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UDC.doc
《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UDC.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UDC.doc(40页珍藏版)》请在三一办公上搜索。
1、&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PGB 502732009 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ode for construction and acceptanceof boiler installation engineering20090319 发布200910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告第264号关于发布国家标准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公告现批准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273-2009,自2009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1.0.3、5.0.2(4)、6.3.2(2、3、
2、7)、6.3.3(2、4)、10.0.2条(款)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3-98同时废止。本规范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计划出版社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二九年三月十九日目 次1 总则12 基础检查和放线23钢架34锅筒、集箱和受热面管54.1 锅筒、集箱54.2 受热面管74.3 受压元件焊接94.4 省煤器、钢管式空气预热器115 压力试验136取源部件、仪表、阀门、吹灰器和辅助装置156.1 取源部件156.2仪表176.3阀门、吹灰器和辅助装置187 燃烧设备217.1炉排217.2 抛煤机247.3燃烧器248 炉墙砌筑
3、和绝热层268.1炉墙砌筑268.2 绝热层269 漏风试验、烘炉、煮炉、严密性试验和试运行289.1 漏风试验289.2 烘炉299.3 煮炉309.4 严密性试验和试运行3110工程验收32本规范用词用语说明341总 则1.0.1 为了提高锅炉安装工程的施工水平,促进技术进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提高经济效益,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工业、民用、区域供热额定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 3.82MPa的固定式蒸汽锅炉,额定出水压力大于0.1MPa的固定式热水锅炉和有机热载体炉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 本规范不适用于铸铁锅炉、交通运输车用和船用锅炉、核能锅炉、电站锅炉安装工程的施工及验收。1.
4、0.3锅炉安装前和安装过程中,当发现受压部件存在影响安全使用的质量问题时,必须停止安装,并报告建设单位。1.0.4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 基础检查和放线2.0.1锅炉及其辅助设备就位前,其基础位置和尺寸应按表 2.0.1 的规定进行复检。表 2.0.1锅炉及其辅助设备基础位置和尺寸的允许偏差复检项目允许偏差(mm)纵轴线和横轴线的坐标位置20不同平面的标高020柱子基础面上的预埋钢板和锅炉各部件基础平面的水平度每米5全长10平面外形尺寸20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020凹穴尺寸200预留地脚螺栓孔中心线位置10深度200每米孔壁垂直度10预埋地脚螺
5、栓顶端标高200中心距22.0.2锅炉安装前,应划定纵向、横向安装基准线和标高基准点。2.0.3锅炉基础放线,应符合下列要求:1纵向和横向中心线,应互相垂直;2相应两柱子定位中心线的间距允许偏差为2mm;3各组对称4根柱子定位中心点的两对角线长度之差不应大于5mm。3钢架3.0.1钢架安装前,应按施工图样清点构件数量,并应对柱子、梁、框架等主要构件的长度和直线度按表3.0.1的规定进行复检。表 3.0.1钢架主要构件长度和直线度的允许偏差构件的复检项目允许偏差(mm)柱子的长度(m)804826梁的长度(m)104130635085010柱子、梁的直线度长度的 1,且不应大于 10框架长度(m
6、)1061308350105012拉条、支柱长度(m)503510041015061508注:框架包括护板框架、顶护板框架或其它矩形框架。3.0.2安装钢架时,宜先根据柱子上托架和柱头标高在柱子上确定并划出 1m 标高线。找正柱子时,应根据锅炉房运转层上的标高基准线,测定各柱子上的 1m 标高线。柱子上的 1m 标高线应作为安装锅炉各部组件、元件和检测时的基准标高。3.0.3钢架安装允许偏差及其检测位置,应符合表 3.0.3 的规定。表 3.0.3钢架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测位置检测项目允许偏差(mm)检测位置各柱子的位置5任意两柱子间的距离间距的 1,且不大于 10柱子上的 1m 标高线与标高基
7、准点的高度差2以支承锅筒的任一根柱子作为基准,然后测定其它柱子各柱子相互间标高之差3柱子的垂直度高度的 1,且不大于 10各柱子相应两对角线的长度之差长度的 1.5,且不大于 15在柱脚 1m 标高和柱顶处测量两柱子间在垂直面内两对角线的长度之差长度的 1,且不大于 10在柱子的两端测量支承锅筒的梁的标高05支承锅筒的梁的水平度长度的 1,且不大于 3其它梁的标高5框架两对 角线 长度框架边长25005在框架的同一标高处或框架两端 处测量框架边长250050008框架边长5000103.0.4当柱脚底板与基础表面之间有灌浆层时,其厚度不宜小于 50mm。3.0.5找正柱子后,应将柱脚固定在基础
8、上。当需与预埋钢筋焊接固定时,应将钢筋弯曲并紧靠在柱脚上,其焊缝长度应为预埋钢筋直径的 68 倍。3.0.6平台、撑架、扶梯、栏杆、柱和挡脚板等,应在安装平直后焊接牢固。栏杆、柱的间距应均匀;其接头焊缝处表面应光滑。平台板、扶梯、踏脚板应可靠防滑;3.0.7扶梯的长度不得任意割短、接长,扶梯斜度和扶梯的上、下踏脚板与连接平台的间距不得任意改变。3.0.8在平台、扶梯、撑架等构件上,不应任意割切孔洞。当需要切割时,在切割后应进行加固。4锅筒、集箱和受热面管4.1 锅筒、集箱4.1.1吊装前,应对锅筒、集箱进行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要求:1锅筒、集箱表面和焊接短管应无机械损伤,各焊缝及其热影响区表面应
9、无裂纹、 未熔合、夹渣、弧坑和气孔等缺陷;2锅筒、集箱两端水平和垂直中心线的标记位置应正确,当需要调整时应根据其管孔中心线重新标定或调整;3胀接管孔壁的表面粗糙度不应大于12.5m,且不应有凹痕、边缘毛刺和纵向刻痕;管孔的环向或螺旋形刻痕深度应不大于0.5mm,宽度应不大于1mm,刻痕至管孔边缘的距离应不小于4mm;注:表面粗糙度数值为轮廓算术平均偏差。4胀接管孔直径及其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4.1.1 的规定。表 4.1.1胀接管孔的直径与允许偏差(mm)管孔直径32.338.342.351.557.560.564.070.576.583.689.6102.7允 许 偏 差直径0.3400.4
10、000.460圆度0.140.150.19圆柱度0.140.150.194.1.2锅筒应在钢架安装找正并固定后,方可起吊就位。非钢梁直接支持的锅筒,应安设牢固的临时性搁架;临时性搁架应在锅炉水压试验灌水前拆除。4.1.3锅筒、集箱就位找正时,应根据纵向和横向安装基准线以及标高基准线按图 4.1.3所示对锅筒、 集箱中心线进行检测,其安装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4.1.3的规定。表 4.1.3锅筒、集箱安装的允许偏差(mm)检测项目允许偏差主锅筒的标高5锅筒纵向和横向中心线与安装基准线的水平方向距离5锅筒、集箱全长的纵向水平度2锅筒全长的横向水平度1上、下锅筒之间水平方向距离和垂直方向距离3上锅筒与
11、上集箱的轴心线距离3上锅筒与过热器集箱的水平和垂直距离;过热器集箱之间的水平和垂直距离3上、下集箱之间的距离,上、下集箱与相邻立柱中心距离3上、下锅筒横向中心线相对偏移2锅筒横向中心线和过热器集箱横向中心线相对偏移3注:锅筒纵向和横向中心线两端所测距离的长度之差不应大于 2mm。图 4.1.3 锅筒、集箱间的距离1上锅筒(主锅筒);2下锅筒;3上集箱;4下集箱;5过热器集箱;6立柱;a上、下锅筒之间水平方向距离;b上、下锅筒之间垂直方向距离;c上锅筒与上集箱的轴心线距离;d上锅筒与过热器集箱水平方向的距离;d上锅筒与过热器集箱垂直方向的距离;g上、下集箱之间的距离;h上集箱与相邻立柱中心距离;
12、l下集箱与相邻立柱中心的距离;e上、下锅筒横向中心线相对偏移;s锅筒横向中心线和过热器集箱横向中心线相对偏移4.1.4 安装前,应对锅筒、集箱的支座和吊挂装置进行检查,且应符合下列要求:1接触部位圆弧应吻合,局部间隙不宜大于2mm。2支座与梁接触应良好,不得有晃动现象。3吊挂装置应牢固,弹簧吊挂装置应整定,并应进行临时固定。4.1.5锅筒、集箱就位时,应在其膨胀方向预留支座的膨胀间隙,并应进行临时固定。膨胀间隙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4.1.6锅筒内部装置的安装,应在水压试验合格后进行。其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1锅筒内零部件的安装,应符合产品图样要求;2蒸汽、给水连接隔板的连接应严密不漏,焊缝
13、应无漏焊和裂纹;3法兰接合面应严密;4连接件的连接应牢固,且应有防松装置。4.2 受热面管4.2.1安装前,应对受热面管子进行检查,应符合下列要求:1管子表面不应有重皮、裂纹、压扁和严重锈蚀等缺陷。当管子表面有刻痕、麻点等其它缺陷时,其深度不应超过管子公称壁厚的 10%;2合金钢管应逐根进行光谱检查;3对流管束应作外形检查和矫正,校管平台应平整牢固,放样尺寸误差不应大于1mm,矫正后的管子与放样实线应吻合,局部偏差不应大于2mm,并应进行试装检查;4受热面管子的排列应整齐,局部管段与设计安装位置偏差不宜大于 5mm;5胀接管口的端面倾斜度不应大于管子的公称外径的 1.5%,且不大于 1mm;6
14、受热面管子公称外径不大于 60mm 时,其对接接头和弯管应作通球检查;通球后的管子应有可靠的封闭措施,通球直径应符合表 4.2.1-1 的和 表 4.2.1-2 的规定。表 4.2.1-1对接接头管通球直径(mm)管子公称内径252540405555通球直径0.75d0.80d0.85d0.90d注:d为管子公称内径。表 4.2.1-2 弯管通球直径R/D1.41.81.82.52.53.53.5通球直径(mm)0.75d0.80d0.85d0.90d注:1 D为管子公称外径;d为管子公称内径; R为弯管半径;2 试验用球宜用不易产生塑性变形的材料制造。4.2.2硬度大于和等于锅筒管孔壁的胀接
15、管子的管端应进行退火,其退火应符合下列要求:1退火宜用电加热式红外线退火炉或纯度不低于99.9%的铅进行铅熔化后进行,并应有温度显示仪进行温度控制。不得用烟煤等含硫、磷较高的燃料直接加热管子进行退火;2 对管子胀接端进行退火时,受热应均匀,退火温度应为 600650,退火时间应保持1015min,胀接端的退火长度应为100150mm;退火后的管端应有缓慢冷却的保温措施。4.2.3 胀接前,应清除管端和管孔表面的油污,并打磨至发出金属光泽,管端的打磨长度不应小于管孔壁厚加50mm。打磨后,管壁厚度不得小于公称壁厚的90%,且不应有起皮、凹痕、裂纹和纵向刻痕等缺陷。4.2.4 胀接管端与管孔壁的组
16、合,应根据管孔直径与打磨后的管端外径的实测数据进行选配;胀接管端的最小外径不得小于表 4.2.4-1的规定,胀接管孔与管端的最大间隙不得大于表4.2.4-2的规定。表 4.2.4-1胀接管端的最小外径(mm)管子公称外径32384251576063.570768389102管子最小外径31.3537.3541.3550.1956.1359.1062.5769.0074.8481.7787.71100.58表 4.2.4-2胀接管孔与管端的最大间隙(mm)管子公称外径324251576063.570768389102最大间隙1.291.411.471.501.531.601.661.891.95
17、2.184.2.5 胀接时,环境温度宜为 0及以上。4.2.6 正式胀接前,应进行试胀工作。且应对胀接的试样进行检查、比较、观察,其胀口端应无裂纹,胀接过渡部分应均匀圆滑,喇叭口根部与管孔结合状态应良好,并应检查管孔壁与管子外壁的接触印痕和啮合状况,管壁减薄和管孔变形状况,并应确定合理的胀管率和控制胀管率的完整的施工工艺。4.2.7 胀管应符合下列要求:1管端伸出管孔的长度,应符合表 4.2.7 的规定;表 4.2.7管端伸出管孔的长度(mm)管子公称外径3263.570102伸出长度7118122管端装入管孔后,应立即进行胀接;3基准管固定后,宜采用从中间分向两边胀接或从两边向中间胀接;4胀
18、管率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额定工作压力小于或等于2.5MPa以水为介质的固定式锅炉,管子胀接过程中采用内径控制法时,胀管率应为1.3%2.1%。采用外径控制法时,胀管率应为1.0%1.8%,胀管率应按下列公式计算: (4.2.7-1) (4.2.7-2)式中:H内径控制法时的胀管率;H外径控制法时的胀管率; 1胀完后的管子实测内径(mm);2未胀时的管子实测内径(mm) );3未胀时的管孔的实测直径(mm); 4胀完后紧靠锅筒外壁处管子实测外径(mm);未胀时管孔与管子实测外径之差(mm)。 2) 额定工作压力大于2.5MPa的锅炉其胀管率的控制,应符合随机技术文件的规定;5胀接终点与起点
19、宜重复胀接10mm20mm;6管口应扳边,扳边起点宜与锅筒表面平齐,扳边角度宜为 1215;7胀接后,管端不应有起皮、皱纹、裂纹、切口和偏挤等缺陷;8胀管器滚柱数量不宜少于4只;胀管应用专用工具进行测量。胀杆和滚柱表面应无碰伤、压坑、刻痕等缺陷。4.2.8胀接工作完成后,应进行水压试验,并应检查胀口的严密性和确定需补胀的胀口。补胀应在放水后立即进行,补胀次数不宜多于 2 次。4.2.9胀口补胀前应复测胀口内径,并确定补胀值。补胀值应按测量胀口内径在补胀 前后的变化值计算。补胀后,胀口的累计胀管率应为补胀前的胀管率与补胀率之和。累计胀管率宜符合本规范第4.2.7第4款规定。其补胀率应按下式计算:
20、 ( 4.2.9)式中 补胀率; d1补胀后的管子内径(mm)。4.2.10 同一锅筒上的超胀管口的数量不得大于胀接总数的4%,且不得超过15个,其最大胀管率在采用内径控制法控制时,不得超过2.8%,在采用外径控制法控制时,不得超过 2.5%。4.3 受压元件焊接4.3.1受 压元件的焊接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 锅炉受压元件 焊接技术条件 JB/T1613和锅炉受压元件焊接接头 力学性能试验方法JB/T1614的有关规定。4.3.2锅炉受压元件焊接之前,应制定焊接工艺指导书,并进行焊接工艺评定。焊接工艺评定符合要求后,应编制用于施工的焊接作业指导书。4.3.3 受热面管子的对接接头,当材料为碳素钢
21、时,除接触焊对接接头外,可免做检查试件;当材料为合金钢时,在同钢号、同焊接材料、同焊接工艺、同热处理设备和规范的情况下,应从每批产品上切取接头数的0.5%作为检查试件,且不得少于一套试样所需接头数。锅筒、集箱上管接头与管子连接的对接接头、膜式壁管子对接接头等在产品接头上直接切取检查试件确有困难时,可焊接模拟的检查试件代替。4.3.4在锅炉受压元件的焊缝附近,应采用低应力的钢印打上焊工的代号或画出焊缝排版图。4.3.5锅炉受热面管子及其本体管道的焊接对口应平齐,其错口不应大于壁厚的 10%,且不应大于 1mm。4.3.6对接焊接管口的端面倾斜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 4.3.6的规定。表 4.3.6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 UDC 锅炉 安装 工程施工 验收 规范 doc
链接地址:https://www.31ppt.com/p-3897833.html