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电缆在广州电网中的应用与发展.doc
《高压电缆在广州电网中的应用与发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压电缆在广州电网中的应用与发展.doc(6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高压电缆在广州电网的应用与发展石银霞贺智涛张桂燕刘毅刚(广州供电局输电部 510310)摘要广州电网是省内电缆线路最多,在电缆的应用与发展方面较有代表性的电网。文章介绍了高压电缆特别是交联聚乙烯高压单芯电缆在广州电网的应用和发展历程,主要从运行管理、电缆本体结构、附件、工艺等方面进行回顾,同时对近年来管理中好的经验、方法、新的技术进行了介绍。关键词高压电缆应用发展运行附件0引言1985年8月,国内用于城市高压电网的第一条110kV交联聚乙烯高压单芯电力电缆在广州市投产,自此,我国高压电力电缆特别是交流聚乙烯高压电缆开始进入了快速的蓬勃发展时期。随后的二十几年来,广东特别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作为中国
2、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飞速发展时期。作为珠三角的中心城市的广州,供电负荷的飞速增长及中心城市建设的迫切需要给电网高压电缆的应用和发展提供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本文从广州电缆运行管理、电缆本体结构及附件工艺等各个方面进行了回顾,同时对近年来管理中好的经验、方法进行了简单介绍,并对高压电缆技术发展的方向进行了展望。1高压电缆在广州电网应用的历史演进和创造性成果广州供电局第一回110kV XLPE绝缘电缆是1984年引进日本住友公司用于天河至区庄变电站,开创了城市输电网交联聚乙烯电缆应用的先河,使广州供电局在高压电缆的安装技术方面走在国内同行的前列。线路全长约4700米,分三个交叉互
3、联大段。电缆结构为单芯,铜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波纹铝护套,聚氯乙烯外护套。电缆截面700平方毫米,设计输送容量120兆伏安。电缆接头采用包带式,接头的绝缘部分由包带机包扎绝缘带制成。全线共有绝缘接头18个,直线接头6个,该电缆由日本厂家派员督导敷设,电缆附件的安装也由日本厂家派员负责。当时的接头并没有安装防水用的金属外壳。电缆终端使用应力锥和弹簧压紧结构,一端使用户外式终端,另一端在区庄变电站使用GIS终端与GIS连接。截至2008年6月,广州已投入运行110kV高压电缆196回,220kV高压电缆线路9回,线路长度超过500km。其中两回为充油电缆,其他均为交流聚乙烯绝缘电力电缆。实践证明
4、,交联电缆具有安装工艺简单、运行维护费用低廉、载流量高、适用于高落差使用环境等优点,并逐渐被广泛接受,在220kV以下等级作为充油电缆的换代产品。时至今日,国内新建高压电缆工程,已绝大部分使用交联聚乙烯电缆。广州电网中,交联聚乙烯电缆占广州11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电缆的99%以上,所以广州电网近二十年的高压电缆发展历史可以看作是交联聚乙烯高压电缆的发展历史。下面首先回顾一下高压电缆在广州应用和发展过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记录。1.1电缆槽盒的研制和应用1985年电缆槽盒开始在广州地区广泛应用。在电缆使用槽盒前,直埋敷设的电缆只是用砖块盖在电缆上面,防止外力破坏的性能很差,不适应城市建设步伐,
5、外力破坏事故多。电缆槽盒把电缆包围起来,面上又有钢筋水泥制造的盖板,大大增强了电缆线路防外力破坏的能力。槽盒与直埋电缆具有相似的散热条件,使电缆的载流量不受影响。电缆槽盒使用已达15年,至今仍是广州地区10kV以上电缆线路的主要装置形式,也是国内除上海的排管敷设、北京的隧道敷设以外的第三种电缆线路主要装置形式。1.2纵向防水电缆的应用1987年8月,天河变电站1、2号变中110kV电缆投运。虽然这二回路电缆长度只有27米和31米,但它代表了一种新型电缆结构在广州供电局的首次出现。这二回电缆由瑞典亚细亚公司制造,交联聚乙烯绝缘,铅护套。其导体各导线之间夹有遇水膨胀的粉末;铅护套和主绝缘之间包有带
6、膨胀粉末的包带。这是一种称为纵向防水结构的电缆。这种电缆在金属护套受到破坏时,其膨胀粉末可以阻止水分沿电缆纵向侵入电缆,使电缆受潮的范围减至最少。1.3GIS“T”接终端的应用1991年,为解决从天区(天河-区庄)线“T”接电源到龙潭变电站,把三个GIS电缆终端连接在一起,完成电缆的“T”接。这种结构形式的电缆“T”接,占地面积相对较小,技术成熟,解决了线路规划建设中的实际困难。这种接法是在线路走廊受限的情况下的无奈选择,给电缆故障查找带来了困难,增大了故障查找的难度,但在当时亦不失为一种创新。1.4新型电缆接头的应用高压交联聚乙烯电缆的接头,早期采用的大部分为包带式。欧洲厂家也有生产预制式的
7、,如1987年7月投产的西盘(西村盘福)线,电缆和附件由意大利皮拉里公司生产,其中接头就是全预制结构。但由于价格等方面的原因,打入广州市场的大部分是日本厂家。日本厂家清一色的采用包带式接头。虽然1998年曾在运行了13年的天龙区线上截取了一个包带式接头,按型式试验项目进行过试验,证明包带式接头的性能是可靠的。但由于包带式接头受材料、安装环境和操作技术水平等因素影响较多,制作质量又无法测定,曾发生过多次运行中爆炸和接头质量不良的事件。随着运行经验的积累和厂家技术水平的提高,用预制式接头代替包带式接头在国内已成为共识。全预制式接头的主要绝缘部分在工厂内制造,并可进行局部放电检测等出厂检查,保证了接
8、头的质量。接头的现场安装工艺简单,时间短,与包带式接头相比具有明显的优点。1998年开始,在新安装的接头中,逐步淘汰包带式接头,使用预制式接头。93年8月在伍文东(伍仙门文德东堤)线上还使用过一组日本三菱公司生产的“Y”接头。这种接头能在原有线路上“T”接出分支线。由于这种接头的可靠性要求高,实际需求量少,制造和运行经验在世界范围内都较少,对它的推广使用运行部门持审慎态度。1.5电缆终端的研制1994年,广州供电局与长沙电缆附件厂合作成立南达公司,研制110kV的交联电缆户外终端。该电缆终端于1999年在广州电网挂网运行。1.6110kV绕包式接头性能研究1996年7月3日,天龙区(天河龙潭区
9、庄)线5号接头运行中爆炸,事故分析结果没有发现明显的原因。由于该电缆是国内第一回110kV交联聚乙烯电缆,使用的是包带式的接头,运行时间已达11年。对于类似的大量老式的绕包型接头经过十多年的运行后是否能满足预期运行寿命的要求成了运行人员十分关心的问题。为回答这一问题,1998年从运行中的该电缆线路上截取一个接头,进行了二个试验:一是按新电缆要求的形式试验项目进行试验;二是提高交流试验电压的试验。结果是前一个试验顺利通过,第二个试验在650kV时才被击穿。这一试验说明,正常情况下包带式接头的性能是可靠的,从而消除了对几百套运行中包带式接头的担心。1.7220kV交联聚乙烯电缆的应用97年5月22
10、0kV罗鹿(罗涌鹿鸣)线投运,这是广州供电局第一次在220kV等级使用交联聚乙烯电缆。该线路使用日本三菱电缆工业有限公司的电缆和附件,全长7.640公里,分4个交叉互联大段。电缆采用铜导体、交联聚乙烯绝缘、波纹铝护套、聚氯乙稀外护套结构;全线共有33个接头,采用“背靠背”式结构,这种结构类似于两个终端对接在一起;终端采用绕包纸卷的电容锥式瓷套户外终端。1.8参与500kV交联乙烯电缆的施工和附件的安装2006年开始,广州供电局开始参与国外制造的500kV的高压电缆的施工和附件安装工作,再次走在了国内高压电缆施工安装技术的前列。2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的技术发展历程2.1制造技术初期的XLPE使用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高压 电缆 广州 电网 中的 应用 发展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979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