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行训练中非精密进近连续下降最后进近CDFA研究[精品资料].doc
《飞行训练中非精密进近连续下降最后进近CDFA研究[精品资料].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飞行训练中非精密进近连续下降最后进近CDFA研究[精品资料].doc(12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飞行训练中非精密进近连续下降最后进近CDFA研究-精品资料 本文档格式为WORD,感谢你的阅读。 最新最全的 学术论文 期刊文献 年终总结 年终报告 工作总结 个人总结 述职报告 实习报告 单位总结 【摘 要】通过研究非精密进近连续下降最后进近(CDFA)的实施方法,从而达到在实际飞行中降低进近安全风险,减小飞行员工作负荷,提高经济性等目的。 【关键词】连续下降运行;稳定进近;下降率计算 非精密进近,它是有方位引导,但没有垂直引导的仪表进近。精密进近,是使用精确方位和垂直引导,并根据不同的运行类型规定相应最低标准的仪表进近。二者之间最大的区别就是,前者没有垂直引导,要靠机组根据飞机离跑道头的距
2、离来计算、检查和调整飞行高度,以控制飞机在规定的“下滑线”上下降。相对于精密进近,非精密进近没有下滑引导,而且方位的引导也不尽精确,因此计划和执行一次非精密进近是飞行中难度较高的科目之一。据统计,60%的CFIT可控撞地飞行事故都发生在非精密进近中下降阶段,航空器在实施非精密进近时的事故率是实施精密进近时发生的事故率的7倍。不过,我们并不能由此简单地认为,非精密进近不安全或其安全系数不高。 目前非精密进近下降阶段有两种方式: (1)阶级下降方式。 即每过一个STEPDOWN FIX可以直接下到一个较低的高度直到MDA/H。 (2)连续下降方式。 直接从起始进近的高度保持类似ILS的剖面以一个恒
3、定的下降率直到MDA/H。 这两种进近剖面的控制方式的优劣性是显而易见的。 1.阶级下降方式 非精密进近有能见度和云高的要求。如果我们按第一种方式进近,那么从理论上来说过了FAF或最后一个STEPDOWN FIX 阶梯下降定位点(SDF)我们可以“立刻”下降到MDA/H,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不可能看到跑道或继续下降所要求的目视参考,并且都是低于正常的下降剖面,所以只有保持平飞直到能以正常的下降率下降至着陆或到MAPT复飞。在某些情况下,最后进近定位点后包括梯级下降定位点,仪表进近程序会公布梯级下降定位点和之后相应的垂直下降梯度。对于最后进近定位点后包括梯级下降定位点的程序,其设计目标是公布一个
4、垂直下降梯度或下滑角度,确保垂直航迹不低于梯级下降定位点的超障高度。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行业标准MH/T4023-2007/ICAO Doc 8168:2006文件中有,从这个设计规范里可以找到SDF相关内容。 2.阶梯下降定位点SDF 阶梯下降定位点SDF是在一个航段内确认已安全飞越控制障碍物后允许再下降的定位点。在最后进近航段只宜规定一个阶梯下降定位点。除非可提供雷达或DME定位,在这种情况也不应规定多余两个阶梯下降定位点。除非另有规定,在最后进近航段使用阶梯下降定位点应限制在航空器能够同时接收飞行航迹和交叉方位的指示。如果在最后进近航段使用一个阶梯下降定位点,则对有和没有阶梯下降定
5、位点两种情况都应规定一个OCA/H。 目前非精密进近的最后进近航段设计中,传统的梯度下降是在机场净空剖面基础上设计的,其中有的包含,而其他的则不包含梯级下降定位点(SDF)。按照包含梯级下降定位点的程序飞行(即没有稳定梯度下降的飞行)需要飞行员在通过最后进近定位点以后多次调整航空器的推力、俯仰姿态和高度,这些调整增加了在飞行关键阶段飞行员的工作负荷和发生差错的可能性;对于最后进近航段不包含梯级下降定位点的非精密进近,允许飞行员在通过最后进近定位点之后立即下降到最低下降高度/高(MDA/H),这种操纵通常被称为“快速下降后平飞”(dive and drive)。无论对于上述哪种情况,航空器均有可
6、能保持在最低下降高度/高(MDA/H)飞行直至从某一点开始继续下降至跑道或达到复飞点(MAPt),在仪表气象条件下可能导致在低至地面以上75米(250英尺)高上的延长水平飞行,并有可能导致最后进近时下降梯度过大或过小。 在传统的非精密进近阶梯下降,控制垂直速度在梯度下降高度逐级至各SDF梯级下降点(若适用)到MDA(H)改平,然后过渡到目视进近阶段并着陆。程序复杂,需要反复改变推力姿态下降到MDA(H),在低高度不断改变飞行航迹,频繁的状态改变再建立目视参考后又要重新调整油门和姿态,动作繁琐,要求机组有更高的飞行技巧,更好的判断能力及训练水平。 国内公布的非精密进近仍然保留“五边下降至MDH或
7、MDA改平,在MAP之前看到目视参考继续下降落地,否则复飞”,但国外已经取消了这种进近方式,而是“下降至MDH或MDA如看不见目视参考立即复飞”。手册已经规定“下降至MDH或MDA如看不见目视参考立即复飞”。那么,当在VOR或NDB(无DME)的进近程序中,就要求我们尽量精确计算高距比,这样在短五边适当位置看到目视参考,否则过靠前就算在MDA看到目视参考也得复飞,或过靠后在MDA看不见目视参考复飞了。 而且,因为航空器平飞时需要增大发动机推力,并且此时航空器离地面距离较近,从而造成了大量的噪声污染和燃油消耗。 然而,第二种方式就不同了。因为我们本来保持的就是类似ILS的3度左右的下降剖面,到M
8、DA/H后若看不到要求的目视参考就要考虑复飞,因为若要平飞就会脱离正常的剖面而高了,即使最后看到跑道也有可能不具备落地条件。那么让我们来详细的了解一下: 3.连续下降最后进近(CDFA)相关概念 根据国际民航组织(ICAO)的定义: 3.1连续下降运行(CDO) 连续下降运行是基于空域设计、程序设计和空管协调的一种运行。飞机尽可能进行连续下降,最好是在低阻力形态下,在最后进近定位点/最后进近点之前,使用发动机最小推力。 3.2优化后的剖面下降(OPD) 优化后的剖面下降是“通常与公布的进场(STAR)相关的下降剖面,其设计旨在尽可能地实际运用连续下降运行.优化后的剖面下降是实施连续下降运行的一
9、种方法。”优化后的剖面下降是先进的连续下降运行或连续下降进场(CDA)。 3.3连续下降最后进近(CDFA) 连续下降最后进近是一种与稳定进近相关的飞行技术,在非精密仪进近程序的最后进近阶段连续下降,没有平飞,从高于或等于最后进近定位点高度/高下降到高于着陆跑道入口大约15米(50英尺)的点或者到该机型开始拉平操作的点。 4.稳定进近 4.1稳定进近的特征 稳定进近的特征是保持恒定俯仰角和下降率的进近垂直航迹直至起始着陆动作。飞越最后进近定位点后,在下降至低于最低稳定进近高度/高之前建立着陆形态、合适的进近速度、推力调定和航迹。正常情况下稳定进近是最安全的剖面,但也不排除某些特定的情况下需要其
10、它特殊的进近剖面。 在仪表气象条件(IMC)下飞机距离跑道入口高度1000英尺时,目视气象条件(VMC)下飞机距离跑道入口高度500英尺时应完成所有的简令和检查单,飞机应建立稳定进近,在此高度以下仍处于不稳定进近时,飞行机组应立即启始复飞程序。 4.2稳定进近条件 当仪表气象条件(IMC)下飞机距离跑道入口处高度1000英尺(目视气象条件(VMC)下500英尺)至着陆接地区满足了以下条件进近就是稳定的进近: 在仪表气象条件(IMC)下飞机距离跑道入口高度1000英尺时,目视气象条件(VMC)下飞机距离跑道入口高度500英尺时应完成所有的简令和检查单,飞机应建立稳定进近,在此高度以下仍处于不稳定
11、进近时,飞行机组应立即启始复飞程序。 当仪表气象条件(IMC)下飞机距离跑道入口处高度1000英尺(目视气象条件(VMC)下500英尺)至着陆接地区满足了以下条件进近就是稳定的进近: (1)飞机在正确的航迹上。 (2)飞机建立正常的着陆形态。 (3)截获下滑道或飞越最后进近定位点后,操纵飞机的飞行员仅需要正常的修正来保持正确的航迹和所需的下降剖面直至在接地区内着陆。 (4)飞机速度在经批准的飞机飞行手册中规定的范围内。 (5)下降率不大于1000英尺/分。如果预计下降率将大于1000英尺/分,应做一个特殊的进近简令。如果进近中遇到非预计并持续大于1000英尺/分的下降率,应执行复飞,条件允许下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精品资料 飞行 训练 中非 精密 连续 下降 后进 CDFA 研究 精品 资料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985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