘度(质量浓度为6%的淀粉,粘度仪测量范围为700cmg)在750BU1200BU之间,随着放置时间,粘度慢慢降低,综合考虑国外粘度的指标(进口越南或泰国粉出现有500600 BU的情况),粘度指标设定在大于等于600BU。粘度的检验方法采用GB/T 22427.7淀粉粘度测定国家标准。3.5 白度及其检验方法根据近20余家企业抽样检测权衡白度定为优级92.0%、一级88.0%,优级84.0%,检验方法采用GB/T 22427.6淀粉白度测定国家标准。3.6 蛋白质及其检验方法蛋白质有利
13、于控制食用木薯淀粉的产品质量,故设置该项指标。 根据木薯淀粉协会提供的17家生产企业和贸易公司样品的蛋白质测定值在0.02%0.29%(4家未规定或测试),平均值为0.13%,因而设定优级品的蛋白质小于等于0.2%,一级品的蛋白质小于等于0.30%,合格品的蛋白质小于等于0.40%。4、卫生指标考虑到木薯淀粉做工业用时不设定卫生指标,而是作为食品用的加工原料,根据目前我国相关卫生(安全)标准规定本标准,设定了铅、氢氰酸、二氧化硫3个项目,铅的含量应符合GB 2762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的规定;由于木薯根茎表皮中含有氢氰酸,设置该项目有利于控制产品的卫生安全;因我国食用木薯淀粉加工过程中不提倡添加SO2来增白,因此应建议严格控制SO2指标,本标准规定SO2残留量,执行GB 276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的规定。上述的有关污染物限量检验的检验方法可分别按GB 5009.12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铅的测定、GB/T 5009.3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粮食卫生标准的分析方法和GB/T 22427.13淀粉及其衍生物二氧化硫的测定执行。五、返回意见处理和汇总本标准的“征求意见稿”除在中国商业联合会网站上公示外,分别发送电子邮件到有关单位和相关专家审阅,计40份,意见返回30份,其中有意见的15份,详见“征求意见汇总表”。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90115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